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英國弓箭的區別是?英國古代弓箭是長弓,而中國是短弓?

2021-02-10 生存狂

弓的出現是早於我們的文明的,從目前的出土狀況來說,十幾萬年到幾萬年的說法都有。因為制弓的材料容易腐爛,難以留下可考察證據,也為了學術政治需求或者製造爆點,存在學術造假現象,所以弓的起源到底是何時,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它的出現最早是用於狩獵的,並且極早就成為了人類爭鬥的工具。與之前說到的長矛相比,弓的進化更少,從它誕生以來,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變化過。用稍微科學一點的話來描述弓,就是:把人做的功儲存到弓臂裡產生機械能(彈性勢能),在人撒手時,儲存的彈性勢能瞬間爆發,彈射出箭矢,使人力能以最具效率的方式發揮殺傷力。

單體弓,弓臂結構為單一材料的弓,比如英國長弓,尼泊爾竹弓。單體弓的優勢在於製作成本低,製作周期短,環境適應性強;缺點在於機械效率底下,弓體太小則威力不足,弓體太大拉力太高難以操控。單體弓在原始社會之前就已經存在。

複合弓,弓臂結構為動物筋角、動物膠複合而成,所以在中國,複合弓一般叫角弓。複合弓的優勢在於機械效率高,弓的拉力與實際威力接近,同樣拉力下比單體弓小巧很多,且複合弓多為反曲弓(下弦後弓臂向前彎曲),拉距(開滿弓後拉弓手與弓把的距離)相同的情況下,實際拉距(算上向前的反曲)要大於單體弓弓體振動小穩定;缺點在於製作成本高,製作周期長,環境適應性差,潮熱天氣容易開膠損壞。現在一般認為複合弓是斯基太人發明的,但是也有一些證據證明複合弓的發明可能還要往前推。

複合弓:弓臂(貼角、鋪筋)、弓把、弓梢、弓弦、有的有弦臺。

箭矢:箭鏃(頭)、箭杆、弦槽、箭羽。這裡強調一個誤區,不管什麼箭,只要是弓用的箭,羽都是三片,每120度一片。

決定弓箭威力的條件很多,僅看弓箭本身,基本有這麼幾個條件:弓的拉力,弓的機械效率,弓的穩定性,箭矢的重量,箭鏃的材料,箭鏃的形狀,以及拉距。現在說弓箭的拉力一般用磅(1磅=0.45千克),磅是英制單位,為毛用它,自然有一段曲折的歷史文化原因。在古代中國用「鬥」、「石」(dan)來計量弓的拉力,不過通常只用石來描述。如果在較近距離,只要二十多磅的弓就可以殺人了,當然這個人一定穿的是T恤。

古代的戰弓,最低的也要五六十磅,高的可達一百六七十磅,當然比較普遍的拉力在80-120磅左右。這是因為戰場上弓箭大多遠距離拋射,並且不僅要射殺著甲的人,還要射殺馬匹,低磅數是派不上用場的;其次弓的磅數也是隨著時代發展盔甲進步而提升的,七八世紀的長弓拉力普遍在60-80磅,到了中世紀後期的英法百年戰爭,100-120都算不上是高磅數了。 當然了,現代材料製成的機械複合弓,四五十磅都可以獵殺大型獵物,這是因為它的機械效率高,箭鏃設計的更有致死性。總而言之,下到20磅,上到160磅,弓箭總能根據你不同的防護想辦法殺死你。聽起來很可怕,但是真正的戰場上,弓箭的殺傷極為有限,哪怕是長弓名戰,阿金庫爾戰役中,佔了英軍2/3的長弓手,殺死法國騎士的手段也是近戰肉搏,而非射殺。

弓箭的原理分類:

