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珂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8年前出版的畢淑敏長篇小說《花冠病毒》再度被熱議,一句「20NN年,人類和病毒必有一戰」,一語成讖。被網友驚呼「神預言」的一本警世奇書!
有人覺得她是預言家,而畢淑敏說:「這些天有朋友不斷問我為何在8年前就有此預見?事實上,我希望它永遠只是預見,而非重現。小說中有我對現實的觀察,但更多出自想像,「勿需對號入座」 。
她所說對現實的觀察,是來自她2003年的經歷。在那場席捲全國的非典疫情中,有醫學和寫作雙重背景的她受中國作協派遣,成為一線採訪團一員,開赴非典第一線;她忍痛離開患癌症的母親,晝夜走訪抗擊非典的一線醫生護士,包括外交部、國家氣象局以及從非典中恢復過來的病人,目睹病人的痛苦和求生欲,醫護人員的抗爭與困窘,各個行業的協力互助。無數次,她在夢中看到病毒,真切而觸目驚心,仿佛能摸到它們「捲曲的邊緣和邪惡的顆粒」。醞釀沉澱了8年,1年伏案疾書,在2012年完成了《花冠病毒》這部長篇小說。
17年間,作家畢淑敏每每聽到病毒感染,都會緊張。不管疫情發生在非洲、中東或是他處。2020年初,當從電視裡第一次聽到武漢新冠肺炎的信息,聽到鍾南山院士宣布有醫務人員感染,有明顯『人傳人』的一刻,第一個念頭是——病毒,它又來了!
書中從病毒的肆虐蔓延到市井的人間百態,從英雄的捨命相爭到個體的命運起伏,這些細節描寫,與現實發生的狀況多有相似,由此產生了極具張力的糾葛:荒誕、無奈、疼痛、分離、真誠、犧牲、成全、堅守……正是在感同身受的情感裡、在設身處地的思考中、在意味悠長的警醒裡,文學與心靈產生了共鳴,虛構與非虛構的界限被打破。這是疫情文學當下流行的精神意義,也是災難作品長久不衰的現實價值。
畢淑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說:「病毒遠遠比人類更為古老。如果一定非要說誰是地球主人,病毒一定比我們更有資格。病毒肆虐,它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異?為何從原來的狀態奔逸而出,瘋狂地侵襲損害人類?我們如何與大自然的各種生物和平共處在這顆蔚藍色的星球上?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深思考。不然的話,災難驟起時,我們不知道它從何而來。災難離開時,我們也不清楚它因何而去。我們更不知道的是——下一次它會不會再來?人類生活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中。此次人類和病毒之戰,很可能一戰再戰。我堅信這次疫情一定會過去,我們一定能勝利。不過,不能把病毒的某一次『消失』,當成永遠的勝利。要痛定思痛,要亡羊補牢。我們付出的代價實在太慘重了。」
一場疫情,侵害的不僅是人的身體,更有心靈上的傷痛。畢淑敏作為從業二十多年的心理諮詢師和心理學作者,《花冠病毒》的創作又不只單單是一個關於病毒的故事,它更多的是探索當代社會人們在災難面前心靈危機的應對之策。表現人性在面臨危難時刻而迸發出的悲憫和無奈,在絕境中展示出的強大和堅韌。藉由小說這種震撼心靈的訴說,從而引起人們的警醒,以及對大自然的敬畏。正如有人說,面對災難「不哭,也不笑,而是去理解」。在災難中思索人性與文明,是這些有關疫情的文學作品中永恆的主題。每一次災難都是一場噩夢,關鍵是夢醒時分的沉澱與洞察。
畢淑敏說:「災難之下考驗了每個人的內心,病毒並不可怕,終會有戰勝它的一天,可怕的是人們的內心在災難面前也感染了這種花冠病毒,當我們面對災難,在身體和心靈遭遇突變,像本書中出現的那種極端困厄的狀況,最終能依靠的必是我們的心靈能量。」
遇到突發疫情,我們需要更積極樂觀的心態,而不是怨天尤人、對醫護人員百般苛責。「在沒有特效藥的當前,一定要保持堅定信心和良好情緒,多進行正面積極的思維,讓自己的心理能量溫暖飽滿,它和藥物治療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要有永不放棄的信念。
沼澤處,你的心智要成為縴夫。精神明朗堅定,情緒安穩平和,助家國度過危厄!
《花冠病毒》
作者:畢淑敏
出版: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再版序
春天已經來了,夏天還會遠嗎?
我想你此刻在家,窗外已是春天。
居家隔離,家就成沒有硝煙的戰場。滾動播報的疫情數據,牽動億萬人心。
清楚記得,當聽到鍾南山院士說到新冠肺炎人傳人信息時,頓覺五雷轟頂,肝膽俱顫。
17年前,我受中國作協派遣,在「非典」突襲北京的時候,深入前線,採訪疫情。我深知人傳人的兇猛。
那時,身患癌症晚期的母親與我同住,她鼓勵我放下自身一切,放下她的臨終重病,響應徵召,火速奔赴前線。
作為作家,我曾走訪抗擊非典一線醫生、護士、病患,去了外交部、國家氣象總局、軍事醫學科學院等機構,採訪各級衛生防疫部門……
如今,母親已在天堂,病毒又一次肆虐人間。
採訪之後,我沒有動筆,而是陷入長長思考。我開始讀書,除了哲學和歷史之外,還有人類災難史、瘟疫史、病毒學、群體心理學、說謊心理學等等。我曾經什麼都不願寫,因為做出預判太難了。不信你想,即使在資訊如此發達,手段如此先進,包括擁有衛星偵測數據的當今,天氣預報還常常出錯。在預報風和日麗的時候,你被暴雨淋成落湯雞。然而,我曾經保家衛國的軍人職責,我曾經救死扶傷的醫生使命,都時刻提醒我,絕不可輕言放棄。我在睡眠中會不斷夢到各式病毒,確信它們潛伏在人類進步的階梯旁,伺機重出江湖。我夢到媽媽殷殷囑託我要把作品完成,其中也滲透著她日夜不息的隱忍病痛和望我不辱使命的期待。更還有,我作為一個作家的鐵肩擔當和沸血激蕩。
8年沉澱和醞釀,1年伏案疾書,終於完成《花冠病毒》書稿。我的初心,希望它永是預見,而非重現。病毒比我們人類更古老,人類和病毒必有血戰,且會多次交鋒。它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何從原來的狀態奔逸而出,如此瘋狂?災難起兮,從何而來,如何應對?它何時離去?還會不會再來?面對無數問號,人們須做出深刻反思,汲取經驗和教訓。
為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加油!為所有在病痛中頑強求生的新冠病毒患者加油!為所有中國人民在大災大難中迸發的勇氣和堅忍加油!
春天已經來了,夏天還會遠嗎?
沼澤處,你的心智要成為縴夫。精神明朗堅定,情緒安穩平和,助家國度過危厄!
畢淑敏
2020/2/9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劉惠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