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講評】不同的拍攝方向會帶來不同的畫面情緒 第1389講?

2021-01-15 網易

  「拍攝方向」是指以拍攝對象為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圍繞拍攝對象取景。選擇不同的拍攝方向,可以展現拍攝對象不同側面的典型形象以及主體、陪體、環境之間的關係。此外,不同的拍攝方向還會帶來不同的畫面情緒。

  拍攝方向一般包括以下5個方位,即正面、斜側面、側面、背側面、背面。

  

  不同的拍攝方向會帶來不同的畫面情緒

  正面

  「正面角度」是指從拍攝對象的正面進行拍攝,是體現事物外部特徵的最主要的方向,可以毫無保留地再現拍攝對象正面的全貌或局部。

  

  正面

  焦距:135mm

  光圈:F3.5

  快門速度:1/1600s

  感光度:ISO400

  在人物攝影中常常會使用正面拍攝。從正面拍攝的人物更能反映出人物的相貌特徵,能夠表現人物的本色以及人物的表情和精神狀態。

  

  從正面拍攝

  焦距:18mm

  光圈:F8

  快門速度:1/30s

  感光度:ISO100

  對這幅照片而言,其正面角度是相對的,即在湖面剛好能夠呈現大山倒影的位置進行拍攝,從而形成上下對稱式的構圖,整體給人均衡、穩重的視覺感受。

  從正面拍攝能夠賦予畫面端莊、穩重、嚴肅等視覺感受。

  

  從正面拍攝

  焦距:10mm

  光圈:F18

  快門速度:1s

  感光度:ISO200

  從建築的內部正面拍攝,可以反映建築的全貌,由於該建築內部的對稱性,整體給人以莊嚴、穩重的感受。

  側面

  「側面角度」是指與拍攝對象正面成90°左右的拍攝位置。此時拍攝對象的側面輪廓特徵十分明顯,物體在畫面中的立體感和空間感也十分強烈。

  

  從側面拍攝

  焦距:32mm

  光圈:F3.2

  快門速度:1/1600s

  感光度:ISO200

  配合人物的肢體造型,側面角度很好地展現了女性柔美的身形。

  

  從側面拍攝

  焦距:35mm

  光圈:F22

  快門速度:8s

  感光度:ISO100

  藉助日落後的光線,將大橋拍攝成為剪影效果,使得建築的輪廓更加突出。

  

  藉助日落後的光線,將大橋拍攝成為剪影效果

  焦距:27mm

  光圈:F16

  快門速度:6s

  感光度:ISO100

  斜側的角度能夠讓長長的大橋顯得更加具有縱深感。

  背面

  背面角度構圖是指相機鏡頭位於拍攝主體的背後拍攝,主要適合拍攝人物。拍攝人物時,因為畫面人物看到的景物和觀眾看到的景物是一樣的,很容易引發觀眾的聯想。由於背面構圖主要是刻畫主體背面的形態和輪廓,主體人物優美的姿勢可以使畫面更有感染力。

  

  背面

  焦距:30mm

  光圈:F8

  快門速度:1/320s

  感光度:ISO100

  背面角度主要依靠拍攝對象背面的形象特徵、姿態及輪廓等來刻畫拍攝對象所蘊涵的內容與情感。

  

  背面

  焦距:32mm

  光圈:F4

  快門速度:1/1200s

  感光度:ISO100

  背面角度往往會產生特殊的效果,內容和情感表達得比較含蓄,給觀者留下無限的聯想。

  大家現在聽得最多使用得最多,也最想買的單眼相機說起,單方相機的全稱是單鏡頭反光相機,在以前的膠片時代,還有雙反相機,也就是雙鏡頭反光相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國產的海鷗相機,單眼相機的優點是有很多的可更換鏡頭以及配套的附件,製作工藝成熟,根據拍攝要求可選擇性強。缺點是比較笨重,如加上長焦鏡頭,重量還會更重,還有一個就是,單眼相機加上鏡頭的價格也比較高。

  

