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今天舉辦的「第二十屆中國方便食品大會」上發布了2019-2020年度中國方便食品行業八大創新趨勢,素食大行其道、產品品質更健康安全、口味回歸傳統、行業加速智能化等趨勢入圍。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方面表示,學會已連續多年組織行業專家對方便食品行業創新成果進行分析,並以專家共識的方式形成年度創新趨勢,助力行業健康成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任發政等專家在評審會上一致認為,本年度方便食品行業的創新是突破性的,創新夯實了行業的科技基礎,而這種創新,也是行業近10年積澱所帶來的。
本年度的創新產品圍繞新時代下的消費新需求,集合了原料、工藝、包裝、配料等多方面的融合體,貫穿於方便食品上下遊全產業鏈。依託於我國工業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新產品,不僅顏值突出,品質出色也更加安全和營養,越來越貼近「家庭廚房的味道」。整體呈現出健康、安全和特色的總趨勢。
傳統食品工業化使人們不論走到哪裡都能感受到「故鄉」的親切感。大西北油潑辣子面、滷肉幹拌桂林米粉、廣西柳州「螺螄粉」、廣式茶點馬拉糕、河南焦作特色菜健腐肉、南京鴨血粉絲湯等各類方便食品及配料大量湧現。從傳統中挖掘,又回歸到傳統風味中,標準化的產品正拉長其銷售半徑和貨架期。地方美食因為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隨時隨地可以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飯菜,是每一個人的心願。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間的特殊需求,使只需冷水浸泡發熱包便能實現這一夙願的自熱食品受到熱捧。方便食品行業在統一、三全等大企業推出自熱食品之後,今麥郎、康師傅、白象、正大、克明等企業紛紛加入自熱食品市場。自熱米飯、自熱麵條、自熱火鍋等種類繁多的自熱食品呈現井噴式增長,滿足了市場的多元化需求。品種在快速發展,但良莠混雜中產品的安全與標準也越來越受到業界及消費者的關注,新一輪的規範與整合勢在必行。
將「飯店」直接搬到家庭廚房,使每個家庭可以在短時、省力的情況下就能製作出精緻和美味的佳餚,成為方便食品行業正在努力實踐的使命。以方便麵呈現的手擀麵、可隨身攜帶的速食雞湯拌飯、一煎即食的酥皮餡餅、直接食用的雞粒醬、衝泡飲用的雪梨湯等各類創新產品,主打方便、快捷,以營養豐富的食材,呈現自然的香氣和鮮美的味道,貼合現代都市消費者簡單料理的新生活理念,同時滿足不同人群對美味的追求。
創新趨勢五:持續創新突破難點,還原經典口味
曾經方便麵包裝上「僅供參考」的圖案,讓多少食客垂涎欲滴?而在今年的創新產品中,今麥郎推出的老範家杯麵系列,採用非油炸蒸煮麵技術,實物包結合凍幹技術,實現泡食3分鐘快速復水,並含有真實的肉丸子、蝦仁等豐盛食材,使配料復原了「家庭美味」。春發持續數十年探究中國傳統風味,其熱水衝調即可享用的「濃香金湯膏」真實地還原了花膠雞湯的本味,擴大了應用場景。方便食品企業在對口感和風味的極致追求中,用「匠人」精神融合現代工藝,帶給消費者更多原汁原味的體驗。
新工藝和新食材的應用,為方便食品注入了更多的時尚元素,使「吃」不再是果腹的基本需求,更要有視覺、味覺、觸覺等多維度的新需求。蛋糕質地外衣的黃金熱狗棒、外皮包裹飛魚籽的爆漿沙拉風味球、抹茶脆皮炸奶、紫甘藍粟米植物肉水餃等,讓產品時尚感爆棚,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在食用時的愉悅感。以蒸製黃米入皮、精品海鮮為餡、花膠雞湯搭配等健康食材的應用,也極大地提升了產品的營養價值,給產品增添了新的活力與健康元素,成為方便食品營養健康升級的重要方向。
產品包裝開始從追求外表奢華、自我任性向「懂你」和尊重消費者訴求轉變。包裝創意多樣化,如統一湯達人設計的獨特小方盒外形,時尚美觀,打破方便食品「千年一面」的固有印象。包裝設計創新十足,日清合味道系列面的內蓋導入模式,簡化了物料分離的解決方案,改變了傳統泡麵時各種土辦法防止熱量散失的尷尬,食用時更安全、方便。同時,企業更注重在包裝上印有插圖故事,傳播飲食地域文化,把鄉愁濃縮在「一根面、一頓飯」的唇齒之間。
伴隨我國人口紅利消退以及因疫情造成的復工復產困局,應用企業對方便食品行業機械設備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的需求站在了歷史的高位。今年包括智能軟體,智慧機器人等在食品裝備中的應用趨於廣泛,主機和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以無人或者少人操作為特徵的智能化裝備研發的進程顯著提升。食品裝備的設計更加注重節能環保和降低物料損耗,在提高單機產量,降低食品製造企業的生產成本上成效顯著。智能應用的細分、定製化的設計、多學科的技術融合成為方便食品行業機械設備的創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