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無線耳機成熟的前夜,我們聊聊Hi-Fi手機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2021-03-01 ZAEKE知客

早在本月初、vivo NEX 3還未正式發布時,vivo官方就提前宣布了其首款真無線耳機的存在,並將與NEX 3同時發布。當時我的心裡「咯噔」顫了一下:終於連vivo也要放棄3.5mm耳機口了嗎?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NEX 3還是保留了耳機口,我這顆懸著的心也可以暫時放下來咯。

可我們同樣明白,「那一天」終究會到來。以Galaxy Note10系列發布、三星倒戈為節點,vivo成為在旗艦機型上保留3.5mm耳機口的唯一主流智慧型手機品牌,NEX 3和iQOO Pro也是僅剩的「Hi-Fi旗艦」。沒有人知道vivo這根「獨苗」會堅持到哪一天,推出真無線耳機說不定就是vivo留給自己的「後手」。

所以趁著「Hi-Fi手機」這一概念還沒有正式退場,ZAEKE知客覺得有必要聊一聊Hi-Fi手機的前世、今生乃至未來。

從誕生到輝煌

儘管早在功能機時代就誕生過不少所謂的「音樂手機」,但若問及第一款「Hi-Fi手機」是誰,包括ZAEKE知客在內的多數人都會告訴你:vivo X1。

正是在X1上,vivo首次將CS4398這顆以往僅應用在昂貴的便攜音樂播放器或臺式解碼器上的DAC連同「Hi-Fi」概念一起引入手機,無論對「Hi-Fi手機」這種產品形態還是「手機Hi-Fi」這種應用場景來說,vivo X1都是「夢想開始的地方」。

之後vivo又推出了主打影音體驗的Xplay系列旗艦手機,乘著4G普及、流媒體音樂瘋狂生長的東風一路高歌猛進,小米、魅族等其它手機廠商見勢也紛紛為旗艦手機增添Hi-Fi屬性,各家的紙面配置一個比一個誇張:有獨立解碼晶片還不夠,獨立運放也要加上;CS4398並非專為便攜設備設計的DAC,換上數據指標更好看、為便攜設備定製的ES9018K2M乃至後來的ES9028Q2M;更有甚者打起了增加DAC和運放數量的主意。你如果你對這段歷史的記憶早已模糊,可以參考下當前手機品牌們拼攝像頭數量和像素數的熱鬧景象。

Hi-Fi手機的「堆料大戰」在2016年的 3月1日迎來了巔峰,這一天vivo發布了Xplay5旗艦版,兩顆ES9028Q2M+三顆OPA1612的陣容在手機領域真正地做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純粹討論聲音素質並且不考慮安橋DP-CMX1這種特例的話,至今也沒有其它手機能超越Xplay5旗艦版。

這裡加入一段小插曲,當年這場「諸神之戰」中受惠的不僅僅是手機品牌,還包括那些專注於Hi-Fi耳機與便攜音樂播放器的廠商們——除了偶爾在手機發布會上被拉出來「吊打」一番的廣告效應外,遠比這重要的是「Hi-Fi」概念以前所未有的勢頭在普羅大眾當中推廣,相當多的消費者正是在購買了Hi-Fi手機後想著需要一副好耳機來充分發揮手機實力、又或者只是通過廣告知曉了「Hi-Fi」這一概念,進而「入坑」的。也正是Hi-Fi手機如日中天這幾年裡,耳機吧等Hi-Fi發燒友社區的用戶數量翻了數倍不止,說是Hi-Fi產品市場的「黃金年代」也不為過。

Hi-Fi手機的掘墓人

然而Hi-Fi手機的巔峰期並沒能維持太久。Xplay5旗艦版推出僅半年後,人們最不願意相信的傳言被兌現了:蘋果發布了沒有耳機口的iPhone 7系列。

在那個蘋果設計被蜂擁「致敬」的年代,此舉意味著什麼每個人都很清楚:其它品牌會爭相效仿這一做法。事實上想幹掉耳機口的廠商又何止蘋果呢,手機內部空間日益緊張的趨勢下耳機口被拋棄不過是早晚的事情——只是除了蘋果之外,多數品牌沒有邁出這第一步的膽量罷了。

