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米飯當主食,容易得糖尿病?21國研究後的結果,或令你意外

2020-12-21 紅娟醫生

導語:如今生活當中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一旦患上了糖尿病,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在平時到底該吃什麼如何控制自己的飲食,而且家裡有人患上糖尿病,一家人都會格外關注他的飲食情況,也會給糖尿病患者造成一定的壓力。

王阿姨在之前的時候做檢查身體一直非常正常,沒想到前幾天去做體檢卻查出了糖尿病,知道這個情況之後女兒比他還著急,所以從此之後母女兩個的對話就是吃什麼的問題,而且王阿姨經常會問女兒這能不能吃,那能不能吃,而女兒最長的回答是「不行,不行!」

前兩天母女兩個因為吃飯的問題吵了起來,因為女兒告訴王阿姨:「白米飯也不可以多吃,還是多吃點粗糧吧!」王阿姨瞬間不高興了,連主食都不讓吃,那還吃什麼呢?只吃粗糧怎麼下得了嘴?

米飯是很多家庭當中的主食,甚至一日三餐都離不開,而且這也是延續了多少年的飲食習慣,但是對於糖尿病患者常吃白米飯到底是升血糖還是降血糖的問題,讓糖尿病患者一直質疑最近關於這一個問題有了新的研究。

21國最新研究表明,白米飯確實與患糖尿病有關,但是中國人例外

這是一項城鎮與鄉村流行病學的前瞻研究(PURE),這一研究,由21國家共同收集資料,此研究共收集 13萬人口的相關資料。通過這項試驗研究表明,全球平均下來每人每天吃的白米飯大約是150克,而南亞人每人每天要吃掉630克,結果顯示南亞人糖尿病的發病率提高了61%。

從這項實驗可以看出,以白米飯為主時的確是會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但是為什麼又說中國人例外呢?因為在此項調查當中,有4.1萬名的中國人參與,結果表明,在中國人當中,那些每人每日吃掉米飯,150~300克以及450克以上的人群當中患有糖尿病的比例,以食用白米飯量少於150克的人,患病比例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因就在於我們中國人對於米飯的食用量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的,尤其是北方基本以饅頭為主食,而且我們的大米品種相對比較好一些,並且我們的飲食結構相對更加齊全,每天都會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這樣就可以中和掉米飯對身體提高血糖的負面影響。

但是即便是這樣,大家也不要肆無忌憚的吃米飯,米飯相對於粗糧來說的確會引發血糖升高,尤其是對於本身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來說,在平時就要適當添加粗糧,儘量少吃精米白面。

細化的主食更容易引發糖尿病

為什麼白米飯容易引發血糖升高?這是因為白米飯特別容易消化吸收,如果吃太多的話就會導致在吃完飯之後血糖快速升高,就是血糖生成指數(GI)會快速升高。

那麼如果我們在平時經常吃那些高GI的食物的話,很容易會引發血糖波動大,胰島的功能也會相應的受損,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會導致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能力降低,出現胰島素的抵抗,所以這樣很難維持血糖的正常水平,最終會導致糖尿病的出現。

那麼我們到底還能不能安心吃白米飯呢?當然是可以吃的,但是吃要講究方式方法。

糖尿病患者應怎麼吃白米飯呢?

1、儘量讓米「硬」起來

有很多人在平時喜歡吃那種非常軟軟的白米飯,所以在蒸米飯之前先將大米泡上數個小時,然後用小火慢煮,甚至用高壓鍋蒸煮,這樣米飯非常軟爛,那麼在吃的時候就不會經過仔細的咀嚼,直接進入我們的腸道,很容易會導致血糖濃度升高,而且它的糖分的轉化率要比硬米飯更佳品快速充分,所以大家在平時儘量讓米「硬」起來。

2、儘量讓米「亂」起來

在做飯的時候,大家不要單純的只放入大米,可以將大米,黑米,黃豆,堅果等等這些粗糧搭配在一起煮,不僅可以使營養更豐富,同時也能夠補充維生素礦物質以及B族元素營養更均衡,而且還能夠輔助降血糖,控制血脂。

