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快車謀殺案》:一宗背叛原著的謀殺案

2021-01-13 騰訊網

[摘要]今年新星出版社便在「午夜小紅殼紀念版」裡新出了其最經典的《無人生還》和《東方快車謀殺案》。

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小說可以算是英國國寶之一,作為除了聖經與莎士比亞之外最暢銷的小說作者,其作品一直在世界範圍內不斷被翻譯、出版、再版(今年新星出版社便在「午夜小紅殼紀念版」裡新出了其最經典的《無人生還》和《東方快車謀殺案》)。

「午夜小紅殼紀念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

而她的作品會不斷被電影人改編當然也並不奇怪,《東方快車謀殺案》可算是其最有名的作品,比較有代表性的改編有1974年由呂美特導演的版本,還有2010年大衛·蘇切特ITV電視電影系列,以及上周剛在中國大陸上映的,由肯尼思·布拉納導演的最新版本。

2010年版中大衛·蘇切特飾演的波洛

引導我們進入東方快車世界的依然是阿加莎最受歡迎的偵探之一,赫爾克裡·波洛,另一位是阿加莎根據自己的祖母形象寫就的馬普爾女士。波洛出現在阿加莎於1920年到1975年間出版的33部小說,1部戲劇以及超過50篇短篇中。相信當代觀眾腦海中最常出現的波洛形象,大概是由大衛·蘇切特出演的幾十套波洛偵探的劇集,他也成了蘇切特職業生涯的標誌,可謂是將一個角色演到了極致。而呂美特1974年拍攝的版本有無比華麗卡司:好萊塢黃金時代女神勞倫·白考爾、希區柯克《驚魂記》主演安東尼·博金斯、活躍至今的英國戲骨瓦妮莎·雷德格瑞夫,當然還有憑藉此片贏得一座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的英格麗·褒曼,尤其此片在中國還有十分經典的譯製版本,因此自然成為了很多老影迷心目中的一大經典。布拉納這次的最新版本在演員陣容上其實也是毫不輸陣,朱迪·丹奇,米歇爾·菲佛,最新的星戰女郎雷德利等,光是看他讓德普來演受害者,就可以想像此片大牌雲集的程度。

1974年由呂美特導演的版本中的英格麗·褒曼

我們說回最核心的波洛的形象,呂美特版本可以看出是很想要去貼合原著的,從各位演員的口音,還有形象的打造上都不可謂不花功夫,而阿爾伯特·芬妮飾演波洛是用一種非常喜劇詼諧的方式在演繹,從口音到身形到裝扮,幾乎可以說得上是滑稽,有的人可能會覺得太過戲劇化,然而難得的是這樣一個角色在全片中保持著一種和諧的調性,哪怕是認真地審問,高聲地逼問以及最後的抉擇等,並不會讓人覺得跳脫或是突兀。況且阿加莎在塑造波洛這個形象同時,本身就讓他扮演著一種浮誇可笑的人物性格,為的是讓談話者放下戒備,獲得偵探想要的線索。因此舞臺經驗豐富的呂美特在這版中選擇讓演員這樣去演繹,即是其戲劇功底的自然而然展示,也是十分符合原著調性的。而蘇切特版本的波洛與之極為不同,他在長達數年的拍攝中塑造出了不同時期波洛豐富的性格,而到這一版本中,波洛完全脫離了喜劇滑稽的形象,更向現實中的人物靠攏,是一個更陰鬱消沉的形象,帶著疲憊,常常是靜靜地觀察打量,交談盤問中發現破綻也是靜靜觀察不露聲色。