  有句話是專門形容攝影與相機「單反毀一身,攝影窮三代」,其實買相機玩攝影只要不落入盲目追求器材的誤區,就不必太在意這句話。

  單眼相機裡面又有入門、中檔、準專業的的分類。那該如何選擇呢?入門相機與中檔相機基本上都是半畫幅相機,而準專業相機是全畫幅相機。對於新手來說,建議是先入手半畫幅相機,因為在不熟悉相機性能的情況下,全畫幅相機拍出來的與半畫幅相機拍出來的效果差不多。而買半畫幅相機,原則是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買你所能夠買得起的最貴型號,一分錢一分貨,也可避免後續要不停的升級器材(不停的升級器材那才是最不合算的)。

  

  再來說說單眼相機的品牌,目前大家用得最多的估計就是佳能與尼康這兩個品牌。那這兩個品牌孰優孰劣呢?這個一時半會也說不清,其實就我們使用過程來看,兩個品牌的相機都不錯,在這裡我的建議是,看你身邊玩攝影的朋友用的哪個品牌多,就建議買哪個品牌,這樣以後除了一些鏡頭配件可以共用外,因為是同一品牌還可以交流拍攝技術與心得,這樣能營造一個很好的學習氛圍。

  再來說說最近比較火的微單相機,微單相機又叫無反相機,就是沒有反光鏡的可換鏡頭相機。它的優點是體積比較小,重量比較輕。像素畫質與單眼相機不相上下。也是可以更換鏡頭。缺點就是使用人群還不多,可換鏡頭以及配件也不夠多,鏡頭價格要比單反鏡頭貴。微單相機主要品牌是索尼。如果你需要選擇重量比較輕,體積比較小,視頻錄製比較多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選擇微單。索尼微單在視頻錄製方面是比較有優勢的。

  

  還有一個種類的相機,就是我們俗稱的卡片機。它的優點的就是更小巧,更輕便。和手機差不多大小。缺點就是不可換鏡頭,甚至都沒有手動擋,不可調拍攝參數。像素畫質也沒有單眼相機與微單相機的好,在智慧型手機也就是拍照手機沒出來之前,卡片相機以其方便與操作簡單在相機裡佔有一席之地,不過現在卡片機基本上都快被手機給取代了。

  1.怎麼做好調色?

  從我開公眾號開始以及在其他的社交平臺上,問我後期最多的就是關於調色的問題。並且大家最喜歡問的就是「這個風格怎麼調?這個圖片怎麼做出來的?」

  這個問題完全可以寫一篇文章,甚至寫一系列文章,因為它包含的信息非常大,比如說第一個問題「這個風格怎麼調?」

  我可能告訴了你調色的思路,你卻不一定會用工具,我告訴你工具的使用,你或許又不懂思路,我要是都告訴你,那就不是一句話能說的清的了。

  比如我說高光加青,你可能問怎麼加青,用什麼工具比較好?那我還得給你再繼續分析每一種調色工具之間的差異和共性,之後你還能問出一系列的問題,我答完的時候就該寫完一本調色書籍了。

  那回到最初的問題關於怎麼做好調色呢?不可否定的是需要藝術和技術的結合,有藝術沒有技術實現不了藝術思想,有技術無藝術那就更為嚴重——沒想法,這是很多人的問題,經常為了調色而調色。

  當然落實到學習之中那就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關於調色的藝術的思維和感覺培養需要大家長期的積累,而技術的掌握則可以快速從對工具的認識開始。

  

  2.調色工具分類

  調色工具有非常多,我們如何才能夠快速的掌握?我認為進行分類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那怎麼分類呢?因為色彩還分色相、飽和度、明度三要素。

  我們在調色的過程中無非就是通過改變這三要素來進行顏色調節,PS軟體在調色工具的設計中肯定也是圍繞這三方面進行的

  所以我們就可以將工具以色相、飽和度、明度的緯度進行分類。下圖是我總結的PS中大多數的調色工具:

  

  我們通過上圖發現調色工具似乎非常多,看了這張圖很多人的恐懼感又來了,但是我會帶著大家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消除這種的恐懼。

