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努力考上985、211,不是為了來這當櫃員的……逃離銀行的年輕人

2020-12-21 騰訊網

作者:魏薇

來源:中新經緯——由中國新聞社主辦的財經新媒體,擁有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採編發布服務資質(一類)。以手機客戶端(APP)等為主要傳播平臺,以「權威、前瞻、專業、親和」為特色宗旨,傳播財經資訊、解讀經濟政策、講述商界故事,打造精英的財經資訊平臺。

原標題:《逃離銀行的年輕人:我努力考上985、211,不是為了來這當櫃員的》

為什麼要去銀行工作?過去,人們常將在銀行工作比作「金飯碗」。最近,銀行因筆試題難接連上熱搜,過不了多久,又一批「千軍萬馬擠過獨木橋」的應屆生將進入銀行,為銀行補充新鮮血液。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微博上,「今天你從銀行辭職了嗎」超話裡,已有9674.9萬閱讀,1.9萬個帖子,他們有的發表離職感言,有的還在糾結是否要離職。銀行越來越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中新經緯採訪了幾位已經從銀行離職或打算離職的人,在他們眼裡,銀行究竟是怎樣的?

01「銀行轉型後全員營銷,我不適合」

某國有銀行櫃員 工作6年 轉型做會計

有句話叫「一人在銀行,全家跟著忙」,這句話銀行人的真實寫照。

2011年大學畢業後,我順利考入了銀行。剛進銀行時,行動支付還沒那麼發達,網銀就算比較高級的電子支付業務了,所以工作任務也不重。

但好景不長,隨著行動支付發展迅速,支付寶、微信開始崛起,對銀行傳統業務造成巨大衝擊,櫃員的任務和工作內容也發生了變化,那段日子感覺特別迷茫。

原來銀行網點主要創收就是提高存款、發放貸款,後來吸收存款受行動支付的衝擊比較大,銀行開始轉型全員營銷,不管做什麼崗位都要做銷售。我個人偏內向,也不喜歡做營銷。

每到季末、年末都有各種各樣的任務,要發動周圍的親戚朋友一起來完成,比如說基金代銷,我就擔心親戚買了後會賠錢。我所在的銀行是每月初會預發工資,如果沒有完成任務,可能還會在下個月的工資裡扣錢。

銀行的崗位就幾種,在網點除了櫃員,還有對公、對私客戶經理,櫃員主管,然後就是行長了,這些崗位競爭都很激烈。銀行的後臺比較輕鬆,但也很難轉。所以一眼就能看到自己在銀行的發展方向,就是局限於櫃檯了,這不符合我的心理預期。

想到這些我就打定主意離職了。辭職後,我去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從基層做起。我把自己的姿態放得特別低,重新學習相關業務知識,前一兩年經歷了痛苦的轉型期,現在已經慢慢進入角色。

02「為了拉客戶,我喝酒喝到吐」

某全國性股份行櫃員轉對公業務 工作3年 打算自己創業

我的專業是廣告學,研究生曾在廣告公司實習,廣告行業都是加班狗,每天凌晨2、3點下班,就希望能找一個作息規律一些的工作。當時銀行來學校校招,我就投了簡歷。

進銀行之後從櫃員幹起,根本沒有之前想像中輕鬆,每天工作時精神要高度集中,不能寫錯數、算錯帳,和做廣告時那種天馬行空的感覺落差很大。

銀行的內部考試非常頻繁,考打計算器、數鈔票、打字等,就像流水線上的工人。

就這樣堅持了將近兩年,我終於轉到了對公業務,又開始不斷敲合同、蓋章、做合同,工作壓力更大了,對業績的要求更高了。做櫃員時面對的是零散的客戶,個人零售業務需要投入感情,可以和客戶多聊聊家常,拉近距離;後來面對的都是公司,剛開始覺得接觸的客戶都很高大上,公司業務動輒都是千萬甚至上億量級的,不像個人業務才幾十萬甚至幾千。但是現在銀行同業競爭相當激烈,確實很難。

更讓我崩潰的是酒桌文化。下了班,經常需要去喝酒應酬,一周最少兩次。為了拉一單生意,有時候喝酒喝到吐,我覺得這比加班更辛苦。

目前我打算自己創業,做美術教育培訓。回過頭來,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不會再進銀行了,人這輩子還是要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03「收入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幸福指數太低」」

