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本民情日記 3年脫貧故事

2020-12-15 華夏小康網

12本民情日記 3年脫貧故事

——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墨玉縣扎瓦鎮敦巴格村第一書記樊勇

走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墨玉縣扎瓦鎮敦巴格村第一書記樊勇的辦公室,12本民情日記本十分顯眼。這些日記本,詳細記載了50歲的樊勇3年間與群眾共同奮鬥的魚水深情,以及敦巴格村在脫貧路上的發展與變化。翻開一冊日記,躍然眼前的是:白天走幹講,夜晚讀寫想。珍惜從機關到農村寶貴的經歷何嘗不是人生寶貴的財富。

2018年1月31日,樊勇從新疆民政廳被派到敦巴格村擔任村第一書記。3年來,他白天在農田裡與村民一起勞動,晚飯後去各小組走訪、開會,經常是凌晨才回宿舍,這些日記大多是那時所寫。

「今天幫布海迪且要回了賣木頭的錢,看到布海迪且高興的樣子,我心裡也特別開心。」樊勇在2018年8月5日的日記裡這樣寫道。在得知村裡十幾戶村民被鄰村木材廠拖欠木材款、多次討要無果時,樊勇挺身而出,多次與木材廠老闆協商,在木材廠所在村的村委會和村第一書記的協助下,最終成功為村民討回欠款。

「最近心情特別好,看到鄉親們一個個都有工作、都有錢掙,也算是對我工作的肯定。」日記中多次記錄了樊勇帶領村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心情。發展產業帶動就業是穩定增收的重要舉措。樊勇協調多方支持,爭取項目資金,採取「村黨支部+致富帶頭人+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發展牛羊養殖和蜀葵子、玫瑰花等特色種植,帶動村裡養殖、種植、旅遊發展,目前,180多名村民實現了就地創業及就業。

村裡的富餘勞動力較多,全部就地就業面臨困難。樊勇指導村兩委制定《鼓勵外出務工十二條措施》,成立託畜所,將有外出就業意願村民的牲畜全部託養。同時,組織工作隊隊員、村黨員、村幹部成立志願者服務隊,及時幫助外出就業、孤寡老人冬播夏收,讓村民安心外出務工。當前,全村940餘人已通過各種方式實現就業。

去年到喀什地區巴楚縣拾棉花的阿卜杜熱合曼·圖爾迪瓦柯個人實現增收3萬餘元。結束季節性務工回來的他,緊接著又在村委會的幫助下,開了一家鞋店,每個月穩定收入2000餘元。今年,阿卜杜熱合曼家人均收入達到20000元,家裡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我們將繼續總結經驗、鞏固成果、樹立信心,尋找更多穩定長效增收的路子,造福更多鄉親們。」樊勇在日記裡堅定了他對村子未來發展的信心。

樊勇的民情日記中,還記錄了諸多他幫助村裡解決困難、走向幸福生活的奮鬥故事。

村民伊力瓦柯·夏克爾家裡有5口人,夫妻兩人和其他親戚都在外務工,家裡3個孩子還在念書,眼看著天氣轉涼,6畝蘿蔔成熟後面臨無人收的狀況。樊勇得知後,馬上組織志願者服務隊前去幫忙。隨後又及時聯繫墨玉縣相關單位,將蘿蔔全部銷售,保證了伊力瓦柯·夏克爾家的生產收入。

為保障村民夜間出行安全,樊勇引進項目資金為村裡安裝了300盞路燈;將村民的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積極聯繫社會組織,為村裡的殘疾人爭取輪椅、拐杖、助行器等輔助器具;協調新疆民政康復中心、靜寧醫院、榮軍醫院、新疆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為村民義診送藥,開展衛生健康宣講……

從日記本裡細細數來,工作隊為村民辦實事好事就達150餘件,解決村民困難訴求210餘個,解民憂的同時溫暖了民心。如今,村民見了樊勇,常會熱情地拉著他的胳膊說:「我家今天做抓飯了,快進來吃點……」

「欲問碩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如今,村裡環境變了,生活條件好了,老百姓日子美了,每家每戶歡聲笑語多了,鄉親們過得幸福我就快樂。」11月17日深夜,樊勇將這些話寫在了日記裡。

