2014-02-12 14:43:18 來源:網上輕紡城
不是去參加個比賽拿個名次你就是名師,正真要成為一個名師你一定是到了一定年齡有了一定積累。人生有三個十年,第一個十年就必須要踏踏實實地積累,第二個十年是實踐,第三個十年才是展現自己能力的時刻,才會得到社會更深刻的認可,才能成師成家。
郭培,中國第一代服裝設計師,也是中國最早的高級定製服裝設計師。她曾為很多出席重要的場合的人士製作禮服,春節晚會90%以上的服裝來自她的工作坊。她是各路演藝名人的御用服裝師、北京奧運會頒獎禮服的設計師、是外國媒體眼中了不起的中國服裝設計師、更是中國高級定製夢工廠的掌門人,十幾年來堅守著對於夢想和完美的追求。
上世紀80年代,郭培成為中國第一批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當時這個專業被認為是學做裁縫,也讓郭培的鄰居大惑不解痛感惋惜——多好的孩子,進大學學裁縫。
記者:當時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什麼感受?是怎麼說服自己和父母,堅定地走著條路的?
郭培:其實當時沒什麼感受,雖然但是有不解不明白,但是我心裡知道這是我喜歡的。我很清楚這不是裁縫這麼簡單,它是與藝術相關的有創造空間的。不管別人怎麼想,我心裡都很堅定,因為已經到了有主意的年齡,父母長輩和現在一樣不能完全左右孩子的思想。當時我父母是這麼和我說的,我不知道這個專業怎樣,你學了這個專業以後會怎樣,但是我們唯一的要求就是你一旦選擇就不能改變。我當時說我能做到。所以我媽媽就說你確定能做到,我們就不阻攔你。你選擇了就要堅持,而我後來也應了這句話,一輩子都不會改變。
記者:作為中國第一批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我覺得當時的你就已經是一個堅定執著、獨立大膽的姑娘了,所以現在也能堅持自己的想法,執著於自己的夢想,對嗎?
郭培:性格決定一切,這句話真的是對的。很多時候我覺得確實是性格決定了選擇。而我自己也是那種很堅定的,一旦決定了就不改變的人。你真的決定了就沒有別的選擇,你不會看到別人的路就動搖。有的人在看到別人的路時會比較會有重新選擇的衝動。但是我決定走這條路就只會看自己的腳下走自己的路,心無旁騖。所以我是一個很堅定,不會輕易動搖的人。
畢業後,郭培在京城多家著名服裝公司擔任首席設計師,更為北京天馬服裝公司創造了39萬件的營銷佳績。面對這個驚人的數字,她毫無自豪感,反而稱之為賣白菜。
記者:我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個「39萬件」很感興趣,可以談談這段經歷的心得嗎?
郭培:那個時候我是一個成衣設計師,證明設計師的成績就是設計師的業績,一切都是圍繞市場,只要衣服好賣就行。只要衣服好賣,你就獲得了認可。那個時候我設計的作品是非常受歡迎的,一天就能賣到上萬件。可能這在現在不是什麼大的數字,但在當時那個年代是非常了不得的。天馬服裝公司當時一直是全國排名前十基本是第一第二的,而我連續獲得了七年的國際金獎。這個國際金獎和現在不一樣,它不是看你的設計的創意怎樣,它就是看銷售。誰的設計賣得好誰就拿第一。那是一個很好的年代,也讓我積累了很多經驗和基礎。
記者:其實有很多設計師專注於設計本身,對於市場運作並不是很擅長。比如現在有很多設計師品牌店存活十分不易,有的設計師幾乎是在拿自己為別人「打工」的錢來養自己的品牌。設計離不開市場,對於一個設計師要如何做好市場運作,您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
郭培: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市場上的生存是最基本的,因為你做不好市場你就根本活不下去。任何一個設計師要開創自己的品牌,就要先把市場做好,先讓自己活下去,你才能做自己的設計,你的空間才足夠自由。所以市場是一個根本,服裝設計是一個需要務實務虛的行業。
「如果你把這件衣服的一個兜變成兩個兜,兩個兜變成四個衣兜就能賣,這樣很容易設計。我記得有一年大家愛穿黃色服裝,滿大街的人都像黃蜂一樣。設計師非常容易存活!」面對市場的考驗,有多年成衣設計經驗的郭培似乎早已遊刃有餘。
記者:「設計師非常容易存活」這句話一定會觸動很多設計師的情腸。因為大家都知道設計師存活不難,但要堅持藝術夢想的設計師卻著實不容易。您怎麼看待「藝術夢想」和「市場價值」之間的關係?
