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給徐志摩寫分手信,51歲離世,一生被愛的傳奇女子林徽因

2020-12-21 小一歷史筆記

提起林徽因,大家津津樂道的,是她著名的三段情感。

第一段和風流才子徐志摩有關,徐志摩為她和髮妻張幼儀離婚,她卻選擇了梁思成,之後徐志摩和陸小曼間的糾葛也有她身影。第二段和梁啓超的公子梁思成,舉案齊眉,攜手共同探尋和保護中國古建築。第三段「過盡千帆皆不是」,金嶽霖為她終身不娶。

我們知道林徽因,但並不了解她。

林徽因有學識。她16歲隨父親林覺民到倫敦,父親忙於公事,她整日在寓所讀書,讀的是全英文的拜倫,雪萊,蕭伯納,之後也在東北大學教授過西方文學課,語音流利,聽課學生眾多。泰戈爾訪華,她是唯一全程陪同翻譯。

林徽因有事業。和梁思成去美留學,就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在女子不得入建築系的制度下,學美術旁聽建築課,優異成績畢業。她和丈夫一直為保護古建築奔走,還主持參與了國徽設計。

林徽因51歲因肺病離世,短短一生,光芒四射,從民國閃耀至今。

她活得如此豐盛精彩,有什麼值得當代女性學習的麼?

選擇和捨棄,一個16歲女孩的理智

林徽因是在她最懵懂的年紀遇見徐志摩,當時16歲的她隨父親林長民來到倫敦,徐志摩受邀去林家寓所做客,兩個年輕人一見傾心。在康橋,他們談詩歌,談文學,有甜蜜。

但是,當時的徐志摩有髮妻張幼儀,有兒子,雖然他在用行動要求離婚。轉機一刻是,林徽因父女送徐志摩夫妻去德國看張幼儀四哥,離別的火車窗口,林徽因看到張幼儀「哀怨,絕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她痛斬情絲,離開倫敦回國。

一個少女,在異國他鄉,遇見一個和自己如此契合的優秀男人,並且對方為了她,用行動去和妻子離婚。換一個女子,早感動到飛蛾撲火。但是林徽因沒有,她因為張幼儀的無助眼神,轉身離去。

人生那麼美好,自己的幸福,為何要建立在另一個女人的不幸上,她的人生觀足夠開闊,所以她自由的走開,遇見下一段幸福,簇新的被眾人祝福的幸福。

在迷霧中沉淪,以苦自樂,自我感動的女子,不妨看看16歲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分手信:

怕您那沸騰的熱情,也怕我自己心頭絞痛著的感情,火,會將我們兩人都燒死的。我降下了帆,拒絕大海的誘惑,逃避那浪濤的拍打。

旺盛的求知慾,建築,文學,藝術,多角度全才

林徽因是全才:她16歲隨父親去倫敦,遊歷歐洲,在少女時期,立下當建築師的夢想。20歲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拿到美術學學位,並旁聽修完建築課程,之後在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學習舞臺設計。

建築方面:她和丈夫梁思成,常去鄉野尋找古建築,半生走了200多個縣,發現大量各朝遺留古建築:例如趙州橋,五臺山的佛光山,都是因為他們的考察,得到發現和重視,從而能夠保存至今。

藝術方面:在她人生最後四年,在得知景泰藍工藝,因為行業不景氣作坊紛紛倒閉改業時,她拖著病體帶學生做調查,改進設計和工藝。1953年,芭蕾舞女演員烏蘭諾娃來中國演出時,林徽因和學生設計的景泰藍瓶被作為禮物送出,受到讚譽,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傳統美。

文學方面,林徽因最著名的詩,是她寫給新出生兒子的《你是人間四月天》,她在世時也公開發布許多詩歌,散文,小說。她在北平的「太太的客廳」聚集了當時文壇名人:胡適,徐志摩,金嶽霖,沈從文,朱光潛,蕭乾等。

她是多才多藝的,全面立體的,她興趣寬廣,並且喜歡的事情,都做得足夠優秀。

世界那麼美,你雙腳自由

誠然,林徽因是幸運的,她家境豐足,從小可接受教育,長大後能隨父親歐洲遊歷。但,她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千金小姐。母親和父親關係很差,並只有她一個女兒。父親的二太太生有三個孩子,並且二太太得到父親和家族喜愛。在如此環境下,林徽因從小得到父親和祖父喜愛,完全憑藉她聰慧大氣,一手不那麼優秀的牌,也要打到最好

林徽因英文特別好,所以父親去倫敦時帶上16歲的她做翻譯,能有機會在年少時遊歷歐洲。不局限於情愛,少女因為徐志摩的已婚身份,轉而回國。之後在雙方家長的祝福下,和梁思成一同赴美國留學,訂婚結婚。她始終自由,每一個選擇,都是為了走向更大的自由。

人生,是經歷,世界那麼大那麼美,林徽因心自由,給自己自由的天空,所以一生活得無比豐富,繁盛。

讀書,是在別人的人生裡,看清自己

林徽因的人美,骨子美,靈魂美,寫出來的詩歌更是美的令人沉迷。初入深夜,一盞燈火照亮心中靈感,著一襲白綢睡袍,面對庭院中一池荷葉,吟出自的詩歌: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網友評論:一生摯愛林徽因,林徽因愛的坦蕩,活的通透瀟灑,這是一個風華絕代的女人,傾國傾城間是對生活的無限美好留念。

今天,小編就給各位朋友帶來了《林徽因文集》。

《你是那人間四月天》、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愛上一座城》。

待人待物至情至性,我愛林徽因的生活,更想閱讀林徽因的詩歌,感受她的每一秒心情。

想要感受林徽因的美,點擊下方連結把它帶回家!

