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宅家的人,一定會把家打造成舒適又實用的模樣。
住在上海的一家三口,就在設計上從家人的生活習慣出發,對孩子的成長需求細心考慮,裝完的家堪稱「教科書」了。
本墨設計
戶型:三室
使用面積:120㎡
花費:50萬元
位置:上海 浦東新區
原始的戶型是比較傳統的三室兩廳結構,每個房間的面積都比較侷促緊湊,放下雙人床和衣櫃這些基礎家具之後,基本上沒有多餘的收納空間。
對於剛增添新成員的三口之家很不方便。
男主人從事的IT行業,女主人是家庭主婦,宅在家裡的時間會比較長,所以對居家的舒適度要求會更高一些;
女主人愛好烹飪美食,平時做飯頻率很高,中西餐都有,所以廚房和餐廳的使用便利度也是設計重要的一環。
原始戶型圖,紅色部分是非承重牆
家裡大多都是承重牆,所以可以改動的部分很有限,主要在書房區域做了比較大的牆體改動。
佔用一部分玄關的面積,增加了每個女生都想要的衣帽間,增加儲物的空間;
書房跟旁邊的大客廳打通,安裝雙開門,增加家人互動的同時,也讓家裡有了大平層的即視感。
綠色部分是新建牆體
進門用一整面牆的玄關櫃跟客廳區域隔開,更加實用的同時,不會一開門就見廳,保證隱私;
設計了中餐廚房和西餐中島,操作空間變大,方便女主人一展身手。
改造後平面布置圖
儲物問題的解決,設計師在每個空間都就近安排了收納,增加的衣帽間和玄關雙面儲物櫃更是家裡的超級儲物區,極大便利了有娃家庭的生活。
玄關和廚房的牆面開窄窗,讓家裡的光線變得更加通透,陰暗的角落也能享受到自然的採光。
在動線的設計上,客餐廳作為最主要的公共活動區域,串聯了屋主夫妻喜歡的生活和娛樂方式。
玄關
改造前的戶型,沒有具體的玄關區域,客廳、餐廳和門廳是一體化的大空間。
設計師用一整面牆的玄關櫃把室內和室外過渡開,增加實用性,也避免了一眼見廳的尷尬。
面向入戶門的一面,設置了換鞋凳和鞋櫃,櫃體內大量的儲物空間可以放外套、雨傘等雜物;包包、鑰匙一類的小物件方便隨手放在鞋櫃的凹槽處。
鞋櫃和換鞋凳L型的連接,各部分功能使用互不影響,在設計上又有整體性。
玄關和廚房的隔牆特意保留了一扇窄窗,廚房的自然光線可以直接穿透玄關,白天不需要開燈也很亮堂。
下班回家第一時間能看到家人在廚房忙碌的身影,感受到家的溫馨。
原來入戶門的左邊是客臥和衣帽間,但是來客頻率低,因此客臥改為了書房;
而改造之後的衣帽間,小朋友在外玩耍的小車子、運動器材、行李箱、收到的快遞、換季的衣物、鞋包都能存儲在這邊,變成了家裡的衣帽間兼儲物間。
對於有孩子的家庭來說,集中儲物家裡的儲物空間和活動空間就更多,也會更加整潔。
原來的衣帽間關上門後,整個入戶空間採光也很差,設計師在牆面同樣保留了一扇窄窗,增加採光的同時,從廚房可以一眼望到客廳,視野更加開闊。
加上玄關櫃的儲物量,整個這片區域就可以容納下80雙鞋、20個包、10個大收納箱、大小2個行李箱、50件短外套或上衣。
選用的是宜家的三個不同系列搭建的衣帽間,屋主的真實反饋:洞洞板和戴森吸塵器簡直就是絕配!
廚房
玄關的背後和右側的空間就是中西廚房的區域,靠窗邊的是整個空間是中廚。
牆面用不同拼法的白色瓷磚全部鋪滿,中間是白色櫃體過渡,再到地面的黑白花磚,空間充滿層次感。
廚房作為高操作區域,最好的收納方法就是儘量保證臺面的整潔和清爽,除了隱藏式的收納,需要經常拿取的物品儘量上牆。
木製的隔板放在檯面上方,離用火區域保持一定距離更方便清潔,平時用來存放雜糧、雪平鍋、備菜盤等常用廚具。
西廚區主要是由中廚外的中島構成,是廚房、餐廳和客廳整個空間中軸線的起點,除了西廚配菜的功用,平時家人聚餐都會在這裡進行。
中島大理石臺面的下方做了鏤空,剛好放下兩個高腳凳,背後黑色的穀倉門是中廚的入口.
