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配飾是個大學問,當我們滿足了穿衣的基本保暖功能後,就會尋求衣服的語言表達能力,藉由衣服表現我是誰,我的身份,我的喜好,我的內涵。
第一步不難,只要大家努力工作賺錢,社會總體的富裕慢慢會提供夠多的服飾給我們,實際情況是,我們國家這方面已經產能過剩了。
第二步才是難題,如何選出適合的服裝來表達你自己,這需要對自己的形象條件以及服飾語言有足夠的判斷力,這就不是容易的事了。除了極少部分有天賦的人和在高品味穿搭環境中薰陶的人,大部分人是需要不斷探索自我形象的地界和邊界的。
大部分人為了擁有這種能力 的方式就是——買更多。企圖以數量取勝,以為有了足夠的數量後就會掌控了服飾的搭配能力。
所以買買買,但實際情況是服飾從衣櫃裡溢出來了都不能達到隨心所欲的穿搭目標。
這不,這次連買買買教主薇婭都穿著翻車了,但大家對她的批評弄錯了原因,把這個不和諧的場面歸結為她的二郎腿。其實在現代社交禮儀裡,這個坐姿沒問題,各國政要女性出席重要場合經常這樣做,都很得體,那不妨看看,薇婭和她們的區別在哪裡?
原因就是服飾的語言!
在嚴肅社交場合,吳儀總理,柴契爾夫人的著裝經典權威而不失女性的優雅大方,同樣露腿,裙邊的位置大有講究,裙長到膝蓋範圍露小腿是有教養女性的選擇,她們身上整體透露的信息是堪當大任、巾幗不讓鬚眉的穩重和智慧,這樣的場合著裝,是滿分。
再看薇婭的這一身,時尚度高,帥氣吸睛,應該她也考慮了場合因素,所以顏色表達上偏理性,但整體著裝的休閒氛圍和露到大腿根的下裝讓她在這個場合有點失色了。如果是在她的主場或舞臺聚光燈下,這樣時尚混搭的穿著是可以突出個性的,符合她時尚帶貨達人的身份。但在的嚴肅社交場合,這身打扮就是告訴別人:我是個只注重打扮漂亮的人,不管在哪裡幹什麼,只要我美美噠就行。

這些評論就過分解讀了,薇婭這次與政府的合作是受政府歡迎的,並非膚淺的商業活動,是形象語言讓她吃了虧。你們看服飾就是具備這樣無聲勝有聲的能力,當你藉由服飾合理的表達自己時,別人會覺得你得體優雅,卻不會認為這是你精於穿衣之道營造的美好印象;當你的服飾與你的個人文化氣質或者場合氛圍出現偏差時,會讓你呈現或粗俗或膚淺或傲慢或怯懦的印象,別人也不會認為這是你的服飾沒有合格的完成任務,而是認定這就是你本身,你的全部。
看看這張沒翹二郎腿的圖片,還是改變不了她分量過輕的印象,可見,同樣的著裝換一個場合就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就提醒我們,如何讓服裝為我們說好話,而不是反話。
只要服裝數量足夠多就會完美穿衣,這個想法薇婭為我們證明了不一定,按奶奶輩的穿衣數量來看,薇婭的衣服可能三輩子也穿不完,但她還是因為穿衣不當而形象打折,可見,穿衣的智慧與知識遠比數量更重要。設想一下,當葬禮上有人穿得花紅柳綠,婚禮上有人穿得灰頭土臉,職場上有人穿得妖嬈風情,周日姐妹小聚有人穿得精英氣十足,這些是多違和的場景。
對女性來說,穿衣第一訴求往往是「漂亮」,只要漂亮了,就認為是成功的打扮。但完成形象塑造更高的要求是「得體」「和諧」「舒服」,按這個標準,「漂亮」有時還是個絆腳石,比如職場,如果刻意突顯自己的漂亮,就會讓異性有非分之想,讓同性產生防備之心,讓上司更容易質疑你的實際工作能力,所以像唐晶那樣克制性別魅力、體現知性幹練的女性形象,是高得分的現代職場形象。
記得十幾年前,我有次去教堂,穿了件小吊帶裙,整體形象自然是青春靚麗逼人的,但是有多位會眾告訴我,我的穿著太露了,與聖潔的會堂氛圍不和諧,當時我臉一紅,意識到自己只顧顯擺漂亮卻沒有顧及場合,雖然吸引了目光,卻失了教養。那次之後,我學會了一課,就是在莊重環境裡需要保持得體的形象。如果我們能持續的學習領悟穿搭的智慧,就可以避免出現尷尬後才反省的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