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蓮英教授為《中國撒藝-傳統插花技藝必備手冊》作序

2020-12-14 騰訊網

《中國撒藝-傳統插花技藝必備手冊》

王蓮英老師的序言

撒,是中國傳統插花造型中重要的技法和工具之一,主要用於在容器中安置、固定花枝,支撐和穩定插花造型。

撒是由清初博學多才、喜愛插花的戲劇評論家李漁發明創造。他在《閒情偶寄》中對撒的原文解說,雖然文字並不多,但描述言簡意賅,理論通俗明晰,清楚表達了撒的使用靈活、功能實用、用材簡單易得而節約的特色。

李漁的撒,對後世中外插花造型技藝的發展,起到了諸多的啟迪與指導作用,其運用沿傳至今。

二十世紀中葉以來,因為有簡便靈活、易得易用等諸多優點,花泥備受插花人喜愛,在全球行業內得到廣泛推崇和普及應用。但久而久之,人們發現花泥存在一些重要缺點,比如一次性使用造成的大量浪費,而且更重要的是,花泥不可降解,造成生態汙染。這就引發行業內人們的思考,並開始重新認識李漁的撒,也引發了不少敏感先覺的插花花藝師們對撒的再次重視與熱情,逐漸開始借鑑李漁的撒概念與原理,並對其進行改良、創新。

僅本人所知的,對撒的研發與應用做了許多工作的,有日本的水上雅夫花藝大師,有德國的葛雷歐花藝大師,還有不少叫不出名的行業同仁們,他們都對促進中外插花花藝的技藝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我國的插花人士更深知,在當今崇尚綠色文明、重視生態環保的時代精神下,進一步研習、傳承撒的應用,符合生態環保與節約循環的現實要求,所以不少的年輕插花師都在努力研發中。

張超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張超自從來北京,跟隨我學習中國傳統插花以來,他尤其對撒的傳承與研發極為鍾愛與執著。藉助原有的繪畫功底與靈巧雙手,他苦幹巧幹,鑽研這門技藝至今十幾年,刻苦奮鬥,終修正果,由他編著的《中國撒藝》的第一輯著作即將問世,令我歡喜欣慰,故樂於作序。

閱讀書稿後,我認為本書的主要特點有三個:

一是簡單地回顧與梳理了我國古代插花中有關固定花枝、穩固造型的技術發展過程。作者從中吸取經驗或禁忌,以「古為今用」作為其指導思想,研習之路非常正確,難能可貴。

二是系統地研發了一整套包含多種功能和類型撒的方法。這是作者認真傳承與創新後,切身體驗與思考的總結,表現了他的耐心堅持的學藝態度,體現了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與不負歷史使命的匠人精神。

三是書中對每一種撒都有基本圖解和創作示範。儘管個別圖例略顯粗糙或稍欠規範,但瑕不掩瑜,針對每一種撒,作者都有親手創作的對應實操作品,方便讀者學習,便於推廣應用。

真是十年磨一劍,功夫不負有心人!希望《中國撒藝》的第二、第三輯,以及更多輯的著作,不斷地問世,形成《中國撒藝系列叢書》,讓中國撒技法與撒技法插花藝術更多地走出國門,登上世界插花藝術舞臺,燦爛綻放。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王蓮英

2020年8月20日,於北京林業大學

王蓮英教授簡介

王蓮英,女,1936年10月生,河南開封人。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傳統插花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傳統插花泰鬥,中國插花花藝資深大師。中國花卉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花卉協會牡丹、芍藥分會會長,北京插花藝術研究會會長。

2008北京奧運會頒獎用花主要設計者,中國插花花藝協會創始人、名譽會長,海內外享有盛名的傑出的插花藝術家。

1987年到1990年,組織研究會成員研究中國古典插花名著《瓶史》和《瓶花譜》,編著《中國插花名作名品欣賞》,這是建國以來國內首次系統總結和分析中國傳統插花的力作,在業界至今影響深遠。

1995年,在北京林業大學成立了「全國插花花藝培訓中心」,親自主持教學活動並授課,先後舉辦了幾期培訓班,學員遍及全國各地。先後擔任第一屆至第五屆全國花卉博覽會評委、歷屆全國插花大賽評委。