國有銀行櫃員跳槽至城商行貸款經營部 工作7年 考上公務員

我大學時讀的是法學專業,大四時,應聘了某國有銀行某市分行的風險管理崗。結果到崗後告訴我要先在網點做櫃員。這一幹,就幹了三年多櫃員。

我當時認為在櫃員崗位待得越久,社會競爭力越低,我努力考上985、211,並不是為了出來幹這麼一個工作。

種種考慮之下,我跳槽去了某城商行的貸款經營部,和我專業相對更匹配一些,但幹了四年後,慢慢發現這個崗位最重視的依然是個人業績。

我的工作沒出什麼差錯,也能完成業績,工作年限到了應該能晉升為副主管,但是表面提拔了,工作內容也沒有發生變化,我晉升之後再往上升的空間很小。而且我認為銀行是一個衰退的行業,績效、工資和任務指標都和行裡的整體經營情況掛鈎,和我個人的能力沒有太大關係。

在外界看來,銀行是個「金飯碗」。我在國有銀行工作時,轉正後月薪能達到七八千,跳槽到城商行之後,月薪過萬沒有問題。這個收入在當地還不錯,但是工資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吸引力,因為幸福指數太低。

後來我評估了一下自己的能力,我在大學時就通過了司法考試,本科學校和專業也不錯,即便出了銀行這個門,也有很多就業機會,索性就裸辭了。

我先去了一家律所工作,去年五月考上了公務員,現在在法院上班。工資雖然比之前有所下降,但在新工作中,我感受到了工作的價值,也找到了施展自己能力的平臺。

04「年輕人最大的消磨就是在櫃檯」

某國有銀行櫃員 工作2年 辭職轉型做媒體人

大部分大學生剛畢業很少有清晰的職業規劃,甚至對自己即將從事的行業一無所知。2016年春天,我通過春招進入了某國有銀行,這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我覺得至少要幹夠兩年。兩年一到,我一天都不耽擱趕緊就辭職了。

新人入職後大部分被分配做櫃員。年輕人最大的消磨就是在櫃檯。一線城市或許還能接觸一些國際化的業務,但是其他城市的櫃員,每天做的業務就是存取、掛失、開戶。其實沒什麼技術含量,就是瑣碎、細緻、不能出任何差錯。時間久了你會發現,在這份工作裡,之前的專業知識都用不到。如果在櫃檯幹三五年還不出來,很可能就把之前的知識都忘光了。

在很多人心目中,銀行員工的作息是朝九晚五,但進去之後發現根本不是,餓著肚子開會到晚上10點多是常態。

工作辛苦一點也就罷了,關鍵是工資低。我所在的銀行員工一共分為11級,底層員工每月平均工資到手三四千,大部分人天花板到8級,工資大概1萬元。

說出來很多人都不信,我最低的一個月工資到手才1888元。我是本地人,和父母吃住在一起,還能熬過來。但一些外地同事,他們靠這點工資怎麼維持日常開銷?連自己都養不活,還會在乎所謂的「金飯碗」嗎?

每天頂著巨大壓力,最怕的就是客戶投訴。曾經遇到一個客戶,他是專門碰瓷銀行的,去各大銀行辦理一些稀奇古怪的業務,然後抓到你的漏洞就挑刺,之後就去銀行業協會、銀保監會投訴,要求銀行賠錢送禮。當時因為系統的問題,對方抓住了一個問題不放,網點主任打算在網點的日常費用裡拿800元賠給他,對方還嫌少。

我當時是裸辭的,辭職後,很多獵頭給我打電話,推薦給我櫃員和客戶經理的崗位,我全部拒婉了。這代90後的想法已經變了,老一輩「金飯碗」那套已經不靈了。

05「工資高,福利好,這都是我入行之前的事了」

某國有銀行 工作8年 計劃離職

之前上大學時,大學城的對面就是我現在工作的這家銀行,印象中服務態度很差,效率很低,天天很早關門,結果到我開始工作的時候發現這種「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現在對營業時間、員工服務態度以及各種業績指標的要求都非常高,跟之前完全不是一個檔次。聽銀行的老員工說,2000到2010年之間,是銀行的黃金十年,發展快、績效高、工資也高,經常莫名其妙就發一筆錢,過年會發各種各樣的東西,發到家裡什麼都不用買了,而且經常組織旅遊,福利相當好,但這都是我入行之前的事了。

我來銀行之後,銀行過節發的東西越來越少,也就一些米麵油之類的。而且從入職到現在,收入不僅沒有上升反而下降了。據說是隨著工齡增長,各種保險也會扣得多,結果就是到手的錢越來越少,基本工資經常三千多,有時候是二開頭。

在網點工作其實很煩,比如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客戶,經常要壓抑自己的情緒。行裡要求,即便對方再蠻不講理、胡攪蠻纏,也不能表現出來,要耐心做好解釋工作。這對人的情緒是一種消耗。