(本報記者 王瑟)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3年4本民情日記10本會議記錄|務川自治縣石朝鄉杉...
    我叫趙寧,2017年4月,我被遵義市委選派到務川自治縣石朝鄉杉板村開展駐村工作,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以來,我嚴格按照駐村工作相關要求,履職盡責、擔當作為,廉潔奉公、攻堅克難,盡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駐村3年多來,我走訪了了全村7個村民組511戶,走訪最多的每戶達50餘次,最少的也是兩次以上。我月平均駐村22天,先後做民情日記4本,會議記錄10本,撰寫請示報告、工作計劃、工作總結、心得體會、經驗交流、信息簡報等各種文字材料130餘篇20多萬字,參與或組織召開群眾會開展政策宣講培訓50餘場次。
  • 楊叔的脫貧日記
    再過10天,就是2021年了。楊叔坐在炕上,慢慢翻看著之前的日記:「2020年農曆三月十二,繼宏放棄休假日,驅車親臨親躬,自費(買來)床單,為我家整理了床鋪;又腰系油布,以童年時初學之嫻熟油漆活技術,執刷子刷新了垃圾堆似的兩櫃一箱,使之鮮紅,煥然一新。」在楊叔的眼裡,這鮮紅既是對貧困的作別,更是對煥然一新生活的迎接。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吳家俊:在脫貧攻堅一線奉獻青春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吳家俊:在脫貧攻堅一線奉獻青春 2020-11-25 2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一步一腳印 傾情促脫貧丨七星關區林口鎮新莊村駐...
    2018年1月8日,畢節市七星關區誓師大會吹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衝鋒號,千名黨員幹部冒著嚴寒,奔赴在脫貧攻堅一線的路上,我也一樣,告別了舒適的辦公室來到脫貧攻堅一線,近三年的駐村工作讓我感慨良多,如今,我的辦公桌上已寫滿整整三本《民情日記》。
  • 威寧信合聯社駐村第一書記們的駐村故事
    這是威寧縣信用合作聯社派駐到石門鄉新龍村擔任第一書記的黃勝寫在民情日記本上的一段話。黃勝正在寫民情日記今年是他到新龍村駐村的第4年半,他已經寫滿了第3本民情日記,厚厚的筆記本一頁頁工整地記錄著他駐村工作的點滴,從年初的疫情防控到後來的補短板、收繳合醫、調整產業結構、危舊房拆除.....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白雲區派駐水城縣結對幫扶工作組工作人員...
    2018 年 4 月,白雲區委組織部選派我到六盤水市水城縣開展結對幫扶工作。水城縣轄 30 個鄉鎮 188 個村(居),總面積 3607.82 平方公裡,總人口 96.69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 74.58 萬人,少數民族人口 42.25 萬人。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劉昌權:在其位謀其政 任其職盡其責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劉昌權:在其位謀其政 任其職盡其責 2020-12-21 15: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煙臺56歲民警12本工作日記記錄34年警察人生
    從警34年,他堅持用筆記錄工作,寫下12本日記,帶著對公安事業的熱愛 ,帶著對未盡工作的遺憾,他猝然離去,終年56歲。12月20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劉勇的家裡,了解他的故事。從警34年,劉勇把每天的工作記錄在這12本日記中最後一篇日記沒有寫完,還在想流浪犬只管理問題2020年11月1日 星期日「8月3日,到衛生室看了看,一位女醫生給開了兩盒藥,吃完也沒見效果
  • 【我的脫貧故事】施仕照:真情暖人心 真心惠民生 情懷終不悔
    施仕照,男,1973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2008年10月轉業至雲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其所在的上新城鄉採山坪村委會屬於苗族「直過區」,地處邊疆、山區,總人口712戶3067人,苗族群眾佔80%左右,建檔立卡貧困戶485戶2229人,其基礎薄弱、交通不便,為深度貧困村,扶貧脫貧任務非常艱巨。他堅持吃住在村,幹事在村,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切實摸清村情民情貧情,為開展精準幫扶工作夯實基礎。