相關焦點

  • 徐志摩真的不愛林徽因
    今天,十點君的好兄弟——專門陪大家一起閱讀好書的另一位十點君:十點讀書會(微信號:sdclass),將告訴你事情的真相:徐志摩其實並不愛林徽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他的文章。也希望大家在他的陪伴下,每天閱讀一些真正有營養,兼具見識與審美的內容,甚至養成每晚都按時讀書的好習慣。
  • 林徽因明明寫了一封分手信,為何堅定了徐志摩離婚的決心?
    林徽因曾經在自己的一篇散文之中,為自己在16歲之時和徐志摩的那段感情下了一個定論:「不是初戀,是未戀。」林徽因和徐志摩第一次在倫敦見面之時,就對徐志摩非常仰慕。那時候的林徽因只有16歲,徐志摩24歲。徐志摩對林徽因的感情非常簡單,從第一次見面開始,就是單純的男女之愛。徐志摩當時已經娶了張幼儀,在老家生下了長子,張幼儀陪同他來到德國,又懷了二胎。
  • 16歲的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分手信,林:我沒有勇氣和你一起
    1922年3月,詩人徐志摩與元配張幼儀在德國協議離婚。在張幼儀被動答應只做徐家媳婦、不為志摩之妻的約定後,1922年10月,徐志摩放棄掉熬了兩年即將到手的劍橋大學碩士資格,歸心似箭地趕回國內,見到了他朝思暮想且風華絕代的林徽因。
  • 林徽因有多美?16歲照片「撞臉」某女星,難怪徐志摩對她念念不忘
    林徽因究竟有多美?能讓徐志摩如此深情?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在杭州出生了,5歲之前一直跟隨祖父母生活,8歲時才移居上海就讀。因為其父林長民在北洋政府任職,舉家遷往北京,林徽因就讀於英國教會所辦的女子學校。父親林長民被政府派往歐洲進行一年半的考察,林徽因在眾多子女中被選中,1920年4月跟隨父親前往歐洲。
  • 林徽因和徐志摩寫給對方的詩和信,實在太美!
    林徽因、泰戈爾、徐志摩而在林徽因一生情感中,不得不提的一位便是總所周知的詩人——徐志摩。1920年四月,16歲的林徽因牽著父親的手,悄然登上了倫敦的岸。在這座多霧的城,生命中最刻骨銘心的一幕情感悲劇正徐徐開幕。
  • 徐志摩林徽因: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憑直覺,我始終相信,林徽因跟徐志摩是深愛過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愛,又遠遠超脫出一般俗世男女的情愛。1、  徐志摩同時與林徽因父女倆 「談戀愛」最開始,他們是在歐洲認識的。1920年,中國國際聯盟同志會駐歐代表林長民攜愛女林徽因赴英國。
  • 民國愛情往事:徐志摩,林徽因,陸小曼
    沒人知道徐志摩在信裡寫了什麼,不過他有一首《忘了自己》,詩裡面寫道: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裡,遇到你。這首詩為徐志摩的人生留下了註腳,回首過往煙雲,他仿佛仍在康橋的風雨裡等一個人。
  • 徐志摩為她休妻,苦戀一生,泰戈爾一首短詩,道破兩人結局
    提起林徽因,很多人就會想到她與三個男人旖旎的愛情故事。白落梅曾經《林徽因傳》中這樣介紹她:「 她是一個聰慧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
  • 徐志摩日記公案,凌叔華林徽因各懷心思,妻子陸小曼無緣收藏
    哪怕就是人死燈滅已久,仍依舊被世人所津津樂道,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間的感情恩怨不就是如此。作為民國時期有名的風流才子,徐志摩幾乎每段戀情都鬧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而在他的這些感情中,尤以對林徽因的感情最為深切和痴纏。畢竟林徽因於徐志摩而言,是愛而不得的心中珍寶,是至死一刻都在想念的心頭好。而林徽因作為民國有名的傳奇佳人,不僅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大師,還是能作詩善畫的才女佳人。
  • 徐志摩寫過三月情,林徽因寫過四月天,網友:詩意的接龍
    很多人在四月裡都會想起民國的大才女林徽因的那首《你是人間四月天》。你是人間四月天,一句愛的讚頌;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首詩是林徽因最著名的一首詩,仔細讀來就感覺整個身心都沐浴在春天裡。
  • 徐志摩與三個女人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情愛糾葛,遺憾又幸福的人生
    郎才女貌完美無缺,那段時間儼然成為徐志摩和林徽因一生中最幸福最難忘的歲月 。可惜,愛在不對的時間開花註定沒有結果,此時的徐志摩已經有了妻子,失去了愛林徽因的資格。為了得到這個資格,他逼迫張幼儀離婚,甚至要求張幼儀打掉腹中的胎兒。
