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徵四渡赤水戰役發生地

2020-12-22 詩詞小旅

原創圖文七言律詩《貴州赤水河畔土城古鎮》

土城古鎮千年曲,水繞依山鎖貴川。

商賈集雲鹽道埠,民居疊宇木樓延。

多幫墨跡文化罕,四渡赤河軍事巔。

神韻滄桑流歲月,長徵不朽緬英賢。

(平水下平聲一先韻)文/小巖

土城古鎮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是因航運而興的古鎮,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土城。

土城古鎮是川、黔、渝旅遊金三角核心腹地,是赤水河谷旅遊精品線上的黃金點。

土城是一座千年古鎮,春秋時期為古習國所在地,漢代建縣,唐宋建州,距今已有七千多年歷史。元末明初,當地人在改造房屋時發現了大量用泥土建房築城的牆基,土城從此得名。

土城古鎮是古時「皇木出山,川鹽入黔」重要碼頭和集散地,素有「川黔鎖鑰」之稱。

2005年,土城古鎮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土城古鎮位於赤水河古鹽道上,系古時「川鹽入黔」的重要碼頭和集散地。歷史上四方商賈雲集,形成了古鎮濃鬱的商埠文化底蘊。

土城古鎮建有中國唯一的「十八幫文化」體驗館,再現土城獨有的商幫文化。

1935年,紅軍到達土城古鎮,古街因此稱為紅軍街。紅軍長徵四渡赤水河留下的指揮部舊址,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舊居。這些遺蹟為土城古鎮增添了豐厚的革命歷史遺產。

館名由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將軍題寫

「赤虺一川弦彈古鎮千年曲,紅軍四渡血沃神州萬裡春」引用土城古鎮的對聯來結束此篇吧!