前文提到了單體弓和複合弓,我們粗略大致的可以這麼描述,西方世界主要用單體弓,東方世界主要用複合弓。弓的不同必定會帶來使用技巧的不同。

圖中左邊是蒙古式射法(東方射法的統稱),特點是箭搭弓臂右側,大拇指佩戴扳指(保護指關節)扣弦,其它手指虛握,實則大拇指拉弦,相對於地中海射法,蒙古式比較難掌握,但熟練後配合複合弓使用,射擊效率極高。右邊是地中海射法(西方射法的統稱),特點是箭搭弓臂左側,食指、中指、無名指扣弦,拉弦,食指與中指夾劍尾。地中海射法易掌握,適合大型單體弓的大拉距。

這張圖是用蒙古式射法操作土耳其弓的示例,可以清楚的看到扳指是如何扣弦的。因為這種結構,所以東方人的撒放動作往往很誇張,手掌突然彈開,拉弦手臂迅速張開,有一種扣弦手對弓弦避之不及的感覺,就是怕撒放不利索,扳指影響了弓弦的回彈。

再說一說單體弓和複合弓外形的不同有什麼影響。

上圖是一張清弓下弦與上弦的對比圖,可以看出反曲複合弓在上弦後就等於是已經開了一半弓了。複合弓弓臂兩頭的弓梢運用了槓桿原理,讓開弓的手感均勻穩定,同時省力,減少射手的疲勞。

清弓的弓梢原理

圖中的斯基太弓清弓的弓梢向前彎曲,在初開弓時,所需拉力不大,當弓開到一半時,拉力開始變大,開弓也變得費力;此時弓梢角度垂直於開弓手,與弓弦脫離,使力臂(弓臂)加長,形成更為省力的槓桿,讓越來越大的拉力變得平滑穩定,從來減輕射手的疲勞,提高射擊穩定性。不同的是,清弓作為傳統複合弓的最終形態,多了一個弦臺的結構,這讓回彈的弓弦震動更小,進一步提高涉及穩定性。

弓梢的角度設計合理,尺寸在合理範圍內,越大越省力,但是重量也越大,影響回彈速度和箭矢的飛行速度。因此,長梢(大弓梢)大多用在清弓這種高磅弓上,為了獲取更高拉力,犧牲一部分機械效率;而平均磅數低於清弓的明代小梢弓,顧名思義,就使用了較為短小的弓梢。

反曲弓的上弦方式

反曲複合弓的機械效率高,手感好除了外形設計外,還有就是它的材料複合技術。如上圖的土耳其弓,在弓臂的內側(朝向人的一側),鋪設強度高彈性大的動物角(水牛山羊等),在弓臂外側鋪設韌性大拉力強的動物筋絲。內側的角反抗弓臂的擠壓向外頂,而外側的筋反抗弓臂的抻拉向內收縮,一頂一縮,讓小小的弓臂有了更大的拉力和回彈速度,這就是複合弓小巧而有超過單體弓威力的原因。

這是最有名的單體弓,英國長弓的上弦與下弦狀態,形狀變化不大,弓體粗大,也沒有弓梢結構,整體手感與機械效率遠遠不及反曲複合弓。這種特性在其它單體弓上也是一樣的,但是長弓卻獨特一些,在下文的長弓專題中會詳細講解。

長弓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弓了,大名鼎鼎的英格蘭長弓在很多藝術作品中都出現過,比如說:電影《羅賓漢》電視劇《俠盜羅賓漢》以及PC遊戲《俠盜羅賓漢》。

之所以說是長弓,而不用英國長弓,是因為它實際上起源自北歐人(維京人,這種單體弓很難說起源自哪,但是英國那種長弓的確是起源自北歐),而把它發揚光大的是威爾斯人,只不過歷史上的長弓手長期受僱於英格蘭王國(他們也受僱於過勃艮第體系,勃艮第:法國東南部的一個爵國,常年叛亂以及捅法國後腰)。

作為土鱉無技術含量,與原始人比肩的單體弓,長弓是怎麼名聲大振,成為大殺器,以及很多遊戲中的終極弓箭的呢?上文說到了他有一個不同於其它單體弓的特點,那就是材料。一般長弓使用榆木,桑木,杉木製成,而最有名的是紫衫木,也就是紫衫木成就了長弓。

