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如今生活當中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一旦患上了糖尿病,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在平時到底該吃什麼如何控制自己的飲食,而且家裡有人患上糖尿病,一家人都會格外關注他的飲食情況,也會給糖尿病患者造成一定的壓力。
王阿姨在之前的時候做檢查身體一直非常正常,沒想到前幾天去做體檢卻查出了糖尿病,知道這個情況之後女兒比他還著急,所以從此之後母女兩個的對話就是吃什麼的問題,而且王阿姨經常會問女兒這能不能吃,那能不能吃,而女兒最長的回答是「不行,不行!」
前兩天母女兩個因為吃飯的問題吵了起來,因為女兒告訴王阿姨:「白米飯也不可以多吃,還是多吃點粗糧吧!」王阿姨瞬間不高興了,連主食都不讓吃,那還吃什麼呢?只吃粗糧怎麼下得了嘴?
米飯是很多家庭當中的主食,甚至一日三餐都離不開,而且這也是延續了多少年的飲食習慣,但是對於糖尿病患者常吃白米飯到底是升血糖還是降血糖的問題,讓糖尿病患者一直質疑最近關於這一個問題有了新的研究。
21國最新研究表明,白米飯確實與患糖尿病有關,但是中國人例外
這是一項城鎮與鄉村流行病學的前瞻研究(PURE),這一研究,由21國家共同收集資料,此研究共收集 13萬人口的相關資料。通過這項試驗研究表明,全球平均下來每人每天吃的白米飯大約是150克,而南亞人每人每天要吃掉630克,結果顯示南亞人糖尿病的發病率提高了61%。
從這項實驗可以看出,以白米飯為主時的確是會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但是為什麼又說中國人例外呢?因為在此項調查當中,有4.1萬名的中國人參與,結果表明,在中國人當中,那些每人每日吃掉米飯,150~300克以及450克以上的人群當中患有糖尿病的比例,以食用白米飯量少於150克的人,患病比例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因就在於我們中國人對於米飯的食用量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的,尤其是北方基本以饅頭為主食,而且我們的大米品種相對比較好一些,並且我們的飲食結構相對更加齊全,每天都會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這樣就可以中和掉米飯對身體提高血糖的負面影響。
但是即便是這樣,大家也不要肆無忌憚的吃米飯,米飯相對於粗糧來說的確會引發血糖升高,尤其是對於本身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來說,在平時就要適當添加粗糧,儘量少吃精米白面。
細化的主食更容易引發糖尿病
為什麼白米飯容易引發血糖升高?這是因為白米飯特別容易消化吸收,如果吃太多的話就會導致在吃完飯之後血糖快速升高,就是血糖生成指數(GI)會快速升高。
那麼如果我們在平時經常吃那些高GI的食物的話,很容易會引發血糖波動大,胰島的功能也會相應的受損,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會導致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能力降低,出現胰島素的抵抗,所以這樣很難維持血糖的正常水平,最終會導致糖尿病的出現。
那麼我們到底還能不能安心吃白米飯呢?當然是可以吃的,但是吃要講究方式方法。
糖尿病患者應怎麼吃白米飯呢?
1、儘量讓米「硬」起來
有很多人在平時喜歡吃那種非常軟軟的白米飯,所以在蒸米飯之前先將大米泡上數個小時,然後用小火慢煮,甚至用高壓鍋蒸煮,這樣米飯非常軟爛,那麼在吃的時候就不會經過仔細的咀嚼,直接進入我們的腸道,很容易會導致血糖濃度升高,而且它的糖分的轉化率要比硬米飯更佳品快速充分,所以大家在平時儘量讓米「硬」起來。
2、儘量讓米「亂」起來
在做飯的時候,大家不要單純的只放入大米,可以將大米,黑米,黃豆,堅果等等這些粗糧搭配在一起煮,不僅可以使營養更豐富,同時也能夠補充維生素礦物質以及B族元素營養更均衡,而且還能夠輔助降血糖,控制血脂。
3、中醫建議:糖尿病人,嘗試喝穩定血糖的茶
對於糖尿病患者在平時一定要多喝水,因為血糖升高,很容易導致血液黏稠度偏高,在平時多喝水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排出毒素和垃圾,也能夠輔助穩定血糖,在喝水的時候,如果嘗試加入一些能夠穩定血糖的茶飲,效果更好。
《神農本草經》記載了下麵食材有這方面的作用:蒲公英、甘草、苦瓜、羅漢果等食材搭配在一起煮水喝,能夠幫助改善血液問題,排出毒素和垃圾,穩定血糖,血脂,這也是老中醫時常推薦給血糖偏高的患者的小食方。藥食同源的原理見下:
蒲公英:解毒清熱、抑菌抗毒、清理腸胃、消除血管垃圾;
苦瓜:降糖穩壓、加強免疫力;
羅漢果:止咳潤肺、止渴生津、消炎殺菌、通便潤肺;
平時工作繁忙,我們可以把這些食材搭配成茶包,需要時取出一包泡水喝,方便實用,對穩定血糖效果好。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一款這樣專業的茶包,綜合了上述所有食材,經過科學配比精心炮製,只需要開水衝泡就可以直接喝。
血糖偏高的朋友們可以點擊下方↓↓↓卡片獲取,健康值得你這點付出!
結語:平時的飲食的確會影響到血糖的問題,所以大家在平時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飲食結構,多吃一些能夠輔助降血糖的食物,避免血糖升高,對於白米飯的問題,大家在平時可以適當吃,也可以適當添加粗糧,同時也要多喝一些能夠幫助穩定血糖的茶飲,相信我們的血糖值會慢慢回歸到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