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利用氣泡作為微型機器人實現零件的操縱和裝配

2021-01-10 網易

2020-12-28 15:52:07 來源: 南極熊3D列印網

舉報

  來源:摩方精密

  工業機器人已被廣泛應用於製造和組裝,但是在微觀尺度上,大多數組裝技術只能將微模塊簡單的排列在一起,很難將其裝配在一起形成一個不易分散的實體。近日,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劉連慶研究員領導的微納米機器人課題組利用雷射產生和控制的氣泡作為微型機器人,將不同形狀和功能的微小零件裝配在一起。這些微小零件是通過PμSL 3D列印技術(摩方精密,nanoArch S130)製備而成。在這項研究中,表面氣泡充當晶片上的微型機器人。這些微型機器人可以移動、固定、抬起和放下微型零件,並將它們集成在一起,形成緊密連接的實體。

  以燕尾形零件的裝配過程為例(圖1),氣泡機器人首先將帶有榫舌的微型零件抬起,而後另一個移動微氣泡機器人將帶有卯眼的微型零件移動至指定的位置,原先的微氣泡在雷射關閉後緩慢消失從而使得榫舌結構插入卯眼中。用此方法裝配的微型零件可以作為一個整體運動而不會分離。類似地,將不同類型的零件整體組裝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構,例如齒輪、蛇形鏈條和車輛,然後由氣泡微型機器人驅動它們以執行不同形式的運動。這種組裝技術既簡單又有效,有望在微操作、模塊化組裝和組織工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該工作以「Integrated Assembly and Flexible Movement of Microparts Using Multifunctional Bubble Microrobots」為題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圖1. 裝配過程和實驗系統示意圖。A) 燕尾形零件的裝配過程。B) 系統的示意圖。

  當雷射照射在非晶矽表面時,由於光熱效應,在固液界面處會產生一個氣泡,並可在雷射的控制下進行移動。當氣泡產生在微模塊的底部時,氣泡可將微模塊抬起。本研究利用氣泡產生過程快而溶解過程慢的特點,先控制一個氣泡將微零件抬起,然後利用第二個氣泡移動另一個微零件。當第一個氣泡緩慢消失時,第一個零件緩慢落下,兩個微零件能夠裝配在一起。利用氣泡對微零件的三維操作能力,將二維組裝變為三維裝配。

  

  利用不同形狀的微零件,可以得到齒輪(圖2)、鏈條(圖3)和小車(圖4)等不同的結構,這些結構在氣泡的驅動下可以進行多種靈活的運動。

  

  △圖2. 齒輪結構的裝配過程及運動

  

  △圖3. 鏈條結構的裝配過程及運動

  

  △圖4. 小車結構的裝配過程及運動

  總而言之,該研究利用微小氣泡作為機器人,對微零件進行抬起、移動、固定等操作,並利用氣泡機器人的三維操作能力,將多個零件裝配成整體,提供了一種新的微尺度操作和裝配技術。

  (以上相關介紹內容由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微納米機器人課題組代利國博士提供)

  上述研究工作涉及的PμSL微尺度3D列印技術由摩方精密提供,因此摩方公司就這一創新型成果對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微納米機器人課題組進行了更進一步的補充訪談,以下為部分內容:

  1、BMF:請問利用氣泡作為微型機器人來操縱微型零件有哪些優勢?潛在的應用有哪些?

  代博士:氣泡作為微型機器人,可以對單個的零件進行多種形式的操作,特別是可以控制微模塊的三維姿態,這是其相比於其他微納操作技術的優勢。其可以用於操作細胞、顆粒和微模塊等,在生物醫學、組織工程等領域都有應用前景。

  2、BMF:請問在這次研究中,為什麼採用微尺度3D列印的製備方式?