上圖就是紫衫木,可以看出,紫衫木的木質部份兩種顏色,中心紫紅外部黃白,紫衫的紫字也就是根據他的芯木顏色來的。紫衫木的特點就是天然的複合材料,黃白色的木質韌性強,紫紅色的木頭堅硬抗壓,有如筋角的組合。紫衫生長速度很慢,可以說是單體弓中的貴族,在今天,如果你要定製一把正宗的紫衫長弓,沒有幾千元是不可能的,因為它的材料稀缺,從中世紀後期開始,英國人就開始從西班牙北部進口紫衫了,當地的已經砍伐殆盡;另外,製作工藝也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這是紫衫長弓下料示意圖。對兩種木質的保留多少,弓臂粗細變化,以及芽節(木頭上的突起)的處理。

上面的圖描述了一個長弓手的裝備,以及長弓手慣用的拒馬戰術(長弓手們使用拒馬在阿金庫爾戰役中,抵擋了法國騎士的衝擊,射殺他們的馬匹,然後肉搏消滅了法國騎士們,因此長弓因為長弓手名聲大振)。下圖則是長弓手常用的集中箭鏃,有常規型,破板、片甲錐頭(三稜頭),破鎖甲錐頭(長針頭),以及菱形破甲箭和倒鉤箭(造成更大傷口且難以拔出)。

這是長弓手射擊時的真實動作,跟電影裡俠盜羅賓漢帥氣的射箭形象完全不同。這是因為開高磅數弓不是用手臂拉開的,是從腳尖開始,把力送到腰背上,再把弓推開才出現這麼奇葩的動作。(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手臂力氣比我大,但是開弓磅數不如我高的原因,開弓用的肌肉群主要是腰背,近戰武器也是。)

這是長弓的上弦方法,不管是複合弓還是單體弓,在不使用的時候,都是下弦的,以防止弓臂材料因為內部應力疲勞,威力變小甚至報廢。

好了長弓就介紹到這裡吧,下面貼點其它單體弓的圖片。

蒙古人的單體木弓,跟長弓很像有木有,東方也不是都用複合弓的,不過這種弓主要是狩獵和儀式用。

土耳其弓是土耳其人的傳統弓,它的外形小巧勻稱優雅,機械效率高,是優秀的弓,更是優秀的騎射弓。

土耳其弓的騎射手,可以看出短小靈活,十分適合在馬背上使用

土耳其弓的上弦圖,下弦圖,弓弦與箭。

波斯弓、印度(這裡應該是指北印度地區)弓和土耳其弓,可以看出很相似,除了弓箭,在其它領域,中西亞地區也存在著機器多的相似性,這是因為直到新航路開闢以前,中西亞地區一直都是商業要道。

上圖分別是新土耳其式,老克裡米亞韃靼式,新斯基太式,和老土耳其式。其中的新式指現代改良造型,老是指傳統造型。

看過進擊的巨人的小夥伴應該都對OP的最後一句有印象,yumiya,yumi是弓,ya是矢。就像原理其它大陸的澳大利亞大陸上演化出了眾多神器的動物一樣,島嶼國家日本,在各個方面也體現出了自己的獨特性,和弓就是。

這張專業的圖詳細的介紹了和弓的構造,可以看出和弓奇特的不對稱外形。其它的弓箭大多是接近對稱的,有的弓的確設計成上半弓臂稍長以保證箭矢在弓臂的對稱軸上(上臂長度=弓把+下臂長度)。但是和弓幾乎是1:2的比例。一般來說長弓的長度在1米7到2米左右,而和弓有的能達到2米4長,這是因為日本缺乏優質的單體弓材料,又因為氣候潮溼不適合複合弓使用,況且日本也沒有合適的大型筋角來做複合弓;所以不得不通過加長弓身加大拉距(和弓是平均拉距最大的弓)來提升弓的威力,而巨大的弓身如果做成對稱,則很不方便,所以才演化出了這麼個奇葩美的造型。

