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溼氣重都會選擇吃薏米,但是單獨吃薏米沒有和其他組合起來搭配吃效果好,想要祛溼又效果,可以用薏米搭配其他的一些小東西,效果更佳!
自製祛溼茶:蒲公英五行草茶
配方:蒲公英根、薏苡仁、赤小豆、五行草、芡實、綠茶、淡竹葉、槐花。
做法:
1、炒制,以上材料全部洗乾淨,然後分別進行炒制,備用。
2、制茶,炒制後的材料全部碾碎,做成茶包!
3、泡水代茶飲,取一包,熱水衝泡即可飲用,可多次衝泡!
方解:
蒲公英用來治溼是最為適宜的,《本草綱目》中說:「蒲公英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結核。」蒲公英可瀉火除溼,可以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薏苡仁入脾,可以健脾除溼,味甘淡,滲利即利水滲溼,像疏通水道一樣將水排走。
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記住是赤小豆,不是紅豆哦!
五行草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清熱解毒,利水去溼,散血消腫,除塵殺菌,消炎止痛,止血涼血。
芡實性味甘、澀、平,入脾腎二經,能健脾祛溼、固腎止瀉,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其補腎效果強於山藥,祛溼效果優於紅小豆,鎮靜效果強過蓮子,是難得的補益佳品。
綠茶為有利尿作用,也就是中醫所說的利水滲溼功效,而且茶還能讓口舌生津,溼氣重的人痰特別多,總是堵在嗓子眼,茶最大的作用就是生津潤喉,喝了茶嗓子也可以清清爽爽的。
淡竹葉也是常用祛溼中草藥,淡竹葉主要是清小腸的溼熱,有小便火時,小便會很急、痛,這時就可以用淡竹葉。
槐花也有清熱祛溼,涼血止痢的效果。
如果你溼氣重,不妨試試這個小方子,每天喝每天養,祛溼其實也可以很簡單!
很有患有疾病的人群,體內會有頑固的溼邪,而很多健康的人,體內也會有溼氣。體內有溼氣是現代很多人會出現的問題。因為,很多人夏天喜歡待在室內,長期開空調,導致體內的溼氣無法排除,長期積累。溼氣重,還由於現代人群作息和飲食的影響。很多人都知道,薏米是祛除溼氣的首選食物,但是不知道,其實還有一種食物,比薏米效果更好,那就是芡實。
【什麼是溼氣】
《素問·天元紀大論》:「太陰之上,溼氣主之。」溼邪。《靈樞·水脹》:「此皆嘗有傷於溼氣。」溼性粘滯重濁,易傷陽氣。溼氣,是中醫名詞,溼與寒在一起叫寒溼,與熱在一起叫溼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溼,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溼。
在致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溼邪。寒、熱都好辦,寒則溫之,熱則寒之;有風咱就驅風,有燥咱就潤燥,有暑咱就清暑。用燥溼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溼邪還是除不去,所以中醫裡除了燥溼,還有利溼、化溼、滲溼等對付溼邪的方法 溼是最容易滲透的。 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溼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溼,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溼氣裡應外合,糾纏不清。
【什麼是芡實】
芡(qiàn)實是睡蓮科植物「芡」的種子。新鮮的芡實生長在池沼湖泊中,和蓮藕、茭白、荸薺等8種植物並稱為「水八仙」,並有著「水中人參」的美名,在南方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食物。它被大家熟知的是「雞頭米」。
【芡實的營養價值】
據科學測定,芡實含有鈣、核黃素、磷、尼克酸、鉀、灰分、鈉、水分、鎂、鐵、鋅、蛋白質、硒、銅、錳、膳食纖、硫胺素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營養價值非常高。
【芡實的藥用價值】
性味:甘澀,平。
歸經:入脾、腎經。
功能主治:固腎澀精,補脾止洩。治遺精,淋濁,帶下,小便不禁,大便洩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
禁忌:《隨息居飲食看》:"凡外感前後,瘧痢疳痔,氣鬱痞脹,溺赤便秘,食不運化及新產後皆忌之。"
各家論述:
《本經》:"主溼痺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
《日華子本草》:"開胃助氣。"