上個世紀90年代末,她分別受國家林業局和國家勞動部的委託,主持了「國家插花員職業標準」的制定。

先後組織並主編了《花卉學》、《花卉識別圖冊及栽培》、《中國名貴花卉鑑賞與栽培》(獲華東地區優秀圖書二等獎)、《牡丹》、《中國牡丹品種圖志》(獲國家林業局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五屆花博會金獎)、《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第五屆花博會銀獎)、《插花藝術問答》、《實用插花110例》、《插花創作與賞析》、《插花藝術》、《禮儀插花示範》等。其中《中國傳統插花藝術》和《中國古典插花名著名品賞析》是建國以來首次系統總結和分析中國古典插花藝術的力作,對宣傳、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推動中國現代插花花藝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牡丹品種圖志》被英國牡丹專家稱為牡丹專著中的聖經。

【2020第二期中國插花撒藝傳承人班】

即將開班

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熱愛花解語 執著顯匠心——烏海市傳統插花藝術家李志平
    明朝袁宏道瓶插花著作:瓶史。清代李漁的著述:閒情偶寄中關於撒的描寫,為傳統插花證實了明清時代插花的固定方法。自清朝末期一百多年以來,受戰亂、政治因素影響,傳統插花技藝處於斷檔停滯狀態。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插花花藝才又逐步回暖。2006年中國傳統插花通過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申請,從此,中國傳統插花走上快車道。
  • 花兒非遺大課堂進校園 ▏中國傳統插花盡現雅趣之美
    系統梳理與傳承、保護傳統插花藝術這一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遺產,尚有許多工作要做。「 創作人群 」中國傳統插花按創作人群分為民間插花、寺觀插花、宮廷插花、文人插花等四大類型,主要容器為瓶、盤、碗、籃、缸、筒等六大類,由花材、容器、花插、幾架和墊板、配件等構成。
  • 【撒藝學社】作品欣賞:《守仁格竹》-胡曉娃
    中國傳統插花協會副秘書長;Deputy Secretary-general of CATFA東方撒藝傳統插花廣州分校校長;Headmaster of Guangzhou branch of Oriental SAYI 中國插花花藝協會高級講師;Senior lecturer of CFAA國家認證插花培訓師
  • 六名插花大師現場「秀」傳統花藝
    本報訊(記者 雷嘉)12月19日至21日,2020全國插花花藝職業技能競賽在北京林業大學舉辦。作為插花花藝行業首次舉辦的國家級賽事,競賽共有414名選手參賽,其中學生組吸引了大批對中國傳統花藝文化感興趣的年輕人參與。在昨天的頒獎典禮上,6名中國插花花藝大師還現場進行了插花表演。
  • 中日插花交流會:秉承融合與交互,以藝術代替語言
    王蓮英:重形尚意是中國傳統插花的創作核心除了日本花道流派的代表,本屆「零交會」還特別邀請行業的泰山北鬥——中國傑出插花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插花」代表性傳承人王蓮英先生及其團隊。事實上,從中國傳統插花的淵源到當下中國插花的變革,中國傳統文化當如何傳承與發展,這些都是王蓮英先生多年來最為關注的問題,此次,她也將從學術研究與開拓創新的角度,向大家呈現中國傳統插花復興裡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分享她眼中「中國傳統插花」的精髓。
  • 學問東西的中國臺灣傳統插花大師,帶你深度研習中式插花
    、中華花藝教授,浸研花藝設計超25年,在花藝教學上有多年經驗的陳幼苗老師親臨弘益花學院授課,通過系統教學,讓學員從花卉質感與個性起步,了解中華花藝主客使的概念,把握插花造型的點線面,插置直立型、傾斜型、平出型造型等作品。
  • 首場插花花藝職業技能國家級賽事閉幕,師生同場展示插花技藝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中國傳統插花、現代藝術插花、人體花藝……12月21日,2020年全國插花花藝職業技能競賽全國總決賽閉幕式暨頒獎典禮在北京林業大學舉行,園藝專業院校職工、學生展示了精彩的插花技藝。模特在展示插花花藝大師作品前在幕後自拍。
  • 中國傳統插花課程
    中國傳統插花是以【美的象徵】— 花為載體,透過飽含生命意義的花木之點線面造形與色彩的機能,賦予花的藝術生命,與之對話....而插花過程讓人有深刻的藝術參與感