日本的騎射手——流鏑馬。圖中使用的和弓已經是馬上用的半弓了,儘管這樣,要是做成對稱的,也是很不方便的。

再看一下和弓的製作,和弓一般是竹木複合結構,這讓和弓的歸類有些尷尬,一般複合弓是指竹木+筋角,單體弓是竹木,而和弓偏偏是個竹子複合或者竹木複合。

上圖很清楚的表達了和弓的常見複合方式,木芯是丸木弓,竹芯是竹胎弓。

上面左圖畫的是弓體膠合以後,是怎樣把和弓塑型成做成之後的樣子的,一般需要幾十上百個竹楔子來固定塑形。右圖是定型完成取下楔子未上弦的樣子。

和弓在日本是十分重要的武器,如果單從戰績上來看,弓對於日本人來說,比任何民族都重要。據不確定統計,戰國時代,死傷於和弓的人在總傷亡數中佔7成。日本的武士最早是使用弓的(後來還是使用弓,以及長槍,武士刀katana,tachi之類,只是副武器),這種武將PK的玩法比的是騎射,所以這個時期的武士盔甲——大鎧裡有一個很特別的結構,叫大袖,就是一塊大板板樣的護肩,它的面積足可以保護整個肩膀手臂和側身,相當於一面盾牌。

朝鮮弓,朝鮮弓的反曲簡直可怕,有的甚至下了弦兩梢相交。

這是朝鮮很有意思的一種箭,叫片箭,這種箭特別短,長度甚至不到拉距的一半,所以片箭無法搭在握弓手上射擊,只得用一個凹槽木片拖著它,這種箭小而輕,飛行速度快,射程遠,當然威力也小,不過殺傷無甲目標是極好的。當然,也有玩脫了的情況,比如下圖的哥們。

聯繫合作或者加入我們的交流群一起探討生存

請加我們「狂媽」的微信號:tdempire 

或掃碼

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生存狂

*好消息:我們近期也會推出會員福利活動,會有很多好玩的、實用的裝備、配件送給大家哦!敬請關注!

BE PREPARED! BECAUSE YOU NEVER KNOW...