《綱目》:"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
《本草從新》:補脾固腎,助氣澀精。治夢遺滑精,解暑熱酒毒,療帶濁洩瀉,小便不禁。"
摘錄:《中藥大辭典》
【芡實的功效】
祛除體內溼氣
芡實可調整消耗的脾胃功能,補益脾胃,讓它獲得動力;另一方面,它能去除體內溼氣,讓機體獲得輕鬆感,消除睏倦。芡實斂而不燥不膩不留邪,治療脾腎氣虛,還能制水,以療水邪泛濫橫溢所致水腫者常用,但作用平和。
滋養補虛、止遺澀精
芡實中所含的棉子糖,是老少皆宜的滋補品,對於久病,產後或老年體虛者,更是常用營養佳品。芡實鹼有平抑性慾的作用,對於青年人夢多,遺精頻繁或滑精者,服食芡實有良好的止遺澀精作用。
防癌抗癌
芡實善於補五臟不足,通利十二經脈氣血,使氣血暢而不腐,芡實所含氧化黃心樹寧鹼對鼻咽癌有抑制作用,這一切,構成了芡實的防癌抗癌的營養保健功能。
清心除熱
主治因溫病所致的高熱,煩躁不安,神昏譫語等症,可配伍玄參、麥冬、竹葉卷心等服用。
止血
芡實主治因血熱所致的出血,如鼻衄、吐血及婦女崩漏等症,常配伍生地、茅根、犀角等服用。
強心安神
芡實芯所含生物鹼具有顯著的強心作用,則有較強抗鈣及抗心律不齊的作用。能明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減少血栓的形成,並具有抗脂質過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對心血管系統具有較強的活性,而且擅長清心瀉火。
【祛溼美食】
體內有溼氣,無法祛除是很多人為之頭疼的問題。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這個芡實,對於祛除我們體內的溼氣有非常良好的效果。那麼芡實如何食用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幾款用芡實製作的祛溼美食,想去溼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
祛溼豆漿
材料:芡實、蓮子、茯苓、淮山藥
製作方法:這款豆漿的做法說來簡單,就像我們平時做的「五穀豆漿」一樣,把以上四種食材每種都放進去一點就行了,以不衝淡豆漿的基本味道為標準,沒有太嚴格的定量。做好後加入適量冰糖,溶解後即可飲用。
功效:蓮子和芡實有收斂滋補,抗衰延年功效,最益脾胃。茯苓可健脾化溼,能促進、強化人體的免疫機能,常食用可加強對疾病的抵抗力。淮山藥可益脾生津,對人體的免疫、呼吸系統都有幫助,能增加活力。
芡實茯苓粥
材料:粳米40克、茯苓15克、芡實米20克、白砂糖20克
製作方法:
1、將茯苓洗淨,搗碎備用;
2、芡實淘淨;
3、粳米淘淨備用;
4、在砂鍋裡加適量清水,放入茯苓和芡實煮至軟爛;
5、加入粳米煮至成粥,加入適量白糖調味。
功效:本品具有固精、健脾滲溼之功效,適用於腎虛型小便不利、尿液渾濁者。
體內溼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頭髮老是油油的,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口腔症狀比較明顯,舌苔白厚。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這五種症狀,是體內溼氣過重的最典型表現。
【什麼是溼氣】
在致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溼邪。寒、熱都好辦,寒則溫之,熱則寒之;有風咱就驅風,有燥咱就潤燥,有暑咱就清暑。用燥溼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溼邪還是除不去,所以中醫裡除了燥溼,還有利溼、化溼、滲溼等對付溼邪的方法 溼是最容易滲透的。 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溼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溼,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溼氣裡應外合,糾纏不清。
而薏米自古以來被稱為「祛溼之王「
薏米的功效:
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薏米又是一種美容食品,經常食用可以使皮膚保持光澤細膩、消除粉刺、色斑,對脫屑、痤瘡、皸裂、皮膚粗糙等均有良好療效。
薏苡仁=薏米
經常看到有的地方說薏苡仁,很多人就犯嘀咕了,其實薏苡仁就是薏米的另一個名字。當然它還有苡米、苡仁、土玉米、起實、薏珠子、草珠珠、回回米、米仁、六穀子等名字。
雖說很多古代醫學書籍中都記載薏米去溼利水、滲溼,但最重要的是,溼邪表現各異,最常以寒溼、溼熱形式體現,在祛溼熱時可用薏米滲溼,但如果祛寒溼就不行了,因為薏米屬寒性,寒溼體質者體內既有溼又有寒,如果只顧薏米去溼,會加重體寒。
薏米怎麼吃去溼效果最佳?
