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們想像的不同,布穀鳥鐘的歷史與瑞士毫無關係(並不是說現在瑞士不產布穀鳥鐘)。黑森林位於德國的西南部地區,不僅是布穀鳥鐘的發源地,也是迄今為止機械鐘錶品牌的主要生產產地。
黑森林地區的居民自1630年起便開始了鐘錶製作。由於高難度的手工技藝生產開始之初頗受局限,俗語中的住農舍的人,也就是擁有很少土地的農民,為了維持基本的生存,不得不在漫長的冬季製作鐘錶來賺取生計。來自申瓦爾德地區的弗蘭茨·凱特勒(Franz Ketterer)於1738年首次將布穀鳥仿生系統與鐘錶製作結合了起來。無人知曉凱特勒為何選擇模擬布穀鳥的鳴叫聲,或許是因為周邊森林頻繁悅耳的鳥鳴,或許是因為某個孩童的請求,總之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項大膽創新的嘗試在當時絕非易事!這項技術至今仍在使用沒有差別。空氣通過兩個風箱進入,在兩隻小型風笛之間流通。通過對小管風笛的模擬,在不同音色的基礎上,發出經典的布穀-布穀的聲音。
這款特別的時鐘自投產便獲得巨大成功,該行業同時也得到更為精細和專業的發展。一系列布穀鳥鐘與1808年在特裡貝格誕生,當時周邊城鎮的9013個居民中的790個都投入布穀鳥鐘的生產,鐘錶製作學校也於1850年在富特旺根鎮上建立起來。
當時的鐘表設計方法非常多樣,起初工匠們採用石頭附在繩子的方式,通過其重量牽引齒輪轉動,之後人們開始用錐體替代石頭,用鐵和銅打造機械配件,布穀鳥鐘融合了眾多手工藝者的智慧和經歷。
黑森林地區布穀鳥鐘的傳說只是一個開始,之後的幾百年裡,優良傳統和經典的製作技術讓這項工業得到蓬勃發展,現在仍採用手工的方式製作生產,布穀鳥鐘的高端質量和價值則是令其經久不衰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