時刻準備著!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

相關焦點

  • 英國平民長弓手鏖戰法國貴族騎士
    任何工具和武器都是人體各種器官的延長(馬是腿的延長,刀是手的延長),弓箭堪稱是火器誕生之前,人手最偉大的一次延長。 弓箭的發明和改進使得人類能夠在較遠的距離準確而有效地射殺獵物,而且攜帶、使用方便,可以攜帶很多箭只,對敵人和獵物進行連續打擊。
  • 解開英國長弓之謎,英國憑什麼僅用6000人,就可以幹掉5萬法軍!
    而英國這邊就寒酸很多了,僅1000名重裝騎兵、5000名長弓兵。 按照中世紀的歐洲作戰慣例,弓箭手面對騎兵的衝擊,若沒有堅固堡壘的掩護,可以說是一衝即散,尤其是面對重裝騎兵,弓箭是難以穿透厚重的鎧甲。而行軍中的英國弓箭手,顯然沒有堡壘。
  • 弓箭知識詳解:射箭不是捏住箭尾,箭羽不傷虎口,拉弓要用扳指
    ,一些對古代弓箭很感興趣的朋友對弓箭知識卻並不了解,尤其是針對射法、器械等方面,為了解決大家的這些疑問,本文將以問答式的形式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布須曼人所使用的獵弓二問:咱們中國古代用什麼方法(拉弓射箭)呢?用食指和中指的第一關節夾住嗎?
  • 世界最強的4大弓箭!有3把是中國造,你知道幾把
    第二把弓:震天弓 中國古代十大名弓之一,公元661年,薛仁貴奉命率軍在大山一帶與突厥人決戰。突厥人為北方遊獵民族,強悍善騎,素有彎弓射鵰之風。突厥人方面率軍作戰的就是號稱為「天山射鵰王」的頡利可汗,率兵十多萬。戰鬥一開始,對方突厥軍就精選十幾個驍勇強壯的將士向唐軍挑戰,頡利可罕最賞識的三員大將元龍、元虎、元鳳出現在前面。
  • 射箭手冊--弓箭的沿革(傳統弓)
    2008年,考古工作人員在南非一處名為Sibudu的中石器時代的洞穴中發現了幾支疑似骨質箭頭的樣本,該箭頭的發現似乎要把人類使用弓箭的歷史往前追溯到61000年前。不過非常遺憾的是,在這個遺址洞穴中並沒有發現弓的遺蹟。中國的弓箭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二萬八千年前(山西朔州峙峪舊石器時代遺址)。
  • 舉著寶劍和弓箭毆打德軍,江湖諢號「瘋子傑克」的英國劍聖
    伴隨著風笛聲,抄起手中的大劍勇敢的衝向敵人,然後再用弓箭料理殘敵,這一幕應該發生在中世紀。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英國有這麼一位硬漢,在子彈和炮彈滿天飛的戰場上,手中的武器竟然不是李恩菲爾德步槍和司登衝鋒鎗,而是舉著一柄寶劍,背負弓箭追著德國人打。
  • 為何英國盛行長弓,而中國古代多複合弓?大英真的自有國情啊!
    編者按:冷兵器研究所之的《中國古代不用長弓?唐軍人手一把,連李世民都是狂熱粉絲》的一文中曾提到中國古代長弓。於是有讀者問,中國能用長弓,那位什麼英國卻不用複合弓呢?會不會和氣候有關呢?那麼,這和英國人用長弓有什麼關係呢?很簡單,刻板的英國紳士有什麼特徵?帶雨傘啊!其實,關於英國的氣候特點初中和高中的地理上都講過:英國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受盛行西風控制。溫帶海洋氣候的特點就是全年溫和溼潤,四季溫度變化小。因為海洋性氣候的緣故,英國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最低氣溫不低於-10℃,平均氣溫1月4~7℃,7月13~17℃。
  • 弓箭步:跨步距離長短的區別
    弓箭步(Lunges)是人體最基本的動作模式(Movement Patterns)之一,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印度數千年都沒有任何變化的短弓!不但可以射箭,還可以發射彈丸
    說起來,這把弓也沒啥故事,只是來自於活動在印度北部那加蘭邦、阿薩姆邦和錫金地區,一個名叫「林布」的部落,而林布部落在19世紀前可能還保留著獵頭風俗!這把弓是部落獵手在狩獵時常用的一種短弓,僅長106釐米,最寬處為3.5釐米,採用竹子製作,弓弦為動物筋腱。
  • 《騎馬與砍殺:戰團》諾德資深弓箭手兵種介紹
