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資訊▕ 知識分享▕ 專業解讀
訂閱NewMediaLab
廣東省新媒體與品牌傳播創新應用重點實驗室
本期作者
奶油蛋糕收藏家
本期關鍵詞
樂隊綜藝 | 二次元 | 垂直類綜藝
近日,騰訊視頻的廠牌綜藝《明日之子樂隊季》正在熱播。《明日之子》第一季於2017年播出,當年的冠軍毛不易如今已是樂壇的新生代翹楚。然而第二、三季卻沒能延續其熱度和影響力。《明日之子樂隊季》作為明日IP的第四季,在市場環境下做出了變革,將鏡頭聚焦到青春洋溢的樂隊少年身上,開播後收穫了不錯的口碑,目前在豆瓣評分獲得了8.6的評分。
《明日之子樂隊季》如何突破自我?
多元的人物選擇與呈現、二次元的熱血畫風、「樂團」形態的情感羈絆,《明日之子樂團季》用鮮明的音樂態度復刻了一場青春熱血的追夢之旅,讓音樂才子們在熱血高校的背景設定下,盡情釋放音樂才華和年輕熱血的創造力,找尋志同道合的樂團夥伴,通過題材創新給受眾帶來了新鮮感。
1. 邀請專業導師,選擇多樣化學員
首先在導師上,《明日之子樂團季》邀請了馳名國際的鋼琴大師郎朗擔任器樂教授,二手玫瑰樂隊的主唱梁龍擔任教導主任,著名歌手鄧紫棋擔任唱作老師,著名音樂人樸樹擔任客座教授,而新生代音樂人歐陽娜娜和周震南則是擔任實習教師,導師團隊具有專業性和話題度,且年齡跨度大,可以吸引不同圈層的受眾。
《明日之子樂團季》將會樂器的年輕人們聚在一起,互相尋找志同道合的小夥伴組建樂隊。節目對選手的特點挖掘與多樣呈現讓情節充滿了看點。節目中的學員風格多元各有所長,比如男模主唱楊英格、憨憨「嗩吶手」閆永強、中央民族大學建校史上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呼麥專業的學生哈拉木吉,這些樂手的特質都十分具有故事性和戲劇性。
樂器也同樣多元,冬不拉、馬頭琴、嗩吶、電鼓、貝斯、大提琴、馬提琴等多個樂器碰撞出耀眼火花,豐富了音樂的無限可能性。對於受眾來說,多樣的樂器意味著新奇和不確定性帶來的期待。像嗩吶,本身非常霸道、豪橫,管樂弦樂都得讓它三分,第四期閆永強用嗩吶吹奏EXO的《咆哮》更是直接衝上了熱搜。
2. 融合二次元文化,突出熱血元素
《明日之子樂團季》最大的亮點之一是對於二次元文化的深度融合。擁有「明日高校」這種青春元素設定,從主海報到後期剪輯都走熱血漫畫風格,偏向年輕化和二次元方向:「明日教師團」都有自己的漫畫形象,郎朗、鄧紫棋、樸樹、梁龍、歐陽娜娜、周震南分別對應「鋼琴魔法師」、「鐵肺甜心」、「明子守護者」、「搖滾寶寶」、「暖萌萌」琴手、流媒唱作「小怪獸」,還共同出演了片頭曲。
在後期剪輯上,學員們都擁有個性化的二次元標籤,比如「吹響新國風的音色霸主」閆永強、「暴走微笑少年」鞠翼銘、「玩轉節奏的科學怪人」胡宇桐,一些對話被做成了漫畫頁面,配合畫面定格與花字,把學員們打造成動漫裡中二、熱血、個性十足的追夢少年,許多受眾在彈幕中直呼「有些綜藝表面上是綜藝,背地裡其實是中二熱血番。」
這檔樂隊綜藝,開頭兩期有意削減了競技感和綜藝感,將熱血、追夢、高校等元素呈現得淋漓盡致,吸引了年輕受眾群體的注意力,以全新角度帶給了受眾新體驗。
3. 強調養成,呈現「樂團」形態的情感羈絆
節目將視角拉到樂隊領域,不再強調solo,而是結合樂隊的概念特性,巧妙地打造出一所明日高校,呈現一支支樂隊的養成,塑造出「團戰」的概念。節目口號也十分溫情——「有一群夥伴,比啥都浪漫」,以差異化的綜藝節目視角給予了受眾新鮮感。
而組樂隊、創作歌曲的過程,人和人的磨合與互動都是其中最大的看點,而這些過程的呈現很容易讓人「磕cp」,比如宇宙鴻荒,宇宙棋跡,任間田堂…眾多cp讓人磕到上頭。
二人組隊「Front-man(領隊)」搶人的時候必須跑臺下,拿著黑色大喇叭,在舞臺中間詢問「你願意嗎?」,這個環節簡直大型相親現場:不論是在演唱前表達了想選擇隊友的意願,對方在自己演唱時衝到大喇叭前的果敢,還是用喇叭直接喊話「我喜歡你」,對方也毫不猶豫回應「我也喜歡你」的雙箭頭感情,都成為了CP粉的快樂源泉。
垂直類綜藝應該如何發展?
