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有「滇黔鎖鑰」、「雲南咽喉」之稱的曲靖市有個縣,叫會澤縣。該縣擁有豐富的銅礦資源,是中國「錢王之鄉」的稱謂。全縣境內有很多小眾景點,值得一遊。
會澤迄今保存完好的明朝所鑄開爐紀念幣「嘉靖通寶」,「嘉靖通寶」為圓形方孔銅錢,直徑58釐米,重41.50千克,厚3.70釐米。幣面鑄「嘉靖通寶」四字,每字邊長7釐米,對讀,為魏碑書體。「嘉靖通寶」堪稱世界金屬幣之最,是世界上最大、最重、最厚的古錢幣,國家一級文物,實至名歸的世界「錢王」。載入《金氏世界紀錄大全》。
會澤最著名的銅工藝品是「張氏斑銅」, 會澤斑銅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斑銅顧名思義就是帶斑之銅,一件精美的斑銅作品首先得選取一塊含銅量超過90%的天然生銅,然後經過淨化、燒斑、精加工、打磨、拋光、露斑等二十餘道工序。燒數十次,打數萬錘方能成型。古時候雲南東川、會澤兩地產銅。並運往京城鑄錢。銅工藝以及開採歷史可見一斑。
除了豐富的銅礦資源,以及制銅工藝以外,會澤也有很多比較值得一遊的小眾旅遊景點。與雲南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大理、麗江、西雙版納的景點不同的是,會澤很少有遊客會前往,也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小眾旅遊景點。下面小編來給大家展示一下雲南最值得一去的小眾目的地—會澤的美。
會澤古城
會澤歷史悠久,秦漢時為古夜郎地(會澤臨近貴州,貴州是夜郎文化發源地),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1995年被雲南省政府列為歷史文化名城。2013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會澤縣城仍遺有十省不同風格的會館、寺廟100餘座,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銅商文化和會館文化。因發達的冶銅業盛極一時。曾經會澤古城裡商賈雲集,馬幫不斷,商會遍地,店鋪林立,繁榮昌盛。在鼎盛時期, 會澤運往京城的銅佔全國的6成以上,故有「萬裡京運第一城」美稱。
會澤大海草山
大海草山是會澤最具代表性的景點。既有內蒙古大草原的神韻,又具有西藏高原的氣勢,樸實、原始、自然,被譽為"中國的紐西蘭,滇東北的小西藏"。會澤大風丫口海拔3603米,每當草原生長茂盛的時候,帶上家人,在廣袤的草原來一次滑草比賽、騎一次馬、烤個高原土豆……不用去內蒙也能感受草原風光。
會澤大地縫
大地縫旅遊景區位於縣城東南60千米的雨碌鄉。路的兩邊青山相對,懸崖陡立。景區的門前巨石拔地而起,酷似法國藝術家羅丹的傳世之作「思想者」。「大思想者」景區的最深處,即大地縫,迎面跳入眼帘的,是架在兩山懸崖峭壁之間的山洞,人稱「生命之門」。大地縫長10公裡,最寬處20餘米,最窄處僅1.4米,最高處486米。地貌類型複雜多樣,因上億年地殼的升降,「山」字型地層錯落而形成。整個地縫兩邊,如倒削斧劈,上萬年巖漿的垂青,形成了鬼斧神工般的大自然奇觀。
以禮河風景區毛家村土壩
以禮河,原名"以尼河",出自彝語。"以"為水,"尼"為柳,即河邊插柳的意思,故又稱"柳樹河"。以禮河風景區1996年被列為雲南省風景名勝區。毛家村土壩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大土壩。1958年國家投資4.2億元開工建設,十萬大軍歷時十年建成。壩型為黏土心牆式多種土寬壩,壩高80米,壩底寬491米,頂寬8米。集雨面積868平方千米,總庫容5億立方米。
如果是自駕從四川到雲南的朋友,最佳的選擇是可以到會澤玩2-3天,途經樂山大佛-昭通大山包-會澤-昆明,最終遊玩雲南,這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至於全國直接抵達昆明的朋友,可以前往東川紅土地-會澤-羅平油菜花-陸良彩色沙林-建水古城-元陽梯田,這也是很不錯的一條小眾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