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貓爪草是毛茛科植物小毛茛的乾燥塊根。中醫認為貓爪草有散結,消腫的功效與作用。常見如貓爪草煲瘦肉、貓爪草膠囊等。
別名:貓爪兒草。
來源產地:中藥貓爪草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的乾燥塊根,主產於河南、浙江、江蘇等地。
採收炮製: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曬乾。
性狀性味
呈紡錘形,多5~6個簇生,形似貓爪,長3~10mm,直徑2~3mm,頂端有黃褐色殘莖或莖痕。表面黃褐色,久存色澤變深,微有縱皺紋,並有點狀鬚根痕和殘留鬚根。質堅實,斷面類白色或黃白色,空心或實心,粉性。氣微,味微甘。
以身幹、色黃褐,質堅實飽滿者為佳。 歸肝、肺經。
功效:味甘、辛;性溫。散結,消腫。用於瘰癧、淋巴結結核未潰。
臨床應用
①治瘰癧:㈠貓爪草、夏枯草各適量。水煮,過濾取汁,再熬成膏,貼患處。㈡貓爪草四兩。加水煮沸後,改用文火煎半小時,過濾取汁,加黃酒或江米甜酒(忌用白酒)為引,分四次服。第二天,用上法將原藥再煎,不加黃酒服。二日一劑,連服四劑。間隔三至五天再續服。(《河南中草藥手冊》)
②治肺結核:貓爪草二兩。水煎,分二次服。(《河南中草藥手冊》)
③民間用貓爪草煲瘦肉湯,常用於治療小兒扁桃體反覆發炎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