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聽人說天天敷面膜還是幹,補水沒有用?
每個人情況不一樣,可能各有各的原因。但是我認為,只要做對了,補水是有用的。就像有的人臉變成敏感肌,自己還不知道為什麼,萬事萬物有因就有果,一定是有原因的。任何事情如果想少走彎路,就要先了解它的原理,雖然很枯燥,用心了解之後,自己就知道該怎麼護理了。
人的皮膚受影響的因素其實很多,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
自然因素包含了基因、年齡、生長環境、氣候、水土等。人為因素包含了作息規律、飲食習慣、身體狀態等,這些都是對皮膚影響比較大的。
還有一部分因素是,不看皮膚狀況,不懂成分,就特別容易跟風,不知不覺使用了根本不適合自己的東西,用幾天是看不出來影響的,有時候覺得無功無過也能湊合用。如今跟風、混搭是造成皮膚問題的源頭之一,當你總是使用不適合皮膚的東西,將皮膚屏障破壞,這就是毀臉的開始。
本來皮膚是有自我防禦功能的,皮膚最外層的屏障其實是一層油脂膜,就是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經過低溫乳化後,在皮膚形成一層弱酸性的保護膜,就像一碗雞湯,稍微晾一下就會在表面出現一層很薄的油膜,如果用筷子捅一下油膜就破了,雞湯就涼的很快,很顯然人們總是將它破壞掉了。本來皮膚是不需要補水的,真皮底下有血液可以提供水分,無奈表皮不給力,皮膚持水能力變得很低,洗完臉一分鐘就覺得臉緊繃,臉上皮膚明顯很乾的人,表皮屏障長期受損,而且角質層越來越薄,基底變得越來越幹,久而久之,容易出現色斑、紅血絲,皮膚耐受性也變得很差,平時塗抹東西會比別人更敏感,尤其是對含有酒精、日化香精、色素的產品更敏感些,像粉底、粉餅、bb霜這些都不敢用,卡粉浮粉太難看了。
護膚的黃金原則就是不要傷害它,那既然已經傷害了,怎麼辦呢?
當然是想辦法幫它修復。前面說了自然因素,可能我們能做的事不多,那就從人為因素裡找方法。首先作息飲食這些肯定要注意改善的,其次就是要正確的護膚。先說明一點,護膚品對皮膚的改善是一種輔助作用,護膚其實「護」的就是表皮,好的護膚品可以給皮膚提供水分和營養,護膚品一般含有水相和油相,水相主要補水,油相就是補油幫助皮膚封膜瑣水,有水有油,可以幫助皮膚快一些自我修復,從而維護好我們的面子工程。下面就具體聊一下補水有沒有效果的問題。
先了解下表皮結構:角質層、透明層(面部沒有透明層可以忽略)、顆粒層、棘層、基底層,其中最外層是角質層,最底下是基底層,基底層是生發層,基底細胞新陳代謝逐漸推移到最外面脫落,這就是一個代謝周期,一般是28天。由於每一層的結構和特點不一樣,它們各有各的職責,每一層都具有防禦功能,比如棘層就是荊棘叢生的樣子,可以抵禦外界物質入侵。對於皮膚來說,我們塗抹的護膚品都是外來入侵者,皮膚本來是防水的,如果把皮膚打溼,普通的水是不會進入皮膚裡面去的。但是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分子量足夠小,它可以穿過層層柵欄障礙進入基底層。也就是說,只有當分子量越小,才越容易滲透,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被吸收了。不過提一句喲,分子量越小,它的含水量肯定是相應減少哦,但我覺得,你得先讓它進得去,然後再考慮大量補充的事。
由此來說,含水物質的分子量大小跟補水效果有很大的關係。
那分子量大小有什麼區別,一般得是多大的呢?
