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的二次戰爭:單車被美團滴滴偷襲,新業務步步驚心

2021-01-08 砍柴網

「核心提示」 快送、團購、造車,哈囉從單車伸出的觸角越來越多,業務跨度越來越大,而每一項業務,都面臨著殘酷的競爭,對手不乏滴滴、美團、阿里等巨頭企業,正當哈囉東奔西突之時,滴滴、美團殺回單車業務,哈囉不得不多線作戰。

李開逐嗅到了危險氣息。

" 車鑰匙 " 項目推進的時間眼看已快一年,但市場範圍卻依然停留在上海,雖然仍然有 VC 願意支持,但在他看來,這個項目已經走到難以為繼的局面。

" 我反倒認為可以試試共享單車。" 作為哈囉的合伙人之一,他向創始人楊磊進言。楊磊也告訴他,自己上周去北京見投資人時,恰好聽對方聊過。

公司便有了轉型的念頭。

那是 2016 年,兩人對話的背景是:共享單車賽道內,摩拜和 ofo 如日中天,兩家手握資金均超過了 10 億元。相比之下,哈囉手裡只有不到 4000 萬元。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憑藉 " 農村包圍城市 " 的打法,哈囉成功避開鋒芒,在摩拜和 ofo 的絞殺下 " 奇蹟 " 般地活了下來,而且還攻下兩輪市場的頭把交椅,完成了從 " 瀕危動物 " 向出行巨獸的驚心一躍。

如今,哈囉早已不是當初捉襟見肘的初創公司,但那種關於 " 飢餓 " 的焦慮卻依然存在——單車業務不賺錢,盈利的電單車業務卻又遭滴滴、美團阻擊。於是,網約車、換電、團購等業務成了哈囉的 " 新寵 ",甚至不惜親自下場造車。

東奔西突的哈囉,正在急於尋找一個新的盈利點。

衝擊四輪,未打入核心

2018 年,摩拜被美團收購,ofo 深陷破產醜聞,哈囉抓住機會,一舉成為行業第一。

年中,滴滴順風車兩起安全事件相繼發生,導致順風車業務下線,哈囉再次瞄準巨頭留下的空隙,在 2019 年 2 月順勢推出順風車業務,正式跨入四輪市場。

從業務協同來說,四輪業務是哈囉完善自身出行版圖必不可少的一塊,有了順風車的加持,平臺的流量鎖住了,用戶粘性也將進一步得到提升。

而且順風車本就是一塊肥肉—— 2017 年,滴滴順風車的 GMV 接近 200 億元,淨利潤接近 9 億元,為滴滴貢獻了 9 成的利潤。

從時機來看,哈囉進入順風車市場的選擇也幾乎無可挑剔。滴滴被迫暫時退出,留下大片空白,嘀嗒手裡的份額還不具備壓倒性優勢,正是時局大亂之時。遺憾的是,哈囉沒能像單車那樣,抓住成為龍頭的機會。

哈囉官方披露,順風車業務已經在全國 300 多個城市上線,但具體的份額卻從未披露。據嘀嗒招股書披露的信息,2019 年嘀嗒出行在順風車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佔有率達 66.5%。加之滴滴順風車回歸、高德的順風車上線,留給哈囉的市場空間變得更加狹窄。

高調從兩輪跨入四輪業務,哈囉四輪業務的第一槍沒能一炮打響,聯繫用戶端的反應來看,反響不大是有原因的。

在北京,有順風車用戶向豹變抱怨哈囉打車難的問題," 一個多小時都叫不到車 "," 平臺上顯示的司機都是沒接過單的新司機,要麼就是只接了一兩單,邀請也沒反應 "。

社交平臺上,那些有幸叫到哈囉順風車的用戶也頗有微詞,車主私下拼單、車輛和車主認證信息不準確等問題經常出現。

順風車業務水花不大,但這並不妨礙哈囉進入四輪市場的決心。

哈囉內部代號為 " 經濟車 " 的網約車項目在廣東中山市完成試運營。10 月 25 日,哈囉又在惠州市、汕尾市、河源市上線。從低線市場出發,這個網約車項目主打的正是普惠,哈囉出行副總裁江濤曾對媒體表示,哈囉打車的價格 " 是主流網約車價格的六折 "。

