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需要掌握氧氣,氫氣,二氧化碳實驗室的製取。
實驗室製取氣體的發生裝置通常分為兩類:固體加熱型和固液常溫型。
(1)固體加熱型:固+固——(加熱)氣體的反應,如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氧氣,裝置如下圖所示。
(2)固液常溫型:固+液——氣體,裝置如下圖,常用的有: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制氧氣;用鋅粒、稀硫酸制氫氣;用石灰石、稀鹽酸制二氧化。裝置如下圖。
實驗室製取氣體的實驗操作順序:
選擇好藥品、儀器後操作的一般程序:
1,組裝儀器:一般按照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
2,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3,裝藥品:若是固體跟液體反應,一般先裝入固體,再加入液體。
4,準備收集裝置:若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應在製取氣體之前將集氣瓶盛滿水(實驗完畢時應先把導管移出水槽再移走酒精燈)。
5,製取氣體。
6,收集氣體驗滿。
7,拆洗儀器。
初中階段需要掌握的實驗室製取氣體如下表:
在製取這三種氣體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1,製取氫氣時選用鋅粒,而不用鎂條、鐵片,原因是鎂價格貴且反應太快,而鐵又反應太慢;酸選用稀硫酸,而不宜用稀鹽酸,因為用鹽酸制的氫氣易不純、濃硫酸反應不生成氫氣。
2,制二氧化碳時可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而不選用碳酸鈉、濃鹽酸、稀硫酸,原因是碳酸鈉反應太快,濃鹽酸易揮發出氯化氫氣體,而使製得的氣體不純,稀硫酸與石灰石反應生成硫酸鈣,硫酸鈣微溶於水,附在石灰石的表面使反應不能進行到底,也不能煅燒石灰石,因為條件不易達到,不可操作。
3,用氯酸鉀、過氧化氫制二氧化碳時,加入的少量的二氧化錳起的是催化劑的作用,用來加快反應速率的。
除了掌握這三種氣體的製取,還要理解一些氣體的乾燥需要選用的乾燥劑,選用的乾燥劑只能吸收氣體中的水分,而不能與氣體發生反應。常用氣體的乾燥劑的選擇見下表:
初中階段,只用掌握這三種氣體的實驗室製取就可以了,中考的時候,這種題型會出現在實驗題中,同學們答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除此之外,還要掌握的是,所有氣體的收集通常分為:排空法和排水法。
排水法收集的氣體是難溶或微溶於水的氣體,而且與水不發生化學反應,如氫氣,氧氣,甲烷等。
排空氣法收集氣體分向上排空氣,向下排空氣,當氣體不與空氣發生反應,密度比氣大的用向上排空氣法,如氧氣,二氧化碳等;當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小的用向下排空氣法,如氫氣,甲烷等。
氣體與空氣的密度比較,可以比較相對分子質量,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29,若氣體的分子質量大於29,則密度比空氣大;若小於29,則密度比空氣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