我也想過換一份工作,但是不想去同業,現在還在等待機會。

5年,經管之家公眾號6500篇文章,

這裡是豐富而全面的經管知識庫+財經百寶箱

相關焦點

  • 我努力考上985,不是為了在銀行當「櫃員」,銀行還是金飯碗嗎?
    在就業市場上,名校學生往往受到大型企業的認可,985、211院校的畢業生在找工作時比一般學歷的畢業生競爭力強,就業機會更多。企業之間為爭奪知名高校的畢業生,甚至展開「搶人」大戰。企業會在畢業季時,在各大知名高校舉辦招聘會,目的就是為了吸引人才。
  • 銀行工作10年櫃員說:基層的努力都是徒勞的,你認可這句話嗎?
    一位在銀行工作了10年的櫃員,近日從銀行離職。離職時說了一句經典語錄:「基層的努力都是徒勞」。怎麼理解這句話?你認可這句話嗎? #2020年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可能有的人會說,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銀行基層櫃員的努力很多不一定會得到回報:升職、加薪、個人發展。但是,從根本上說,這句話是完全錯誤的。首先,千萬不要小看了銀行櫃檯這個工作?
  • 考上了985/211,我依舊是個廢物嗎?
    高考前後,「小鎮做題家」這個詞實在太火,我特地去研究了一下。 這個詞起源於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這是一個「985」、「211」學校的「失敗學子」分享自己上大學,步入社會後失敗人生的小組。「小鎮做題家」這個詞,和「Five」一樣,屬於其中一部分組員的自嘲,其定義是:農村鄉鎮寒門出身、很會讀書,靠題海戰術考上了本科甚至985、211,脫離小鎮來到大學後,發現自己與城市同學的差異,接受了一系列打擊後對自己失去自信,泯然眾人。 自從這個詞火了以後,各種觀點紛至沓來: 「985/211錄取率都在個位數,小鎮做題家就是優等生無病呻吟。」
  • 那些能夠考上「985」和「211」大學的都是什麼樣的高中生?
    雖然這句話說的我國最厲害的兩所大學之一,但是這句話放在"985"、"211"這類名校身上同樣適用。因為這句話道出了中國名校的真實狀況——能考上名校的學生大多數都是智商高的學生。在現在這個社會的大語境之下,很多人都在標榜努力的重要性。
  • 小鎮做題家:考上了985/211,我依舊是個廢物嗎?
    這個詞起源於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這是一個「985」、「211」學校的「失敗學子」分享自己上大學,步入社會後失敗人生的小組。 「小鎮做題家」這個詞,和「Five」一樣,屬於其中一部分組員的自嘲,其定義是:農村鄉鎮寒門出身、很會讀書,靠題海戰術考上了本科甚至985、211,脫離小鎮來到大學後,發現自己與城市同學的差異,接受了一系列打擊後對自己失去自信,泯然眾人。
  • 考上「985」「211」大學的學生,都是什麼家庭背景?答案令人沉思
    在中學裡面,很多老師的孩子大都考上了985名牌大學,很多人聽說別人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可能會對孩子出身於什麼家庭感興趣。幾年前某些機構曾經做過調查,高考狀元的父母是什麼職業類型?結果顯示狀元父母以公務員、老師為主,還有少數是工程師,極少數是農民、工人。所以說,大部分狀元來自「知識分子」家庭背景。
  • 我畢業於985/211高校,但我只是個普通人
    11月中午,王寧寧趕去參加某家國有銀行的面試。路上她收到了來自父母的紅包,預祝她面試順利,那一刻,她的眼淚忍不住地往下掉。這幾個月來,她在全國各地東奔西跑,花費了不少錢但是始終沒能聽到一句期待中的「恭喜」。「爸媽好像我的天使投資人,我就是在不停燒錢的初創公司,折騰了很久也沒什麼水花。他們越安慰我不要著急,我越是止不住眼淚。」王寧寧的學歷並不低。
  • 我畢業於985/211高校,但我只是個「普通人」
    11月中午,王寧寧趕去參加某家國有銀行的面試。路上她收到了來自父母的紅包,預祝她面試順利,那一刻,她的眼淚忍不住地往下掉。這幾個月來,她在全國各地東奔西跑,花費了不少錢但是始終沒能聽到一句期待中的「恭喜」。「爸媽好像我的天使投資人,我就是在不停燒錢的初創公司,折騰了很久也沒什麼水花。他們越安慰我不要著急,我越是止不住眼淚。」王寧寧的學歷並不低。
  • 考上985大學的學生高中是什麼樣的?高三班主任:努力不一定成功
    文/跳跳媽媽談教育「985建設高校、211建設高校、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我國高校劃分的等級,雖然近幾年「雙一流」這個詞非常熱,很多企業在招聘的時候,已經把雙一流高校畢業作為標準了,但985大學依舊是地位最高的。
  • 考985/211到底有多難?那些二三本報考名校的人怎麼樣了?
