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美肉,分享種肉技巧,分享美好生活!歡迎加百科君私人微信(新微信號:drbk2018)也歡迎向您身邊的肉友推薦本公眾號,點擊本文標題下的藍字「多肉植物百科」--再點擊右上角「推薦給朋友」即可!【投稿點我】
多肉植物百科官方微店已陸續上架多肉、花盆、配土、藥肥、工具等,讓您一站購齊,歡迎進店逛逛!
部分內容原作者【玉山】
圖片:what0117
編輯整理:百科君
一月是一年當中最為寒冷的季節同時也是光照時間比較少的一個月。因此,一月的多肉植物管理應以防寒保溫和增加光照為主。多肉植物雖然品種繁多,但按其習性可分為冬季生長的冬型種和夏季生長的夏型種。此外,還有一部分是春秋季節生長,夏季高溫和冬季低溫呈休眠狀態的中間型。因此,其保暖也要根據不同的類型進行,該休眠的讓其在低溫的環境中通過睡眠的方式度過寒冷的冬季,該生長的則使其在一定溫度下生長。關於多肉植物冬型種,夏型種,中間型品種的判斷可以參照百科前兩年推送過的一些文章介紹:
《多肉夏型種、冬型種、春秋型種傻傻分不清楚?》
《說一說多肉休眠以及各型種多肉植物夏日養護問題!》
《乾貨:不同型種多肉植物夏季管理知識普及!》
《常見夏型種和春秋型種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休眠期的識別與管理》
「冬型種」多肉植物一月份種植管理,最好能保持10℃左右的溫度,最低溫度最好不低於3℃。如果溫度不低於5℃,並有一定的晝夜溫差,可適當澆水,使植株生長。澆水時間可在天氣晴朗的上午10一12點,水溫以手伸入水中不感到冰涼為宜,可適當增加點熱水保持水溫,澆水間隔一周左右。如果天氣溫度過低(長期低於5℃),就要嚴格控制澆水,但也不能完全斷水。更多關於冬季多肉植物的養護經驗可到多肉植物百科公眾號底部菜單裡的「看文章」---「多肉過冬指南」裡查詢。
「夏型種」多肉植物一月份種植管理(主要針對仙人掌科),應保持5-10℃的溫度。有些品種雖然低於5℃也不會死亡,但植株表面會產生難看的黃斑,影響觀賞,但溫度也不宜過高,否則打破其休眠反而對生長不利。嚴格控制澆水、有些品種甚至可完全斷水,如龍王球、白檀等如果越冬溫度過高土壤潮溼植株不能充分休眠、反而影響以後的開花。
中間型的多肉植物一月份種植管理相對容易些,如果溫度較高,可按」冬型種」進行管理,若溫度較低,則按」夏型種」進行管理。
番杏科的生石花屬、肉錐花屬、春桃玉屬的大部分種類;蘆薈科瓦葦屬萬象、玉扇、壽等,景天科的鳳凰、富士、吉娃娃、信東尼、清渚、小藍衣等多肉植物「冬型種」多肉植物在冬季最好能保持10℃左右的溫度, 最低溫度也不可低於5℃; 如果溫度不低於10℃, 並有一定的晝夜溫差, 可適當澆水, 使植株生長, 澆水時間可在天氣晴朗的上午10—12點, 水溫應與室溫接近, 可將手放進水裡, 以不感到冰涼為宜。若保持不了這麼高的溫度, 就要嚴格控制澆水了, 但也不能完全斷水。
龍舌蘭科的瀧之白絲、甲蟹、雷神、姬亂雪;大戟科的筒葉麒麟、彩葉麒麟、皺葉麒麟、安博沃大戟以及大部分的仙人掌科植物等「夏型種」多肉植物則應保持5--10℃左右的溫度, 有些品種雖然低於0℃也不會死亡, 但植株表面會產生難看的黃斑, 影響觀賞。但溫度也不宜過高, 否則打破其休眠期, 反而對生長不利。並嚴格控制澆水, 有些品種甚至可完全斷水。如龍王球、白壇等如果越冬溫度過高, 土壤潮溼, 植株不能充分休眠, 反而影響翌年的開花。
蘆薈科的臥牛等「中間型」多肉植物管理相對容易些, 如果溫度較高可按「冬型種」進行管理, 若溫度較低, 則按「夏型種」進行管理。
無論哪種多肉植物都喜歡較充足的陽光, 如果光照不足,會造成植株徒長,其株型變的鬆散,葉子變薄,肉質莖細弱,使得植株變形,而一旦這種現象發生,就很難再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嚴重影響美觀,在溫度較高而陽光不足的環境中更容易發生此種現象,此外,光照不足還會導致植株長勢衰弱,嚴重時還會造成植株腐爛死亡。因此,補光是多肉植物一月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借用一個玩家的話說「在冬季,給多肉植物多少陽光要不嫌多」。其補光方法可根據栽培環境的不同進行,專業栽培者有大型溫室, 其保溫和透光性都很好;家庭栽培可將植株放在陽光較為南窗前或封閉的南陽臺內, 有條件的愛好者還可在庭院或樓頂搭建小型暖房或小型保暖箱。在儘量利用自然陽光的前提下,如果光照還不夠,就要考慮用植物燈進行補光了。
專業栽培者有大型溫室,其保溫和透光性都很好;家庭栽培可將植株放在陽光較好的南窗前或封閉的南陽臺內,有條件的愛好者還可在庭院內搭建小型暖房或小型保暖箱。相對而言,」夏型種」對光線的要求稍高一些,擺放時可將其靠近窗戶些,以增加光照。具體來說,多肉植物一月份管理應根據當地氣溫來決定,以南方地區為例,室外最低溫度不低於5℃,可露養或者半露養,大溫差多光照下可以讓多肉植物出落得更美豔,尤其是景天類。
一月份由於天氣寒冷,一般不施肥也不進行換盆和繁殖。此外要經常巡視發現受凍、腐爛、死亡或其他不良狀況的多肉植物植株注意及時清除調整。本篇文章內容來自網絡,由微信公眾號:多肉植物百科(ID:duoroubaike)整合編輯,文章內容不代表公眾號觀點和立場
- 上期精彩推送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