布拉納被譽為「莎翁大師」,其導、演的戲劇都曾達到過耀眼的高度,職業生涯職場涉獵之廣,經驗豐富,他的演繹水準技巧當然是無可厚非的,然而這位波洛最大問題,不是與原著的人物核心的背離(既然改編如此之多,每一位都有其不同的理解與演繹,在原來人物基礎之上的發展當然不可避免),而是哪怕我們只看這一個版本,我們也並不能建立一個完整連貫的波洛的形象。他仿佛搖擺在上兩個版本的喜劇詼諧與冷峻陰沉之中,並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開篇破案的波洛,時時暗中觀察眾人的波洛,心裡掛念舊愛、疲憊想要退休的波洛和在伊斯坦堡見到美食的波洛,在床上讀狄更斯誇張狂笑的波洛的滑稽形象完全不能結合,這些喜劇片段變成了一個功能性的娛樂觀眾的橋段,對人物造成了傷害。

實際上這個版本中充滿了這樣傷害背離原著和人物,甚至和其影片本身不能相容的橋段,就好像一塊上號的古董絲綢上非要用低級的針線活繡上莫名其妙的花邊一樣。

肯尼思·布拉納導演的最新版本《東方快車謀殺案》劇照

本片宣傳中的一大亮點便是全程65mm膠片拍攝,初衷當然是希望在視覺和技術上給這一文本帶來革新,我們也因此看到了很多在以前阿加莎作品改編中不曾看到的景觀,輪船沿途的壯美風光,列車駛入的雪國風景,雪崩的大場面,當然還有長鏡頭,上帝視角大俯拍,打鬥戲,列車外的追逐戲甚至槍戰,但是,阿加莎·克裡斯蒂文本中最著名便是在封閉環境製造巨大懸念與張力,自稱「鄉村別墅派」推理,而這些視覺奇觀,好像是給觀眾眼睛餵糖果,實際卻是對文本的巨大幹擾,大開大合破壞了封閉環境中人人心懷鬼胎的張力,以人情和心理為基礎發展案情的節奏,破壞原作小而精深的格局,這種心理動機和情感的「外化」無疑是膚淺又敷衍的。

心理與人情是阿加莎作品中最恆久不變的魅力,阿加莎當年創作推理小說時,無疑是受了柯南道爾創作的福爾摩斯的影響,但她創造出的是完全相異的推理方法和偵探形象。不同於福爾摩斯運用當時剛剛誕生的諸多痕跡學、法醫知識來尋找線索,排查案犯,阿加莎最為人稱道的是推理置於仿佛日常的談話當中。波洛在書中常常不願意親自到現場搜查,他覺得尋找指紋、頭髮、菸灰等等不過是警察的工作(他甚至將他們戲稱為「警犬」)。他更喜歡坐在安樂椅中「動動灰色的腦細胞」,通過分析罪犯的心理來發現證據,因此閱讀此系列的一大樂趣,便是拼湊那些話語中自相矛盾的點,然而這也使得這樣的作品很難得到很好的影像化改編,在好萊塢的邏輯裡,一堆人坐在一個車廂裡,沒有過多的動作,絮絮叨叨地談話,絕對會是票房的災難。因此這齣各人心懷鬼胎的戲中戲本來該是各位大咖飆戲的極好範本,通過眼神姿態語調去塑造人物,相信對於這個陣容的演員並非難事,但導演偏沒這個信心,讓他們好好去演演這個任務,而是用大量外化的新鮮刺激、槍戰追逐戲來外化人物心理。

本片還有個大問題大概還是既導演又主演的布拉納滔滔不絕抑制不住的戲癮,演慣了哈姆雷特王子、李爾王等等高大光鮮的角色,他就算給自己貼上了史上最奇葩的翹鬍子,也掩蓋不住其要將波洛塑造成好萊塢光暈中司空見慣的美式大英雄的雄心。在這部影片中,波洛甚至親自下車去勇猛追逐一位逃跑的疑犯,更別提還有一場毫無意義的奪槍大戰。