一側牆面上設計了壁龕,用黑色層板分隔展示,整體基調就是黑白高質感。
另一側的茶水臺是玄關櫃的背面,放在中島旁邊也能充當餐邊櫃,衝奶、泡咖啡、做簡餐都可以,一體兩面的設計,既節省了空間,也更加方便使用。
餐廳
餐廳區域在中廚的平行前方,這也是設計師從玄關開始規劃的新動線,中島-餐廳-客廳-陽臺的中軸線,讓整個空間更加整齊有序。
二黑木作家的黑胡桃木餐桌,1.8m的長度滿足一家三口的日常用餐需求,平時小朋友也可以在這裡做做手工,夫妻倆在這裡家庭辦公等等。
兩盞懸掛的餐廳吊燈也是選擇了和空間協調搭配的灰色,高度控制好既能照亮食物,增加食慾;也能營造溫馨的氛圍。
地面通鋪的是小人字拼地板,從細節處提升精緻度,懸掛的銅質吊燈成為中軸線上的視覺焦點,兩側餐椅用條凳和單椅錯落布置,靈活使用空間。
餐桌旁的大幅抽象掛畫,同樣選取了和空間呼應的灰藍色調,畫面呈現出的肌理感,又多增添了一層值得細細品味的豐富質感。
客廳
客廳的核心區是以灰色布藝沙發為重心布局的,細腿的設計方便掃地機器人清潔的同時,沒有落地沙發的厚重感,搭配地毯和木質茶几,自然和舒適滿分。
客廳的燈光設計按照區域做了重點照明,分子燈、落地燈和邊柜上方的射燈保證了日常使用需要。
電視牆面分為三部分功能區,兩側的凹槽剛好放下邊櫃和全開放的書架,中間的牆面用來安裝電視,下方的壁爐成為客廳最吸人眼球的地方。
頂天立地的開放格儲物,最下層用來收納孩子的玩具和零散的物件,孩子在客廳玩耍時方便就近收納。
用木色和白色的收納箱裝好,整體色調平衡,視覺上不顯雜亂。
中間的位置放了屋主最愛的書籍和常用小物,不常翻閱的書籍就可以放在上方。
客廳以白色和木色為主,搭配灰色和少量的黃銅色,在材質的選擇上,藤編、絨布、木頭和金屬都有;
而壁爐、中古櫃和鹿頭裝飾,一眼就看出來是古樸自然的北歐度假風了!
陽臺
通過黑框的玻璃摺疊門就到了陽臺,平時把門完全打開,陽臺、客廳、餐廚區一線貫通,瞬間擁有起碼35㎡的延伸空間。
牆上的窗型鏡像開了一扇真的窗戶,通過鏡面反射放大了整個空間,綠植鬱鬱蔥蔥,陽光通過百葉撒在防腐木地板上,這就是家裡最讓人放鬆安心的一角了。
書房
沙發背後是書房的區域,兩個空間之間的隔牆是非承重牆,所以設計師直接打通做了通透的黑色玻璃雙開門。
一側牆面刷成深灰色,把整個空間的色調沉澱下來,白色的靠牆懸掛書櫃和原木色書桌是得力的工作好伴侶。
另一角簡單的放置了灰色的單人沙發,一人工作,另一人安靜的看書是平淡又幸福的陪伴。
臥室
穿過餐廳和客廳的走廊,通向的是深處的臥室,動靜分區合理。
主臥也是北歐+自然風的搭配,灰色的床頭牆營造整體氛圍, 舒達的軟包床看起來就很柔軟厚實,孩子即使在床上玩耍也不用擔心磕碰受傷。
極簡的黃銅吊燈下,是小小的白色床頭櫃,就像牆面裝飾的「simple」一詞,簡單的生活才是最美好的樣子。
主臥的開門方向向內縮進之後,增加了更多的儲物空間,當季衣物和隔夜衣都可以收納在房間外的衣櫃中,而床邊2.14m的大衣櫃就收納其他季節的衣物。
孩子的年紀還比較小,需要和父母睡在同一個房間,所以白色的嬰兒床就放在了大多數主臥電視的位置。
旁邊的大株綠植和牆上的針織裝飾讓空間不會顯得單調。
另一角就是簡單的梳妝桌,牆面鏡、桌椅都是白色系,即使面積不大,也完全沒有擁擠壓抑的感覺。
兒童房
雖然現在孩子還用不上兒童房,但是屋主還是借著這次裝修,把想像了很久的兒童房實現了出來,孩子在小帳篷裡玩耍的時候,心裡的溫柔都溢了出來。
考慮到要適應孩子的成長,兒童房和書房一樣,簡單的擺設,方便之後進行空間改造。
現在放下360mm的小書桌和帳篷作為玩具房,之後加入衣櫃和大書桌,就可以變身為真正的兒童房。
衛生間
兩個衛生間分別在主臥和次臥的一側,淋浴和泡澡功能兼備。
主臥裡的衛生間擺放了大浴缸,現在主要用來給小朋友洗澡,整面牆的橫拼小白磚,讓整個空間得以拉伸,木色偏紅的浴室櫃,增添了一絲溫暖的氣息。
黃銅材質的的龍頭、花灑和置物架,從細節處展現了精緻,豐富空間質感。
主衛的旁邊就是次衛的位置,從兒童房借出了臺盆櫃的空間,和中廚一樣使用了黑色的穀倉門,最大限度的節省了空間。
不同於主衛的木色浴室櫃,次衛主要是黑、白和金色為主,除了更加方便打理之外,更加凸顯現代感和精緻感。
臺盆櫃是家裡最花心思的地方,為了完全還原設計師的效果圖,臺面和櫃體分別找的石材廠商和衛浴廠商定做,金色細腿源自淘寶定製,最後完整組裝起來花了將近三個月時間。
對面壁掛馬桶的抽水箱隱藏在牆壁裡,上方的儲物櫃滿足衛生間收納,中間還能留出壁龕放擺件、綠植和小物件。
金色花灑和五金,淋浴房的玻璃隔斷也是金色邊框,搭配牆面小白磚和地面的黑白幾何磚,幾種元素互相包容,完全沒有突兀的感覺。
這套以北歐風為主風格,還帶著復古、輕奢和度假風的家,是屋主一家三口的明亮幸福宅。
生活的儀式感不僅僅體現在家裡處處可見的精緻,更在於熱愛生活,和家人溫馨相處的方方面面。
喜歡我們分享的案例,別忘了點讚和在看支持一下呀!
•
•
•
• •
•
•
•
來源:住範兒原創
編輯:姜味可樂
圖片及素材來源:本墨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