  雖然看起來工具很多,但其實我們稍微仔細點觀察,可以發現裡面有很多是重複的,有些工具既可以改變明度,也可以改變色相,甚至還可以改變飽和度,所以我們可以把這些重複的工具給提取出來

  其實就只剩下:曲線、色階、色彩平衡、色相/飽和度、ACR/LR、混合模式、可選顏色。

  

  把之前的一大片調色工具提取總結為七個,這樣會不會感覺如釋重負。其實在這七個調色工具中還有可以繼續做減法的,以後我們的教學模式可以叫做——減法教學,一步步為大家把多變少,化複雜為簡單。

  

  首先ACR/LR中的調色工具其實與PS中的大同小異,所以掌握了PS中的調色工具,那ACR/LR中的也就自然理解了,ACR/LR我們暫不討論。

  其次混合模式雖然在後期調色中也比較常用,但是因為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也可以說是不可控制性,一般情況我們進行調色不會首選考慮用什麼混合模式,所以這個也可以暫時先放下,日後我們再單獨講解。

  這樣看來通過剛才的二次減法,發現如今只剩下曲線、色階、色彩平衡、色相/飽和度、可選顏色五個調色工具了,這樣就輕鬆許多。

  我們通過剛才不斷的分類總結,做減法後只剩下了五個調色工具,那這五個工具又怎麼才可以更好的掌握呢?他們的區別和共同點是哪些呢?

  我們依然可以再次從明度、飽和度、色相的維度進行分類,從這個維度進行分類後就非常清晰的知道,當我要調整顏色的明度,或是飽和度,或是色相的時候該選什麼樣的工具。

  

  1.明度維度下的調色工具

  首先從明度的角度進行調色,如果說我們需要改變一個圖片的明度,我們在曲線、色階、色彩平衡、色相/飽和度、可選顏色這五個工具中會選哪一個呢?

  顯然是首選曲線,色階,雖然其他的三個工具也還可以改變明度,但是首選的必定是曲線,色階。但是曲線與色階又有什麼區別呢?

  這個問題因為比較複雜,所以在以後的文章中再單獨講解。

  

  2.飽和度維度下的調色工具

  如果說要改變飽和度,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應該是用色相/飽和度,因為在色相/飽和度中有一個調整項就是飽和度,可以直接進行色彩的飽和度調整,所以如果要調整飽和度,可以首先考慮色相/飽和度工具。

  但是色相/飽和度並非唯一可以改變飽和度的工具,很多工具都有如此功能,比如可選顏色、曲線、色階、色彩平衡其實都可以。這是為什麼呢?

  色彩的飽和度其實與明度的關係非常緊密,明度的變化會對飽和度有很大的影響,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用飽和度為100的紅色進行明度的不斷提升到100,那它就變成了白色,而白色的飽和度為0,這樣是不是就達到了降低飽和度的目的?

  同理如果我們也可以將飽和度為100的紅色,明度不斷的壓低,最後到黑色,黑色的飽和度也是0,這樣它的飽和度也變了。

  

  但實際上如果我們不斷的壓暗明度,飽和度是一直不變的,除非變成純黑色飽和度才突然為零。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飽和度與白光有關,當白光越多色彩的純度就會下降低,直到變為白色

  但是色彩也不會因為白光越少純度不斷的提升,當白光達到一定的時候,色彩純度也達到了100%,這時候白光即使不斷的減少,純度依然不變,直到白光變為0,也就是黑色,這時候其實就變成了無彩色,自然是不存在飽和度。

  這兩個特性在我們後期中經常被使用,所以也是非常重要的特性,在小清新中我們一般常用的需要將人物的皮膚用提亮明度的方式降低飽和度

  如果是雜誌修片,經常需要做一些非常有質感,較為深色的膚色,就會用到降低明度的方式改變色彩。

  這種影響其實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在同一色系下的變化才遵循這個規律,如果色相之間的轉化,即使明度變化了,但是飽和度是不受影響的

