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之翼收購萊杯咖啡!自助咖啡機真是一門好生意嗎?

2021-02-13 餐飲O2O

近日,咖啡品牌「咖啡之翼」與智能咖啡機運營商「萊杯咖啡」達成收購協議,本次收購涉及業務、團隊、軟硬體、點位、經營、管理等多個方面,具體金額暫不透露。

據介紹,本次收購完成之後,「萊杯咖啡」品牌將只保留目前已投放的部分渠道,主體業務將併入咖啡之翼原有的智能咖啡機品牌「自由翼」。

公開資料顯示,咖啡之翼成立於2000年,旗下擁有咖餐廳連鎖品牌咖啡之翼和mini翼·咖啡,2017年底,正式啟動智能咖啡機業務「自由翼」。

萊杯咖啡則成立於2015年,主要自助咖啡無人零售,成立至今共獲得3輪融資:2016年9月,獲易到用車數百萬種子輪融資;2017年3月,獲青山資本、險峰長青領投,梅花創投跟投的1000萬元天使融資;2017年6月,獲真格基金領投,梅花創投跟投的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截至目前,萊杯咖啡在全國投放了800多臺設備,本次收購完成後,咖啡之翼旗下的智能咖啡機有效投放數量將上升至近4000臺。據業內不完全統計,這一數量目前已是該細分領域最大的了。

咖啡之翼轉型智能咖啡機

定位中國「咖啡品牌」的咖啡之翼成立19年來,主營業務是咖啡館,在130多個城市開了300多家「咖啡之翼」連鎖咖啡,官方資料顯示,2016年底,咖啡之翼在全國有200多家門店,大部分是加盟。

當時,咖啡之翼的咖餐業務出現了虧損,公開數據顯示,虧損達500多萬元。於是自2017年開始咖啡之翼轉型新零售領域,推出了城市智能零售咖啡機「自由翼」品牌、迷你門店「小小翼」品牌。

在咖啡之翼創始人尹峰認為,自助咖啡機主打8-15元的市場空間、定位速溶咖啡和現磨咖啡之間相對空白的市場,是作為咖啡店的補充而存在的。

在尹峰看來,自助咖啡機只會滿足部分場景下的需求,比如高鐵站等在途或等待時的特殊場景,其佔整個咖啡市場的比例大致為20%。

而且自助咖啡機的特點在於可以高密度投放,鋪設完成後會形成巨大的廣告效應,於門店、產品以及其他衍生業務都有助力,使得咖啡品牌的想像力更大。

在拓展門店時,咖啡之翼已經建設好了線下團隊,咖啡機可以植入到門店運維體系中,整體運營成本低於市場價格。

在上下遊產業鏈的覆蓋與滲透也已初具規模:咖啡豆方面,可以實現非洲及東南亞產地的直供,並與世界最大的幾個咖啡烘焙工廠、咖啡貿易商有合作;

設備上,店用咖啡機、臺式咖啡機和櫃式自助現磨咖啡機都已與工廠達成戰略合作,多以 OEM 的方式出現。

下一階段,咖啡之翼的主要動作將雙線並行——持續拓店+繼續擴大終端投放,實現全國更高密度的咖啡服務覆蓋。到2019年的營收增長預計在50%以上。

自助咖啡機的尷尬境地

自助咖啡機作為一種新的消費場景,在咖啡行業裡算是一個新興的細分領域,優點是成本低、鋪點快、咖啡品質不差的特點,近兩年在資本領域是狠狠火了一把。

36氪統計顯示,23個自助咖啡機早期企業裡,有13個拿到過投資,佔比57%,尤其是2015-2017年,資本都很認可自助咖啡機的新零售故事。但從現在往前倒推一年,拿到新錢的不過寥寥數家。

自助咖啡機的業者經常會拿國內市場與飲食文化相對接近的日本市場進行對比。日本是一個自助咖啡機很發達的國家,根據2015年的統計數據,日本自助咖啡機超過17萬臺,平均729人一臺,而同期中國的自助咖啡機不足3000臺。

