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有關情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我國未來15年進行了系統性謀劃,地質工作除了提供資源能源保障,還能做哪些支撐和服務?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進行了解答。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李克強說,「十四五」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進而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賦予地質工作新的歷史使命,提出了新的任務要求。新形勢下,省自然資源廳將主動對接國家及省重大發展戰略需求,優化地質服務布局和結構,積極拓展服務領域,開創地勘行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新局面,為服務好國家及全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一是加強城市地質工作,全面開展地質資源、環境、空間等多要素城市綜合地質調查,查清城市地質結構、地下空間狀況,建立高精度的三維可視化地質結構模型,實現地下100米以淺透明化管理,儘快實現地級以上城市地質工作全覆蓋,為地下空間的利用和建設項目的選址打下良好的技術支撐,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
二是加強海洋地質調查工作,開展近海海域、重要島群、重點海灣綜合地質調查,加強海洋礦產資源勘查評價,系統獲取海洋地質基礎數據,摸清海洋資源家底,推進海洋地質調查成果應用,大幅提升海洋地質調查精度,助力海洋強省建設。
三是加強農業地質調查,開展全省1:5萬土地質量調查和綜合評價,查清富硒、富鋅、富鍺等特色土壤資源分布以及土壤汙染等情況,綜合評定土地質量等級,提出特色土地資源開發、土地質量與生態管護、汙染土壤治理等建議,為土地資源的科學合理利用提供支撐。推進土地質量地質調查成果轉化應用,創建成果轉化應用示範工程(基地),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助力鄉村振興建設。
四是加強重大生態屏障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環境地質調查,有效支撐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
五是加強旅遊地質調查,開展特色地質鎮(村)地質調查評價,支撐地質特色小鎮和地質文化村建設,實現鄉村經濟發展與地質遺蹟保護、地質科學普及的共贏,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六是推進「透視山東」建設,建成全省三維地質模型,開發建設山東省地質信息綜合利用智能管理平臺,逐步實現對全省地質勘查成果數據的信息化、一體化存儲和管理,全面提升礦產資源和地質管理的智慧化、科學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