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曾說過,金錢是個好士兵,有了它就可以使人勇氣百倍。
金錢能給人帶來所向披靡的勇氣,也是一種底氣,沒有人能夠否認金錢的作用,雖然它不是萬能的,但是卻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錢,往往還可以區分不同的圈子。
事業成功的商務精英會有自己的社交圈,依靠祖上基業的二代們會有一個社交圈,每天踏實上班的上班族會有一個社交圈。社交圈的意義在於資源的整合與交換,如果不是同一個階層的人來說,這樣的信息交流是對互相沒有任何幫助的,況且當兩個人家庭和社會地位相差太過懸殊的時候,也無法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所以錢有時候,也代表著一種社會資源,也能迅速讓人找到自己的定位。
最近很火的電視劇《三十而已》裡的顧佳,就曾為了辦理兒子幼兒園的事,想要進入「太太圈」,製造偶遇、為太太出謀劃策都不夠她有融入這個圈子的資格,一面費盡心思地討好,一面卻輕而易舉地把她從合照裡截掉,只因為她背了一個香奈兒的包,不夠有資格在一群愛馬仕裡合影,直到她花錢買了一個高奢品牌限量款的包,終於她在照片裡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包包被放在了照片的C位。
顧佳的學識和人際關係手段,是遠遠高於太太圈裡的每一個太太的,但是她在太太圈裡,依舊扮演著做蛋糕、泡茶水的工作,太太們對她有意無意的忽視,對顧佳產生了強烈的刺激,竟然已經為了擁有這份資源付出了這麼多,那就應該要找機會讓自己賺回來。
很快她在陪孩子上馬術課的時候遇到了另一位太太,並且一句話點醒了她的困境,給公司帶來了兩筆巨大的訂單。一次的成功有點讓顧佳忘乎所以,所以當第二次「信息」來臨的時候,她義無反顧地衝了上去,踏進了別人給她安排好的坑裡。
對於顧佳這樣一個智商、情商都在上乘的人來說,本來不會發生這樣的問題,如果她在自己相匹配的圈子裡進行資源的置換,以一種平等、冷靜的方式考慮每一次機會,她都不可能會栽這麼大一個跟頭,所以造成顧佳判斷失誤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在不屬於自己的圈子裡,得到了一個錯誤的資源信息的時候。
她沒有更多的途徑去核查這個信息的可靠度,站在一個不夠平等的角度上,以為比自己更好一些的圈子所有的都應該是好的,因為沒有足夠了解哪些人的生活、思維方式,僅僅從自己的主觀臆測他們的生活,本來就是不切實際的。所以有一句話說得好,圈子不同,別應融。
所以當一個人,如果從一個圈子掉了出來,那他應該和圈子裡的人保持資源互換嗎?答案是不必的。說得更淺顯一點,如果當你創業失敗,或者是當你沒錢的時候,是否應該去找原本圈子裡的人尋求一些幫助或者開導,答案是沒有必要。因為首先,你就失去了和他們平等交換的本質。
在這種情況下,你已經不屬於這個圈子了,也缺少了進行平等交換的基礎,我們都應該活在當下接受現實,把過往的交際當作一種情分看待,如果想要依靠這個感情當作自己可以和他們繼續交往的籌碼,就會連最後的情分都失去。
所以在人窮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任何人,認清自己現在的地位,在現實的基礎上去做出相應的改變,接受自己新的定位,在新的圈子裡,去進行操作與資源互換,或許也會有新的收穫。
沒有人會一直失意,除非是一直在不切實際幻想的人,聰明的人已經開始腳踏實地地尋求突破,爭取重新回到自己以前的樣子,而只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會一直活在過往,活在過往的那些交際與生活裡,不去從頭開始,到最後甚至失去了從頭再來的勇氣。
俗話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人類本來就是趨利避害的動物,而對金錢追逐的本能,也是人與生俱來的天賦。不要在自己窮的時候,去打擾以前認識的人,讓自己認清現實、接受現實,給自己從頭再來的勇氣,不必要為了一次不平等的資源而讓自己失去了情分,也失去了尊嚴。雖然金錢給人帶來勇氣,而勇氣也能帶來金錢,不要怕現在的處境,不打擾別人,做好現在能做的自己。
—END—
話題互動:你們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
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