薏米祛溼最好的方法是炒薏米泡水或煮湯來喝。炒薏米注意要用小火炒,炒至薏米微黃、鼓起,略有焦斑,放涼備用即可。
大家可能不知道,薏米和金錢柳是黃金搭檔,金錢柳被譽為醫學界的第三棵樹,一方面含有豐富的皂苷、黃酮、多糖等有機營養成分,可以平衡人體糖代謝;另一方面又含豐富的Ni、Cr、V、Se等元素,使血流通暢,促進多餘的垃圾及時排出體外。和薏米綜合可減輕薏米的寒性性質
這兩樣強強聯手,使1+1大於2。而且毫無副作用,幾乎人人都能吃。
大家不要小看這碗茶,2015年6月,我因公和2個朋友在徐州住了半年。去年夏天徐州的雨水特別多,徐州素有「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譽,再加上下個雨不停,溼氣特別重,於是有個朋友的臉頰兩旁就起來不少化膿的痘痘,後背還發癢。於是我便買了材料熬了這個茶,沒想到,僅僅3、4天,他的痘痘就幾乎全部消失,從那個時候起,我才重視起這個方法。
飲食去溼還需要注意的問題:
食用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另外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腸胃及身體發炎;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脾胃不好、溼氣重的人應該少吃
老中醫4大類減肥藥方,祛溼無便秘瘦21斤!
跑步嫌累,節食受罪,減肥實在太辛苦,難道只能一輩子做個肉球嗎?今天小編就教給大家幾款純中藥減肥茶,堅持飲用就能減肥消腫,還能治療便秘哦!
通便減肥茶
藥材:金銀花20克,菊花20克,山楂50克,蜂蜜少許。
做法:將金銀花、菊花、山楂一同放入鍋中,加2000毫升水煎煮30分鐘後,濾汁。再加水煮一次,再濾汁,將濾出的汁液置火上加熱,燒至微微沸騰後放涼,加入少許蜂蜜即可飲用。
作用:去脂、通便、降壓、減肥。
消腫減肥茶
藥材:澤瀉、車前子、玫瑰、洛神花各10克。
做法:將藥材以熱水500毫升衝泡即可。
作用:消除水腫。
注意事項:澤瀉、車前子屬性微寒,洛神花性微涼,此茶飲性屬虛寒,若是手腳冰冷的人則不適合過量服用。另外,如果出現小便過於頻繁的症狀,則停止使用。
消脂排油茶
藥材:何首烏、山楂、紅薏仁、生地各10克。
做法:將藥材以熱水500毫升衝泡即可。
作用:消脂、排油。
注意事項:因何首烏有刮胃排油的效用,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的人士要特別注意,不可服用過量。另外,此茶飲喝了會使排洩順暢,如有嚴重腹瀉的情形,則停止飲用。
祛溼減肥茶
藥材:海藻6克,昆布6克,茯苓3克,薏苡仁8克,烏龍茶2克。
做法:鍋中加水500毫升,先煮薏苡仁,15分鐘後再放入其他材料,繼續煮15分鐘後去渣,代茶飲用。
作用:消痰、利水、減肥
不管你是臉大、胳膊粗、腰粗、腿粗,你都可以:
【脾溼是體內溼氣的根源】
脾是蘊化溼氣的主要臟器。中醫講到,脾能「蘊化水谷、蘊化水溼」,意味著脾除了有消化功能,還肩負著「化溼」的重要職責。脾虛者容易溼氣重,而溼氣重常常又傷脾胃,兩者惡性循環。
【脾溼分類】
中醫辨證講究陰陽,脾溼同樣講究冷熱,舌苔厚膩是中醫判斷溼氣的一個重要依據,如果舌苔厚而黃,可能是典型的「溼熱」;舌苔厚而白,應該是「寒溼」。
寒溼又稱寒溼困脾,是指寒溼內盛,困阻脾陽脾失溫運,以納呆,腹脹,便溏,身重為主要表現的寒溼證候.其臨床表現為脘腹脹滿。
熱溼又叫溼熱蘊脾,是指溼熱內蘊,脾溼健運,以腹脹,納呆,發熱,身重,便溏不爽為主要表現的溼熱證.其臨床表現為脘腹脹悶,噁心欲嘔,口中粘膩,口渴不多飲,便溏不爽。
兩者成因不同,治方也不同。
【祛溼有方】
很多人都知道可以用紅豆薏米祛溼,但這個方子對寒溼較為妥當,對於熱溼卻並不會有什麼效果,除了紅豆薏米,寒溼還可以用生薑大棗茶。配料為大棗25-30克,生薑10克,紅茶0.5-1.5克。將大棗加水煮熟晾乾。生薑切片炒幹,加入蜂蜜炒至微黃。再將大棗、生薑和紅茶葉用沸水衝泡5分鐘即成。每日1劑,分3次溫飲食棗。生薑驅寒,紅棗補血,姜棗健脾養胃療效很好,適用於體寒脾弱者。治療寒溼最為穩妥。
在夏季,人的溼氣多是熱溼,這時就要以清熱為主,可用蒲公英五行草茶,這個方略複雜些,是用蒲公英根1g、薏苡仁1.5、赤小豆0.5g、馬齒莧0.3g、芡實0.2g、荷葉0.2g、綠茶0.1g、淡竹葉0.1g、槐花0.1g配製成茶飲,蒲公英用來治熱溼是最為適宜的,《本草綱目》中說:「蒲公英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結核。」蒲公英可瀉火除溼,可以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薏仁入脾,可以健脾除溼,味甘淡,滲利即利水滲溼,像疏通水道一樣將水排走。馬齒莧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清熱解毒,利水去溼,散血消腫,除塵殺菌,消炎止痛,止血涼血。馬齒莧還含大量維生素E、維生素C、胡蘿蔔素及穀胱甘肽等抗衰老的有效成分!