隨著綜藝節目的發展,其在題材的與受眾的選擇上,呈現出不斷細分的趨勢。深度挖掘受眾的個性化程度,已經成為垂直類綜藝節目的發力點。所謂綜藝節目垂直化,是指對綜藝節目不同類型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和製作,擺脫以往對綜藝節目淺顯、大眾、純娛樂的追求,節目內容轉向小眾和更專業化方向。
垂直類綜藝節目的目標受眾定位精準且具體,切中觀眾剛需,其受眾的忠誠度更高。一旦節目獲得受眾的青睞,就容易形成圈層狂歡,然後再將影響力逐步突破圈層。目前,垂直細分題材成為越來越多熱門綜藝的成功要素。
1. 垂直細分題材,引入小眾文化
垂直類綜藝節目將目標受眾定位為圈層內受眾,節目製作時要以圈層內受眾需求為主導,節目內容符合專業性才能首先得到圈層內受眾的認可。同時,想滲透破圈層元素,就要找出能夠引起大眾共鳴的情感溝通點,吸引更多受眾開始接觸、喜歡節目內容,提升節目價值。
垂直類綜藝可以選擇聚焦小眾文化,打開觀眾的視野,帶領受眾進入陌生的領域,給人們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由湖南衛視製作的音樂節目《聲入人心》就以演唱唱法——美聲為切入點,對古今中外優秀音樂作品進行了改編,通過專業演唱者們的流行化演繹,為受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聽體驗,帶領觀眾接觸到了美聲這一小眾領域。
2. 娛樂科普並行,引領大眾審美
在收視率與點擊率的激烈競爭中,一些綜藝節目在創作上的問題顯現出來,過度娛樂化、流量至上等,導致內容的低俗化,成為這些節目被詬病的癥結。而綜藝節目垂直化有效地減弱了娛樂泛化的現象,但在追求節目深度的同時,不能忽視綜藝節目本身娛樂大眾的基本目標,使綜藝節目兼具娛樂性和教育性,實現綜藝節目的教育功能。
《國家寶藏》通過邀請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作為「國寶守護人」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利用劇情吸引觀眾,由素人守護者解說國寶,讓受眾了解文物所承載的文明和中華文化延續的精神內核。《國家寶藏》在文博領域進行深入挖掘,從博物館「文物」入手破題文化綜藝,努力結合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採用了一種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講述方式,使節目在科普知識的同時也能娛樂大眾。
3. 社會化宣發,覆蓋圈層內外的受眾
「酒香也怕巷子深」,各種社會化營銷可以為垂直類綜藝的出圈提供保障。垂直類綜藝的宣發首先要精準定位圈層內的受眾,深入目標受眾活躍的平臺,用準確的內容精準覆蓋圈層內受眾。其次也要利用娛樂的內容觸達圈層外的受眾,使節目破圈。
2017年暑假檔的《中國有嘻哈》收官時播放總量近27億,微博話題閱讀量破78億,無疑是一檔現象級綜藝節目。而從宣發角度來看,不管是前期利用明星製作人吳亦凡、潘瑋柏等吸引受眾注意力,還是節目中對吳亦凡的一句「你有Freestyle嗎」 製造趣味點,引發社交平臺的瘋狂討論,都成功觸達了圈層外的受眾,助力了《中國有嘻哈》的破圈。
《明日之子樂團季》將鏡頭聚焦到樂隊,通過垂直細分的題材精準定位目標受眾的同時,以偶像打造、樂隊養成、CP互動吸引了更為廣泛的注意力。垂直類綜藝不僅要以圈層內的受眾為核心,以專業性的內容營銷目標受眾的口碑,還要利用娛樂性的內容、社會化的宣發觸達圈層外的受眾,使小眾內容成功破圈。
趙錫露 | 文字
李凌羽 | 編輯
羅玉清 | 責任編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