  比如說我們在色相環中可以知道,紅色是可以變成任何顏色,如變成藍色,黃色等,但是藍色,黃色,他們的明度並不相同,但是飽和度是一樣的。

  通過以上的解釋,我們知道明度會影響色彩的飽和度了,那我們就知道為什麼曲線,色階,色彩平衡,可選顏色能影響飽和度了。

  這五個工具都可以改變明度,也就是都可以改變色彩飽和度,但是在日常的後期使用中我們並不是隨便選一個都可以,他們之間還有很大的區別。

  而我們常用的飽和度調整工具主要是色相/飽和度和可選顏色。而為什麼是這兩個呢?這就涉及到我們一般都是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改變色彩的飽和度。

  簡單來說,色相/飽和度是毋庸置疑的工具,然而為什麼還要選擇可選顏色,而不是其他三種呢?

  因為可選顏色可以進行單通道精確的顏色控制,也可以對單通道顏色的明度精確的控制,這是曲線,色階,色彩平衡所無法做到的,雖然他們都能改變明度,但是可選顏色是最佳選擇。

  3.色相維度下的調色工具

  在我們不清楚色彩的三要素之前,很多人會以為調色就是調的色相,因為在調色中對色相的調整感受是最為直接的,而明度與飽和度則相對比較弱一些。

  在PS中的調色工具大多數也都可以進行色相的調整,所以這一塊內容相對來說會更為複雜。其實從我們這五個調色工具中都能進行直接的色相調整。

  曲線號稱是調色之王,可以通過紅,綠,藍通道調整色相,色階其實也是同理,色彩平衡可以通過對高光、陰影、中間調進行圖片色相的調整

  色相/飽和度也可以通過六個單一顏色通道或者是全圖整體對色相進行調整,可選顏色不僅可以通過六個單一顏色通道,還可以通過黑、白、中性色進行圖片顏色的控制。

  曲線和色階功能大同小異,然而曲線在使用中會比色階的功能更加強大方便,可以對通過在曲線上打點進行局部更為精準的控制

  所以在色相的控制中我們也很少考慮用色階,那這裡就可以從五個工具減少為四個,這四個工具我們又如何進行再區分呢?

  我們還要繼續引入一個緯度進行深入的解析—— 明度色相緯度。

  這個明度與色相與之前的略有不同,我們在以後的文章中與大家再進行深入探討,這裡大家先要知道改變色相的工具是曲線、可選顏色、色相/飽和度、色彩平衡。

  該文通過一層層的分類總結,不斷的引入明度、飽和度、色相的緯度把調色工具進行分類解析,大家應該對這幾個工具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了。