3、中醫建議:糖尿病人,嘗試喝穩定血糖的茶

對於糖尿病患者在平時一定要多喝水,因為血糖升高,很容易導致血液黏稠度偏高,在平時多喝水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排出毒素和垃圾,也能夠輔助穩定血糖,在喝水的時候,如果嘗試加入一些能夠穩定血糖的茶飲,效果更好。

《神農本草經》記載了下麵食材有這方面的作用:蒲公英、甘草、苦瓜、羅漢果等食材搭配在一起煮水喝,能夠幫助改善血液問題,排出毒素和垃圾,穩定血糖,血脂,這也是老中醫時常推薦給血糖偏高的患者的小食方。藥食同源的原理見下:

蒲公英:解毒清熱、抑菌抗毒、清理腸胃、消除血管垃圾;

苦瓜:降糖穩壓、加強免疫力;

羅漢果:止咳潤肺、止渴生津、消炎殺菌、通便潤肺;

平時工作繁忙,我們可以把這些食材搭配成茶包,需要時取出一包泡水喝,方便實用,對穩定血糖效果好。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一款這樣專業的茶包,綜合了上述所有食材,經過科學配比精心炮製,只需要開水衝泡就可以直接喝。

血糖偏高的朋友們可以點擊下方↓↓↓卡片獲取,健康值得你這點付出!

結語:平時的飲食的確會影響到血糖的問題,所以大家在平時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飲食結構,多吃一些能夠輔助降血糖的食物,避免血糖升高,對於白米飯的問題,大家在平時可以適當吃,也可以適當添加粗糧,同時也要多喝一些能夠幫助穩定血糖的茶飲,相信我們的血糖值會慢慢回歸到正常!