  代博士:我們設計的零件包含各式各樣的微米尺度接頭,比如燕尾形的榫舌和卯眼等,其中最小細節尺寸30μm,並且這些結構有尺寸配合的要求。摩方公司的3D列印技術可以很好的滿足我們的要求,尺寸和形狀都可以按照設計進行靈活加工,誤差也在可控範圍內。此外,面投影光刻3D列印技術可以批量化快速製作零件,有助於實驗的順利完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國科研人員研發磁性噴霧,可快速製造微型磁控機器人
    據中科院網站11月25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新宇研究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申亞京團隊合作,提出一種通用、可擴展、能應對不同場景的微型機器人製造方式——利用膠質磁性噴霧使無生命目標物體成為可控微型外骨骼。
  • 蘇黎世聯邦理工新穎的「微型車輛裝載藥物」
    具有高磁響應性的結構,可控的群聚性,更高藥物載量,這樣的微型機器人有一天將徹底改變醫學領域。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以複雜方式互鎖多種材料來製造微米級機器的技術。通過磁控制可以操縱血管內的微型機器人將藥物輸送到體內的特定部位並實現受控降解,這樣的微型機器人有一天將徹底改變醫學領域。
  • 融合摺紙和軟體技術,模塊化設計的微型昆蟲機器人讓人眼前一亮!
    導讀別看微型機器人尺寸小,它的用處可不少!藉助於身材的優勢,微型機器人可以穿過狹小的空間,它們非常適用於一些特殊的場景,例如地質災害過後的斷壁殘垣中搜尋倖存者,或者是潛入一些複雜的機械設備和管道設備中檢測,甚至是遊走在我們人類的器官和血管中,檢查並且排除病灶。微型機器人近年來也成為機器人學家和工程師們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 機器人技術如何重塑外科實踐?
    隨著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醫療機器人已經開始滲入醫療保健領域,通過機器人的輔助、外科醫生的操縱,機器人手術在過去十年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這樣的系統通過濾除手部震顫並將其手部動作縮放為較小的動作,從而提高了外科醫生的靈活性和準確性。
  • CAA | 科普:一款能輕鬆翻轉的帶尾巴蟑螂機器人
    因為尾巴對很多其他東西都有好處,所以這個機器人的研發下一步就是看看它還能做什麼,研究人員說道,「通過將尾巴的控制作為額外的運動肢體,進一步拓展機器人的機動性,探索利用單一自由度的低質量尾巴來實現功能的潛力。由於尾巴可以長時間地使用較大的力量,這相對於腿上的承受力而言,所以帶有衝擊力的尾巴運動可以產生明顯的垂直跳躍,以清除障礙或進行快速的轉彎。」
  • 上萬個零件,不到1分鐘就能裝配完一輛,汽車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1、同期生產先介紹一個概念「同期生產」,一輛汽車有上萬個零件,要安排順序生產、裝配,才能確保準時向客戶交車。例如生產門內板或門飾板的供應商,會根據主機廠提供的計劃,按照順序生產零部件,與車輛裝配順序一致。生產好的零件裝載到卡車上,按計劃順序抵達,按順序發往整車裝配車間。在與客戶同步同期生產中複雜和大型的零件,例如發動機和變速箱,會按照整車合裝時間提前幾天開始生產,並發往整車裝配工廠,和整車的生產順序一致,直接發往裝配生產線。
  • 只需噴一噴新型磁性噴霧,藥片變身微型機器人直達身體目標區域
    圖片來源:香港城市大學磁場對生物組織是透明的,相對安全的,是實現磁器件遠程驅動和無線控制的有力工具,而微型機器人可以進入人體複雜和狹窄的區域,並操縱下至亞細胞實體,這兩種技術的結合,在醫學和生物工程應用方面的巨大潛力
  • 科研人員研發出可快速製造微型機器人的膠質磁性噴霧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新宇研究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申亞京團隊合作,提出一種通用、可擴展、能應對不同場景的微型機器人製造方式——利用膠質磁性噴霧使無生命目標物體成為可控微型外骨骼。
  • 深圳先進院等研發出可快速製造微型機器人的膠質磁性噴霧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新宇研究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申亞京團隊合作,提出一種通用、可擴展、能應對不同場景的微型機器人製造方式——利用膠質磁性噴霧使無生命目標物體成為可控微型外骨骼。