相關焦點

  • 【攝影講評】9種不同場景的拍攝模式 第1367講?
    兩個關鍵點:布光、場景建設 產品拍攝的範圍很廣,基本囊括了靜物拍攝的範圍,拍攝產品和靜物,現場的布置直接影響了畫面的「美感」,不過基本跑不了畫面色彩不超三
  • 【攝影講評】建築攝影拍攝注意事項 第1384講?
    拍攝高層建築時,把拍攝點選在附近多層建築的樓頂或高層建築的裙樓屋頂,可避免被攝建築物在畫面中產生透視失真的情況。 保特相機水平在建築攝影中極為重要,除非為了獲得特殊效果,一般照相機鏡頭應該置於正常平視位置上(即鏡頭軸線與兩眼平視的視線一致),才不會出現透視失真、變形的情況。
  • 【攝影講評】零基礎如何一步步學攝影 第1200講?
    今天,剛剛學了光圈、快門和ISO的知識,明天,又去學了多重曝光和慢門攝影。如果這樣不成體系的學習,我們的知識很難吸收,很難鞏固。知識銜接不起來,在實際的拍攝操作中,有些操作我們就搞不明白了。因此,要學習攝影,你必須要有一個系統的學習計劃,這樣你學的知識將會被牢牢記住,才能真正學到手,掌握它。
  • 【攝影講評】紀實組照拍攝技巧 第1223講?
    多側面選擇內容 紀實攝影的優勢在於能詳細解釋,深入地反映事物的發展變化和矛盾性。這就是對事物的多側面進行展示,使之有立體感。因此不應局限在一兩個好看的畫面和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上拍攝。而應從整體結構上考慮。多側面的選擇,一定要注意典型畫面的選擇。
  • 【攝影講評】如何拍攝特寫和眼神光 第1207講?
    請注意你是坐在攝影機背後面朝演員的,而演員是面向你的,你們的方向是鏡像的關係。所以你的左就是他們的右,反之亦然,如圖6.1。為了方便起見,在布景或外景拍攝地中設定舞臺方位時以演員的方位為基準。如果你需要他們在畫面中稍稍向左一點,就說:「請向右稍稍挪個一兩英寸。」這種方法能讓他們馬上清楚自己需要移動的方向和分寸。
  • 【攝影講評】攝影棚打燈須知 第1260講?
    選擇拍攝一幅照片時,首先要確定的就是畫面的清晰或者模糊。很多攝影師都偏好清晰銳利的照片,而忽略了模糊可能給畫面帶來的韻味。模糊的海水能創造出夢境般安逸的氛圍,而靜止的波濤則能表現大自然的恢弘氣勢。與之類似,稍帶動感模糊的田徑運動作品能傳遞觀看比賽時的真實體驗,而靜止不動的畫面則能表現出運動員肌肉的分明線條。
  • 【攝影講評】霧氣拍攝技巧全攻略 第1358講?
    善用前景,因為霧會讓畫面的能見度變得很差,大家需要利用樹木、山峰來做前景,從而增加畫面的空間感。 霧正濃的時候可以拍攝雲海,霧正在逐漸消散可以拍攝雲裡霧裡那種效果,拍出來非常好。
  • 【攝影講評】拍攝時快門參數怎麼調 第1184講?
    在該模式下,一般設置拍攝參數步驟為: 對拍攝畫面進行構圖取景; 半按快門進行對焦,按下快門拍攝完成; 適合拍攝場合:光線條件比較好的情況下拍攝; 優點:方便簡單,所有參數都不需要手動設置,適合缺乏攝影知識的人進行拍攝; 缺點
  • 【攝影講評】雪景人像怎麼拍 第1331講?
    今天給大家帶來雪景人像的拍攝方法,讓你就像那宛如雪中跳動的精靈一樣,迷人又美麗。 拍攝前的準備: 拍攝人像少不了大光圈鏡頭(便宜的可以選50 1.8)或者長焦距鏡頭,這兩款鏡頭能帶來虛化效果,具有突出主體與留白的效果。
  • 【攝影講評】如何用攝影描述心理 第1380講?
    沒有拍下來的這種感受,應該說是屬於攝影師生命中的獨特感受,讓一個畫面沒有被拍下來的感受可能是因為攝影師拍攝時的遲疑,也可能來自於周遭環境和拍攝對象的阻礙,但往往被談論最多的是攝影時內心彼刻的感受,置身於眼前景物直觀的
  • 人像攝影中,拍攝全身照,一定要挺胸收腹嗎?不同題材不同對
    拍攝人像,離不開人物的擺姿,特別是擺拍為主的人像。拍攝全身照,是不是要挺胸收腹?理論上講是這樣的,因為挺胸收腹給人元氣滿滿、神清氣爽的感覺。人像攝影的主題很多,特別是一些創意人像中,攝影師想要表達的感覺和畫面不一樣,自然對模特的神態和要求也有所不同。可能會要求模特擺出一些非常態的動作,比如弓著背,屈著身,這些情況下就不一定要挺胸收腹。拍攝人物的全身照,有很多不同的主題和場景,模特的姿勢和pose也是千變萬化的。