滴滴牢牢掌握著網約車市場的主動權,哈囉想要破局,除了捨得前期放血,還必須解決運力的問題。面對哈囉的 " 侵犯 ",滴滴立即實行阻擊戰略。從 12 月 23 日起,滴滴對中山市的網約車價格進行調整,其中大部分時段的資費都有所下調。

網約車在下沉市場激烈碰撞,本身已經說明行業出現了內捲化。國內網約車市場規模的增速已經明顯放緩, 2019 年我國網約車行業的市場規模為 3044.1 億元,同比增長率較上一年放緩了 25 個百分點,僅為 3.42%,

哈囉想要分得一杯羹,只會難上加難。

兩輪業務,遭美團、滴滴阻擊

哈囉上四輪業務,官方說法是搭建出行生態,不過尋找新增長點是更真實的訴求。

單車、電單車業務,哈囉成功坐到了主位,不過依然逃不過盈利焦慮,尤其是 ofo 倒下之後,資本對共享單車、電單車更加謹慎,哈囉需要自身 " 造血 ",不僅是養活單車業務,還是拓展其他業務的基礎。

2020 年 4 月,楊磊對媒體透露,"2019 年哈囉的兩輪車業務已經獲得了一些毛利,隨著業務規模持續發展及效率提升,2020 年的目標是集團首次實現盈虧平衡,業務 100%增長。"

楊磊敢說盈虧平衡,很大程度上是電單車業務給的底氣。

業內人士跟豹變算過一筆帳:一般來說,電單車騎行時間在 15 分鐘左右,客單價 2 元。以一天翻臺率 6 次計算,一輛電單車營收 12 元。成本上,一臺電單車為 3000 元左右,1 天的損耗為 1.5 元,如果以 10 萬臺電單車計算,一天的淨利潤就有 105 萬,大約 9.5 個月就能回本。

有媒體報導稱,據哈囉內部計算,在將採購成本按時間均攤的情況下,其電單車業務已經實現盈利。

實現盈利的電單車業務,很快被滴滴、美團盯上。今年下半年,滴滴、美團和哈囉在長沙掀起電單車大戰,不僅瘋狂投車,甚至動用了踢車、燒二維碼等非常規手段,但沒過多久,就重蹈了共享單車的覆轍。40 萬輛無牌電單車在長沙遭到清退,僅有 6 萬輛符合標準,其中哈囉電單車的數量為 7974 輛。

據一位接近哈囉的人士透露,那些被清退的電單車,被集中放在租金便宜的露天場所,等待上牌,各家能夠上牌的數量則還需要和相關部門進行協商。

幾萬臺電單車一下減少到幾千臺,員工能幹的活自然就少了。據知情人士透露,這波清退潮過後,負責運維的員工大約走了三分之二。

對美團、滴滴來說,單車業務對企業的戰略協同、用戶導流、完善出行版圖等方面至關重要,而他們搶奪市場的直接方式便是打價格戰,哈囉本來可以贏利的業務,再次遭遇衝擊。

兩輪業務是哈囉的發家業務,是其做生活平臺的流量大本營,遭到 " 偷襲 " 後,流量和盈利要面臨雙重考驗。

遊擊戰術,多線出擊

出行業務遭遇兩面夾擊,哈囉選擇調整方向,由出行平臺改為生活平臺,向美團的方向加速前行。

2020 年 12 月,昔日曾帶領哈囉調轉船頭的李開逐,又一次站在了公司業務變化的關鍵節點," 基於 4 億龐大用戶基數,哈囉將構建基於出行的綜合性普惠生活服務平臺。"

兩輪、四輪,再到如今的生活服務平臺,哈囉越來越有和美團 battle 的趨勢。兩者都是通過高頻覆蓋低頻,走超級平臺的路子。

哈囉的平臺鋪得越來越開,2020 年初,哈囉就在內部討論過依託網約車的物流業務,經過 1 個多月的討論後,該項目最終在 3 月底立項,在 5 月底最早於東莞和佛山兩個城市上線測試。這項服務主要聚焦於市內中短途場景,跨城最遠不超過 500KM , 以遞送 30KG 以下文件、樣品、小件物品為主。

