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越來越多 「味」愈來愈淡

2021-01-15 中國文明網

「節」越來越多 「味」愈來愈淡

發表時間:2015-09-16   來源:泉州文明網

  離今年的中秋、國慶雙節還有十多天,大小商家早就打起營銷戰,鬧得個不亦樂乎。反而廣大民眾對過節沒有多大反應,一如平常。
  說起來這也不奇怪,畢竟現在節日越來越多,味兒卻越來越淡。就連國人視為最隆重的中秋和春節也是如此。更令人尷尬的是傳統節日不敵洋節來的生猛。究其原因,不外乎現在生活好了,天天都似過節,因而衝淡了人們過去期盼過節能吃上一頓好飯的念想?或許是生活節奏太快,種種壓力讓人們顧不上過節?再或是商家借節炒作,讓節日充滿了銅臭味?從事實來看,是又不是。筆者認為,還是如今節日太多,幾乎是三天兩頭過節或者是紀念日,因而導致人們節日疲勞症,甚至出現有些節日或紀念日許多人都不知道的尷尬現實。
  回顧過去,人們的生活與現在相比簡直有著天壤之別,過去人們吃不飽穿不暖,更談不上家家有電腦電視、住樓房開私家車了。那時過年能吃上一頓肉和水餃,都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按理說,那時候人們過年過節如同「過劫」,人們本該不願意過節,可事實卻出人意料,就拿過年來說吧,剛進農曆臘月,無論家庭條件如何,家家都開始忙年,孩子們更是搬著手指數著還有多少天過年。雖然過年沒有新衣穿,也幾乎沒有壓歲錢,但是,能吃上一頓好飯和放上幾個鞭炮就讓許多孩子興奮得睡不著覺。如果誰家燒上半鍋豬肉燉蘿蔔,那香味絕對能燻醉半個村莊。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人們投親訪友,拜年和祝福之聲不絕於耳。也許一壺散酒、一盤花生米伴著老鹹菜,親友們就能喝個昏天黑地,直至一醉方休。那份熱鬧、那份感情、那份和諧讓人經久難忘。說起來也並不奇怪,畢竟那時候洋節還沒進入中國,一年的傳統節日也不過十個,每一個人們都倍感珍惜。
  再看現在,除了傳統節日,越來越多的洋節來襲,再加之各種紀念日,使每月每旬都有節日或紀念日。就拿5月來說吧,5.1國際勞動節、5.4青年節、母親節、世界紅十字日、國際護士節、國際家庭日、全國助殘日、國際電信日、世界無菸日等上十個。這裡邊除了勞動節、青年節、母親節和護士節外,其他的有許多人連知道都不知道,或者說即使知道也認為無關緊要,根本不予重視。再加之人們忙於工作生活和追求賺錢,從而讓親情友情和節日的味兒淡了許多。雖然拜年習俗還在延續,但大都是網絡拜年、手機拜年、微信拜年,而且內容絕大多數都是網上下載或轉載別人的信息,固然辭藻華麗,甚至還朗朗上口,對仗押韻,但人們總感覺少了一份純真的感情。
  有些人因為受各種因素影響,過年都不能回家合家團聚,共享天倫之樂。也許有人認為,錢寄回去了,年貨也快遞到了家,自己不回家也不算啥。殊不知錢寄得再多,年貨再豐盛,卻代替不了親情友情。正如歌曲《常回家看看》中所唱到的那樣,「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呀,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再從留守子女來說,他們期盼父母回家過節的心情更為迫切。闔家團圓,共享天倫是金山銀海和山珍海味都無法替代的。