  • 1924年,泰戈爾送給徐志摩一首詩,早已看出他和林徽因的結局
    近百年來,徐志摩與林徽因的「愛情故事」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有人相信他們之間有愛,也有人相信林徽因沒有愛上徐志摩。此前,高曉松欲拍林徽因傳,就被其女兒梁再冰懟:不許拍我媽和徐志摩一起,若拍必起訴。意思就是說林徽因和徐志摩根本沒有那回事。
  • 林徽因的兒子口述她與徐志摩的感情真相:母親說他們是不可能的
    林徽因對他是什麼樣的感情呢?我認為她對徐志摩只是一種「長輩」的敬仰。初次見面,林徽因i就叫徐志摩「叔叔」。畢竟兩人差了7歲,再加上徐志摩是林父林長民的朋友,所以當時只有16歲的林徽因自然對他無甚想法。梁從誡口述林徽因與徐志摩的感情真相:母親說他們是不可能的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兒子梁從誡曾說道,母親林徽因同徐志摩的交往,是過去文壇上許多人都知道,卻又訛傳很多的一段舊事。
  • 徐志摩與林徽因:人生若只如初見
    1920年春天,16歲的林徽因,隨父親遠渡英國,同年10月,徐志摩由美國渡海來到倫敦,偶然間認識了林家父女,這時的徐志摩留洋三年,在歐風美雨吹拂的花花世界裡,蛻變為摧花折枝的情場老手,林徽因情竇初開,妙林含春的音容笑貌,令徐志摩一見驚為天人。
  • 女神林徽因將愛情給了徐志摩、婚姻給了梁思成,孩子給了金嶽霖?
    在良好教育下長大的林徽因,從小就帶著常人所沒有的氣質,16歲那年,跟隨父親遊歷歐洲,在倫敦期間,受女房東的影響,她立下了攻讀建築的志向,此時,徐志摩受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影響,也是來到了英國。
  • 徐志摩詩人的浪漫愛情史,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你知道多少?
    回國後辦雲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儲蓄銀行,均大獲成功。難能可貴的是,她回國後仍照樣服侍徐志摩的雙親(認作義女),精心撫育她和徐志摩的兒子。 臺灣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劃下編纂的,為的是讓後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張幼儀說:關於愛不愛徐志摩這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我對這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是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
  • 和徐志摩曖昧,和林徽因爭風吃醋,這位民國大才女的人生才叫彪悍!
    這樣一位頭頂光環的女子,一生最大的悲劇來源於婚姻,生生應了那一句「不作死,不會死」。同林徽因一樣,凌叔華是在妻妾成群的大家庭裡,父親的一堆兒女中脫穎而出的,這樣的女孩縱然沒有學會宮心計,也自有一套生存技巧,以及非常懂得如何周旋於男人們當中。
  • 林徽因第一女建築師,參與國徽的設計,她的一生充滿傳奇
    林徽因第一女建築師,參與國徽的設計,她一生充滿傳奇。民國第一才女林徽因,只知道她有一首「你是人間四月天」,感動了無數少男少女。卻不知她是中國第一女建築師,曾帶病參與國徽的設計。她不但在設計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一生也因為有三個愛她的男人而精彩。
  • 林徽因和張愛玲的一生:藏著女人幸福的終極密碼
    21920年,林長民被政府派往歐洲考察,特意帶了16歲的長女林徽因同行。他們去了很多國家,最後落腳倫敦。九月,林徽因考入倫敦聖瑪利亞女子學院學習,全面開啟了她的美麗新世界。張愛玲七歲已能寫小說,她的信手塗鴉之作,常叫父母親樂得手舞足蹈。九歲時,她信筆畫了一幅漫畫,母親說好,父親也說好。她把漫畫投給了報社,幾天以後,從報社寄來了5元錢稿費,她高興死了。父母也開心,說「這些錢隨你支配。」張愛玲稍大時,母親坐在抽水馬桶上看老舍的小說,一面笑,一面讀給她聽,她靠在門框邊傻笑。
  • 徐志摩的獨子,102歲仍健在,他說母親理解林徽因,最同情陸小曼
    如果細數起民國那些風流才子佳人的故事,其中無法跳過的一定是徐志摩,這位以寫詩聲名卓著的才子,一首《再別康橋》讓多少人為之動容,而他寫過的情詩更是表白的利器,直白卻不缺少內涵。但是,對於這位才子的在感情上的表現、人們的評價卻是好壞參半:既有人痛恨他的風流無情;又有人傾慕於他的才華與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