在不同的領域裡面劃分標準不一樣,並不是一個嚴格的標準,大分子和小分子都是相對而言的。舉個例子:
比如我們經常聽人說花粉過敏,春天百花爭豔,和風煦日,有的人出門遊玩,花粉有時從呼吸進入,有時是從皮膚進入。當皮膚接觸了空氣中的花粉,就會紅癢、起疹子,所謂的皮膚過敏,就是這些在空氣中漂浮的花粉小顆粒,分子量小於500道爾頓,當它們被吸附在臉上的時候,可以順利穿透表皮,到達真皮層以下進入血管,這就是如假包換的外來入侵者,它們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當然就會在皮膚上有所體現。所以在醫學上有一個500道爾頓定律,就是有些塗抹類的藥物分子量要達到這個標準,才會進入皮膚起作用。那在護膚品裡面,又是怎樣的呢?
護膚品裡常用的透明質酸、膠原蛋白、黏多糖、一些纖維素等物質,這些都含有比較多的親水基,可以跟水大量結合。其中透明質酸就是我們俗稱的玻尿酸,它可以說是皮膚的天然保溼因子,因為它可以吸收比自身體積大500倍-1000倍的水分,它們可以自然存活在皮膚基底層,就會像一個個水庫一樣給皮膚釋放水分,想想就開心吧,基底不缺水了,很多問題就會跟著好起來。而膠原蛋白則只能攜帶30倍的水分,每種物質的功效重點有所不同而已。補水最常見的物質就是玻尿酸,不過前面說了分子量越小,它的含水量就會減少,這是成正比的,先不管那麼多,首先只要確保它能進入皮膚,然後再考慮大量補給的問題,是這個道理。只要找對了方法,再大量補給就行了。
以最常見的玻尿酸補水物質來說,如果分子量大,就會比較黏稠,它具有成膜性,不太容易滲透,如果只是在皮膚最外層作為補水保溼的話倒還可以,它們可以在表皮增加持水量,但是我們題目說的皮膚總是乾燥,那顯示是連基底層也很缺水,所以要把水補進基底層去,那就需要更小分子的玻尿酸物質。
市面上的玻尿酸,一般在1500道爾頓以下的算小分子,1500道爾頓以上算大分子,大分子玻尿酸一般用在乳液面霜裡作為外層保水效果,而水、精華、面膜則需要小分子玻尿酸成分,玻尿酸的分子量不一樣,滲透能力就大不一樣!市面上一些大品牌的玻尿酸一般在1000-1200道爾頓,滲透性比較好,但是目前市面上能買到的最小的玻尿酸分子量是在800-1000道爾頓這個級別,滲透能力更好一些。至於那些產品的玻尿酸是這個級別的分子量,我們一般看不出來,查成分表也只能看見成分的名字,看不到分子量是多少級別,只能在購買的時候向銷售方確認,最好有材料明確告知是多少道爾頓。
通過上面的分析,就知道皮膚需要什麼,適合什麼,小分子玻尿酸高吸收大學文。所以接下來最靠譜的就是根據成分去尋找產品,水也好,面膜也好,玻尿酸精華也好,只要成分找對了,都能讓皮膚基底喝到水,為什麼總有人說天天敷面膜還是幹、補水沒有用,這下找到原因了。
補充:小分子玻尿酸補水能力雖然很優秀,但是補水操作之後,緊接著必須使用乳液面霜,臉部乾燥很嚴重的話還需要增加用精華油哦,原因不用說可能已經猜到了吧:
第一,因為小分子產品要先使用,便於往深層滲透,大分子產品後使用,乳液面霜就是大分子,可以在表面起到一層封膜瑣水保溼的作用。
第二,因為正常的皮膚自己會分泌適當的油脂,而皮膚特別乾燥的人,顯然缺乏油脂,在補水後,還需及時要給皮膚補油,這個油不是指普通的油脂,而是小分子油,比如各種純植物精華油類的產品。植物提取的精油其實就是小分子物質,它能小於500道爾頓,所以精油的滲透性很強,孕婦、嬰幼兒慎用,要在專業指導下選用哦。
通過以上,順便還能解釋為什麼精華液不霜貴、為什麼要先用水後用乳液。護膚就像一場修行,無論大分子、小分子,都不能或缺,各有各的用處,沒有好與壞之分,只有適合與不適合,如果走對路,就能早點抵達目的地,如果不問狀況不分原理,走錯路,那就繞彎彎唄……
如果天天敷面膜臉還是幹,可以參考以上試試。要是看到這裡還沒睡著,就太感人了!
感謝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