  人們不禁要問,為啥現在生活好了,過節的味兒卻淡了?細細想來,根源在時下節日太多,而且還被商家烙上了濃濃的銅臭味。俗話說,物以稀為貴。過節亦是如此,節日太多太濫,讓人們應接不暇,再加之絕大多數商品趁節漲價,讓人們腰包縮水,還要應付交通擁堵,放假的時間大都在路上爬行等等。自然會讓人們滋生牴觸情緒,甚至視過節如「過劫」,還何從談起濃濃的節味。
  由此可見,若想重新找回昔日過節的氛圍和親情友情,需要社會各界和大家共同努力。可設可不設的節日、紀念日不設;監管部門亦要加強監管,防控趁節漲價行為;大家更要擦亮眼睛,不要盲目追求洋節,要堅信買者永遠不如賣者精,不要經不住所謂的打折、虧本營銷等誘惑,不惜狂掏腰包。再就是千萬不要王麗親情友情,逢年過節時一定要統籌安排自己的時間,儘量做到闔家團圓、親朋相聚,讓親情回歸,節味更濃。(陸敬平)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858627&encoding=UTF-8&data=ACuegwAAAAcAAADzAAAAAQAr4oCc6IqC4oCd6LaK5p2l6LaK5aSaIOKAnOWRs-KAneaEiOadpeaEiOa3oQAAAAAAAAAAAAAALjAsAhQatb4vKPci6ADFIr-1mOAU87SiPwIUFKLPLlgp7l9yvzMWBc8DpiFXfE0.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858627&encoding=UTF-8&data=ACuegwAAAAcAAADzAAAAAQAr4oCc6IqC4oCd6LaK5p2l6LaK5aSaIOKAnOWRs-KAneaEiOadpeaEiOa3oQAAAAAAAAAAAAAALzAtAhQofAFieRxp2i65o9bUWPnGSCULSwIVAJSqZRUHY0IVKkwabsfaZVxtrWui&siteid=7

相關焦點

  • 年味為啥越來越淡了?這個回答很扎心
    年味為啥越來越淡了?這個回答很扎心馬上又要過年了,卻始終無法找到當年的喜悅,因為年味越來越淡。記憶中的過年是一件多麼令人期盼的事情啊!小時候家裡窮,過年的時候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到平時吃不到的好東西,最關鍵的是可以放鞭炮。
  • 在農村,為什麼感覺年味越來越淡了?
    現在距離春節越來越近,但是很多人感覺:現在過年的味道好像越來越淡了,找不到小時候過年的心情和氣氛,這到底是怎麼了呢?1、進城安家的多,空心村嚴重以前農村過春節是非常熱鬧的,外出工作的農民春節基本都回到家裡,吃完飯後大家在村子裡聊聊天,說說這一年的成功與失敗,見面也會互相的祝福,現在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農村家庭越來越多人在城市安家落戶,尤其是年輕人,如果有老人在農村呢,可能還會多回去看下,逢年過節還能熱鬧下,老人不在了
  • 為什麼現在年味越來越淡了?
    因為年味變淡的背後,是儀式感的缺失。今天想分享一篇文章,想和大家一起找回,那逐漸消失的「年味」。後來,有了全年無休的商超,再也不用費盡心思地囤積年貨;春節晚會還是年年都播,但已淪落成我們刷手機的背景音;沒有小孩會熬一整夜守歲,人們年初一起床的時間,是越來越晚;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少表達自己的愛,連合照也少了。過年的儀式越來越精簡,到最後,連對過年的期許都精簡掉了,才漸漸覺得丟了什麼。
  • 為什麼現在「年味」越來越淡?其實是因為我們越來越「隨便」了!