郭培:很多人覺得設計師是感性的,但其實我覺得不是,一個真正好的設計師,成功的設計師,是感性和理性並存的。其實就是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找一個讓他們共存的方法。當然,每個人的方法不一樣,其實就是邁完左腿邁右腿,一個人的平衡力好,不論是陽光大道還是獨木橋,甚至是走鋼絲繩,他都沒有問題。其實就是他的平衡力怎樣,任何事物都是這樣。
記者:剛走出象牙塔的年輕設計師尤其容易在「藝術」、「市場」、「成名」這些問題上困惑,您認為他們應該尋求藝術和市場平衡點?該怎麼看待設計師的成名之路?
郭培:一個人成長,他要經過小學中學和大學,這是他必須要經歷的人生過程。所以剛剛畢業的設計師最重要的是初期的積累。人生有三個十年,不是去參加個比賽拿個名次你就是名師,正真要成為一個名師你一定是到了一定年齡有了一定積累。阿瑪尼就曾經說過一句話,沒有年輕的大師。三個十年,第一個十年就必須要踏踏實實地積累,第二個十年是實踐,第三個十年才是展現自己能力的時刻,才會得到社會更深刻的認可,才能成師成家。也許你真的要走完這三十年才能成為大師。任何一個設計師都不能急於成名,這個都不是他應該想的,他應該踏踏實實把自己做好。如果沒有這一份內容,你什麼都談不上,你所謂的暫時的這種名氣都是虛幻的。
很早以前,郭培就發現中國女孩對嫁衣的理解非常蒼白。如何通過嫁衣傳承中國人的婚嫁文化?如何讓世界知道中國的嫁衣?就像和服為世界人民所讚美一樣。郭培心裡開始默默琢磨這些問題。
記者:「中國嫁衣」的完美演繹帶給我們很大的視覺震撼,十分驚豔。那麼對於「如何通過嫁衣傳承中國人的婚嫁文化?如何讓世界知道中國的嫁衣?」這兩個問題,現在找到答案了嗎?
郭培:我覺得我一直都知道答案,一直堅定地用行動回答。婚禮是一個民族最重要的一種禮儀,它不僅關係到一個小小家庭的成立,它也關係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建立和成長。所以婚禮這一刻是表現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它各個方面,不僅僅是文化,在服裝、禮儀,甚至餐飲、音樂等等,它都是在呈現一個民族最優秀最極致的東西。所以如果你去一個國家,你參加了一場婚禮你就會對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所以對我來講,在我的事業中,嫁衣是最最重要的。
我覺得你只要用最美的設計,其實這就是最美的語言最好的表達方式。只要你設計的好,你表達得好,就會吸引全世界的眼球。我的嫁衣去了很多地方,美國、瑞士、新加坡、日本等等,每到一個地方都有得到認可和讚美。你可以看到他們內心他們眼裡流露出來的一種敬意。因為它的美表達了這一切,吸引了這一切。
記者:有位業內人士曾說,中國品牌進入國際的困難在於文化輸出不夠,沒有定價權。您怎麼看?
郭培:我覺得內容最重要。進入國際難的根本在於他沒有把東西做好,這不在於形式。不論你把形式做得多好,用了如何的手段,如何的包裝,花了多少錢,暫時的輸出它不是長遠之計。最重要的是你做的真的有內容,真的做得夠好。你要和時代掛鈎,而不是照搬老祖宗的東西,停留在歷史的墳墓裡。這些東西你輸出也沒有用,老外他們看不懂他不接受,因為它和時代脫軌。我們這一代人,必須承前啟後,把歷史的光輝文化和你現在的思想、觀念、生活結合起來,創造出當下的美,代表這個民族的美。這個時候你去輸出的話,別人能看得懂,看得懂他們才能正在認可你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