  • 插花簡史|中國傳統插花藝術對日本花道的影響!
    日本傳統插花藝術的形成和發展與中日文化交流密切相關,我國隋唐時代正值中日文化交流之最盛期,也是日本傳統插花藝術萌芽時期。此間,日本天皇曾多次派出遣唐使者到我國長安和洛陽全面學習和考察中國文化藝術,包括政治法律制度、文學、儒學、佛學、醫學、書法、繪畫等,並在歸國時將大量書、畫等物帶回日本,其中我國原產的梅、菊、桃、李和垂柳等觀賞花木以及賞花習俗(如鬥草、鬥花)和佛前供花的形式、器物等都於此時傳入日本。
  • 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傳統插花?
    很多對插花很有興趣的人常常會去學習日本花道,接觸到像池坊、小原、草月等流派。雖然日本的花道源於中國,但大多卻過於強調插花的技法和造型。簡單地說就是,日本花道很認真,很有體系,但是,卻缺少自由和天性。很多人學習的這些插花,學得越多,束縛越多,也就離插花的本質越來越遠。
  • 中國花藝精髓——東方花道
    中國古代最時尚的休閒生活方式是插花、掛畫、點茶、燃香,被統稱為「生活四藝」,自北宋以來插花
  • 以花為衫!百名「花藝巧手」現場PK,看設計師如何玩轉插花藝術
    花藝師以模特服裝造型為底色,搭配不同形態的插花作品,模特在聚光燈下搖曳生姿,360度展現每一個作品的精妙設計,人與花相融合,插花藝術得到了不同的詮釋,贏得觀眾的陣陣掌聲。
  • 2021年盤花~~《中國傳統插花》系列課程
    明清時期盆景盛行,受其影響,仿盆景表現手法描寫自然或讚美真實景觀為目的,注重描寫對象的季節感與地域性,有以「小景寄意千裡」的妙境,在指掌、分寸的小空間營造優雅的景致。寫景花以盤花為最多。課程安排收費形式:1.盤花概述、枝條修剪加工、盤花花型插作方法步驟講解示範+學員動手插作練習;中國傳統盤花系列課程共計18課時(3課時/每次)。
  • 日式插花與中式傳統插花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答|百度派 @回報以歌love中式插花(一)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起源。隋唐時期花卉藝術興盛。中國佛教禮儀中的插畫,是日本花藝起源的最初研究對象。後來,除了宗教活動之外,插花藝術的發展也開闢了一個新的局面,形成了一門在社會各階層廣泛流傳的特殊藝術。中國傳統插花比日本插花更注重意境的表達。不僅追求花的自然美,而且追求意境美和精神美。花卉具有人類的情感,每一種花卉材料都具有象徵意義,從而表達了人們的情感、信仰、意志,充滿了中國的詩歌和繪畫。
  • 《瓶花之美》:從文人案頭,到尋常百姓家的中國傳統插花初探
    作者徐文治,中國傳統插花研究學者以上這些疑問在《瓶花之美》一書中,都能找到答案。那麼,什麼是中式插花,為什麼很多時候會用「瓶花」來指代中式插花?中國傳統插花,萌芽於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距現在有3000年歷史,那時插花主要是為了祭祀,是一種佛前供花的禮儀。
  • 【採薇專欄】未生流插花:花朵誕生之前,插花當下之境
    「感覺日本江戶時期出現的好多流派,都和我們中國一本插花名著有關聯,它就是明朝袁宏道的《瓶史》。這些插花理念中貫穿著中國儒家思想文化,於是就有了學習的興趣。」機緣巧合,正好此時日本未生流家元在中國杭州茶室開課,於是金文軍成為了第一期學員。
  • 浙江老手藝人「轉型記」:革新傳統技藝 貼近現代生活
    他將傳統手工藝與中國傳統書畫合璧,創作平面竹編書畫作品,推動象山竹編從日常生活用品到工藝品再到收藏品的轉型,破局傳統非遺日漸式微窘境,為這門老手藝注入新活力。竹編是門技術,也是門藝術。位於東海之濱的象山半島,不僅海洋資源豐富,海鮮聞名中國,境內山嶺起伏,亦盛產毛竹,因而篾匠很多。竹編畫。
  • 「一花現世界,一木見浮生」: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意境美
    插花藝術的起源應歸於人們對花卉的熱愛,通過對花卉的定格,表達一種意境來體驗生命的真實與燦爛。 中國傳統藝術插花是中國插花的一種,與其相對的是商用插花。傳統插花藝術不同於商用插花講究「外形整齊」「花色豐富」「花色繁多」,以裝飾為主要目的的風格,而是注重古典意境的創作。
  • 久負盛名的日本花道,從中國傳統花藝文化中學到了什麼?
    中國傳統插花宋代進入插花藝術發展極盛時代,插花之風盛行,形式多樣,技藝精湛,意境深邃,賞花境界很高。清代文人沈復在《浮生六記·閒情記趣》中提出「插花朵數宜單,不宜雙,每瓶取一種,不取二色」的觀點,其中「起把宜緊」、「瓶口宣清」的主張,至今仍為插花界所稱道,奉為東方自然式插花的插作準則之一。然而,清朝後期因為清政府的沒落導致了中國插花藝術的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