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遊客們形容國內海島美景的時候,往往會用「某某版馬爾地夫」來替代,隨手一搜中文網絡就有東山島、潿洲島、蜈支洲島等等,甚至內陸的青海也有一個「馬爾地夫湖」。與這些強行蹭流量的景區比起來,俄版網紅「馬爾地夫藍湖」卻被一頓痛批,乃至官方都出來聲稱:這不是馬爾地夫,這是化學垃圾填埋場。
2018年末,一對情侶開車到新西伯利亞郊外尋找拍攝寫真的背景,意外發現一座湖水呈湛藍色的小湖,一通咔咔拍完後上傳社交軟體,起了個「俄版馬爾地夫藍湖」的標題,迅速在網絡上爆紅,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被列入「俄羅斯最美的100個拍攝地」,幾乎每天都有數百人專程趕來拍攝。
既然是「馬爾地夫藍湖」,那光在岸邊拍自然是不夠的,網紅們開始帶著各種水上工具趕來,附近村民甚至在湖邊擺起了皮划艇租賃攤位,還有人賣起了煙餅和煙彈,使得這座藍湖先後衝上各個社交軟體的熱搜和話題榜單。
隨後,俄羅斯最大的婚紗攝影機構宣布在藍湖邊設立拍攝基地,在此後的半年時間裡,共有600多對新人報名參加,哪怕排隊2個月也要等。
令人預想不到的是,幾乎所有去過的人都會勸後來者別去(除了網紅),因為現場有一股刺鼻的氣味,而且拍完後身上會出現紅斑和皮疹,多數人都表示半個月後才褪去。
眼看瞞不住了,附近的一家發電廠才不得不出來「認領」:瞎說什麼馬爾地夫,這就是發電廠汙水的收集區。
這一欲蓋彌彰很快就引來記者的探訪,經過一個月調查後俄羅斯媒體公布:這座湖是新西伯利亞發電廠的9個化學垃圾填埋場之一,而新西伯利亞共有5座發電廠,也就是說,附近還有至少40個這樣的藍湖。
根據發電廠的說明,這些藍湖的形成是因為殘留的化學品和金屬氧化物發生化學反應,溶解出鈣物質沉澱產生綠松石一樣的顏色,雖然沒有致命毒性,但水體是高鹼性的,因而會造成皮膚紅疹。
這個說明很快就被打臉,俄羅斯不少化學專家指出:僅憑殘留化學物和金屬氧化物是不可能溶解出這麼明顯的綠松石色,更不可能長期曝曬揮發後還有這麼濃烈刺鼻的異味,而廠方所說的沒有致命毒性也是錯誤的,因為發電廢料一般包含有上百種有毒廢物,其中不乏燃煤氣體過濾後的劇毒成分。
隨著調查的深入,當地越來越多黑料被翻出來,就連1994-2020年來的多次石油洩漏事件也遭致曝光。實際上,1994年新西伯利亞就曾有過一次管道洩露,共有數萬噸原油在這片永凍土上肆意橫流。而2014年的一次儲罐故障,導致本該用於發電的1.75萬噸柴油流入數百河流與湖泊中,預估在此後的5-10年內要15億美元清理費用。
隨著一系列燃油洩漏事件的曝光,越來越多的氣候學家開始關注西伯利亞永凍土會否受影響,根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公布的衛星照片,洩露地點附近的諾裡爾斯克原本是凍土沼澤區,也是聯合國多次要求遏制破壞汙染的西伯利亞生態保護地帶,而如今大量河流與湖泊卻變成深紅色汙染區,俄版馬爾地夫藍湖的形成原因,也被指向與石油洩漏有關。
2020年10月,俄聯邦海洋救援局專家宣布,新西伯利亞出現的馬爾地夫藍湖,其罪魁禍首除了發電廠排放的化學品外,還有柴油中的芳香化合物,這些含有苯甲酸酯、甲苯、乙苯等等融水化合物的油料,會導致汙染區域動植物大量死亡,而這些劇毒化合物是物理無法隔絕或回收的,只能通過專業設備才能將其提煉。
換句話說,看似美如馬爾地夫的俄羅斯網紅景點藍湖,實際已從垃圾填埋場變成永久汙染源,成為新西伯利亞目前最難解決的生態災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