溼氣,比如溼疹是環境造成的,也是由於心情,比喻壓力大造成的。
解決方法,除了藥物,食療最好。
很多食物都是去溼的,單一食物效果不好。
朋友推薦一秘方,效果很好。
薏米,黑米,黑豆,紅豆,黑芝麻,冰糖,各少許,熬粥,每天一萬,三個月去溼效果顯著,大家可以試一下。
1.小米
小米不含麩質,不會刺激腸道壁,是屬於比較溫和的纖維質,容易被消化,因此適合搭配排毒餐食用。小米粥很適合排毒,有清熱利尿的功效,營養豐富,也有助於美白。
2.山藥
山藥可整頓消化系統,減少皮下脂肪沈積,避免肥胖,且增加免疫功能。以生食排毒效果最好,可將去皮白山藥和菠蘿切小塊,一起打成汁飲用,有健胃整腸的功能。
3.洋蔥
具有和胃下氣、化溼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於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4.冬瓜
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等功效,適用於暑熱煩渴、水腫、小便不利、消渴引飲以及水氣浮腫喘滿等病症。
5.馬齒莧
具有清熱祛溼、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症。
6.地瓜
地瓜所含的纖維質鬆軟易消化,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排便。最好的吃法是烤地瓜,而且連皮一起烤、一起吃掉,味道爽口甜美。
7.牛蒡
牛蒡可促進血液循環、新陳代謝,並有調整腸道功能的效果,所含的膳食纖維可以保有水分、軟化糞便,有助排毒、消除便秘。可作成牛蒡茶隨時飲用,長期服用。
8.黃瓜
味甘,性寒,入胃、小腸經,具有清熱止渴、利水解毒的功效。黃瓜的吃法有很多,可生吃,可涼拌,可炒,可入湯。生吃,生津止渴。要想利尿消腫,最好煮湯喝。注意:黃瓜性質寒涼,胃寒者少吃。
9.燕麥
燕麥能滑腸通便,促使糞便體積變大、水分增加,配合纖維促進腸胃蠕動,發揮通便排毒的作用。將蒸熟的燕麥打成汁當作飲料來喝是不錯的選擇,攪打時也可加入其它食材,如蘋果、葡萄乾,營養又能促進排便!
10.胡蘿蔔
胡蘿蔔對改善便秘很有幫助,也富含β-胡蘿蔔素,可中和毒素。新鮮的胡蘿蔔排毒效果比較好,因為它能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打成汁再加上蜂蜜、檸檬汁,既好喝又解渴,也有利排毒。
11.海帶
味鹹,性寒,入肝、脾經,具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除此之外,海帶還含有碘,對於缺碘所致的單純性甲狀腺腫大有輔助治療作用。海帶可用來涼拌或熬湯。
12.黃小米
味甘,鹹,有滋陰養血、健胃除溼、益腎補虛及安神的功效,常作為婦女產後進補食物。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滋陰養血、和中養腎、健胃消食、除熱解毒。
13.水芹
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於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帶下等病證。
14.綠豆
味甘,性涼,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清暑利尿的功效。喝綠豆湯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要想增加清熱效果,煮粥或煮湯後,連皮一起吃;第二,最好不要加糖,否則會降低綠豆清熱祛溼的作用;第三,綠豆性質偏涼,脾胃虛弱的人不宜多食。
15.扁豆
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溼等功效,適用於暑溼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洩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症。
16.玉米
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欲不振等症。
17.鯽魚
有健脾利溼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潮州今日信息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