相關焦點

  • 經常吃白米飯,容易得糖尿病?最新21國的研究結果,讓人想不到
    一、21國研究:食用米飯與患糖尿病有關,不過中國人例外!城鎮與鄉村流行病學前瞻研究(PURE)這項研究,從21個國家採集資料,共涉及13萬人口,這項研究顯示,與每天吃白米飯不足150克的人群相比,南亞人群每天吃米飯平均高達630克,這直接導致南亞人糖尿病發病風險上升61%。可是,為什麼說中國人是例外呢?
  • 吃米飯會讓血糖升高?且易得糖尿病?專家的回答,或讓人意外
    「「爺爺,你怎麼比我還饞,偷吃糖,羞羞羞」兒子、兒媳、孫女對於李爺爺的糖尿病,可謂都是上了心的。但是李爺爺對於自己的糖尿病,卻是秉持著無所謂的態度,認為他們都是大驚小怪,不就是吃點糖、喝點酒嘛。不過李爺爺這樣的觀念,也沒有堅持多久,在一個月後,發生了一件事,讓他徹底的改變觀點。
  • 米飯、麵條、饅頭,哪種主食糖友吃了更容易飆升血糖?
    (重要的話說三遍)但無論麵食還是米飯,糖友不必放棄自己喜愛的食物,可考慮下幾個飲食技巧幫助你既吃得飽,還吃得營養不升糖。食物混合對血糖生成指數也有一定的影響。同一種食物不同的烹調方法也影響血糖水平,一般來說,食物加工得越精白、打得越碎、烹煮得越軟爛,消化就越容易,餐後的血糖上升速度就越快。研究表明,蒸煮較軟爛的米飯,在餐後0.5~1小時內的血糖水平明顯高於幹米飯。
  • 吃白米飯容易導致糖尿病?真的是這樣嗎?一起來看看
    >本來王阿姨就是從苦日子過來的,聽到女兒要將白米飯換成雜糧一下子就不開心了,她說道:雜糧飯誰吃得下呀,以前吃夠多了,現在怎麼越過越回去了。確實對於王阿姨而言,這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畢竟白米飯已經是我們日常的主食,誰也不能隨便的改變。而在這些年呢?卻受到了一些人的質疑,認為糖尿病人是不能吃白米飯的,因為白米飯會導致糖尿病的產生。但是各位不要慌!因為一項多國參與的研究,肯定能讓中國很多糖尿病患者不再焦慮。
  • 米飯,饅頭,還是麵條?糖尿病患者應該怎麼吃主食?
    饅頭、米飯、麵條、米粉……這些是百姓餐桌上最常見的主食。在護理糖尿病患者時,經常會被糖友們問到這樣的問題:「護士,米飯和饅頭,哪個升糖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面對種類豐富的主食,糖友們應該怎麼吃呢?
  • 每天450克白米飯,糖尿病風險升20%!但中國人例外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結合一項新研進行解讀,並教你更科學地吃米飯。 受訪專家 中國註冊營養師 於仁文 中國註冊營養師 陳然 白米飯增加糖尿病風險?
  • 吃大米飯增加患糖尿病風險?主食升糖指數來了!
    現在有很多朋友不敢吃白米飯 認為吃米飯不僅容易長胖 還容易患高血糖 那麼,白米飯真的不宜再吃了嗎?
  • 大米飯會增加糖尿病風險嗎?到底要不要吃米飯,看看醫生怎麼說
    大米飯在餐桌上幾乎是必備的,很多人每天都有吃米飯的習慣,甚至在很多人眼裡吃米飯已經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了。但是最近有一項研究,涉及到了21個國家共有132373名參與者接受了研究。經過他們的發現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吃大米飯的人特別容易發生糖尿病,而且每天吃的米飯如果超過450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就會增加20%。可是450克是什麼概念呢?
  • 白米飯經常吃,容易患上糖尿病?米可以吃,但建議用這兩種方式吃
    而且一日三餐用大米飯作為主食,是中國大部分人的飲食習慣了,但是現在,這個持續了千百年的習慣卻受到了質疑,特別是得了糖尿病的人,吃不吃白米飯,真的是個難做決定的事情。但是,最新的研究結果,卻讓得了糖尿病的人不用再擔憂了,這個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 天天都吃的米飯,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看看你的米飯吃對了嗎?
    我們吃了幾千年的白米飯,為什麼突然和糖尿病扯上了關係?其實是因為他們吃錯了米飯——白米飯吃太多,全穀物吃太少。 米飯在咱們中國家庭中幾乎是不可缺的一員「大將」,蒸米飯、炒飯、蓋飯……都是人們的最愛。
  • 吃了容易變胖的主食,這4種主食比米飯熱量還高,減肥人群要忌口
    一說到能夠使人長胖的主食,很多人都能想到白米飯,對於南方人而言,在各種各樣的主食中更偏愛米飯。可很多想要減肥的人,想到米飯熱量高,又是誘發二型糖尿病的因素之一,還會選擇其他主食。但你知道嗎?在吃了容易發胖的主食中,白米飯並非排在榜首,吃這幾種主食比米飯熱量還要高,體重會蹭蹭往上漲,減肥人群要忌口了。首先是鬆軟可口的白饅頭:根據南北方的飲食習慣不同,南方人喜歡吃米飯,而北方人更喜歡吃麵食。尤其是精細加工後的面類,如堪稱「美味之最」的白饅頭,以鬆軟可口而出名。
  • 「白米飯」是中國最差的主食?要想選出優質主食,謹記這兩點