而據前瞻網預測,2020年中國咖啡市場銷售規模將達3000億元,2025年有望突破一萬億元。

相較於日本這樣飲食文化相對接近的國家,人均年飲用杯數都有40倍左右的差距,中國咖啡市場需求遠未飽和、潛力很大。這樣看起來,自助咖啡機的未來一片前景光明。

然而,咖啡之翼之所以把自助咖啡機作為咖啡店的補充,原因也正是「自助咖啡機只會滿足部分場景下的需求」。

無論是擁有千萬臺級存量市場的歐美地區也好,還是自助販賣業務更加發達的日本,滿足消費者對咖啡需求的主體仍然是各種咖啡館或是便利店咖啡,自助咖啡機都只是作為一個補充業態而存在。

自助咖啡機的投入小是優勢,但投放場景受限較多,在最具潛力的寫字樓、高校、商超、景區、醫院等場景中,往往面臨便利店咖啡、速溶咖啡甚至外賣咖啡的競爭也是最為激烈,

而隨著瑞幸、連咖啡這類新零售咖啡不斷開店,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上,自助咖啡機除了作為立體廣告牌之外,盈利能力還不能凸顯。

由於中國的自助咖啡機品牌體量太小,根本沒有與前端咖啡豆、奶粉、巧克力粉供應商議價的能力,在供應鏈上也並沒有什麼優勢。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咖啡消費市場只有16%是現磨咖啡,剩下的84%是速溶,而在現磨咖啡領域,還有星巴克、瑞幸、7-11等公司佔據大量市場份額,即使近年國內市場增長迅速,但留給自助咖啡機的市場份額依然非常小。

看似紅紅火火的自助咖啡機,目前大多只能尷尬地生存在夾縫之中。未來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更多精彩乾貨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選址 | 運營 | 產品 | 股權 | 營銷 | 組織

外賣 | 快餐 | 茶飲 | 燒烤 | 日料 | 小吃

創新故事會 | 匠心故事會 | 行知研習社

西貝 | 滬上阿姨 | 胡桃裡 | 松哥 | 八合裡

大腕鰻 | 姚酸菜魚 | 黑白電視 | 蛙小俠

信息化系統 | 餐飲投資 | 智能營銷牆

珍意美堂空間設計 | 全案策劃:熊貓設計 |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合作/投稿/諮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相關焦點