阿加莎筆下鮮有如此的英雄主義,著名的馬普爾女士看起來不過是一名精於人情的老太太,而波洛更是一位口音好笑、個子矮小的外國人,馬普爾甚至說過自己完全受夠了波洛,覺得他是一個討厭而自私的怪人,然而他仍然是她創作最多的角色之一,並且在臨終前為他寫了最後一案。最後一案《幕》出版後《紐約時報》甚至為波洛發了一則訃告。這一切都說明了這位人物是怎樣地無限接近於現實生活的,有他無可避免的缺陷,然而總能讓人覺得真切。

新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橫版海報

本片的最後一場戲便是那所謂的「最後的晚餐構圖」場景,當然,如此導演又為影片的宣傳貢獻了一張華美劇照,但是意義在哪裡呢,最後的晚餐是耶穌與十二門徒的晚餐,這裡十二如果與門徒數相對應,那是想把波洛與上帝對應?這裡的十三人之間不存在相互之間的背叛,更沒有聖主與教徒的關係。這裡無非想突出波洛一人與對面十二人的對抗衝突,仿佛是好萊塢英雄主義中最喜歡用到的「一人vs全世界」,甚至還要上演一番諸如「你們要活,就要從我的屍體上踏過」的大戲,未免也太過煽情過火。

原本《東方快車謀殺案》探討的是法治不健全的情況下的私刑尋仇,人情的正義與法理的爭議之間的矛盾,本片導演似乎完全沒有深入討論這個話題的意願。在原著已經出現如此之久後,沒有任何當代化的加工的照搬,甚至將其情感衝擊稀釋掉,將重點轉向對波洛個人英雄主義的塑造。最後波洛的抉擇轉變看似經過漫長鋪墊,激烈鬥爭,實際卻也是徒有其表的,整個轉變根本說不上有說服力。原著中波洛將選擇權留給了列車長,而在電視版本中,最後揭開真相後,也有一個案犯站出來,想要滅口,是十二人中的一人出來制止了傷害,點明「殺卡塞蒂是償還公義,若是再多殺一個人,便和卡塞蒂無異」。我們都可以看到在結尾裡波洛都處在被動的狀態,將詮釋的空間留給了其他任務,讓他們傳達其中的道義之理,才是更具說服力的,而不是波洛大義凜然演說一番,上演一番願以死維護公義的英雄主義,轉眼又被林德·雅頓抑鬱自殺的苦情戲碼打動,願意放人一馬。

對於經典文本的不斷翻拍,如果只停留在用新技術讓它越來越好看,請當下的大咖來進行重複的演繹,無疑是最膚淺最僵化的改編方法,而這樣的電影能夠投入拍攝,請到一幹大咖來上演一出不溫不火的平庸套路,也恰恰是好萊塢體制內最僵化的一部分的體現。(文/田目)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http://www.thepaper.cn/