    為什麼現在「年味」越來越淡?其實是因為我們越來越「隨便」了!作者:黃曦曦01正值過年期間,不少好友都在感嘆,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也越來越沒意思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小時候我們總是非常期待過年,因為過年有新衣服穿,過年有各種各樣平時吃不到的美味,過年還會見到許許多多的小朋友,大家聚在一起放鞭炮,玩遊戲。
  • 杜拜:愈來愈緊密的中阿關係,和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者
    隨著中阿關係穩步推進發展,目前有更多的中國投資者越來越多地被向杜拜和阿聯所吸引。在2018年,中國訪問阿聯,這被視為是阿聯和中國建立更緊密關係的前奏。中阿的合作愈來愈緊密,進一步激發了中國人對杜拜的民間投資熱情,杜拜也在短期內迅速成為中國人在海外的投資熱土。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者把目光投向杜拜,不僅是在住宅房,還有寫字樓和其他投資。政治穩定以及極具吸引力的收益率,是中國人來杜拜投資的兩個主要標準。同時經濟合理的房價、低門檻的準入條件,免稅和永久產權的額外福利也均成為中國人選擇投資杜拜房產的理由。
  • 生活越來越好,年味卻越來越淡,我們究竟丟失了什麼?
    看著當下的紅火,不禁感慨,外國的洋節日這麼的紅火,中國的年味卻越來越淡了。在小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過年,一過年,可以穿新衣,可以吃好吃的,可以炸麻花,貼對聯可以放鞭炮,可以走親戚,可以領壓歲錢,還可以熬通宵,還可以一家人其樂融融地看春節晚會。可是現在再也沒有以前的年味兒感覺了。
  • 中國七夕節VS西方情人節!為何中國傳統節日氣氛越來越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雖然還是許多中國人仍然在慶祝七夕節,但大多數商店的氣氛並不像2月14日那麼熱烈。每到西方情人節,大小商店、商場中都堆滿了各種鮮花、巧克力、心形裝飾物,一派浪漫氣氛。七夕節起源於漢朝,現已被中國政府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年味越來越淡!為什麼現在的人,都不喜歡去趕集逛街買年貨了?
    年味越來越淡!為什麼現在的人,都不喜歡去趕集逛街買年貨了?推薦語:一轉眼,2020年已經來到了12月17號。沒錯,真的又要過年了,每到這個時候,相信就會有許多人開始感慨: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變得不那麼興奮了,挨家挨戶拜年逐漸被手機信息拜年取代了,記憶中濃烈的年味究竟去哪了?相信在很多人的記憶中,小時候最期盼過年,因為過年可以吃好吃的,有新衣穿,最重要的是可以領到壓歲錢。
  • 農村年味越來越淡,專家不理解,農民痛斥:鞭炮和土灶缺一不可
    春節這個節日在中國人心目中埋藏的不單單是全家團圓的日子,還是一種信仰,春節在我國不分民族不分老幼,他們都對春節充滿了期待,隨著春節的腳步聲越來越近,很多遠在他鄉的人也陸續踏上返鄉旅途。不過,在農村,雖然快臨近春節了,但是始終找不回曾經的年味,即便很多農民工已經返鄉,但是農村以前那種熱鬧的年味現在似乎很難感受到,有的人說是因為現在很多人返鄉的時間越來越晚,也有的人現在很多人根本不願意回家過年,確實如此,我也清楚的發現,現在不少農民工不願意回家的理由也是比較多,或許每個人也有著自己的無奈,而也有不少專家對於農村目前年味變淡的原因也是難以理解,甚至覺得是農民觀念在發生轉變
  • 為什麼紅包越來越多,「年味兒」卻越來越淡?
    的確,隨著媒介技術迅猛發展,拜年方式也在不斷演化:從最「原始」的當面拜年;到「退而求其次」的電話拜年,簡訊拜年,語音拜年;再到微信支付寶發紅包拜年,人們拜年的成本逐漸降低,但必須承認,「紅包進化論」的背後,是人們在資訊時代覺得「年味兒越來越淡」的具體表象之一。
  • 穎英:年味淡了 我也長大了
    年味淡了 我也長大了文/穎英   還有十天就過年了,去街上轉轉沒有熟悉的叫賣聲,沒有紅紅的大燈籠,也沒有來來往往的行人,心裡不僅有些許失落,這不就是我小時候最期盼的過年嗎?現在怎麼和我記憶中的樣子不一樣了?