  • 「咖啡之翼」收購「萊杯咖啡」!自助咖啡機真是一門好生意?
    據36氪 6月10日消息,咖啡品牌「咖啡之翼」已於近日與智能咖啡機運營商「萊杯咖啡」達成收購協議,本次收購涉及業務、團隊、軟硬體、點位、經營、管理等多個方面,具體金額暫不透露。  據介紹,本次收購完成之後,「萊杯咖啡」品牌將只保留目前已投放的部分渠道,主體業務將併入咖啡之翼原有的智能咖啡機品牌「自由翼」。  公開資料顯示,咖啡之翼成立於2000年,旗下擁有咖餐廳連鎖品牌咖啡之翼和mini翼·咖啡,2017年底,正式啟動智能咖啡機業務「自由翼」。
  • 一周餐飲視點丨奈雪の茶試水酒吧;太興上市即破發;瑞幸咖啡籌劃自助咖啡機項目
    詳情:據網絡消息,剛上市不久的瑞幸咖啡,正在籌劃自助咖啡機項目「瑞即購」。未來「瑞即購」自助咖啡機將出現在寫字樓大堂、企業內部、學校等公共場所。用戶在App上可以自動鎖定距離最近的咖啡機,下單並獲取領取碼,在咖啡機掃碼取杯現做,30秒就能製作完成。
  • 只賣10元都被吐槽,自助咖啡還有戲嗎?
    此後,愛喝咖啡的張陽創辦了一家售賣咖啡的無人咖啡機企業,這便是自助咖啡零售企業友飲咖啡的起源。2017年9月1日,友飲官方宣稱的全球第一家無人咖啡店在對外經貿大學面世,門店面積約12平米,店內提供桌椅,可容納5~8人同時休息。開業首日,咖啡機售就出400杯咖啡。
  • 推出自助咖啡機是個好生意嗎?
    事實上咖啡之翼,coffee zero bar,friend coffee,城市小咖of coffee no-man新零售等老牌運營商早就開始控制各種交付場景,辦公場景是其重要的交付場景之一。運營商在企業、辦公大廳和辦公室大樓等辦公場所安裝自助咖啡機是否有利可圖,是否是一項不錯的業務?
  • 辦公室投放自助無人咖啡機,這是一門好生意嗎?
    10億估值入局、2年納斯達克上市的瑞幸咖啡,也加入無人新零售這個跑道,發布瑞即購的自助無人咖啡機,在100人以上的企業或辦公大樓進行投放,拉近都市白領的消費半徑。其實,已在咖啡無人新零售這個賽道的咖啡之翼、咖啡零點吧、友咖啡、城市小咖等老牌運營商,早早就開始布控各種投放場景,辦公場景是其重要的投放場景之一。
  • 咖啡行業深度解析(第六篇:自助咖啡機的現狀)
    無人運維咖啡之翼2000年在長沙成立,主營業務是咖啡館。官方資料顯示2016年底,咖啡之翼在全國有200多家門店,大部分是加盟。當時咖啡之翼的咖餐業務出現了虧損,公開數據顯示,虧損達500多萬元。於是公司轉型做了咖啡機「自由翼」。
  • 咖啡之翼擬投400臺咖啡機為醫護人員送去免費服務
    紅網時刻2月24日訊(記者 王義正 通訊員 遊猛)為助力全國疫情防治,湖南本土企業中國自主咖啡領導品牌——「咖啡之翼」擬向全國多家新冠肺炎病例收治定點醫院投放400臺自助咖啡機,免費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提供「暖心咖啡」,為期三個月。
  • 一杯咖啡的遭遇,星巴克變多了;咖啡之翼賣咖啡機了;瑞幸很不幸
    一杯咖啡濃香又提神,對於它,愛的是真愛;嫌棄的是避之而不及。民間流傳著好多開咖啡店的故事。蒼山洱海之間,有一家自己的咖啡館,避開世間的喧鬧,只取自己的一方淨土;閒時與好友品咖啡聊文學,好不愜意。本土開始比較早做連鎖咖啡店的應該是咖啡之翼了,當時太平洋咖啡已經成立了8年之久了,不過它的定位是一家餐館,咖啡支是一個附屬品。現在的好多年輕朋友度意咖啡之翼這個品牌知道的估計不多,那就對了,因為說是連鎖,也沒有多少家店面。太平洋到時候到時經常見到,餐館嘛,還是有一定格調的餐館。
  • 自助咖啡機如何突圍受疫情影響的辦公室生意?
    自助無人辦公室咖啡機 誰也沒有料到,這樣忽如其來的一場涉及全球的疫情,影響如此之廣、時間之長,對於這樣一個改變了消費者消費習慣的絕大天災,自助販賣行業可謂迎來了一次大考。
  • 專訪「咖啡零點吧」CEO 王順利:無人自助咖啡機行業今明兩年將洗牌...
    需求不斷增加,如何去迎合新用戶,如何在新零售背景下進軍咖啡市場?近日,咖啡零點吧創始人兼 CEO 王順利,與 36 氪分享了他的幾點看法。 談市場:無人自助咖啡機,切的是外賣市場嗎? 2014 年開始,資本開始關注咖啡行業,項目扎堆出現,但 2016 年末開始,行業經歷了一輪咖啡店倒閉潮。
  • 一臺自助咖啡機,月銷售流水破4萬怎麼做到的?
    萊杯咖啡的明星投資人評價:  梅花天使創始合伙人吳世春:我們的團隊曾去考察該咖啡機在清華大學教學樓的表現,看到的數據非常好。除了星巴克這種標配店能享受到購物中心較低的租金以外,其他咖啡店的開店成本是相當高昂的,此外還要考慮人力成本。但無人自助咖啡,把這些都省掉了。原來你喝一杯咖啡,可能2/ 3 喝的是租金。