    諾德資深弓箭手是《騎馬與砍殺:戰團》這款遊戲中的一種進階兵種,屬於諾德人系。該兵種是否好用是很多玩家的疑問,那麼就來看看「孤獨的阿加瑪」分享的《騎馬與砍殺:戰團》諾德資深弓箭手兵種介紹吧。《騎馬與砍殺:戰團》諾德資深弓箭手兵種介紹:諾資弓,性價比比較高的射手,裝備長弓鏈甲衫和皮盔。和弓箭手一樣,看成是能射箭的巨斧兵就好了,四十多砍的巨斧配合強擊鐵骨還有7跑步,抱著斧子衝起來飛快,而且平心而論射箭也不差,長弓射的慢一些。但這個絕對是最能打的遠程兵。
  • 玩過弓箭你就知道,全身板甲真不適合射箭,西歐騎士近戰也是沒招
    或者採用鎖甲和板甲進行混搭的配置來保證肩背活動不受影響去完成射箭的需求。步兵穿乾脆卸掉護肩護臂的半身甲也是常態。如果無視全身板甲不適合射箭這一客觀事實,非要說全身板甲可以射箭,但就有點抬槓了。因為可以射箭和用弓箭作戰差著十萬八千裡呢。比如上圖中,船上穿全身板甲一名戰士就拿著弓看起來像在射箭。
  • 「驚弓之鳥」的故事只是無稽之談,古代弓箭真有這麼嬌貴?
    ▲驚弓之鳥的故事其實誤導了很多人弓箭雖然在今天已經徹底退出了各國軍隊的武備序列,但是在冷兵器時代,弓箭可以說是古代世界各大強國的重要武器,尤其是打下古代世界最大疆域的蒙古帝國,弓箭更是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 彈弓和弓箭有何區別?
    冷兵器中要數殺傷力大的,大刀肯定在其中,弓箭也不例外,有一款冷兵器和弓箭很像,這款冷兵器就是彈弓,彈弓是一種遊戲工具,但是早些年,也有人用它作為武器去攻擊其他人,它的形狀也是小巧精悍,方便攜帶,彈弓一般用樹木的枝椏製作,呈「丫」字形,上兩頭系上皮筋,皮筋中段系上一包裹彈丸的皮塊,威力視乎皮筋的拉力
  • 兵器譜|如果需要末日生存,什麼樣的弓箭類型才是你的最佳用弓?
    如果你沒有接觸過弓箭,那麼你可能不會意識到,在狩獵和生存中無論是老式還是新式弓箭都是很有價值的。
  • 百年較量中,從英國長弓兵力勝法國重騎兵,看長弓兵的得勝之因
    在英國和法國的百年戰爭中,就湧現了很多新式的作戰武器和技術。在這漫長的較量中,看似裝備簡陋的英國長弓兵卻重創法國裝備精良的重騎兵。阿金庫爾戰役就是百年戰爭中,英國極其輝煌的一次勝利。因此長弓兵的名聲大振,一躍成為歐洲各國的矚目焦點。精良的重騎兵為何會敗於長弓兵的箭羽之下,長弓兵究竟為何能夠得勝?
  • 伽羅太華確認優化,四處缺陷修復,對比舊版弓箭特效,秒不秒就有數了
    同時太華也有三處改良,伽羅在開啟一技能時,長弓模型會變大不少,使玩家更容易區分。其次長弓的整體厚度增加,看起來更加有質感。 值得一提的是,太華在優化了弓箭之後,一技能特效也更炫酷。施放瞬間短弓變成長弓,同時附著一團藍色的火焰,視覺衝擊力直接拉滿,感覺傷害都提升了一個檔次。
  • 當英格蘭長弓遇上東方的複合弓和弩箭
    近代西方文明取得強勢地位以來,在各種文學讀物、影視作品的渲染下,中世紀英格蘭長弓的威力被誇大到無與倫比的地步,簡直比我們經常拿來當笑話的古代朝鮮神機箭還要神勇,似乎整個中古世界都找不到足堪匹敵它的武器。那麼英格蘭長弓真的是古代威力最大的遠程武器嗎?與繼承羅馬傳統的西方世界強調長矛方陣不同,東亞各民族對弓弩的重視程度要高得多。
  • 《弓箭傳說》萌新和大佬的區別,遊戲新手攻略
    《弓箭傳說》是近期玩到的最有趣的休閒遊戲了,圍繞走位躲避攻擊、停下射出弓箭的機制,設計出了操作簡單、策略多變、富有挑戰的關卡體驗。
  • 弓箭手怕近戰?看看戰弓磅數,讓鄭成功鐵人軍告訴你啥叫弓兵近戰
    另外,西歐的文化中,對於弓箭手的地位也並不重視,西歐中世紀騎士教育的主要內容「騎士七藝」分別為:騎馬、遊泳、投槍、擊劍、打獵、弈棋和吟詩。並沒有射箭這一條,遠程武器選擇使用投矛而非弓箭。雖然說並非西歐騎士都不會射箭,但確實相對來說,西歐騎士對於射箭來說並不重視。
  • 最早的弓箭是什麼時候發明的?是中國發明的嗎?
    在冷兵器的發展歷史上,弓箭的發明是個劃時代的事件。因為有了弓箭,人們才可以在中遠距離上對獵物或者敵人發起攻擊,而自身由於距離因素,保持著相對安全的位置。因為有了弓箭,以前沒法攻擊的大型獵物也可以在遠處遠遠瞄著了,而不是以前只能望猛獸而逃,比如大象,老虎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