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這個由球鞋愛好者與交易平臺們帶起來的關鍵詞成功在2019年引起了外界注意,甚至到了需要「降溫」的程度。2019年雙11 ,耐克用了1分45秒輕鬆破億,安踏、李寧、波司登的單品價格繼續在上漲。可以說,到了2020年,球鞋交易已經成為了年輕一代的「硬通貨」和日常的消費需求。這些愛穿球鞋的社群和鞋頭早已成為新消費埠的引領者。 ———引言
2019 年倒數第二個周末,超過兩萬人湧入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美國最大的球鞋交易展 Sneaker Con 在中國的第三站,共吸引了 162 個鞋頭攤位,超過 50 個展位。所有參展、觀展者不光鞋靚,身上的行頭也不輸陣。
Sneaker Con現場圖
Sneaker Con 和其他潮流、鞋服展會最大的不同,就是「鞋頭攤位」。比起眼花繚亂、商業氣息濃厚的的品牌展位,在 Sneaker Con,帶著自己球鞋收藏過來擺攤、互通有無的鞋頭們才是主角。「這個活動牛逼啊,業內的巴黎時裝周。」 23 歲的鞋頭蘇鑫宇兩年前參加香港的 Sneaker Con 時接受《好奇心日報》採訪時如此形容。和很多其他人一樣,一開始,蘇鑫宇只是一個球鞋的愛好者,但隨著球鞋的火熱,他們轉變為鞋販、球鞋媒體、Vlogger 博主……成為塑造 Sneaker 文化的一員。鞋頭,翻譯自英文 Sneaker Head 一詞,專指那些熱愛運動鞋,甚至將之當作「收藏品」的一群人。球鞋和廠商賦予其中的故事,就是圈內通行的「貨幣」。這個因運動巨頭品牌——主要是耐克——定期發行限量球鞋而逐漸形成的愛好者圈子,如今慢慢進入主流視野。
#1
越來越成為主流的「鞋頭」
2019 年 7 月,向來只做頂級拍賣的蘇富比舉辦了史無前例的「稀有球鞋 Collection」拍賣會,100 雙鞋子共拍得 128.75 萬美元。
國內最大的球鞋轉賣平臺「毒」2019 年 4 月 A 輪融資後,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毒」的早期團隊來自虎撲,商業模式類似美國的 StockX 和 GOAT,精準對接二手球鞋買賣雙方,提供正品鑑定服務,抽取佣金。然而 10 年之前,沒有 SNKRS ,沒有「毒」,只有線下鞋展。
Sneaker Con現場圖
2009 年 Sneaker Con 在美國紐約成立,1 張門票 10 美元,讓球鞋倒賣這件最開始「不那麼光彩」、甚至「非法」的事變成愛好者們的狂歡。「如果我是因為錢在做 Sneaker Con,我很早很早以前就會放棄了。」三位創始人之一的 Alan Vinogradov 是美籍俄羅斯裔人,他告訴我們,廣州的球鞋文化讓他感到驚喜。「看看場館裡的年輕人,穿著 LA to Chicago;展商擺出超級完整的 AF1 Collection——他們真的懂行。你在美國可能都找不到這麼齊全的 AF1 收藏,但在廣州,你能看到。」作為歷史上的五口通商城市之一,廣州貿易發達,商業文化盛行。1990 年代 Nike 剛剛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分公司的辦事地點就在廣州花園酒店。「我們想在廣州紮根,再輻射到華南地區。」Alan 表示。
#2
他們全部都「埋堆」了!
2019 年以來,球鞋文化正在和更廣泛的潮流消費市場融合。「我有不少朋友在深圳開店,他們全部都『埋堆』(廣東話,指融入某一群人或進入某個圈子)了。」 XH55 的創始人之一郭城評論說。
XH55現場圖(來自XH55官方微信)
埋堆,可以用來形容如今參與球鞋這檔子生意的熱鬧景象。不管是開新店、創業、還是從媒體變成零售商,鞋頭們都是在給這個行業增加動力。除了傳統鞋圈能看到的球鞋定製、球鞋交易,你能在 Sneaker Con 看到,更多豐富的周邊商品和服飾搭配正在出現。把展位布置成「店鋪」的 XH55 是廣州自 1997 年開業至今的一家老牌鞋店,近年來從專賣店開始轉向限量球鞋的品牌授權店,如今已經是耐克在全球少數的最高級別授權店鋪之一——這是如今許多球鞋店鋪努力的方向,即通過與品牌深度合作,建立潮流影響力。上海頗具人氣的潮流店鋪 DOE 不久前就在深圳開了分店。XH55 的同名公眾號即刻發布文章:「南方又多了一位新鄰居」。
KicksCrew 網站截圖
2017 年在香港 Sneaker Con 「買」下十張 Table(展位)的 KicksCrew,不久前贏到天使輪,打算和鞋服零售企業百麗合作,轉型官方授權的線上限量球鞋零售商。創始人麥俊南說:「大家都喜歡國內市場嘛,之後的競爭會很激烈。」
#3
球鞋潮流即將影響實體消費空間
球鞋潮流市場催生了越來越多的新鮮需求,後者正在尋找落地的機會。
Copaze 產品圖
同樣從香港來的品牌 Copaze 最早銷售汽車周邊,2016 年開始做球鞋相關產品,如今你能在不少潮流集合店找到他們設計的球鞋鑰匙環、地墊。
SupBro 展位圖(來源SupBro)
主打球鞋護理產品、收納鞋盒的 SupBro 2016 年在深圳創立,隨後在廣州開設實體鞋店。創始人 Cody 最開始「對限量球鞋一竅不通」,但對商業的洞察讓他選擇了「高端球鞋護理」的定位,積極參加國內外的潮流展會——SupBro 幾乎不曾缺席 Sneaker Con 在美國的每一站。為了贏得認可,Cody 開始大量收集潮流球鞋,一年間投入 200 多萬元,收藏了近 300 雙的球鞋。SupBro 的創業故事是一個典型的深圳故事,敏銳的商業嗅覺,加上迅速到位的執行力。Tony 是攝影工作室 LocoLab 的創始人,他有自己的一套觀察:「我們的客戶主要是耐克,其他長期合作的還有 the North Face、KAWS、之前陳冠希的 INNERSECT,還有深圳的創業公司超級猩猩。」
LocoLab的Tony在Sneaker Con的攝影作品
近兩年,Tony 擅長的城市攝影風格越來越受到潮流品牌的歡迎。LocoLab在上海、深圳設有常駐攝影師,據 Tony 觀察,不僅是廣州,深圳由於近年來出現大量新開發的零售空間,不少品牌的開業活動都會邀請他們。「新客戶大部分可能是因為老客戶帶過來的,這個圈子的品牌,都想做年輕人的、潮流的生意。相對品味比較接近一點。」
LocoLab的Tony在Sneaker Con的攝影作品
時間逐漸指向夜晚,Sneaker Con 廣州站的潮流音樂派對正在進行。不是所有愛好群體都能在線下被聚集起來,鞋頭之所以不同,首先因為這個群體擁有共同的流通貨幣——限量球鞋。此外,正如 Sneaker Con 所代表的球鞋生意經,年輕圈子裡的影響力,文化養成才是基礎。Sneaker Con 長長的贊助商名單已經告訴我們,或許,僅僅只用了一年,商家已經懂得,商業再不是單一的「買賣」,迎合新的消費群體說故事,這股「新鮮空氣」才將成為未來市場的真正主流。文 / 朱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