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許渾《途經秦始皇墓》
嫪毐明知趙姬愛他,所以他利用趙姬身份在宮中胡作非為,因此把文武百官得罪了個遍,說他是大反派一點也不過分。
嫪毐心高氣傲,最後甚至想要謀反將嬴政取而代之,但好在秦王嬴政早有準備,把嫪毐的計劃扼殺在搖籃裡,最終嫪毐死得非常慘。
話說回來電視劇裡是這樣演的,那真正的歷史也是如此嗎?其實歷史背後真實的故事太殘酷,《大秦賦》都不敢演。
01嫪毐
嫪毐充當假太監才得以入宮,在秦國除趙姬能為他撐腰外,其實靠他自己根本不可能在宮中立足,這樣看來他真有造反的勇氣?
《大秦賦》中,嫪毐覺得他與趙姬都有孩子了,理應可以讓自己的孩子稱王,但秦王嬴政當朝位置坐得穩如泰山,是個人都知道他的孩子不可能成為王,甚至連資格都沒有!
秦王嬴政可是秦國最重要的人物,嫪毐一個新晉封侯怎麼可能是嬴政的對手?
嫪毐造反無疑是一種送死的行為,嫪毐能造反肯定不是他自己的想法,如果沒有趙姬的慫恿,他怎能憑一己之力去做送死的事,是趙姬給了他足夠勇氣。
他們造反的目標應該不是嬴政,而是華陽太后。秦始皇登基時年僅13歲,根據法律規定,秦王登基時根本不具備掌權的能力,所以需要太后掌權輔佐秦王參政。
02三位太后明爭暗鬥
說到掌權之事,就要從華陽太后說起,她是秦孝文王的妻子,所以她在眾掌權人裡是權力最大的人。
而掌權人之一的夏太后生於韓國,身為秦莊襄王的母親,她代表秦國中的韓系勢力,她的權力僅次於華陽太后。
到了趙姬也就是秦王親生母親,她在這裡面身份最不起眼,她本是商人之妾,導致出身不如其他太后那樣高貴,所以她的權利是這裡最小的。
一山不容二虎,又想在宮中一手遮天,本來只能選一個人來掌管這高貴的權力,卻要與3人共享,三個女人一臺戲,免不了有明爭暗鬥的戲碼。
在三人明爭暗鬥中,最先出局的是夏太后,她因病去世,韓系因此失去了靠山,作為韓系領頭人的成蟜,決定起兵造反。
趙姬覺得機會來了,帶著男寵嫪毐,將其領兵剿滅,因此立功,嫪毐成功封侯。趙姬從此擁有了夏太后的權力。
夏太后出局,三人的明爭暗鬥就只剩下趙姬和華陽太后兩人。
趙姬在宮中可以說是無依無靠,她最信任的人只有嫪毐,最親近的人也是他,從剿滅成蟜來看,嫪毐的個人實力其實不差,就是野心太大,導致最後喪命。
趙姬奪權一事讓很多人費解,她除了像嫪毐一樣,對權力充滿了欲望之外,其實她主要目的是保護秦王嬴政,因為華陽太后有意要廢除嬴政。
這時趙姬若再不強勢,可能一切如她所料,後果不堪設想。
嫪毐和趙姬當初若謀反成功,可能如今的歷史就不會這樣寫他們了。說不好趙姬會被寫成為兒子奮不顧身的好媽媽。
對此你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評論!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參考文獻:
《大秦賦》《途經秦始皇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