相關焦點

  • 土城古鎮,因航運而興,四方商賈雲集,緬懷「四渡赤水」紅色文化
    如果說長徵是地球上的紅飄帶,那麼,土城就是這條紅飄帶上的明珠。「四渡赤水」給土城留下了燦爛的長徵文化,不朽的紅軍精神。土城鎮位於貴州遵義習水縣赤水河古鹽道上,是一個因航運而興的古鎮,系古時「川鹽入黔」的重要碼頭和集散地,古鎮是享有盛譽的釀酒中心之一,也是一個富有黔北民居特色的山村小鎮,因四渡赤水而馳名中外。
  • 紅色動畫電影《四渡赤水》國慶上映
    為獻禮建黨95周年以紀念「建黨日」這一盛大的歷史時刻,武漢江通動畫聯合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長江電影集團等權威機構出品的大型紅色經典動畫電影《四渡赤水》即將於2016年10月國慶前後上映。該項目現階段已通過審查,目前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列入「中國夢」主題動畫創作項目。
  • 四渡赤水紀念館:深挖文化內涵 推動陳列展覽高質量發展
    深挖古鎮歷史,提升陳列展覽水平為更好地展現當地的歷史文化特徵,突出自身的性質和特點,四渡赤水紀念館以紅軍革命精神作用為主導,深入發掘紅軍長徵文化和古鎮千年歷史文化,整合優勢文化資源,陸續推出了「四渡赤水出奇兵」專題陳列為核心,囊括了女紅軍、軍隊衛勤工作、紅九軍團、毛澤東與四渡赤水、朱德與四渡赤水、耿飈長徵、貴州內河航運、赤水河鹽文化等10餘個專題陳列,為館群的建設和當地社會經濟的持續
  • 赤水河畔的「紅色精靈」
    這群「紅色精靈」從當初的4名到12名,再到如今的34名,她們一代代懷著對這片紅色土地的崇敬與熱愛,孜孜不倦的向全國各地的觀眾講述四渡赤水戰史,講述赤水河畔的紅色故事。她們歷經成長不負韶華光陰流轉,韶華如水。一代又一代四渡赤水紀念館講解員一路摸索,一路成長……她們與「紅色」相遇,與未知道別,尋找到心靈的信仰,尋找到靈魂的寄託,孜孜不倦的講述著革命的歷程,她們,就是四渡赤水紀念館講解員。
  • 四渡赤水紀念館榮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12月21日,經報國家文物局備案,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四渡赤水紀念館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這是四渡赤水紀念館貫徹高質量發展要求,完善博物館質量評價體系,推動博物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舉措。
  • 紅軍「一渡赤水」的習水土城鎮原本屬於赤水
    土城鎮得益於長江流域之赤水河支流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藉助厚重的巴蜀文化的歷史傳承,加之航道、鹽運文化和長徵文化的濃墨重彩,讓這個黔北古鎮神秘而又輝煌。原本在歷史上,可以說除去三渡赤水的茅臺外,四渡赤水主要渡口和戰場基本都是在民國時期的赤水縣境內。
  • 陸軍軍醫大學到土城開展「重走長徵路」活動
    12月20日至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組織專家教授、教員醫護人員、軍人文職人員開展第一批「重走長徵路」活動,經過4天艱苦跋涉,來到赤水河畔的四渡赤水戰役發軔地土城感悟四渡赤水。中共習水縣委常委、習水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劉明貴,土城紅色文化創新區黨工委書記、四渡赤水紀念館館長劉綿定及相關人員陪同。
  • 赤水河畔的千年古鎮,因四渡赤水而馳名,好多人卻沒有來過
    萬裡河山收眼底,一川赤水壯襟懷,四渡赤水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那段歷史不僅僅是在書本中,或者展現在銀幕,它更是長徵路上真實的寫照,是滔滔赤水河上永久的史詩。貴州省遵義習水縣的土城古鎮是航運興起的古鎮,是以傳遞赤水而聞名的土城, 土城位於赤水河的古鹽道,因此也是古代「川鹽入黔」的重要碼頭和集散地, 山水依賴的千年古鎮,三面環水,自然風景優美,水陸交通方便, 當時的古鎮商人云集,車馬川流不息,繁華的景象形成了古鎮豐富的商口文化基礎, 曾是赤水河中下遊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
  • 貴州這座千年土城,被稱為「活著的古鎮」,是四渡赤水的第一渡口
    習水土城也是我國著名的紅色教育基地,同時也是我我紅色文化的遺址地,這是由於在「四渡赤水」當中,這裡就作為第一渡口,因此也被稱為「四渡赤水的開端,這裡見證了歷史的發展,同時又弘揚了我國偉大的長徵精神。為了充分讓人們學習到紅色文化,專門在古鎮裡建立了四渡赤水的紀念館,並以現代高超的技術,採用各種媒體形式充分還原了當時的場景。
  • 人文歷史分享-長徵也是一次偉大的「徒步穿越」
    84年過去了,紅軍長徵在中國革命史上的歷史地位更加凸顯,對中國共產黨、人民軍隊和中華民族的意義更加深遠。那麼,當年紅軍為什麼要長徵呢?紅軍為什麼要走長徵?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是紅軍長徵最直接的原因,一是敵人實力強大,二是黨犯了錯誤。
  • 紅軍長徵後的十大戰役,都由誰指揮?各自的意義是什麼呢?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開始長徵,在長徵之後紅軍也創造不少的經典戰例,這些戰役都是由誰指揮的,各自的意義是什麼?戰役結果:我軍擊潰江防黔軍第3旅林秀生部第5、第6團戰役意義:強渡烏江,佔據了遵義城,為後來遵義會議的召開奠定了基礎二、四渡赤水時間:1935
  • 重走長徵路 | 贛南籍老紅軍何木林:裝啞14年 忠骨歸青山
    在四渡赤水紀念館一張標註著「受傷留在土城的老紅軍何木林」的照片吸引了隊員們駐足在四渡赤水紀念館,記者看到了贛南籍老紅軍何木林(右二)的照片。何木林是贛南籍紅軍,在青槓坡戰鬥中負傷之後,留在了土城。1935年1月28日,土城青槓坡戰役打響。此役,紅軍與川軍郭勳祺部發生激戰,持續一天的戰鬥,紅軍傷亡3000餘人,殲敵3000餘人。時任紅三軍團五師教導營班長的何木林,在戰鬥衝鋒時,因左腿被彈片直接貫穿,昏死在陣地上,醒來已是次日下午。
  • 市委網信辦開展「重走長徵路」主題黨日活動
    為深化「四史」學習教育,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12月18日,市委網信辦組織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黨員幹部赴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重走長徵路」主題黨日活動。
  • 中國土城:將傾全城之力打造「紅培之都」
    7月10日晚,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土城鎮人民政府與有巢氏商業管理公司合作籤約儀式在土城四渡赤水培訓學院舉行,由土城鎮副鎮長任進章與有巢氏商業管理(廣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恩誠作為代表籤約,土城紅色文化旅遊創新區黨工委書記、土城鎮黨委書記、四渡赤水紀念館館長劉綿定,中國長城學會辦公室主任孟秋華,開倉放良董事長歐富相,東莞市擔當教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擔當教育校長張躍等人在現場見證
  • 「划船重走長徵路」走進習水土城
    比賽現場 張晨/攝本報訊 8月28日,由中國賽艇協會、中國皮划艇協會、貴州省體育局主辦的「划船重走長徵路」陸上賽艇全民挑戰賽線下活動貴州站走進習水縣土城鎮。比賽在「四渡赤水紀念館」門前舉行,分為大眾組、專業組。由八支大眾組與四支專業組共12支隊伍的126名參賽者在2日內接力完成比賽。
  • 長徵故事反覆講但年輕人真能理解長徵精神嗎?我們從遵義開始找答案...
    孟雨涵 攝遵義是長徵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遵義會議彪炳史冊。1935年,紅軍在這裡轉戰3個多月,演繹了四渡赤水的傳奇。這裡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始形成的地方,是毛澤東思想開始形成的地方,是黨獨立自主解決自身重大問題開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