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的各類家具賣場,在硬體的建設配套日趨完善了,無論裝修,擺設,配套越來越好。那麼軟體呢?我們專賣店經銷商和導購員的服務又如何呢?
我們在全國各類賣場、專賣店中不難發現這樣一種情況:沒有客人光臨的時候,導購員都有獨特的動作,各色各樣,有倚門而笑的,有發呆的,看書報的,網上種地偷菜的,玩手機遊戲的,補妝的,有修指甲的,導購隔著走道聊天的,吐沫橫飛。家具導購還能夠做到一邊聊天,一邊看店,一邊心不在焉...這樣的終端一線,生意會好嗎?
【案例】:
福建省的一家專賣店,看到一個家具導購在玩手機,看到顧客進去,她來一句:「歡迎光臨,隨便看看」,然後說你先看看我去開燈,顧客晃了一圈走了出來,看到她還在玩手機...
試問如果你是客人,走進店裡看到這樣,會感覺舒服嗎?會對這個品牌認可嗎?會對服務產生購買意願嗎?
回答:不會!即使想買,除非是獨家經營,產品非常獨特,價格非常合適。
現時,專賣店出現的銷售效率不高,絕大部分經銷商都是用了推卸責任的理由去處理,「商場沒人」這是他們的統一答案。
【案例】:
在山東省的一個家具城,某品牌的幾個家具導購員無所事事的閒聊。
公司的督導來到,問及最近生意怎麼樣?她們抱怨說:「沒有人呀,生意很差啊」!
其實這幾乎是全國經銷商的統一答案。
督導問:為什麼沒有人?商場裡不是也有賣得好的品牌嗎?
導購員異口同聲回答:「她們位置好」、「她們是大品牌」、「她們產品設計好」、「她們經常有活動」 ...
問題:我們的產品與其他品牌產品風格和款式大體都差不多,客人為什麼沒有進我們的店?而是去了別人的店,因為客人在路過我們店的時候,本來想進去看看,發現店內黑漆漆的一片便隨身走過了。
請看看生意好的店,哪一家是關燈做生意的?
督導問:為什麼店裡不開燈?
導購員:老闆交待沒客人來,開燈浪費電,生意不好做,能省則省,客人進來了才能開燈...
需要說明的是,不開燈的原因只有一個—省電!250平方米的專賣店,如果全天燈火通明,每月的電費超過18000元,相當於10個導購員的正常工資,能有多少經銷商能做到呢?如此一來,省了電也就省了客人,省去了成交的機會!
賣場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大,本來就僧多粥少,生意難做,加上店內黑漆漆的一片,導購聊天、抱怨,發呆、無所事事...這樣進店的人就更少了,形成了惡性循環!
好不容易才等到年底,希望明年會更好,可惜招商部經理說,對不起這個位置有其他品牌看中了,以後有機會我們再合作...
「火車跑的快,全憑車頭帶」。老闆是專賣店的靈魂和核心,是帶兵打仗的將軍,市場也許有困難,員工也許會有不足,但老闆如果不能帶領員工去解決市場困難,不能合理人盡其才,激發鬥志,即使再能幹的員工也解決不了問題。事實上,有很多老闆往往會把問題歸咎於外在因素和客觀因素,而不能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問題所在。
正確的做法:制訂激勵零售與工程的刺激性臺階性激勵與銷售政策,甚至讓店長持分紅股權,加強導購員專業技能培訓,加強終端的促銷策劃與組合,引入「全國直售」和「大終端」理念與模式,讓導購員發動親朋同學等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都調動起來,專賣店銷售業績都可以得到迅速改善。
關鍵在於,專賣店老闆要敢於讓店員多賺錢,可很多老闆卻不願意,或在專賣店賺錢之後又不捨得。如果這種心態得不到改變,導購員沒有積極性,大家都按只是老闆的要求和意願去機械性的工作,那麼,專賣店的生意不好能怪員工嗎?能怪市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