其實早在哈囉之前,滴滴的跑腿服務就已經在上海、深圳、重慶等 21 個城市上線, 曹操出行更是在去年就推出了主打同城物流服務的 " 曹操幫忙 "。一切都並不新奇。但在實際的體驗中,哈囉快送還是顯出了 " 生疏 " ——該配送服務由順風車司機完成,接單響應時間過長、甚至無人接單的問題依然無解。

介入配送市場,哈囉沒有組建起像單車那樣的能打的團隊。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社區團購上。2020 年 6 月,哈囉在山東淄博切入社區團購賽道,之後迅速覆蓋張店、周村、桓臺、臨淄、淄川等多個城市,開團數量最多時超過 1000 個。

不過,由於無法實現盈虧平衡,賽道內又持續有巨頭空降,哈囉選擇了退出。

據悉,在放棄社區團購後,哈囉又嘗試了生鮮店的模式,如開在淄博桓臺縣的生鮮店 " 哈先生 "。最新的情況是,哈囉又在進行新的嘗試,通過社區直通車的模式,為社區用戶提供生鮮便民服務,目前已在張店、周村、淄川、恆臺、臨淄等地開城。

除了同城送貨、團購等熱門業務,在哈囉 APP 上,如今你還可以直接在首頁上看到火車票、查路線等功能,甚還可以向它借點錢。今年 4 月,哈囉還曾上線過針對 " 吃喝玩樂 " 的本地生活入口,包含酒店、餐飲等到店服務,但目前在 APP 上已經找不到了。

看起來,哈囉並沒有耐心去打持久戰,熱衷的,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遊擊。當然,出行之外的嘗試是陌生領域,多嘗試並沒有壞處,但單車業務遭受阻擊的時刻,哈囉的多線出擊,讓自身的防線暴露在勁敵面前。