  • 微型機器人可能會給醫學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這種微米機器人有朝一日將徹底改變醫學領域。如此微小的機器人,甚至可以通過我們的血管,將藥物送到身體的特定部位,這也是研究人員多年來一直追求的目標。現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首次成功地用金屬和塑料製造出了這樣的 "微型機械",其中,這兩種材料就像鏈條上的環節一樣緊密地聯結在一起。這得益於他們設計的一種新的製造技術。
  • 《Nature》草履蟲大小的微型機器人:由雷射驅動可用於顯微外科
    微型機器人示意圖圖:來自康奈爾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構建了一個微型機器人,該微型機器人由一個簡單的矽光電電路所組成,從本質上來說,主要是軀幹和大腦,以及四個電化學執行器用來執行腿的功能。該款微納機器人,通過雷射的輻照來控制機器人的前後腿的交替運動,從而實現在液體中的遊動這款微納機器人,由於其體積小,只有草履蟲大小,而且方面大批量的進行製造,科學家可以實現「撒豆成兵」,能夠一次批量製造出上千個這樣的微型機器人,組成一支不可估量的「大軍」。
  • 微型機器人:由雷射驅動,未來可用於顯微外科手術!
    微納機器人在無創手術、靶向藥物運輸和生物傳感檢測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可重構的微型機器人,由電磁場遠程控制,可在人體內運動,進行給藥或者手術。(圖片來源:EPFL/EPFZ)將電子器件微型化以生產細胞大小的微型機器人,一直是科學家們追求的目標。
  • 上海伺服壓力機助力數位化裝配
    其實,零件合格並不等於總成產品合格。部分企業受傳統思維影響,重機加、輕裝配,購買機加設備一擲千金,一條裝配線投資常常還沒有一臺進口設備多。因此,其裝配只不過是簡單的零件組裝。用不合格零件,一定組裝不出合格總成。用合格零件,不一定組裝出合格總成。裝配是產品製造過程控制的最後環節。產品設計、加工耗費90%的成本,而裝配成本不會超過10%。
  • DP技術和Alma開發了機器人添加劑DED解決方案
    作為ESPRIT CAM CNC軟體的開發者,DP技術已經與Alma(一家機器人CAD/CAM供應商)合作,為機器人添加劑DED(直接能量沉積)創建一個完整的編程解決方案。  添加劑DED是一系列金屬3D列印技術,通過熔化和熔合材料來製造零件。
  • 肉眼不可見的微型機器人來了,一次製造100萬個,未來可探索大腦
    新型致動器催生的迷你機器人 我們之前可能聽說過很多微型機器人,比如DNA摺紙機器人(一種用單鏈DNA組裝成的給藥機器人,依靠人體內的循環系統而移動)、多腿的軟體機器人(一種用軟性矽薄片製作,下面裝著上百條毛腿的機器人,可在外部電磁設備協助下,在人體內高效移動),甚至可癒合的活細胞機器人(一種使用皮膚細胞和心肌細胞組合而成的機器人
  • 港中文張立《先進材料綜述》微/納米機器人趨勢,驅動和系統集成
    如圖1所示,在這篇綜述中,作者研究了m-bot的五個方面,即它們的設計,功能化,驅動,本地化和應用程式。m機器人的設計由其化學性質和幾何形狀定義。m機器人的功能取決於在m機器人表面上物理錨固或化學結合的貨物/分子的類型。根據推進能量的類型,對操縱進行系統地總結,可以使用磁場,超聲波場,光,電場,燃料,熱量和馬蘭戈尼效應來推動機器人。
  • 仿生微型機器人跳著「霹靂舞」就卸了貨
    該機器人類似於四足章魚,在充滿水的水箱內運行,非常適合在水生環境中使用。這個釐米大小的機器人按重量計有將近90%的水,無需複雜的硬體、液壓或電力裝置即可移動。機器人由光激活並沿外部旋轉磁場的方向行進。機器人能以人類的速度(大約每秒一步)行走,並對磁場進行響應,從而使這些材料能遵循特定的軌跡。
  • 超聲波電機在微型智慧機器人中的作用是什麼
    打開APP 超聲波電機在微型智慧機器人中的作用是什麼 超聲波電機徐生 發表於 2020-12-10 11:26:10 目前大多數智慧機器人都以電磁電機作為關節執行器。
  • 微型機器人僅硬幣大小 能小跑跳躍行動靈活
    【環球網只能報導 記者 張陽】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將移動微型機器人HAMR的尺寸進一步縮小,這款靈感來自於蟑螂的機器人只有一枚硬幣大小,行走速度每秒13.9個身長,使它成為迄今為止最小、最快的微型機器人之一。
  • 像操縱機甲一樣控制機器人:MIT「鐵甲鋼拳」Hermes
    如果機器人不夠靈活,人類來操縱可以解決問題嗎?MIT 提出的人形機器人 HERMES 可以讓我們像電影和動漫裡操縱機甲一樣,自由操縱它來完成各種複雜任務。HERMES 比人類更加強壯有力,研究人員希望它可以代替人類去執行搜索和營救任務。在面對極度危險或有毒氣體的環境中,操縱者可以通過頭戴顯示器以第一人稱視角進行操作。或許我們距離造出高達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