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關注亞洲時尚設計師,一定對桂由美這個名字以及她的經典形象不陌生。已經89歲的桂由美,是日本結婚禮服設計第一人,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以巴黎為首,在世界各國30多個都市舉辦過時裝秀,被譽為國際婚紗女王、婚禮服的傳道師,擁有世界級名人的眾多粉絲。
從日本首家西式婚紗店的創辦人,到全球知名的婚紗和服裝設計師,桂由美的一生創造的「第一」的紀錄不勝枚舉:日本首個婚紗設計師,第一個在日本舉辦婚紗秀的人,第一個出版婚禮策劃和介紹儀式相關書籍的人,首個在亞洲組織婚紗峰會的人,首個讓智慧機器人穿上婚紗的人,首個婚紗鑲嵌最多珍珠吉尼斯紀錄保持者(共13262顆)……
在秋意漸濃的上海,這位「婚紗女王」在外灘22號時尚峰薈帶來了2020春夏新品,Yumi Katsura的本季系列單品融入了色彩、花卉等諸多設計元素,以蕾絲和立體剪裁為主,精巧的刺繡工藝和特別裁剪讓禮服看上去唯美浪漫,如夢如幻。
大秀後,桂由美以她的「經典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但這位「婚紗教母」卻依舊神採奕奕。今天的主題色是紫色,點綴了些許螢光綠的紫色套裙,同色系的特本頭巾壓著齊劉海,她的眉眼間存著幾分溫婉,「你好,我是桂由美」,她嘴角上揚微笑地說道,沒有想像中教母的高冷和孤傲,我們的對話就此溫暖開場。
1963年12月,32歲的桂由美在東京開設日本首家婚紗店,就此顛覆日本的婚慶行業。在靠近日本政治中心永田町的乃木坂,有一幢七層的小白樓,它每一層的四面都用展示著婚紗的圓拱形玻璃櫥窗裝點,在凝重的寫字樓群中宛如仙子。這就是日本的婚紗之母桂由美的「大本營」。
或許是繼承了母親的DNA,桂由美的骨子裡深深鐫刻著對服裝設計的熱愛。母親擁有一手好針線活,但更多時候,母親都在為他人縫縫補補,「我們家是開服裝學院的,誰家需要縫衣服,母親從不推脫。」因此在桂由美的記憶中,孩童時代的自己總是處於「被放養」的狀態。
「當時的日本,婚紗需求不到3%。」
那麼,為何桂由美會毅然投身於當時日本無人問津的婚紗行業呢?真正決定要設計婚紗是在她大學畢業後在母親的服裝學院幫忙,給3年級學生出的畢業作品題目,選擇了婚紗。「當時的日本,還是處於舉行婚禮都穿和服的時代,穿婚紗的需求不足3%,而在這不到3% 的人群裡,結婚穿婚紗只有嫁給外國人的女性和真正的基督徒。布料、專用內衣、手套、首飾髮飾都很難找到,且價格不菲。本來應該很漂亮的婚紗,學生們做出來都很不像樣。加上真正有婚紗需求的人為了尋找婚紗而踏破鐵鞋,我思前想後,決定要做出像西方那樣唯美的婚紗。」桂由美由衷地感嘆道。
然而,在時裝行業,想要實現盈利,貴在一份堅持。「當時我並沒有把它當做一份生意來做,最初公司只有四個人,第一年,我們只接到30多個訂單,只有30多位客人光顧。等我把這四個員工的工資發完後,就一分都不剩了,這樣的狀態一直維持了十年,十年裡我沒有拿過一次工資,」說到這裡,她發現我的臉上寫滿了驚嘆號,「你一定很想知道我是怎麼生活的。那段時間,為了維繫公司的運作,我就選擇去母親的學校教書,每周一三五從早到晚教課,二四六我會去公司,而教書的錢成了我的主要收入來源。創業10年後,我們在東京乃木坂開出品牌旗艦店,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公司才開始真正賺錢。」十年的艱辛,卻從來沒有一刻讓桂由美停下追逐夢想的腳步,以至於50多年後的今天,她依舊對自己曾經的選擇滿懷信心,「我從來沒覺得當時很艱苦,反而這份『苦』給了我動力,讓我充滿激情。」
決定把自己的人生奉獻給婚紗,要歸因於30多年前,她個人非常崇拜的著名女裝設計師皮埃爾·巴爾曼(Pierre Balmain)對自己說的那番話,「那時我剛剛建起我的婚紗沙龍,巴爾曼路過這裡,要求進來參觀。他對我說,穿婚紗的女人最美,而世界上最美麗的衣服就是婚紗,你能每天設計婚紗,每天被婚紗包圍,實在太令人羨慕了!」 巴爾曼的話警醒了她,即使在那之前,桂由美曾因種種質疑聲猶豫過——商場不願意出售婚紗,因為怕影響更賺錢的和服的生意;又或者從業之初,由於存在東西方文化差異,設計觀念不被接受等等。但從那一刻開始,她就深深堅信,婚紗設計就是她的「天職」。
著名女裝設計師皮埃爾·巴爾曼參觀桂由美的婚紗店
「我熱愛傳統的手工藝和技法,傳統和革新應該兩立。」
如今,在很多國家已難覓傳統民族服裝的蹤影,桂由美表示十分惋惜,她堅決不贊成婚紗替代民族傳統婚禮服裝,「歐洲原本有多種多樣的民族傳統婚禮服裝,但現在基本被白色婚紗一統天下,只有北歐的芬蘭等極少數國家仍然保留,非常可惜。我並不贊同為了保護傳統就抵制婚紗,但我希望傳統和革新兩立,和洋並蓄。」