    有那麼一部分人考研,是為了離自己心中的名校更進一步,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學校認可,去到自己想去的大學。但考研又是十分困難的,想要考取名校的人數不勝數,最後被錄取的人又寥寥無幾,考985/211到底有多難?我們今天用數據來說說這個問題。
  • 2021藝考生:文化課成績一般,有機會考上985、211高校嗎?
    相信每一個藝考生,都希望自己能考一所好大學,隨著藝考生數量的逐年增多大,錄取人數名額有限,大部分的學生在高考中只能考一個一般的大學,甚至很多學生只能走專科,藝術生最後能考上重點大學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成績一般的藝考生要有機會考上985、211高校嗎?
  • 名校生:我努力考985,不是為了回老家當公務員,那種人生好沒勁
    雖然老家的公務員等體制內工作人員收入普遍不高,但以他的家庭條件,考上老家公務員,可以過上比較安逸的生活。然而他很不甘心,對父親的意見非常牴觸。有一次被父親說急了,他懟了回去:我努力考985,不是為了回老家當公務員,那種人生好沒勁。
  • 北京電影學院是985、211嗎?看完這些985及211大學名單你就清楚了
    學校開設專業較多,不管是編導,表演,還是音樂,美術,都有相關專業可以考,而能考上該院校的考生,專業實力基本都算得上國內數一數二的了,那麼,北京電影學院是985、211嗎?下面就為大家整理了北京所有985及211大學名單!可供大家參考!北京電影學院不是211工程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也不是985工程大學。
  • 這三所211不僅位置「有優勢」,實力還緊追清北,考上穩賺不賠
    努力考上名校,是考生一個人的願望,因此,對於能考上985、211大學的學生來說,他們自身的實力也相當強,但是,這些211大學中也有排名,這裡有地理位置好,綜合實力強的211大學,今天想告訴大家的是這三個211不僅位置「有優勢」,自身實力還將緊追北。
  • 高考700分以上,推薦這3所頂尖大學,均不是985、211高校
    對於高考成績在700分以上的考生,推薦下面這三所頂尖大學,它們均非985、211高校,但考取難度絲毫不亞於清華北大。一、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雖然並非是211工程大學和985工程大學,但是這所高校的實力不可低估,中國科學院大學有著中國科學院作為發展背景,學科創新實力非常突出,而這所大學早些年間只招收研究生,並不招收本科生,到了2014年中國科學院大學才正式開啟了本科階段的招生,因此,可以看出這所高校的招生門檻相當高
  • 考985、211的大學生,都是怎樣的環境和家庭,看了這些或許才知道
    儘管如此,人們對於進入好學校的期望也從未停止,大家開始把目光轉向了985和211這類大學,雖然不比清華北大,但也屬於不錯的大學,能夠為自己的將來提供更好的學習資源和發展機會。然而想要進入985和211這類型的大學,也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容易。
  • 進入銀行的年輕人,正在準備辭職
    門檻越抬越高有人正在考慮辭職同時,銀行卻越來越難進了。舒克在去年秋招時感受到了競爭的激烈。他是2020年的畢業生,在西北的一所「雙非」大學讀會計。當時,各大銀行都在辦宣講會,但只去985、211學校裡辦。
  • 「985」出逃銀行,博士後任職街道辦,基礎崗聚博士,什麼情況
    二三流學院畢業的人才,想要進銀行大多是妄想。但是,有些明明擠進銀行的"985"名校畢業生卻掙扎著想"逃"出來。寒窗苦讀幾十載,好容易熬到"博士後",卻前往街道辦事處應聘,這到底是被逼無奈,還是欣然前往?博士去基礎崗位上扎堆,到底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還是設身處地的真實歸宿?讓我們深入討論高學歷"低"就職的種種現象,來探索如今的人才究竟是怎麼了。
  • 為什麼銀行的櫃員大多是二三十歲的,年齡大的員工去哪裡了?
    一般客戶能看到的就是在一樓櫃檯裡的年輕人。那些年紀稍大的工作人員,要麼在櫃檯裡面做授權崗、清算崗,不見客戶。要麼就是在樓上處理信貸業務,只與貸款客戶接觸。這樣的安排與銀行的用人體制有關係。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支行就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新招來的大學生幾乎清一色要到銀行櫃檯進行實習。學習最基礎的櫃檯業務知識。
  • 「你不是985畢業,沒資格和我相親。」
    對方直接告訴我,因為我不是985畢業的,我沒資格在他們平臺相親。 好的……那? 還有什麼不明白? 388的款能退給我嗎? …… 這段時間,985相親局,在網上被很多人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