哈囉的二次戰爭,還沒有找準主進攻方向。

來源:豹變

相關焦點

  • 哈囉尋找新引擎,共享單車是一個賺錢的好生意嗎?
    被瓜分的兩輪車市場共享單車從來都不是一個賺錢的好生意。它更像是巨頭的一個流量入口,無論是摩拜基於美團,還是青桔對於滴滴而言均是如此。2019年第二季度,美團的共享單車、網約車、買菜等新業務,及其他分部的收入首次實現毛利由負轉正,靠得是不斷優化的定價策略,通俗來講就是提價。
  • 從「兩輪」到「四輪」,哈囉出行下一站:挑戰滴滴!
    現階段,拿到牌照對哈囉是一個新的開始。至於具體怎麼做,就像執行總裁李開逐所說的,還需要探索和醞釀。哈囉需要充足的醞釀和準備,畢竟經歷了8年的發展,當下的網約車市場市場格局已經相對穩定。不僅有滴滴這樣的巨頭,美團、首汽、曹操出行也在分食著市場。哈囉的網約車進擊道路,要比共享單車難得多。在運營、資金、以及市場規範方面,都將迎來巨大的挑戰。
  • 華益弘在哪裡捐助的山區兒童:留給哈囉的時間不多了
    這其中的緣由在於兩方面,  一是單車範疇運營積聚並不能轉化為生鮮、批發的優勢;  二是關於一家長期虧損、盈利無望,且曾經過了風口期,資本不再猖獗投入的企業,無法調動大量資金對新業務停止投入。  這兩方面的缺乏,關於哈囉新業務的嘗試來說是陰影,由於這關係到的不止是團購業務,還有諸多其他。
  • 美團、滴滴又對壘!這次瘋狂加碼共享電動車,你看好嗎?
    近日,根據多方消息報導顯示,美團下單了百萬輛共享電動車訂單,合作方包括富士達和新日這兩個知名電動車品牌商。除此之外,美團還花了大手筆買斷了富士達一款車型,讓其成為美團電動單車的獨有車型。這些行動無一不表明,美團將大力加碼共享電動單車領域,掀起新一輪的共享狂潮。
  • 青桔、美團夾擊哈羅,共享單車三國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itlaoyou-com,作者丨吳昊哈羅在兩輪車領域根基未穩,青桔、美團單車已步步緊逼。過去採取「農村包圍城市」策略的哈羅,一路逆襲至市場第一名,但隨著美團、滴滴的再度發力,哈羅的大本營將遭遇夾攻,三家同臺競技,共享單車三國殺的故事還在持續上演。後發之勢國內共享單車行業經歷了資本戰爭,僅剩下哈羅、美團、青桔三家勝出,雖然洗牌告一段落,但排位賽仍未告終。
  • 焦點分析丨共享單車齊漲價,我們替摩拜哈囉算了算這筆帳
    文 | 邱曉芬編輯 | 楊林不僅車沒以前多,意料之中,原本便宜騎,甚至免費騎的共享單車還要漲價了。4月8日,哈囉出行客戶端提示,4月15日起,將在北京地區將實行新的計費規則。和原來的計價標準相比,1元能騎行的時間從半小時縮短到15分鐘。
  • 共享單車,尚有餘生幾何?
    2018年1月,收購小藍單車後,滴滴借其投放指標,在內部孵化出了青桔單車。2020年4月份,青桔單車融資10億美元,創共享單車融資紀錄。其中8.5億美元來自滴滴出行內部,1.5億美元由君聯資本和軟銀提供。 摩拜賣身投靠,直接成為美團出行業務的一分子,扛起了美團本地生活服務的大旗。
  • 哈囉APP改版:出行+本地生活加速行業進化
    最初,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摩拜和OFO身上,哈囉出行則在悄悄生長。當摩拜最終無奈賣身美團,OFO爆雷後,人們忽然發現,哈囉出行已經是一個業務遍布全國360多座城市,擁有3億多用戶,佔據共享單車市場55%份額的龐然大物。2018年6月1日,哈囉出行完成了一輪20億元的融資,估值直逼摩拜的賣身價。摩拜大戰OFO的結果是,哈囉出行成為行業領頭羊。
  • 瘋狂找人四處出擊 滴滴IPO前的最後一戰
    更重要的是,在行業經常並列而論的TMD組合(字節跳動、美團點評、滴滴出行)中,滴滴經歷過最殘酷的戰爭,擁有最複雜的股權結構,面臨著最嚴峻的監管,遭遇過最大的輿論危機,同時,也是三家中估值/市值最低的一家。
  • 滴滴進軍實物電商後,阿里發力網約車
    12月22日,據《網約車內參》消息,從12月23日開始,廣東中山滴滴快車非特殊時段(23:00-5:00)的基礎費、裡程費、時長費全面下調。在此之前,阿里旗下哈囉出行網約車業務「哈囉打車」已在廣東中山運行2個月。哈囉出行服務正從「兩輪」服務向「四輪服」服務延伸。
  • 共享單車江湖換新顏色 青桔能否跑贏「黃藍」色
