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傑 見習記者 黃鼎新
「說好的3萬元補貼,咋還沒到帳?」「為什麼還得借用小微企業的營業執照才能拿到補貼?」「這個補貼到底叫啥名字?」……市民張成(化名)最近一直愁眉不展,而這一切得從他加盟「雲菜園」生鮮店開始說起。
不安:加盟近四個月,3萬元補貼的承諾何時兌現?
3月初,張成(化名)在網上看到一則「雲菜園」的廣告。「網際網路+的運營模式,專門人員指導開店……」這讓張成動了心。填寫相關信息,不幾天,他就接到招商加盟電話。
「條件很有吸引力,送設備、送服務,還補貼3萬元。」張成回憶,雙方洽談十分順利,尤其「補貼3萬元」非常吸引自己,「加盟費38880元,扣除補貼,只需8800元。不過得加盟後1—3個月,才能拿到」。
3月9日,雙方籤訂加盟合同。根據合同,張成交付38880元的加盟費。之後,在廠家專員的指導下,店址選擇在小清河周邊一小區。4月中旬,張成的生鮮加盟店正式營業。
「不算加盟費,我們已投資10多萬」,對於房租、貨物等投資,張成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知——自己只是加盟了一個品牌,生鮮店的生意好壞還得靠自己來運營。
正因此想法,張成對生鮮店運營十分上心,生意漸入正軌。
轉眼到了5月中旬,生鮮店落地已有月餘,距離商家兌現「3萬元補貼」的日子也越來越近。張成便迫不及待地地聯繫商家,諮詢「3萬元補貼」何時能發放一事。
「一直就沒有得到明確回復。」從第一次詢問至今,張成始終無所收穫。
「這3萬元補貼到底還能不能拿到手?」三個月來,張成每詢問加盟商家一回,便多一份心灰意冷,開業之初的興奮欣喜早已蕩然無存。
後悔:加盟一個生鮮店,怎麼遇到這麼多麻煩
無獨有偶,陳紅(化名)也遇到了類似情況。今年年初,陳紅(化名)在抖音上看到了雲菜園的加盟招商廣告。與張成一樣,陳紅一下便被廣告所吸引,「當時手頭上正好有些閒錢,就想加盟了」。
為了解加盟詳情,陳紅還曾去加盟商總部。「招商人員說,會免費幫忙申請政府補貼,一共3萬塊錢,1—3個月以內直接打到銀行帳戶裡」,面對這樣的條件,陳紅說,當時自己想不到任何拒絕理由。
「加盟費35800元,補貼3萬元,我實際只花了5800元就加盟了,太划算了!」沒多想,陳紅當初就籤訂了合同、交了全款。
4月初,生鮮店順利開張。到了6月,見銀行卡裡遲遲未見補貼到帳,陳紅便向加盟廠家工作人員詢問補貼一事。然而,卻被告知「相關補貼已經取消」。
「當初的承諾,說取消便取消?」對於這一答覆,陳紅十分不滿,畢竟當初要不是因為「3萬元補貼」的承諾,自己才不會倉促籤約付款。更關鍵的是,3萬元對於一家二三十平的生鮮店來說,這筆錢足以讓它維持相當長一段時間。
倉促決定帶給陳紅的麻煩遠非如此。在陳紅出示的生鮮店相關加盟文件,並沒有提到3萬元補貼一事,甚至連補貼一事都未提及。
「當時全都是口頭承諾」,事到如今,陳紅頗為後悔,「誰能想到加盟個生鮮超市,問題竟然這麼多」。
困惑:為啥得借用別人營業執照?這個方法行得通?
陳紅說:工作人員曾告訴自己,如果想要拿到補貼還有另外一個辦法,「借別人的營業執照,另外繳納3200元,就可以申請下來兩萬四左右的補貼」。
「我一個賣菜的,為什麼要借別人營業執照辦政府補貼?」、「用別人營業執照辦理補貼合規嗎?」、「政府有這樣的補貼嗎?」陳女士疑惑重重。
張成也有類似疑惑。儘管沒有領到補貼,但商家客服曾告知張成可以先提交自己生鮮店的營業執照,幫助其申請補貼。「提交後不久,被告知不符合要求」。
不久,客服人員又告知張成,可以使用小微企業的營業執照來申請相關補貼。「我是個體工商戶,不是小微企業,怎麼申請?」張成不曾想到,開個生鮮店怎麼還要跟小微企業扯上關係。
「我不認識小微企業,而且人家的營業執照怎麼能說借用就借用?」張成說,借用小微企業營業執照申請補貼的辦法,不具有操作性,「即便行得通,借用別人的營業執照幫自己申請補貼,這事合法嗎?」
更讓其張成不解的是,加盟廠家一直聲稱該3萬元補貼是政府補貼,但自始至終也未告知張成,該補貼由政府哪一部門發放,有何申請條件,又以何種名目發放。
「我認識的五六位店主,也遇到了這個情況。」因遭遇相同,張成如今已認識了五六位加盟雲菜園的投資者,「還沒有一個人拿到補貼」。
雲菜園客服:此事已告知相關負責人,但尚未答覆
8日,張成向記者出示了一份「雲菜園申請表」,申請表中「樣板店公司扶持政策明細」下方共填寫了5項內容,其中一項便明確提到「協助申請濟南市政府補貼」。
但申請表中的政府補貼的具體名稱、具體金額卻都未做標明,「3萬元的補貼金額,當時是雙方口頭承諾」,張成說。
那麼到底這個補貼是什麼?到底有沒有這個補貼?這個補貼該如何辦理呢?
13日,「雲菜園400客服電話」相關工作人員對此告知:此事將匯報至負責人,稍後作出答覆。
隨後,記者又聯繫到,負責陳紅當時加盟事宜的雲菜園工作人員。「這個事情直接跟400客服電話溝通」,該工作人員說,「我跟領導說一下叫他給你回復」。但截至記者發稿,記者多次撥打400客服電話,但並未得到相關工作人員的回覆。
部門回覆:出租、借用營業執照涉嫌違法
14日,歷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對此表示,出租、借用營業執照屬於違法行為,「利用他人營業執照辦理補貼誘導群眾進行加盟,這種行為屬於不正當競爭,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營秩序,將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那麼3萬元的政府補貼究竟存不存在?查閱濟南現行相關政策,濟南市補貼名目相對繁多。如,小微企業一次性創業補貼24000元和一次性創業崗位開發補貼2000元/人;個體工商戶一次性創業補貼3000元、一次性創業崗位開發補貼500元/人。
「就業創業方面的,由我們這邊負責,其他行業的補貼政策,我們並不了解。」濟南市高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人員說。
據悉,除小微企業等方面的創業補貼,濟南市針對不同行業領域,也出臺了相應補貼扶持政策,如菜籃子工程的補貼、退伍士兵從事個體經營的補貼、殘疾人減徵個人所得稅、大學生創業房租培訓補貼等等。而相關補貼扶持政策執行,則分屬於相應的行業主管部門。
在山東國曜律師事務所主任孔祥凱看來,相對於「3萬元政府補貼」具體是何補貼一事,領取補貼的方式本身就存在著爭議。「按照商家解釋,借用他人營業執照辦理補貼,顯然是要移花接木。」孔祥凱說,「商家不符合相關補貼領取條件,卻建議商家借用他人營業執照領取政府補貼,這種行為顯然違法」。
「儘管沒有明確寫進合同之中,但是商家所做出的「3萬元政府補貼」的承諾是客觀存在的。如果情況屬實,這就存在著商業欺詐行為。」孔祥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