  • 【攝影講評】六個小技巧,拍出最美自拍照 第1382講?
    4、側拍,這個拍攝方法可以突出輪廓,給人一種別樣的味道。研究表明,拍左臉會更好看,不妨試試哦。還可以加上一些首飾或者小道具使畫面更加充實。   一、提高審美   我自己認為在攝影裡面,審美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好的攝影師應該有較高的審美和一定的藝術修養。作為攝影師,除了學習、掌握基本的攝影技術之外,還需要多看看別的攝影師的照片,去尋求一些你喜歡的風格的攝影作品,分析他們的構圖、用光、色調等等。
  • 【攝影講評】膠片攝影帶給我的經驗教訓 第1365講?
    有的時候也會拍失敗,失敗了也不要緊,拍模糊了拍的曝光不足或者曝光過度的刪掉就行了,再拍一張就是了,或者就乾脆直接咔嚓咔嚓的按個四五張然後再挑自己喜歡的就好了。 這樣讓更多的人都能夠接觸到攝影,不再認為攝影是一門複雜的技術,但是負面影響就是帶來了過多無意義的隨手拍。
  • 人像攝影和風光攝影有哪些不同?
    風景攝影也好,人像攝影也罷,雖然題材不同,拍攝技法和藝術表現力卻有著諸多相似之處。最明顯的區別在於表現主體的差異,前者以景色為中心,後者以人物為中心。鏡頭的選擇很多人以為,風光攝影就要使用廣角鏡頭,因為廣角的視野更大,場面更廣。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卻不是絕對的。因為風光攝影也不一定全是大場面,在局部或近距離取景時,無疑就用不上廣角鏡頭了。同樣的道理,人像攝影也會有不同的拍攝內容。
  • 【攝影講評】拍人像,參數應該怎樣設定 第1351講?
    我們按拍攝類型來分別說一下設定方式。 室外人像攝影設定 室外人像攝影一般情況下使用中長焦距加大光圈的拍攝手法。就是使用中長焦距的鏡頭,比如85mm定焦,在拍攝的時候把光圈開大,比如使用f1.8的大光圈進行拍攝。
  • 【攝影講評】黑白攝影獨特藝術語言和創作概念 第1303講?
    黑白攝影則是具有強烈的藝術形象,他把色彩豐富的景物抽象成黑、白、灰影調,使畫面更為簡潔、集中、通過控制階調、安排構圖、達到對比、節奏、均衡等效果,攝影者要能夠透過色彩繽紛的景物,提煉出作品中的黑、白、灰影調,所以,黑白攝影是檢驗攝影功力的試金石。
  • 攝影藝術眼養成——留白畫面構圖,為什麼你拍攝的留白畫面不好看
    在我們攝影或觀看別人的畫面時經常會遇到一幅畫沒有明顯前景和背景或者前景背景之間有較多空白畫面,甚至有些圖片除了主體以外的空白部分往往都是單一色調的背景組成。這樣的畫面看似單調,往往能給人造成強大的視覺衝擊效果營造不同的意境。
  • 【攝影講評】告別欠曝和過曝 第1355講?
    當快門較慢時,將產生運動模糊的效果,適合拍攝光軌、星空、延時攝影等場景。攝影中通常設置快門參數為1/50,該數值為安全快門即符合大部分人的常規觀影感受。 常用的快門速度有1、1/2、1/4、1/8、1/15、1/30、1/60等等,相鄰兩級快門速度的進光時間相差1倍,即1/30的曝光量是1/60的2倍。
  • 【攝影講評】建築攝影獨特的線條用法 第1339講?
    匯聚線不一定要匯聚到畫面的中央,也可以嘗試匯聚在畫面上方邊角或是畫面下方邊角的位置上,營造類似對角線的感覺。線條匯聚在上方邊角可以營造出漸漸深入畫面的感覺,而匯聚在下方邊角則可以營造出較為強烈的運動感。所以使用匯聚線條構圖時,可以多嘗試不同角度,或許可以得到更多的風格效果。
  • 【攝影講評】手機攝影:背景與主體的搭配 第1348講?
    在使用手機拍攝人像照片時,背景環境對照片效果的影響非常大,這主要有背景的選擇、畫面中的顏色搭配、背景的光線等條件的影響。想要拍攝出令人稱讚的人像紀念照,選擇合適的背景非常重要。下面簡單介紹拍攝背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