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覺得把孩子養大,送到幼兒園就能輕鬆很多了。可是孩子長到三歲,去上學以後,更多的問題接踵而來了。時不時要去學校參加親子活動,稍不注意老師消息沒看到,就會在家長群被點名批評。
如今提倡學校和家長一起教育孩子,可是教師的權威性,又導致家長屬於「弱勢」。很多的重擔都壓在了家長身上,工作完了回家,還要照看孩子的學習情況,簡直就是難上加難。
一、令人崩潰的手工作業、無休無止的親子活動
最讓家長頭疼的就是幼兒園的手工作業,當天放學的時候通知,第二天就要。晚上還要照顧一家人吃飯,還要臨時找素材。很多家長都抱怨,就因為怕孩子又要手工作業,現在家裡的包裝袋、冰棍、紙盒子都不敢扔。
還有家長為了孩子的木棍搭建的小房子,一家人大冬天在家啃了二十多根冰棍。都是花錢買的,為了小棍子將雪糕扔掉又覺得可惜,可是人均幾顆雪糕下肚,也開始了不適。
還有的學校要求孩子帶小動物去學校,別的同學帶的都是小烏龜、小雞、小鴨。有一位小朋友的家長忘記了,只能臨時叫外賣,送去了一箱海鮮。這下子幼兒園炸開了鍋,小朋友們圍繞著那隻八爪魚不鬆手。
老師就非常無奈了,於是點名家長敷衍不認真。還激起了不少網友們的討論,現在上幼兒園教育的不是孩子,全是教育家長了。每天對老師點頭哈腰,不敢有半點違抗,生怕在學校和孩子穿小鞋……
有些人說手工作業是給小孩子的,為什麼家長要幫忙做呢?那是因為高難度的手工,孩子需要更長的時間,就算自己動手做出來了。帶到學校去以後,人家都是家長幫忙做得,漂亮又工整,小朋友看自己做得粗糙又醜陋,很容易出現心理陰影。
不只是手工作業,還有每個節假日的親子活動,帶著孩子去動物園、科技館就算了。還要在幼兒園的春遊秋遊、親子運動,每個周末都被孩子和學習佔據,有時候沒假還要請假去,以免老師說你不重視孩子。
二、那些讓家長敢怒不敢言的事,成了家長群最虛偽的面具
有一位寶媽有一兒一女,大兒子上二年級了,小女兒剛上幼兒園。於是每天的日子根本不敢停歇,下班回家就要輔導兒子作業,還要做出批註。女兒也有手工等著,每次的手工都要忙到大半夜。
老公加班晚,自己還要準備晚飯,有時候老公做飯還能輕鬆點。可是持續這樣的熬夜,上班又要起早,寶媽崩潰大哭:老師能不能少布置點手工作業,真的太難了!
1. 家長輪班到學校大掃除
很多家長都碰到過這樣的事,原本在80/90後讀書的時候,都是學生自己大掃除。怎麼到了現在,就是家長提著桶、抹布去學習大掃除呢?難道孩子們自己,不可以整理好自己學習的地方嗎?
並且要求家長排版輪值,每周都要進行一次大掃除。有時候家長沒到場,老師還會在群裡點名批評,說家長不愛護集體榮譽,有責任不承擔。這樣的做法是否正確,還是引發了不少的討論。
2. 家長批改孩子作業
前段時間很火的一段視頻,家長因為文化水平不高,無法輔導孩子的作業直接崩潰了。在家長群裡質問老師:「我要是會教,還要老師幹什麼!」
如今學校要求家長在家也要監督孩子學習,原本監督寫作業沒什麼,但是老師慢慢的開始要求孩子,在家就把作業修正過來,讓家長幫助修改。這樣的操作,將課堂任務都丟給了家長,累不累啊?
只能說幼兒園應該懂點事,為家長也「減減負」,應該承擔的責任,家長肯定不會逃避。但是大家都是需要工作養家餬口的,經常為了孩子請假、睡眠不足也不是辦法啊!
三、為家長考慮考慮,孩子的教育應該是攜手共進,不是單方面挑大梁
不少的家長建議,在手工方面應該以孩子位置,布置一些簡單的手工作業,家長作為輔助。這樣孩子也能鍛鍊到手眼協調能力,家長也不必太勞累。
那些「紙殼電視機」、「木棍小房子」、「旋轉小木馬」這些難度升級的作品,完全就是依靠家長的力量完成的,對於孩子來說根本沒有鍛鍊到什麼。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