  • 春節的年味為什麼越來越淡?
    當城市不能再承受漫天的煙火氣味,紅包大戰直接秒殺了春節晚會時,春節的年味就變得愈加寡淡了。 是什麼奪走了我們的年味呢? 電視,被分隔的家庭 1983年,橫空出世的《春節聯歡晚會》,允諾給我們更多快樂的同時,第一次奪走了我們的年味。
  • 老山檀香的味道越來越淡?
    不過在收藏過程中,有的藏友發現,老山檀香的味道越來越淡,擔心是不是老山檀香味道沒了,價值也就不高了? 有的老山檀香在收藏的過程中,味道會越來越淡,只要能確定買的不是假貨,就算味道淡了,對老山檀香的價值也不會造成影響
  • 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年味從未變淡,只是屬於你的快樂,被埋藏了
    農曆春節是一個多雨的季節。至少在我們這兒,春節裡的陰雨天,比晴朗的日子多了不少。每次想要回去好好走走,就碰上了不大不小的綿綿陰雨。大好的春節時光,也在這陰沉沉的天氣裡,被磨滅了大半。過年了,也就快開春了。
  • 白酒出現水味,味短、淡,究竟是什麼原因?
    一、米酒味短淡、有水味工藝解析 味短淡有水味指酒的味道薄,濃厚感差,帶有水味。味短淡有水味是因為酒中的酸類物質含量低。 二、錯誤操作及原因 01.
  • 人情味越來越淡,現在的農村怎麼了?
    人情味越來越淡,現在的農村怎麼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村裡的人情味越來越淡了,親戚鄰裡之間也越來越疏遠了。伴隨著人情味越來越淡的現實,是國家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快,大夥的日子也越來越好。現在生活生產方式的根本性改變,應該是人際關係變化的主要原因。
  • 把注意力集中在好的事情上,你才會變得愈來愈幸福,愈來愈幸運
    當專注於美好的事物,把美好的感覺付諸於正面的事情上,你就會擁有越來越多的正能量,吸引到越來越多美好的事物。實實在在地將正面思想保持在你的意識中,排除雜念,這樣你就會開始感覺好起來。一位著名的金融家有一句名言:「一個銀行要想贏得巨大的成功,唯一的可能就是,它僱了一個做夢都想把銀行經營好的人做總裁。」
  • 秋之遐思 淡的遐思
    既濟,事成之意也,如耶穌定在十字架上斷氣前之言:成了!人見耶穌死了,耶穌卻言成了。 ○唯其淡水,方能放糖即甜,添鹽則鹹,倒醋便酸……人生也是如此,清淡的心,方能苦樂隨緣,嘗其本味,自然而不扭曲,本然而不人為。淡,即是無酸,無甜,無苦,無辣,無百味,然百味自可從中出,正應了老子那句,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 時間長了,人心涼了,感情淡了
    慢慢的也會變得越來越陌生,越來越疏遠。不過想想幾十年一直平淡過下去,也確實是容易讓人想要放棄,追求點不一樣的新鮮。但感情不是兒戲,承諾更不是玩笑,承擔起的責任又哪能說放下就放下?面對越來越淡的感情,只能自己想辦法去調節。即使近在咫尺,也如同遠隔天涯。缺乏溝通,感情慢慢就會出現裂縫。直至越來越深,無法修復。因為,不喜歡與他人交流的人慢慢的會把自己封閉起來。
  • 為什麼年味兒越來越淡?這部在黃山拍的電影給出答案!
    年味兒越來越淡,似乎成了共識。 至於為什麼,大家眾說紛紜,卻習慣性地想起小時候過年。 直到看到這部《沒有過不去的年》短短幾十秒的預告,年味兒越來越淡的困惑,終於解開了。 真正打動我的,是吳彥姝老奶奶含淚哽咽說的三個字——人齊了。 恍然發現,變淡的不是年味兒,而是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