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本案業主是一對夫妻,也是家裡的常住人口,他們暫時沒有要孩子的打算。女主人是高定服裝設計師,喜好親近自然,男主人是建築設計師,喜歡喝茶品茶,夫妻倆熱愛旅遊,追求個性。基於這一點,業主對於家的設想就是要打破常規的設計思路,把家打造成一個可以冷靜思考,遠離焦慮,輕鬆舒適的歸屬地。
設計風格
斷舍離,是人們過度縱慾後的一種高度冷靜,逆時間之河而上,通過平靜空間窺及極簡的生活。於是,有了苦行僧一般的「侘寂風,「赤貧風」,稱之為:wabi-sabi,以Less is more的原則貫穿始終。它注重真實性,接受老化過程,在成熟的,不完美的自然循環中尋找美,在老舊事物的外表下顯露出一種歲月之美,一種野生藝術。縱使時光流逝,美得越發自然,相比世俗定義的價值和美,更注重事物本身的內在,與自然共生。
色彩&材質
本案整體風格以自然為基礎,米色、棕色、大地色、灰白作為底色,家具則使用亞麻,藤編,原木等自然材質。
結構改造
本案屬於精裝房,業主不想在硬裝上做改動,所以設計師就從軟裝著手。將原屬於餐廳的空間變成了觀影區,將西廚內的島臺延伸,替代餐桌的功能,一切從簡。原本電視牆的區域變成了會客區。同時將次臥改造成茶室,在滿足男主人需求的同時配合女主人,將茶室的牆面鋪貼DIY手摺的服裝業常用的杜邦紙,增加了空間的立體感和創意感。
案例詳解
客 廳
客廳布局打破常規,整個空間採用大圍合形式,疏密把控適當,極致的留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規則的雙向多人位沙發,移動的靠背,使空間靈活有趣。兩張錯位擺放的茶几好似一種行為藝術,既沒有單張茶几的孤單,也沒有兩張茶几整齊擺放的單調感。茶几上那一葉孤舟,暗自與空間的整體風格相吻合,與對面的展示櫃隔空相望。
選擇與牆頂一體灰的漆層疊暈染,本身獨特的肌理變化,斑駁的視覺感官,漠然的表面,把空間儘量的簡單化。舊肌理及有層次變化的抽象掛畫,以對碰的形式展示,提高了空間既視感。
投影幕下3米長的枯木放置其中,斑駁,肅靜,枯萎,不失原始與自然的狀態,也像極了人的一生。最好的藝術從不束之高閣,侘寂之美也有跡可循。
餐 廳
無餐桌設計是一大亮點,使用天然石材將吧檯和餐桌合二為一,內嵌電磁爐,3,5米的長度不僅能滿足6-8人的用餐,還能兼顧做簡餐,甜品,並且將整個客餐廳融為一體。
臥 室
生活中的美,往往隱藏在被忽視的細節之中。天然亞麻質感的主布,配上純白色的紗,讓灑進來的陽光也變得流暢,細膩和舒緩。
沒有挑選複雜線條和有設計感的床,是為了更加符合侘寂之意。「藤」是首選,而且要選擇天然藤,它本身的質感和紋理更貼近自然。
牆面定製的是一款黑白暈染的壁畫,米白色純手工製作的印度羊毛地毯,瞬間提升了空間的自然感和溫馨度。
衣帽間
一體梳妝檯,節約了不少空間,從地至頂的黑色玻璃既保證了衣櫥內的隱私,嵌入式的感應燈條,使通透感也提升起來。
茶 室
原木、粗麻、藤編、竹,具有原始肌理感的材質,這樣的色彩不會喧賓奪主,更能烘託出侘寂的本質。黑色半透捲簾,讓透進來的陽光感更加乾淨。
牆面的不規則貼紙體現出事物的獨特性,儘量使用同色系,減少視覺疲勞。時間在茶臺上留下痕跡,使得粗礦老舊的茶臺充滿了時間的氣息,這與禪意不謀而合,感受歲月靜好。
身處在這環境之中,在意的不是挽回那些被時間摧毀的外表,而是欣賞時光留下的痕跡,不施粉黛,蘊藏著讓人心靈得到平靜的力量。
編後語
本案設計師曾說過,「侘寂」被一些朋友鍾愛,但它的理念是不沾煙火氣,費精力,難落地,讓人望而卻步。所以在本案中加入了極簡主義,更符合追求現代審美,又鍾情禪意人生的朋友。
主創設計:唐肖
設計風格:侘寂風
房屋面積:128㎡
房屋類型:平層
裝修總價:15萬
項目地址:萬科十七英裡
設計單位:馬庫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