相關焦點

  • 《東方快車謀殺案》:保留原著精髓,演員陣容才是最大看點
    在觀影前,大致已知道故事,所以在情節的翻轉上,沒有感到驚奇,不過這部電影保留了阿加莎·克裡斯蒂原著的精神,改編增加了一些打鬥的動作戲,甚至更強化波洛的特質。但整體來看,再次翻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演員陣容,是吸引觀戲的重點。
  • 經典懸疑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兇手是誰?
    《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年版)是由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製作,肯尼思·布拉納執導,肯尼思·布拉納、佩內洛普·克魯茲、威廉·達福、朱迪·丹奇、約翰尼·德普、喬什·蓋德、小萊斯利
  • 一場偉大的謀殺《東方快車謀殺案》
    今天,鯨魚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非常的燒腦的懸疑推理電影。劇情簡述波洛作為本劇的主人公,行事低調、有輕微強迫症,還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信徒。波洛的身份是一名私家偵探,好在與快車的董事是好友,在最後時刻得到了一張上車票。
  • 東方快車謀殺案法外應該有情
    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叫《東方快車謀殺案》,其實之前已經有過一個版本了,不過這一次它又出了一個新的版本,這部電影在二零一七年上映,這一部電影由肯尼思布拉拉那主演,沒錯,演的就是那個電影裡面最偉大的偵探。我們現在就來看看他到底講了一些什麼吧。
  • 《東方快車謀殺案》:一部沒有推理的推理電影,還可以看什麼
    《東方快車謀殺案》算得上是阿加莎最經典的推理作品,自從1934年出版以來,多次改編成電視劇舞臺劇,2006年甚至有同名遊戲上線。加上今年肯尼思·布拉納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已經有了五個電影版本。2017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海報西德尼·呂美特拍的1974版《東方快車謀殺案》集結了阿爾伯特·芬尼、勞倫·白考爾、英格麗·褒曼,群星璀璨。
  • 《東方快車謀殺案》定檔11月10日
    全明星懸疑偵探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今日正式公布內地檔期,將於11月10日同步全球在內地盛大公映。    全球同步11月10日公映 世界級經典IP萬眾矚目    《東方快車謀殺案》改編自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同名小說。阿加莎是舉世聞名的推理小說大師,作品風靡世界近一個世紀而不衰,被翻譯成上百種語言,總銷量突破20億本,僅次於《聖經》和莎士比亞。她塑造的大偵探波羅深入人心,與福爾摩斯齊名。
  • 《東方快車謀殺案》票房破兩億 突破漫威DC夾擊
    共6張 好萊塢全明星懸疑偵探巨製《東方快車謀殺案》正在全國影院熱映!上周陸續上映的影片類型繁多,尤其在漫威、DC宇宙兩部超級英雄大片的雙面夾擊下,《東方快車謀殺案》憑藉優質口碑實現排片逆襲,上座率更在同期熱映的大片中居高不下。 出彩的票房成績靠的是好口碑,影片在熱映同時「真大片」氣質盡顯。網友喵爾摩絲說,「審訊戲的平行剪輯太出彩,高潮段落酷似《最後的晚餐》的構圖一出,驚起我一身雞皮疙瘩」。
  • 《東方快車謀殺案》背後的正義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由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製作,肯尼思·布拉納執導,肯尼思·布拉納、佩內洛普·克魯茲、威廉·達福、朱迪·丹奇、約翰尼·德普、喬什·蓋德、小萊斯利·奧多姆、米歇爾·菲佛、黛茜·雷德利等主演的驚悚劇情片。
  • 簡影|1974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才是阿婆的味道
    之所以這期會推薦這麼有年代感的電影,是因為簡小姐最近的英文原著賞析課正好在讀《東方快車謀殺案》,一部由英國作家阿加莎·克裡斯蒂撰寫的偵探小說。阿加莎,江湖人稱阿婆。因創作偵探小說的成就,被吸收為英國皇家文學會的會員,後被英國女王授予「偵探女王」的桂冠。據金氏世界紀錄統計,阿婆寫的小說已經被翻譯成超過103種語言,總銷量突破20億本。20億本是個什麼成績?
  • 《東方快車謀殺案》:古典推理小說的巔峰之作
