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寨好漢一時興起,徒手攀爬長滿青苔的垂直山壁
雨中醉享萬佛山
子曾經曰過,「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打小起我就偏愛山而對水無感,以至於腳力一直都不錯,而遊泳至今都沒有學會(看來還是不夠智)。所以萬佛山不足600米的海拔高度,即使背著二十多斤重的攝影包,登頂也並不會是件很吃力的事。
從我們下車進山門起,天空一直淅瀝瀝地飄著細雨,雖然披著雨衣把換鏡頭的過程搞得很煩躁,但每一次呼吸吐納,撲面而來的是清新無比的空氣,每一次放眼四顧,望見都是一片溫潤的綠意。從觀景和舒適的角度講,細雨和登山還是真是絕配。
爬到一半回望,腳下是無邊無際的蔥鬱密林,天邊則是雲遮霧繞的重巒疊嶂
頂著綠色帽子的丹霞山體,被當地人叫做「南海神龜」
順著在丹霞山體上鑿出的曲折石階,很快就走到了那段纏繞著絕壁修建的懸空棧道上。這段棧道走起來步步驚心,扶著欄杆往下看,霧氣中的幽暗山谷深不可測,即便沒有恐高症,腿也不由得有點抖。
順著這條懸空棧道,半小時左右可以到達山頂
邊走邊拍,差不多一個小時多點,我和同伴終於登到了山頂。在觀景臺朝著東邊放眼望去,瞬間被眼前的奇景震懾住了——丹霞群峰兀立,雲霧飄忽流轉,千峰萬壑時隱時現,恍若置身天宮仙境。這般「不似在人間」的畫面,神似萬佛在頂禮膜拜,難怪此景得名「萬佛朝宗」,而萬佛山的美名也正是源自於此。
美中不足的是陰雲蔽日,讓照片怎麼拍都顯得比肉眼看到的平淡許多,於是我和同伴商量好,決定第二天起個大早專門來拍一次日出。可惜然並卵,第二天雖然放晴,但山頂的雲層太厚,預期中的日出大片並沒有拍到。在下山趕赴機場的路上,我們只能感嘆和萬佛山的緣分未盡,還得再來一次才行。
從山頂俯瞰,錐形丹霞峰群林立,猶如萬佛頂禮膜拜,「萬佛朝宗」由此得名
玉帶河畔不思歸
有奇山的地界,通常都不會不缺少秀水,比如就在萬佛山南邊僅十幾公裡的玉帶河。別看只差了這麼點距離,但河水兩岸已經逐漸從丹霞地貌過渡到喀斯特地貌了。
河如其名,與遠山相映成趣,多了幾份清麗婉轉,但全國叫做「玉帶」的河流其實不少,在度娘百科裡就能搜到9個,而且還不包括我們面前的這條。名氣小自有名氣小的好處,玉帶河的山水組合與喧囂的灕江何其相似,但此刻我們幾人卻可以獨享這一方山水。
一支長篙,一葉扁舟,船老大唱著山歌載著我們在群峰之間穿梭,兩岸竹林掩映,綠草如茵,儼然一個適於隱居的世外桃源。小船划過平靜的水面,碧波中的水草也隨之舞動,讓我忽然想起來,相比灕江,這裡的其實更像的是陽朔的遇龍河。
船行至一處開闊水域,船老大指著岸邊一處山崖,說站在那兒拍攝玉帶河角度特別好。聽「在地人」的推薦準錯不了,我們按他說的下船爬上那塊凸出的山崖,回頭再看玉帶河,整個河面有如一條蜿蜒的玉帶,穿過群峰,繞過侗寨,眼前的一葉孤舟點綴在青翠欲滴的山水之間……這不正是高曉松時常念叨並寫在歌裡的「詩和遠方」嘛,如果不是此刻在岸上被蚊子咬得我坐立難安的話,我一定也會這麼認為的。文/圖 @多布
玉帶河or灕江or遇龍河,傻傻分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