  • 咖啡行業深度解析(第七篇:自助咖啡機如何盈利)
    舉個例子:咖啡之翼出過合伙人制度,成為企業合伙人,賣一臺提成8000塊,銷售提成6%-8%,還有11%的流水分成,公司還送50個精準客戶……怎麼樣,簡單粗暴的微商模式賣機器,就問你服不服吧?但是自助咖啡機品牌體量太小,無法自己進生豆烘焙,更無法和上遊供應商進行議價。所以在這部分,自助咖啡機品牌方自己進貨成本就壓不下來,也就沒有太多的供應鏈優勢。
  • 全案解析星巴克、瑞幸、咖啡陪你、自助咖啡...
    二、瑞幸的對手真的是星巴克嗎?NO! 瑞幸一直官宣自己要改變咖啡行業: 第一個「改變」:高性價比改變咖啡的消費觀念。瑞幸想提供一杯品質好高性價比,大家都容易消費得起的咖啡。比如行業內30塊的拿鐵,瑞幸賣24,同行賣27的美式,瑞幸賣21。從價格錨定來看,這對標的就是星巴克。
  • 全案解析星巴克、瑞幸、自助咖啡、咖啡陪你…揭秘咖啡投資慘狀
    一、咖啡之翼,我們看到的是無人運維咖啡之翼2000年在長沙成立,主營業務是咖啡館,官方資料顯示,2016年底,咖啡之翼在全國有200多家門店,大部分是加盟。當時,咖啡之翼的咖餐業務出現了虧損,公開數據顯示,虧損達500多萬元。於是公司轉型,做了咖啡機「自由翼」。
  • 自助無人咖啡機,賦能辦公室咖啡服務新思路!
    在CBD商圈,常常看到這樣一幕,幾個人手裡捧著星巴克或是其他品牌店的咖啡,在回公司的路上說說笑笑。可見,有白領上班的地方,就有咖啡需求。為了了解都市白領對咖啡的需求,小編對此做了個調查,在受訪者中,每周咖啡2-3杯的消費者佔比約為32%,每天1杯的消費者佔比約為30%,每天2-3杯的消費者佔比約為18%。據此測算,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白領消費群體年人均咖啡消費已達到了100-150杯。
  • 全案解析星巴克(SBUX.US)、瑞幸(LK.US)、自助咖啡、咖啡陪你...
    二、瑞幸的對手真的是星巴克嗎?NO!瑞幸一直官宣自己要改變咖啡行業:第一個「改變」:高性價比改變咖啡的消費觀念。瑞幸想提供一杯品質好高性價比,大家都容易消費得起的咖啡。比如行業內30塊的拿鐵,瑞幸賣24,同行賣27的美式,瑞幸賣21。從價格錨定來看,這對標的就是星巴克。
  • 一臺咖啡機年銷售額可達18萬元,無人零售咖啡市場未來增長在哪?
    入局商用市場咖啡機10年以上的杭州以勒上雲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以勒公司」)告訴《新零售百科》,公司一年的咖啡機出貨量在2萬臺左右,綜合全國的自動售賣咖啡機表現,一臺咖啡機一天平均能賣出50杯咖啡。以勒現磨咖啡機每杯咖啡售價為10元,也就是說一臺現磨咖啡機每年帶動的銷售額大概在18萬元左右。
  • 友咖啡捐贈自助咖啡機,為醫護人員提供咖啡等飲品
    ————友咖啡無人自助咖啡機免費為七城市醫護人員提供咖啡等飲品相信很多人已經習慣於,在工作勞累之際,喝一杯咖啡,慢慢放鬆舒適自己身心,然後滿血復活,去投入下一段工作之中。據了解,自2月14日起,友寶與旗下友咖啡陸續調撥調試500臺無人自助咖啡機為戰鬥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免費提供熱乎乎的咖啡、奶茶、牛奶、豆漿、可可、巧克力牛奶等熱飲。還有500臺智能自助膠囊咖啡機及10萬顆咖啡膠囊也在北京、深圳、武漢、廣州、重慶、蘇州、西安等城市的多家醫院和公安局投入使用。
  • 咖啡之翼為戰「疫」前線送去暖心「能量包」
    近日,為助力全國疫情防治,湖南本土企業中國自主咖啡領導品牌——「咖啡之翼」擬向包括武漢在內的全國疫情定點防控醫院無償投放400臺咖啡機,免費為醫務工作者提供「暖心咖啡」。截至2月20日,咖啡之翼已在全國十多家定點醫院陸續入駐,其中包括武漢亞心總醫院、北京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山東濟寧第一人民醫院等。
  • 9.9元一杯,可以喝雲南小粒咖啡的愛心自助咖啡機來了
    在2020年國家扶貧日閔行區主題活動上,現場三臺使用了雲南保山小粒咖啡豆的紅鵜鶘自助咖啡機,吸引了不少市民爭相體驗。9.9元一杯咖啡飲品,售出的每一杯都有10%收入,捐贈給閔行區資助對口幫扶地區特困學生愛心助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