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五月長五B的首飛成功,六月北鬥系統的全面組網等,都讓「星辰大海」成為近來大家熱議的話題。5月31日,央視新聞以「書中自有星辰大海」為主題,邀請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莊逢源、科幻小說家劉慈欣、漫畫家張曉雨、眼科醫生陶勇、人大附中教師李永樂、未來事務管理局創始人姬少亭、科普博主畢嘯天、航天學者毛新願、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等嘉賓,在直播中分享他們喜愛的科幻讀物,倡導全民閱讀的生活方式。
莊逢源:保持好奇心 多問「為什麼」
莊院士今年81歲,他和兩個哥哥都是院士。在節目中,他強調保持好奇心的重要。莊院士說:「要善於提出問題,並帶著問題去學習,而不是單單接受人家告訴你的事情。」在莊院士看來,好奇心與生俱來,問題是怎樣培植、引導和鼓勵好奇心。小孩子會問很多的為什麼,要鼓勵他們去問;在他們提出問題時,要鼓勵他們去觀察,去進一步找資料閱讀,去請教他人。
劉慈欣:科幻讓讀者了解未來的各種可能性
劉慈欣在直播中談到科幻對想像力的啟發,對思維的開闊。在他看來,科幻是一種具有很強創新屬性的文學,可以培養讀者的創新能力。
在眾多的高新技術應用領域中,劉慈欣最期待取得重大技術突破的領域首先是太空旅行、太空開發探索;其次是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學,具體而言,是延長人類的壽命。作為科幻作家,他比別人更希望活得長一點,更想看看未來是什麼樣子。
張曉雨:好的創作 紮根於自己文化的土壤
張曉雨談到改編劉慈欣作品的挑戰時稱,劉慈欣的小說往往在想像上非常恢弘壯麗,但很少用文字描繪畫面的細節。但畫漫畫,就必須把抽象的文字轉化成意向的畫面。如何用圖畫的形式表現小說中恢弘的氣勢,是他在創作中著力思考的點。
在節目中,他推薦了一本自己很喜歡的科幻作品——《神秘島》。
陶勇:回到一線 感動多於恐懼
陶勇在分享喜愛的科幻作品前,首先談了養傷過程中對醫學的再思考。他講到,在醫療行業有一句名言,「醫學是針對健康的科學,而非只針對疾病的科學」。醫生往往過多關注治人的病,而把人分裂開來。例如作為眼科大夫,可能把太多注意力放在病人的視力上,手術是否成功上;但事實上,更應該關心的,是生病的人。
在陶勇心中,從來不覺得醫生和患者是對立面。受傷之後,他收到了許多患者的關心,讓他非常感動;而受傷成為患者,也讓他更加體會到患者對於醫生的信任,認識到醫患之間應是親密無間的,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對抗著共同的敵人——疾病。
在節目中,陶勇與父親共讀了《銀河補習班》,並與網友分享了自己創作的詩——《旅行》。
旅行
生命是一場旅行
一路都是風景
有時也會遇到泥濘
但更多的時候繁花似錦
有時欣喜
有時也會寂寞到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裡
看待景致
總是用眼睛
你看暴風雨洗禮過後
綠草茵茵
懂得兼容
懂得萬物生長的含義
生命是一場旅行
一路收穫友情
攜手攀山
並肩越河
將爽朗的歡笑灑遍大地
毛新願:科幻是在科學基礎上的拓展
毛新願分享了他對科幻的見解:「科」代表科學,「幻」是在科學基礎上的向前拓展。它不是純粹的天馬行空,而是孕育著實現可能。
他說自己很喜歡卡爾·薩根的《暗淡藍點》——一本關於人類在未來的歲月中,如何在太空中尋覓與建設新家園的科普名著。
畢嘯天:科幻是人類對於未來的美好想像
在畢嘯天看來,「科技」是將科學應用,造福於生活;而科幻是基於科學,對未來的浪漫想像。
節目中,畢嘯天推薦了艾瑞裡的《怪誕行為學》——書中通過一個個實驗揭示出人類一些行為的荒誕性,並分析解釋背後的原因。
李永樂:科幻與物理並不矛盾 只是側重點不同
作為物理老師,李永樂認為科學、科幻與科普本質上是相通的,只是側重點不同。科學教育是為了讓大家掌握基礎的科學知識,以便長大後進行科學研究;而科幻作家,是把科學融入文學作品,給人一種美的享受。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也就是說,我們既要重視科學技術,也要重視科學普及。因此,它們仨非但不矛盾,反倒相輔相成。很多人讀了科幻作品後,努力學習了科學知識,最後成長為一個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員。
李永樂推薦了當今世界最有影響的科普經典名著之一——《從1到無窮大》。這本書介紹了20世紀以來科學中的一些重大進展。從漫談基本數學知識開始,繼而闡述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四維時空結構,並討論了人類在認識微觀和宏觀世界方面的成就。
竹內亮:哆啦A夢裡描繪的很多場景已經實現
竹內亮在節目中說,《哆啦A夢》是所有日本人的共同記憶。在日本沒有不知道《哆啦A夢》的人。直播中,他用日語朗讀了《哆啦A夢》中大雄和夥伴們一起坐時光機,去6600年前尋找恐龍的故事。
姬少亭:科幻是一種思維方式
在姬少亭看來,科幻本身是一種思維方式,展現未來的無數可能,所有科幻都將讀者帶往新的世界。作為未來事務管理局局長,姬少亭最關心的是人與科技間關係的變化。比如,當人類真的走入太空,每一個人都可以站在太空回望地球時,人類對自己的感受會發生什麼的變化,人與人間的關係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在直播中,姬少亭推薦了《給孩子的科幻》《你一生的故事》《黑暗的左手》《再生磚》等科幻作品。
直播最後,主持人莊勝春也和網友們分享了他所喜愛的兩本科幻類著作——《太空全書》《大自然:一天一年一條河》;並向《十萬個為什麼》《小靈通漫遊未來》的作者,葉永烈先生致敬。
嘉賓書單匯總
當我們仰望星空,閱讀讓我們窺探更多宇宙奧秘;當我們擁抱海洋,閱讀讓我們諦聽更多深海傳奇。閱讀丈量世界,買書當然噹噹。以上圖書均可在當當網APP購買。參與噹噹年中慶活動,享百萬圖書每滿100減50。
(編輯 邵希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