    現如今,物質生活提高後,越來越多的人忽視了食物營養,反而更專注於食物的口感,只要好吃就沒什麼不行。可近來網上卻有傳言:米飯是中國人最差主食!事實又是這樣嗎?白米飯真有那麼差嗎?另外,在多達21國的研究發現,其中涉及了13萬城鎮和農村人的調查數據顯示:南亞人每天吃主食量高達630g,和每日吃不夠150g白米飯的人群相比,前者發生糖尿病概率可高達61%。並且,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也曾調查過白米飯和糖尿病之間的關係,得出結論:經常過量攝入白米飯會增加機體罹患糖尿病的發生危險。
  • 同樣是主食,米飯和小米粥,哪個對血糖影響大?聽聽醫生解答
    可是不論怎麼控制,主食還是要吃得,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主食,相同量的米飯和小米粥,哪個對血糖影響大?聽聽醫生解答。這樣看來,小米粥略勝一籌,在食用相同量的主食後,小米粥和大米粥對血糖的影響都比較大,只是相對來說,小米粥的影響略小一點。那麼從升糖指數上來看,升糖指數在55以下的食物被稱為低GI食物,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物。
  • 有人嚇得7天沒吃米飯,結果……
    米飯是我們常吃的主食之一搭配著一些飯菜吃吃的香還很飽滿足了身體能量所需但是隨著糖尿病的高發米飯又是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導致很多人不敢吃米飯了所以,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一定要注意控制主食。當然,控制要適度,盲目減少或過度拒絕吃主食,容易導致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造成營養不良。米飯、饅頭、麵條哪個升血糖更快?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GI值。
  • 米飯、麵條、饅頭,哪種主食吃了最容易胖?
    下面我們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對比:減肥的本質就是營造每日攝入的熱量差,保證每日消耗量大於攝入量。所以,想要減肥,首先要看食物的熱量。 那麼這三大主食哪種熱量更高? 先從原料上看:大米與麵粉,它們的熱量差距並不大,每100g生重大約在345大卡左右。可是畢竟沒人直接吃生米、乾麵粉嘛,所以我們要比較它們在做成米飯和麵食之後,熱量的差異。
  • 白米飯經常吃,容易患上糖尿病嗎?聽王醫師怎麼說
    而且米飯是絕大部分人的主食特別容易被消化,裡面的營養成分也比較高,突然被戒掉,讓人特別的難以接受,那麼糖尿病患者究竟能不能吃大米飯呢?今天不妨共同來了解吧。一、白米飯經常吃,容易患上糖尿病嗎?聽王醫師怎麼說有關於糖尿病的調查,很久之前就開始了,有個數據是涉及了13萬的人口,來自於21個國家,發現南亞地區的人吃米飯的數量高達630克,比每天吃白米飯不到150克的人,患上糖尿病的概率要高達60%。
  • 糖尿病,還能不能吃主食?醫生:麵條、米飯,並不是升糖元兇
    血糖高的患者去看醫生的時候,醫生基本上都會囑咐一句「主食少吃」。通常南方人以米飯為主,北方人以麵食為主。這些食物中有大量的能量,會讓糖友的血糖蹭蹭蹭往上長。這真是讓很多糖友犯了難,吃得多血糖會升高,吃得少肚子又會餓得咕咕叫,還會誘發低血糖。拿起飯勺的時候會特別的糾結,不知道該盛多少飯。糖尿病,還能不能吃主食?
  • 米飯、麵條、饅頭 哪種主食吃了最容易胖?
    如果要做個中國南北方的差異排名,「主食吃什麼」絕對能排第一。南方人喜歡大米飯,北方人愛麵食,麵條、饅頭是心中最愛。南北兩方本來各自相安。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南北方人都撇開了老習慣,關心起「熱量」來了。米飯、麵條、饅頭,到底哪個熱量高?哪個吃了不容易胖呢?哪個熱量更高?
  • 糖尿病人能吃米飯嗎?2種主食不能多吃,這樣吃幫助穩住血糖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說,得了糖尿病就等同於和很多美食絕緣了。而對於絕大多數人都知道得了糖尿病後不能吃過甜過鹹的東西以及油膩的食物都是不能吃的,那為什麼還不能吃白米飯呢?糖尿病人能吃米飯嗎?2種主食不能多吃,這樣吃幫助穩住血糖白米飯:有研究發現,吃白米飯多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要比吃得少的人高出50%左右。之所以會出現這麼明顯的比例偏差。正是因為白米飯中含大量的澱粉進入人體後會轉化為血糖,導致餐後血糖飆升。而且很多醫生還會叮囑糖尿病患者要嚴格控制白米飯的攝入量。
  • 米飯/麵條/饅頭……誰是最容易胖的主食?
    米飯、麵條、饅頭作為中國人必不可少的三大主食哪個吃了容易胖?其實就是在比他們哪個熱量最高這就要從源頭說起米飯、麵條、饅頭它們的原料就是大米和麵粉從本質上說,主要成分也都是澱粉所以熱量其實差不多(據相關數據每100克大約為345大卡)不過,沒人直接吃原料所以我們直接看米飯、麵條、饅頭的成分數據從數據得知,同樣質量下米飯和麵條的熱量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