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住在廣州環島路附近的
街坊們迎來一件大喜事
8月3日
廣州環島路海珠湧大橋
正式建成通車
附近不少街坊也紛紛奔走相告
開通之後
大家從洲頭咀公園去太古倉
最快只要5分鐘
不過很快
大家的注意力卻被它給吸引了
▼
啊?
住在橋中間的釘子戶?
在橋中間有一個小小的凹位
下面是一棟舊屋
這座新建的橋就這樣從它旁邊繞過
因為從上往下看
它就像人的一隻眼睛
所以大家也就賜了它一個名字
「海珠之眼」
連微博熱搜都不放過它了
▼
那這個「海珠之眼」到底
長什麼樣呢?
這棟房子
其實是位於革新路海傍外街16號
部分沒拆掉的舊房子
大家紛紛來打卡
在房子的一側
施工方特地做了一條隧道方便出行
在這個網紅打卡點
粉絲們一邊隔著花基和它合影
一邊拋出刁鑽的問題
為何屋主要成為釘子戶呢?
聽街坊們說
這棟房子的面積大概有十平方
屋主索要400萬補償款
網上甚至有傳是800萬
不過這些都是坊間傳言
大家還是不要輕易相信啦~
所以,真相又是如何?
屋內又有沒有人居住?
這棟傳言約為10平米的房子
實際面積約為80平方米
加上周圍空地大概有200平方米大小
在這棟房子裡
住著一名阿婆和她的女兒、孫子
相關記者在多次嘗試溝通後
阿婆的女兒終於說出了原因:
是政府說這間屋不用拆了,而不是他們不願意拆。因為對安置的地點不滿意,所以僵持至今。
有記者在採訪過程中遇到了從屋內走出來的梁先生,據這位梁先生介紹,他和家人早在環島路開建之前,便已居住在這棟平房內。「環島路建設拖了很久,最近這段時間才建到平房附近。」
「網上的那些說法,很多都不是真的。」梁先生稱,自己和家人曾和環島路項目徵拆方,就房屋拆遷賠償安置問題進行談判,目前在新房房源和房子所處地點兩個細節上還沒有和徵拆方達成意見一致,「還沒有談完,我們和徵拆方還是有談成的可能的。」
正因為「沒談完」,梁先生認為大家把自己和家人說成「釘子戶」不妥當,「我們還在談,拆遷總有先走後走順序,不能把還沒走的人籠統稱為『釘子戶』。」對於個別自媒體稱住客方開出的「對現有10平方米平房400萬元補償」一說,梁先生亦否認,「現場看一看房子,就知道房子不止10平方米那麼小。」
「我也不想房子變成所謂的『網紅打卡點』。」梁先生稱,自己沒法阻止大家對平房「圍觀」,只是希望大家「圍觀」時,不要對自己家人產生影響。
目前,雙方還沒有進行新一輪談判
不過針對這個問題
當地政府和街道辦並沒有作出回應
看到屋主一家無奈地住在這裡
街坊們也說出自己的想法
不如改造成咖啡店
也有街坊表示
一家人住在這裡肯定有自己的苦衷
希望政府和他們多溝通
戳視頻看更多▽
對於這棟小樓
不少網友都有自己的看法
有部分網友認為公共道路建設
還是要配合一下,留下這樣一棟建築
在路中間多不好看啊
也有網友覺得
人家有不拆的權利,都不知道事情原委
就別站著說話不腰疼了
▼
@lycnice:寬容社會應有的風景,獨特風景
@相愛相殺的盧小比和陳大比:挺好,好過強拆
@寶怡008:挺為那一家人擔心的,多吵多髒啊、還不安全。
@幸福angelxuan:下暴雨的時候這裡會不會淹了
@HuiT313:這麼個坑,存在交通安全隱患,住的安心嗎
@liu上善弱水:交通要道,車流量大,去打卡?
@和加0:還是不要打擾人家吧!
@CC超愛你:人家有不拆的權利,都不知道事情原委。不要發表過激言論
其實在廣東
除了「海珠之眼」還有一些
有趣的釘子戶
廣州洲頭咀
在廣州洲頭咀隧道,經過洪德路一帶
有一座8層的樓房
屹立在立交橋包圍圈中
2015年時,這棟樓本是要被拆遷的
當時樓中的絕大多數住戶都同意搬遷
唯獨剩下兩戶一直沒談攏
最後相關部們決定不拆了!
因此這棟樓就被保留,成了圈中樓
到了晚上,立交橋亮起燈來
這棟房子被燈光環繞,看上去很漂亮
有不少人都愛來這裡拍照打卡
深圳騰訊大廈旁鄭氏宗祠
在深圳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
有一釘子戶就位於騰訊大樓的對面
與周邊繁榮興盛的景象格格不入
它就是鄭氏宗祠
據說,早幾年有開發商想要來拆遷
鄭氏祠堂也被劃入了建築紅線之內
當時的鄭氏子孫們則是堅決反對
甚至還有後代揚言
「哪家公司要拆就將它收購了
給再多錢都沒用!」
廣州冼村
廣州人最羨慕的城中村
首屬獵德,其次冼村
要是在冼村有一棟樓,拆遷之後
可就能搖身一變成為
穿著人字拖、手裡握著一大串鑰匙
搖搖晃晃來收租金的「廣州大佬」了
然而,這裡依然存在不少釘子戶
據老街坊說,釘子戶大多都是違建的
不符合當年規定,而對超出部分
拆遷方只願意,補建築材料錢
所以雙方在補償問題上僵持多年
使得這些房子也一直沒有拆
深圳羅湖
在深圳羅湖區與天堂路交叉口
就有一家人十多年前拒絕了
開發商提出的拆遷賠償
當時房價只有4000多元/平方米
但這家人卻要求上億元的賠償
以至於開發商就決定繞開這棟建築
在周邊進行開發建設
於是這戶人家變成了當地的釘子戶
等周圍的建築全部都拆掉了
十八年過去了,只剩下他家的房子屹立不倒
當年接受拆遷賠償的鄰居們
身價已經翻好幾倍了
網友戲稱:
這是深圳最不成功的釘子戶!
其實說到拆遷
大部分市民都是配合的
只是每戶人家都會有自己的考慮
雙方在協調中還是要各退一步
相互理解對方,相信這樣做
事情會很快圓滿解決
大家也儘量不要去打擾他人的生活
【今日話題】
你對「海珠之眼」怎麼看呢?
(文末下方【寫留言】)
來源:南方都市報、廣東公共dv現場、小強熱線、
廣州媽媽網、廣東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