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時候看到那些拼命生兒子的人,不禁會想:兒子真的那麼重要嗎?為什麼要重男輕女呢?但後來發現,其實那些執著於生兒子的夫妻,未必是真的重男輕女,而是環境所逼!
為什麼有的人堅持要生兒子?比重男輕女更殘酷的,是世人的偏見
朋友是一家婦產科醫院的醫生,經常和我們分享醫院的各種事,講得更多的是自己所見到的奇聞奇事。
一次聚會聊到重男輕女的話題,有人說:現在雖然說允許生二孩,但很多地方存在超生現象,那些超生的大多是前面兩胎是女兒的,還想繼續生兒子,直到生出兒子為止,甚至還聽過有生了8個還是女兒,直到第9胎生了兒子才不生的。現在都0202年了,還這麼重男輕女,真是可怕!
醫生朋友聽完後嘆口氣意味深長地說:「其實有時候那些非要生兒子的,並非是因為他們本身重男輕女,而是被環境所逼啊!」
朋友解釋道:「有個很出名的辯論題目叫『是環境改變人,還是人改變環境』,有時候那些拼命生兒子的人,其實就是被環境改變的。」
「我們醫院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我給一個53歲的高齡產婦接生,這個產婦生第5胎了,前面4個都是女兒,當時她老公過來辦理手續時還以為是幫女兒或兒媳婦辦理的,沒想到是自己的妻子。了解情況後,我們護士問他,孩子已經這麼多了,為什麼還要生?」
沒等醫生朋友講完,當老師的朋友就回答上了:「是想要兒子吧?那不還是重男輕女嗎?」醫生朋友搖搖頭繼續講:「其實重男輕女的不是他們,是周圍人的偏見。」
「那位大叔說,其實他沒有非要生兒子,他也知道生兒生女看男人。但連生2胎後都是女兒,村裡的人早就傳開了說他老婆『沒本事,生不出兒子』,甚至還當著面冷嘲熱諷,慢慢地他們夫妻倆也覺得抬不起頭來,他老婆更是賭氣要生兒子。」聽完後,我們也唯有一聲嘆息。
的確,人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想要過得如意,就要取得優勢,當「生兒子」被奉為王道,而自己卻沒有一個兒子,這不就是與大環境背道而馳了嗎?還怎麼過得去呢?
在這樣的環境中,有的人順勢而行,選擇適應環境,不斷生兒子;而有的人努力一把,選擇改變環境。
所以,有些執著於生兒子的家庭,並非是重男輕女,而是比這更殘酷的現實。
為了反擊「世人重男輕女的偏見」,他們做了什麼?
李祥祥:生不出兒子卻怪我,我為此離了婚在那樣一個重男輕女的大環境中,李祥祥選擇了反擊。李祥祥和秦磊是大學同學,兩人的家鄉相隔千裡,為了愛情李祥祥背井離鄉與秦磊結了婚。
當她嫁給秦磊不到幾年就後悔了,因為在他家裡人和周圍人看來,外來女第一胎生不出兒子是不吉利的,老公從也不幫她說話,第二年生二娃還是女兒,李祥祥在家中已經沒了地位,平時出門也常被同村的人指指點點,於是她選擇離婚,獨自撫養兩個孩子。
劉暘:因為沒有兒子,我爸媽逃離了農村劉暘是家裡的獨生女,從小在城裡長大,她和許多人一樣有「老家」,但不一樣的是她的老家是回不去的,因為她是被爸爸媽媽帶著「逃」出來的。
劉暘爸媽是自由戀愛結的婚,感情十分好,劉媽媽生下劉暘時就落下了病根,醫生不建議生二胎,家裡的長輩卻希望劉媽媽繼續生個兒子傳宗接代。
但愛妻的劉爸爸卻反對了,為此他和家裡人鬧翻了,沒多久就帶著老婆和孩子逃離了村子,在城裡扎了根,沒有了旁人的閒言碎語,一家三口十分幸福。
重男輕女的思想仍然影響著萬千家庭,光靠個人的努力無法改變,逃離也不是最有效的解決方式。
那麼,該怎麼減少重男輕女的現象呢?
其實最首要的就是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家長從自身做起,不要有「養兒防老」的想法,女兒也是「兒」,能不能「防老」還得看家長怎麼教,而不是看性別。
其次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要給孩子灌輸「男孩子有用,女孩子沒用」等重男輕女的想法。
最後緊跟時代潮流,肯定女性的角色地位,呼籲尊重女性。
改變重男輕女的觀念,對於男同胞來說任重道遠,畢竟只要男人們不重男輕女,社會中就會少了很多這樣的現象。當然,若真的改變不了環境,換一個環境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今日互動話題:你覺得一定要生兒子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