  • 韶關仁化探索領導幹部常態化「民情夜訪」
    如今,每周定期進村入戶夜訪、了解民情,成為當地許多黨員幹部的習慣。&nbsp&nbsp&nbsp&nbsp2019年以來,韶關在全市範圍內整治縣鎮領導幹部「走讀」問題,要求縣、鎮兩級領導幹部周一到周四晚上住在當地,不得離開轄區,仁化縣結合當地實際建立領導幹部「民情夜訪」群眾制度,由縣領導班子、縣直機關單位和鎮(街)幹部下沉到基層一線(農村、社區),實行幹部聯村聯戶,固定每周三入村夜訪。
  • 推薦6款mac日記本軟體 記錄您每天的故事
    小時候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想必就是寫日記了,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卻丟失了這種習慣,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6款mac日記本軟體,記錄您每天的故事~1.Mini Diary for mac(好用的電子日記本)Mini
  • 【我的脫貧故事】馬友祥:2017年,我家三喜臨門
    【我的脫貧故事】馬友祥:2017年,我家三喜臨門 發布時間:2020-12-23 16:11:33      來源:銅仁日報   我叫馬友祥,
  • 「我的扶貧故事」龍金藝校長:脫貧攻堅 我為群眾做了二三事
    脫貧攻堅中,我為我網格區的貧困戶做了二三件事。2019年,是整縣減貧摘帽關鍵時期。為如期完成這一目標,按照縣委縣政府文件精神,以個人申請、單位推薦,我很快得到了黃平縣科技教育局的批准,同年6月,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脫貧攻堅戰士。
  • 【「決戰脫貧、攻堅有我」巾幗行動】張根梅的健康扶貧日記:「戰場...
    【「決戰脫貧、攻堅有我」巾幗行動】張根梅的健康扶貧日記:「戰場」上,我們從不缺席 2020-05-15 0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編寫一份民情,用足十分真心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
    確定了目標,我結合他家的實際情況,主動到相關部門諮詢、推薦,邰正光憑自身工作經驗優勢被聘用為村級護林員,年工資1萬元,同時還加入了村級合作社並參與合作社項目建設,月工資800餘元。  2019年以來,在我的推薦下,其妻子開始在村裡的食用菌工廠上班;其兒子邰長毛也如願地拿到了屬於自己的駕駛證並經推薦外出就業。  2020年,邰正光戶總收入42418.18元,同比2019年增長29.85%,人均10604.55元,穩定地鞏固脫貧了成果。
  • 廣西脫貧攻堅大事記(1978年12月—2020年12月)
    歷屆自治區黨委、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第一民生工程和難得的發展機遇,集中攻堅,取得與全國同步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的輝煌成就。為真實記錄和全面反映廣西脫貧攻堅的重大決策、歷程和成就,自治區黨委黨史研究室組織編寫《廣西脫貧攻堅大事記(1978年12月—2020年12月)》,現全文刊發。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錢俊樺 ‖...
    ……像這樣的日誌故事還有很多。通過封濤的工作日誌,可以看到很多關於產業發展和致富方面的記錄。他在與老百姓接觸中,逐漸明晰了綿埡村脫貧的兩個突圍方向:種植花椒和進城務工。2020年全村有接近一半的家庭有外出務工的人員,效益非常可觀。近三年來,封濤共動員群眾2600餘人次,其中1000餘人外出務工,帶動62戶貧困戶脫貧,增收155萬元。
  • 【脫貧故事】楊叔的脫貧日記⑮ | 村子的變化(2019年10月)
    2019年10月初4,又是雨,隨手一憶。凡是只慕車轍名,未涉車轍地的人。乘車西行,過石門硤,沿千北路旁銀杏和高大的側柏樹引行進中,二傍山巒疊嶂,怪石突兀,險境逼襲,壓抑似覺,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沉鬱。
  • 我的返鄉實踐故事|青峰村:小小茶葉鋪就的脫貧之路
    藉助走訪調研、問卷調查等途徑,深入了解當地「雨花茶」茶葉的種植、生產、銷售以及文化傳承狀況,幫助茶葉種植農戶解決實際問題和抒發心聲,並積極向社會各界分享出青鋒村用小小茶葉託起的脫貧故事,力求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南體學子的智慧與力量。一、從背景挖掘「雨花茶」的文化根脈1、時代背景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