    我已經記不起看過多少個影視版本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了,大概是第五個,起碼是第四個。故事的結局自然早已寫就,豪華的列車,性格各異的乘客,兇狠的謀殺,聰慧的偵探,封閉環境下的驚悚,法理困境中的人性,一起成就了這部標誌性的推理派經典小說。
  • 《東方快車謀殺案》發布導演特輯
    既有超級英雄片《雷神3:諸神黃昏》與《正義聯盟》,又有世界級經典IP、根據推理小說大師阿加沙·克裡斯蒂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該片即將於11月10日上映。莎翁戲劇大師肯尼思·布拉納擔任導演並親自主演大偵探波洛。今日,電影官方發布導演人物特輯,布拉納親自解構影片,滿屏乾貨。肯尼思·布拉納被認為是最具天賦的英國演員之一,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導演和編劇。
  • 《東方快車謀殺案》這個超級IP背後的那些事
    Part 1:偵探片的傳世經典,《東方快車謀殺案》 —「東方快車」上的一起謀殺案展開,來自比利時的大偵探波洛在殺機四伏的列車上撥開重重迷霧,最終在12個嫌疑人中鎖定真兇。 ▌1974版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 1974版《東方快車謀殺案》由美國傳奇導演西德尼·呂美特(《熱天午後》、《十二怒漢》)執導,是《東方》原著(以下簡稱東方)在1934年發行以來首次被改編成電影長片。
  • 新版及以往版本《東方快車謀殺案》的高階分析 (下) [各種透!]
    似乎都不把列車員算作嫌疑人,其實不僅原著特別說明過,74電影版第一個被波洛盤問的嫌疑人就是列車員。關於《東方快車謀殺案》的鋪位平面圖,還有各個人物之間的關係,菠蘿·老K繪製了一張先遣圖,供大家整體的梳理一下:
  • 【1+1】《東方快車謀殺案》:成了快車上的隱身人
    編者按:根據阿加莎·克裡斯蒂小說改編的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日前受到廣泛好評,國際在線1+1觀影團邀請全國網友欣賞了該片。觀影團網友「藍色天空0928」在看完影片後,認為自己仿佛是東方快車上的一個神秘隱身人,能近距離看著案件是如何被完美解決的。
  • 《東方快車謀殺案》:明明知道結局,還是百看不厭丨原創
    原標題:《東方快車謀殺案》:明明知道結局,還是百看不厭丨原創1977年,舍伍德在拍賣會上拍得了《東方快車謀殺案》取景的兩節東方快車車廂之後,從世界找尋舊火車車廂,耐心修復,恢復了往日東方快車的外貌,並與八個國家協商,才讓東方快車重新投入運營。雖然歷史上輝煌一時的東方快車已經消失,但這趟復活的列車完美地承襲了前者的精神。
  • 《東方快車謀殺案》今日上映 這些看點一定要關注
    備受觀眾矚目的好萊塢全明星懸疑偵探巨製《東方快車謀殺案》已於11月10日正式登陸全國院線。《東方快車謀殺案》這瓶在保留原著精華的前提下,從場景設計到角色設定上都加入了全新元素的老酒,在曾被英國《衛報》譽為「最會把老故事拍出新意的人」的肯尼思.布拉納爵士的調配下,有了更加耐人尋味的新味道。 標籤:
  • 2018年電影觀後感第34部《東方快車謀殺案》
    《東方快車謀殺案》根據英國推理小說作家阿加莎·克裡斯蒂的作品《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改編,講述大偵探赫爾克裡·波洛在東方快車上巧破一樁謀殺奇案的故事。
  • 新東方快車謀殺案還原偵探小說黃金時代
    《東方快車謀殺案》無疑是其中很受關注的一部。這部小說也如同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以及夏洛特·勃朗特的《簡·愛》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被拿出來改編一次。最近新版《東方快車謀殺案》再一次集結了大批戲骨戲精,來還原一個關於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好萊塢的黃金時代……老版《東方快車》:受原作者認可  關於阿加莎·克裡斯蒂作品翻拍的電影,不得不提到1974年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這部電影可謂是大偵探波洛系列電影中裡程碑式的一部。
  • 《東方快車謀殺案》上映 逆天豪華陣容再現「最完美的謀殺」
    懸疑偵探巨製《東方快車謀殺案》11月10日正式登陸全國院線。
  • 《東方快車謀殺案》觀後感
    這句話出自影片《東方快車謀殺案》主克裡斯蒂的同名小說,歷經英劇大衛蘇切特版和74版,於2017年迎來新一次的翻拍。雖然觀眾對這個版本的態度褒貶不一,有人吹捧有人貶低,但對於小編來說,版本一代又一代,但整體劇情是沒有太大變化的,因此影片給小編所帶來的震撼並未改變。影片講述了偵探波洛偶然的乘坐了東方快車,期間經歷了一場謀殺案,並最終找出兇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