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全社會關注過敏性疾病,2020年過敏關愛季系列公益科普活動 「與敏共生·暢享生活」近日正式啟動。活動傳出消息:過敏在全球的總患病率高達22%,每5人中就有1人患過敏性疾病。近年來,我國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大眾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卻相對滯後。以過敏性鼻炎為例,我國患病率達17.6%,主要表現鼻塞、鼻癢、流鼻涕、打噴嚏等,嚴重影響患者工作生活。
過敏性疾病已成最常見慢性病,兒童致敏率達40%至50%
過敏性疾病,又稱「變態反應性疾病」,是由本來對人體無害物質引發的一種異常的身體免疫反應。過敏性疾病可發生在全身的任何部位,常見於鼻部、皮膚、眼部、呼吸道及胃腸道,從新生兒、兒童到成人的各個年齡階段都可能發生。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許政敏教授說,許多人以為過敏性疾病並無大礙,其實並非如此。以過敏性鼻炎為例,兒童過敏性鼻炎會影響小孩生活質量,部分過敏性鼻炎還會造成合併症,比如睡眠呼吸障礙,會打呼,影響腦部供氧,由缺氧造成記憶力減退、多動等。此外,過敏性疾病還會合併哮喘、支氣管炎、中耳炎、鼻竇炎、腺樣體肥大,這些危害會引起意想不到的疾病,例如,鼻竇炎嚴重者甚至會影響顱內,危及生命。
從現有過敏性疾病相關的流行病學調查可見:過敏性疾病,已成為我國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更令人擔憂的是,在全球範圍內嬰幼兒、青少年患者人群明顯增加,兒童對常見過敏原的致敏率高達40-50%,遺傳和環境的影響都不容忽視。
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程雷教授說,「許多人對過敏性鼻炎的認識存在局限,做好疾病科普有利患者早期就診。」兒童相較於成人更容易共患多種過敏性疾病,忽視過敏問題,往往導致多種合併症得不到控制,嚴重影響兒童的學習與生活質量。
過敏性疾病需要全病程管理,建立「防重於治」觀念
除了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膚病同樣備受困擾。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第13屆主任委員張建中教授透露:過敏性皮膚病在我國患者人群大約有 1.5億,包括特應性皮炎(溼疹)、蕁麻疹、接觸性皮炎、食物過敏、藥物過敏等。上述過敏性疾病,非但有皮膚表現,還常常有內臟系統表現,是系統性疾病。患者需要及時就醫,正規就醫,科學預防,合理治療,才能控制和消除病痛,防止病情加重和形成併發症。
來自耳鼻喉科、皮膚科、兒科、呼吸科等過敏性疾病相關領域專家共同發聲:呼籲全社會重視過敏疾病的全病程管理。從多學科角度提出公眾應從預防、治療到與敏共生,正確認識過敏性疾病。專家一致認為,過敏疾病綜合管理需要正確認識疾病的發生和治療,建立「防重於治」的觀念。
張建中說,過敏性鼻炎的常見過敏原是塵蟎和花粉,如蒿草、豚草花粉和松樹、柏樹花粉等。對於室內過敏原(如塵蟎),患者在室內應避免接觸毛絨玩具、地毯、掛毯等物品,保持通風換氣、被褥衣物保持乾燥。對於室外過敏原(如花粉、真菌等吸入物),患者在過敏原高發季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儘量不去致敏花粉散播廣泛的地區。
許政敏表示,過敏性疾病治療中,需要做到預防性的疾病用藥。過敏性鼻炎患者在明確過敏原的情況下,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預防性用藥,如口服抗組胺及糖皮質激素類鼻噴劑等,有效預防及控制過敏症狀。
另悉,此次由白求恩公益基金會發起,上海強生製藥有限公司和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支持,旨在攜手行業各方力量推動疾病公眾認知度,樹立科學治療與疾病預防的健康理念,幫助過敏患者暢快呼吸,享受幸福的美好生活。活動將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面向全國開展疾病科普、問診和患者教育等公益活動。在過敏性疾病高發的省份,還將開展針對性的過敏知識講座及關愛活動。
(連結)
如何區分過敏性鼻炎和感冒?
1,從發病季節來看,普通的感冒冬春季節是高發季節,這段日子也是病毒感染高發時。過敏性鼻炎一般來說是春秋,4月、5月、9月、10月間發病率較高。
2,持續時間不一樣,普通感冒7至10天就好了;過敏性鼻炎至少要兩周以上,出現鼻子塞、流鼻涕等。
3,普通感冒往往伴有發熱;過敏性鼻炎沒有發燒。
4,普通感冒不僅有鼻部症狀,還有喉嚨、咽部的充血、疼痛;過敏性鼻炎僅僅是鼻部的症狀,沒有喉嚨痛。
5,普通感冒眼睛不癢,而過敏性鼻炎往往伴有眼部的癢,會有揉眼睛。
6,普通感冒鼻涕一般來說是白色的,甚至是膿性的;過敏性鼻炎是清水一樣的。
7,實驗室檢查來看,普通感冒「嗜酸性粒細胞「正常,白細胞也基本正常,甚至偏低(與跟病毒感染有關)。過敏性鼻炎「嗜酸性粒細胞」非常高,過敏原檢測呈陽性。
8,普通感冒沒有家族史,過敏性鼻炎伴有家族史,如果雙方父母都有過敏性鼻炎的,小孩患過敏性鼻炎達到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