在回憶自己的職業生涯的過程中,桂由美也表達了對日本傳統技藝的熱愛。從古代傳下來的日本獨特的色彩感,茶道的「清靜和寂」,對桂由美影響深遠。同時,她十分專注於和服藝術的傳承,專注於和服和帶有日本元素的設計,在她推出的Yumi Yuzen 系列中,採用了金葉、友禪染、暈染書法、日式絲綢刺繡等工藝,還使用竹子、和紙、丹後縐織、日本珍珠等原材料。而後,由她創作的和紙婚紗被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
為何婚紗最終會在日本流行起來,如果只是純粹地模仿西方,怎麼也無法真正在婚紗領域中佔據一席之地,當時的桂由美意識到,要做出不輸給西方的婚紗,就必須用只有日本才做得到的東西來決勝負。在為婚紗尋找刺繡、織染新元素的過程中,桂由美發現與和服有關的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者越來越少,並漸漸面臨失傳的危險,於是,她開始嘗試使用博多織、西陣織、佐賀錦等來做婚紗材質,實現了如聞名於世的裡昂絲綢般豪華輕薄的材質。1993年,桂由美還為羅馬教皇設計了一件純金箔的博多織禮服,教皇在同年的復活節儀式上身著禮服出席,向西方展示了日本引以為驕傲的超群技藝。
而當我們問及,未來會用到哪些中國元素時,桂由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刺繡,因為我們都很喜歡傳統的手工藝,在日本、中國和印度的刺繡都非常出色,近30年來,我常常跑去蘇州尋找刺繡花樣,拜訪手工藝者,並且訂購了許多刺繡,我相信未來,把中國的刺繡運用到日本的和服上會融合得相得益彰。」
而對於歐洲人「胸高、腰細、腿長」的完美身材曲線,桂由美曾進行過深度的研究,由此設計了魚尾造型的婚紗,她把和服的「裾」(下擺)引進婚紗,從上半身到大腿都收緊貼身,從比膝稍高的地方開始優雅地展開,拉長腿部線條的同時,也把女性的曲線整個拉長。當亞洲人穿上它時,就會顯得身材十分高挑。後來,桂由美把這款魚尾裙帶去了紐約的時尚秀場,美國人看了都讚賞有加,還給它取名為「由美曲線」。從那以後,「由美曲線」開始出乎意料地大賣。
然而,時尚界裡某一種流行趨勢總是轉瞬即逝的,兩年後,英國查爾斯王子與黛安娜的婚禮盛典上,黛安娜身著宮廷大擺裙現身,剎那間,大擺裙開始取代人氣Top 1的位置。「這就是『流行』,流行不會長久,但時尚會循環回潮,」正如桂由美預想的那樣,在大擺裙流行幾年後,「由美曲線」重回人氣寶座。
「我的婚禮博物館即將落成。」
穿過桂由美婚紗的明星名人不計其數,劉濤、大S、賈靜雯、謝杏芳等都在其列。而不少名人更是感嘆:「如果這一生可以穿上桂由美設計的婚紗就了無遺憾了。」要做出令人無比憧憬的婚紗,桂由美時時刻刻都在思考著同一個問題:人們會在什麼場景下舉辦婚禮?「有的人喜歡在安靜的地方舉辦婚禮,有的人喜歡在吊滿水晶燈的宮殿裡舉行,還有的人喜歡嚮往在小教會中平平淡淡的儀式……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婚禮的模樣,所以我設計的婚紗要符合每一位客人的特殊需求。
去年,桂由美在上海外灘22號開設了婚紗旗艦店,選擇在這裡開店,除了對於上海特殊的情結外,更因為在這裡,她尋覓到很多傳統手工藝品牌。
「中國未來的婚紗市場將具有強勁的增長力,」以國外的視角看中國婚紗市場,桂由美給出了自己的看法:「與日本婚紗市場不同的是,近些年日本結婚的人口越來越少,一場60-100人的婚禮就被視作『盛大典禮』,相反地,在中國,我們看到一場婚禮兩三百人參加極為普遍。而且我們發現中國新娘在婚禮上不只是選擇單一的白色婚紗,一場婚禮會間隔替換不同的款式,甚至是旗袍等傳統婚服,在保留傳統的同時,也很好地將西方文化很好地融入和調和,由此可見,中國將來必將成為婚紗發展和消費的主力市場。」
未來,桂由美希望,能開一家展示個人所有作品的博物館,繼續向全球展示日本的紡織品和工藝之美。「入行55年了,我發現在歐洲傳統的婚紗已無跡可尋,所以我多年來一直在市場收購和買斷各國傳統婚紗,如今我已擁有30多個國家的傳統婚紗。加上這幾十年來高定走秀的設計款,都見證了婚紗的歷史變遷。」桂由美為我們描述著心目中那座「婚紗博物館」,「它需要很大的佔地面積,目前我發現了一個適合它的空間——位於日本神戶的水族館,有一條玻璃的走道無限延伸至海洋,年輕人可以在這裡了解傳統的婚紗文化及其背後的發展歷史和設計故事。」
最後的最後,桂由美留給我們一個「重磅彩蛋」,桂由美會笑的眼睛中透露著神秘,「婚紗博物館是即將要實現的夢想,另外,我還想做一個更大的願望——打造一個婚紗主題公園,那裡將會提供給所有年輕人各種婚禮和婚宴的參考,也可以在那裡重溫自己曾經的婚禮。」
福布斯生活系列活動
涵蓋沙龍、晚宴、論壇、展覽、品鑑會等形式
暢談健康、消費、居住、出行、科技等前沿趨勢
致力於打造生活愛好者與創新者的跨界交流平臺
見證中國新消費時代的美好生活
- END -
文章版權歸福布斯中國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需轉載,可在後臺回復「轉載」自動獲取具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