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不懼周星馳,豬哥亮與臺灣喜劇電影的輝煌
曾經「好賭及色」的豬哥亮,猛然間換發演藝事業第二春,上臺鞠躬,可惜夕陽紅的時間太短,竟然在2017年5月因為癌症去世。而豬哥亮主演的《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則是一部自況電影,充滿著喜劇趣味的臺灣電影,即使帥哥美女楊祐寧郭採潔也不能搶走他的風採。周星馳在《大話西遊》之後成了藝術家,豬哥亮則在破產後重出江湖,毅然決然選擇在大銀幕上做自己,並不會刻意逃避當年的歌廳秀、綜藝咖的世俗。做不做大哥其實無所謂,活到老還能放飛自我才是「真」漢子、「真」流氓。所謂大尾鱸鰻,就是關漢卿筆下活生生的當代銅豌豆啊。
邱瓈寬導演、朱延平監製、豬哥亮主演的《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不止是豬哥亮的人生反射,還有朱延平和邱瓈寬,三位都在二三十年前便是橫跨港臺地區的著名藝人、導演和推手。
臺灣電影基本上分為三類,一類是臺灣電影新浪潮及新新浪潮的作者電影,楊德昌故去、李安遠走好萊塢、侯孝賢和蔡明亮等人依然在堅持,在國際上獲獎、知識分子喜歡或熱評,然而本地觀眾寥寥無幾;第二類便是小清新、小確幸為主的電影,也是文藝青年們最為熟悉的格調,在海峽兩岸三地有相當票房和口碑;第三類便是植根於臺灣鄉土的喜劇電影,屎尿屁、黃色暴力都是應有之義,在本地票房極高,在特定人群中口碑也不錯,但是在知識分子群體遭到強烈的抨擊。
豬哥亮沒有身段,從頭到尾都可以匍匐在地上,貼著臺灣地區鄉土文化的地氣,欲望是迸發的,生活是任意的,搞笑是發自本性的,語言都來自於大眾平常生活中的口語,完全不是知識分子範兒,楊祐寧和郭採潔也是純粹的江湖兒女趣味,更不用說那些大叔大嬸們絕對放得開,生冷不忌生活就是那麼放肆,從來不會出現「以文害意」的表達,身體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入戲,可以說別具風情,也做到了一刀未剪引進,當然必須提醒的是未成年人還是不適宜觀看《我不做大哥好多年》。「黑幫大佬」隱藏的背後,最終他們都回到家庭,卸下過去的「身份」,重新面對的是各種雞毛蒜皮,滿世界轉悠的晃晃蕩蕩的老年人生,能夠做一顆銅豌豆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大約也就豬哥亮這種演員與角色合一的綜藝大咖才能做到。
「綜藝天王」豬哥亮是扛大旗的選手,成為賀歲帝和破億票房天王,從2011年起,六部賀歲片全都是票房冠軍,這個記錄不知道誰人來破?在這幾年,周星馳、成龍和內地電影,都不是豬哥亮的對手。因此朱延平評價為「臺灣國寶,一生傳奇」,《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其實一個大哥的回歸,沒有一個大哥不坎坷,沒有一個大哥不寂寞。曾志偉跨海來助陣,朱延平自嘲不獲獎,邱瓈寬再作馮婦,可以說是港臺電影人的小小的犧牲和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