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一個極具有魅力的名字,它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社會文化,曾吸引著無數人前往這個美麗的國度。然後疫情和美國大選期間發生的一系列社會亂象,又讓人對美國文化的嚴重撕裂錯愕不已,不禁讓人想起了百年前美國社會的「幽靈」——3K黨。
一、3k黨出現的時代背景
Ku Klux Klan(「3個K」)成立的背景是人們熟知的美國內戰時期,當時的美國社會相當撕裂。由於經濟基礎的不同,美國南部活躍著奴隸主階級,當地生產棉花、白糖、咖啡、麻等工業原料,與歐洲的老牌企業家聯繫密切,故政治傾向較為保守。而北方人則以開辦工廠和興辦實業為主,在生產生活中都傾向於自由貿易和民主政治,看不慣南方人那一套。於是,南北方自然鬧了彆扭。
南北既然要發生衝突,那就必然要選擇一句順口的政治口號。於是,北方人抓住南方人奴役黑人的辮子不放,聲稱要大範圍廢除奴隸制,把自由還給人民,讓美國變得人道起來。南方人對此當然心存芥蒂,這些黑人奴隸是他們花錢買來的,要是讓他們改變對黑人的「用工態度」可能還好說,但若直接讓他們放棄使用黑奴,那那麼多工作誰來幹呢?
南北戰爭中的美國士兵
因為有了這樣的理念分歧,南方人自然覺得在工作中「奴役黑人」是有理的。當時,南方也出現了一些趨向自由的白人農場主,他們願意按照基督教的理念更改對待奴隸的態度。這些人同北方的溫和派達成了妥協,我們熟知的林肯,其實就是溫和派的「首席代表」,他一開始是不主張直接廢奴的。
但是,在南方人中有一批極端仇視黑人的種族主義者,他們認為黑人就是天生的「工作者」,提倡削弱黑人在社會中的各項權益,維持在美國「天然存在」的「黑人用工制度」。這些人逐漸聚集在了一起,創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社會團體,即「3k黨」。
亞伯拉罕·林肯像
二、3k黨的具體含義及最早成員
最早的3k黨起源於南北戰爭結束後不久,是由6位失落的南方老兵在田納西州的普拉斯基成立的。最初,3k黨的成員們並沒有極端強烈的社會傾向,他們只是一群意趣相投的人,因對南方的失敗而懊惱,又將自己的懊惱通過戲劇表演和古怪的儀式表現出來。
這種悲觀厭世的氣氛受到了一幫附庸風雅的大奴隸主的支持,他們的活動場地於是主要集中在農場和一些大家族的舞會中。3k黨的名稱就起源於希臘語的「家族」一詞。
3k黨舉行的儀式十分戲劇化
從那以後,在3k黨的參與者中匯聚了諸多社會名流,包括軍人、莊園主、企業家和警察等。從1866年到1867年,該組織開始進入社會活動,主要以幹擾黑人的正常生活為目標。他們闖入黑人自治的教堂中破壞祈禱儀式,在工廠中驅趕黑人勞工,並且引發了更多反對南北統一者的支持。
在1867年的3k黨成立大會上,前南方聯邦軍隊的喬治·高登將軍宣讀了所謂的「成立章程」。該章程規定了組織的領導原則、主要目標和社團宗旨,還第一次使用「燃燒的十字架」作為組織的標誌。成員選舉大奴隸主、同時也是前聯邦軍隊將軍弗雷斯特為首任3k黨領袖。
一位黑奴正遭受鞭刑
三、3k黨的行動與聯邦政府的反應
其實,3k黨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聚集起成千上萬的民眾,也與南北戰爭後美國南方諸州的社會狀況有關。北方雖然通過軍事戰爭和道德譴責成功地戰勝了南方勢力,但卻無法從根本上改善南方的社會狀況。在黑人解放的時代背景下,大量南方人的產業瀕臨倒閉,南方白人與黑人的關係難以在同一代人的關係中走向徹底的平等。
3k黨人代表了社會權利受到損害的部分白人社會上層群眾,他們對美國政治有自己的「獨特看法」。3k黨的成員希望通過限制黑人的受教育權來維持自己的文化優勢,也從選舉權、僱傭權等各種不平等中限制黑人發展。「黑人放權」之所以會對他們產生巨大的衝擊,也和他們習慣了以歧視的眼光看待黑人有關。
有色人種候車區
首先,3k黨的成員主要與美國的憲政重建事業做起了鬥爭。他們試圖以和平參政的方法,使自己的同道中人獲得參與政治決策的能力,從而進一步壓制美國國內的「民主氣氛」。部分3k黨甚至還斥巨資,通過買通投票人來控制地方選票,但他們的所作所為並未取得太大的成效。
其次,3k黨經常組織一些針對黑人如何「奪取」了他們社會權益的「自由遊行」,鼓吹取消南北雙方在憲法層面上的共融,抵制從北方來到南方傳播自由思想的牧師和教師。因為他們的的確確相信,「黑人天生愚笨,若不是經過北方人的挑唆,他們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敢於走上反抗之路的」。
最後,3k黨最令人髮指的行徑是他們往往斥諸暴力,用恫嚇、威脅等極端手段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不僅僅是南方黑人群體是極易受到攻擊的標靶,就連南方的共和黨人、南下牧師和工商業主都成了他們唾棄和仇視的對象。
3k黨成員在虐待黑人
正因3k黨的發展過於極端,黨魁弗雷斯特在1869年正式發表宣言:「我們的組織活動目標已經遠遠超出了當初偉大的愛國宗旨,變成了危害公眾的行為。」因此宣布「3k黨正式解散」。但是,由黨魁們點燃的星星之火,此時此刻早已超出了他們的控制能力。由於3k黨組織渙散,其部員往往利用集體的名義做一些出格的行為,其惡劣後果要由組織來承擔,但其自身卻不受組織轄制。
黨魁的解散命令並沒能叫停暴力活動,反而使一些囂張的暴徒氣焰甚盛,3k黨雖然不復存在,但其成員卻猶如一個又一個游離在美國的幽靈一般驅散不得。1871年,格蘭特總統以國家的名義籤發了《3k黨和執行法案》,授權各州政府強行取締該組織的各項活動。一些猖狂的犯罪分子被押解入獄,到了19世紀末期,3k黨的暴力行為終於近乎絕跡,美國社會最終恢復了和平與秩序。
2009年的3k黨遊行
文史君說
雖說3k黨的暴力活動在政府的彈壓下近乎於消失,但它的組織還是帶動了南方各州的政治傾向。直到馬丁·路德·金的時代,南方依然有為數眾多的州剝奪了黑人最基本的政治權利。3k黨雖然被政府取締,但它仍然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和21世紀初經歷了三次「復活」。它的每次出現,都代表著美國白人至上主義者的「再次抬頭」。在「自由平等」已然成為美國人的政治口號時,3k黨仍舊抱著「不死不休」的態度同本國的主流思想相抗衡。這令人不得不感慨,美國社會的文化撕裂是多麼嚴重!
參考文獻
德雷·菲利普:《無名之手:美國黑人的私刑》,紐約蘭登書屋2002年版。
艾倫·布林克利:《美國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瓷國垃圾堆)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