    當天,青桔還對外發布了搭載其最新技術的三款兩輪單車及電單車。  新冠疫情讓共享單車的使用率大幅提升。但青桔要面臨的還有美團和哈羅同樣在兩輪車業務上的大幅加碼。競爭一直都在,競爭一直激烈。  增長曲線  「第一個城市落地在成都。
  • 共享電單車2020:燒錢燒不出新巨頭,小城打響廝殺第一槍
    五一過後,銀川市新華路、正源街、長城路、鳳凰街等多處主幹道附近,停滿了煥然一新的共享電單車。藍白色的哈囉、黃色的美團(摩拜)和綠色的青桔,還是熟悉的那三種配色,比拼的業務卻從單車變成了電單車。銀川街頭的電單車 來源:寧夏旅遊據寧夏日報報導,為了倡導市民規範使用和停放單車,提升共享單車管理能力,根據銀川市市政管理局要求,共享單車將逐步退出銀川市場。
  • 滴滴在一級市場的估值沒多大進展,很多時候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本地生活業務,本身沒有什麼秘密,網際網路企業只要擁有自己的流量入口、場景優勢,可以輕易地複製,如今這個賽道上已是非常熱鬧,除了「餓了麼」、「美團」,還有順豐、哈囉、閃送這樣的新手。早在2018年,滴滴曾推出外賣業務,首批在南京、長沙、福州等9個城市上線。其後滴滴又傳出孵化酒店業務的消息,但沒了下文。
  • 滴滴順風車休養,哈囉、嘀嗒能否順利攪局?
    自從滴滴順風車下線後,許多用戶的出行受到不小影響,出行方式由順風車變為了快車或者公共運輸。許多順風車主自然也受到了影響。順風車相對快車的優勢是更加實惠經濟,相對公共運輸更加便利。因此受到了許多用戶的喜愛。滴滴一刀切的方式對錯與否我們暫且不討論,但不可否認的是,用戶需要順風車。
  • 滴滴上線「跑腿」業務,與美團再次正面交鋒
    據App頁面提示,代買商品種類包括咖啡、蔬菜、藥品等等,定價為4公裡內跑腿費為12元,4-10公裡20元、10公裡以上30元,新用戶首單立減8元。 據《晚點LatePost》報導,該項目由滴滴代駕團隊負責,隸屬滴滴普惠出行事業群。「滴滴跑腿」從立項到上線僅一周時間,目前代駕團隊大半人員全力投入該業務,第二批城市將在3月16日開放。
  • 滴滴給予厚望、發展迅猛的花小豬,究竟有何對手?
    這是美團進入網約車的一場戰役,以美團面對巨額資金壓力的妥協而告終。作為我國網際網路三大創業公司(今日頭條、美團、滴滴)之一的美團 ,面對網約車補貼資金都有些力不從心,那麼其他公司想通過補貼翻盤難度可想而知。能比美團有更雄厚資金的,恐怕也就阿里、騰訊了。並且是一場持續的戰爭,資金同樣耗費巨大,所以沒有極度的看好,阿里、騰訊恐怕也不會輕易入局。
  • 1小時最高4元 摩拜哈囉齊漲價 網友:共享單車都快騎不起
    隨著出行高峰到來的,是共享單車的先後漲價。滴滴託管的小藍單車率先宣布:3月21日起在北京實行新的計費規則,起步價每30分鐘1元調整為每15分鐘1元,超出後每15分鐘0.5元,騎行1小時為2.5元。摩拜隨後跟進,4月8日起,北京地區也由起步價每30分鐘1元更改為每15分鐘1元,超出時長後每15分鐘0.5元,騎行計費與小藍一樣。
  • 美團字節滴滴重啟支付大戰,王興張一鳴不甘心
    自今年7月底美團關閉支付寶支付、王興在飯否開懟支付寶手續費高於微信後,支付賽道的表面平靜被打破,關於支付戰爭是否會重開的討論出現在臺面之上。這仿佛一顆石子被投入水中,帶起越來越明顯的波瀾:隨後幾月時間裡,攜程、字節跳動、快手先後拿下支付牌照,拼多多已開放「多多錢包」測試入口,滴滴、美團都已推出月付功能。
  • 哈囉出行的共享單車經濟學
    1885年問世的「羅孚安全型」自行車跨越百年歷史,駛入到數字時代的自行車,正因為共享單車的出現而被「第二次發明」。以哈囉出行為例,目前哈囉的單車業務入駐城市超過 360 個城市,註冊用戶超 3 億,助力車業務入駐城市也有近 260 個,可以說經過四年時間發展,共享單車已經成為國民級出行方式。
  • 一個100億級賽道正從北京敗退:滴滴美團才高調入場
    還有,在今年滴滴青桔、哈囉、美團三巨頭高調入場,奪城之戰直接進入白熱化,以長沙為例,共享電單車的數量一下子從6萬輛暴漲到近50萬輛。 …… 在一線從業者看來,這個行業的2020年是危機並存但又呈現出巨大轉折機會的一年。巨頭入場、同行競爭、政策監管,這些因素都帶來多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