接下來一眾廠商的表現果然不出群眾所料,稍保守者已不再提及「Hi-Fi」概念、等待取消耳機口逐漸被多數人接受後再去擁抱「大趨勢」,而激進一些的則緊隨蘋果之後立馬與耳機口劃清了界限,甚至有嗅覺靈敏的品牌在蘋果之前「首發」了無耳機口設計(不過這家的墳頭草已經三丈高了)。

身為Hi-Fi手機弄潮兒的vivo自然不會那麼快放棄自己一手經營起來的陣地,其在這一年的年底推出了影音旗艦Xplay6。可相比不過半年多前推出的Xplay5旗艦版,Xplay6的DAC規格從兩顆ES9028Q2M縮水到了一顆ES9038Q2M,顯然vivo自己也意識到Hi-Fi手機大勢已去,再不會有人來挑戰其音頻硬體規格,繼續瘋狂堆料的意義已經不存在了。

而這部搭載ES9038Q2M&三顆OPA1622、2K解析度屏幕的Xplay6,也成為了vivo影音旗艦Xplay系列的絕唱。

受波及的還有此前因Hi-Fi手機概念推廣沒少沾光的Hi-Fi產品市場,但其高速膨脹期被斬斷並非是因為失去了Hi-Fi手機的推波助瀾,更主要的原因在於和iPhone 7同時發布的另一款產品:AirPods。當iPhone 7在手機行業掀起去耳機口潮流,AirPods也在耳機行業中捲起了真無線的滔天巨浪,而且遠比前者更加猛烈,以至於在去年無線耳機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有線耳機。

不誇張地說,蘋果這套iPhone 7+AirPods組合拳頗有些要革了有線耳機命的意味,至少在延遲、通話質量、連接體驗方面,搭載W1晶片的AirPods的確已經不會輸給有線耳機太多。然而安卓廠商們在有樣學樣中很快就會發現,只是去掉耳機口當然簡單得很,可要做出接近AirPods體驗的無線耳機卻遠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畢竟「破」從來都比「立」要來得輕鬆。但也幸好如此,Hi-Fi手機的故事到這裡還沒有結束。

「半截身子入土」了的Hi-Fi手機

時間繼續前行到2018年6月12日,距離Xplay 6發布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年半,人們終究沒有等到Xplay 7,卻迎來一個全新的旗艦系列:NEX。

從字面意思上就能看出,NEX的要義是引領技術趨勢、帶有一定實驗性質、很酷的產品,而非以影音體驗為核心。儘管產品介紹內Hi-Fi一欄仍未缺席,NEX旗艦版的DAC卻縮水至僅一顆集成了運放的CS43199,NEX普通版的CS4376規格就更稀鬆平常了。

從實際表現來說,NEX旗艦版的音質水準對比Xplay6也的確存在差距,與巔峰作品Xplay5旗艦版的距離則更加明顯。隨後推出的NEX雙屏版儘管定位價格都與NEX旗艦版接近,DAC卻縮水至與NEX普通版以及X系列中端機同檔次的AK4377A,音質自然還要再差一些。

這麼說似乎連vivo也泯然眾人了?倒還不至於,雖說對比Xplay時代的那個堆料狂魔,此時的vivo已經把注意力從音質轉移到了升降式前攝、雙屏等能夠在視覺上給人更直觀衝擊的新鮮賣點,可若是給在產智慧型手機的音質水準排排坐,仍舊沒有人能撼動vivo的地位——畢竟對手產品大多已經徹底告別了耳機口,哪怕是還保留著耳機口的機型,音質也基本退化到了不過能響罷了的樣子。

而且有一個問題,直到Hi-Fi手機徹底降溫我們才肯認真思考:消費者真的需要那麼好的音質嗎?

我們當然沒有認為諸如Xplay5旗艦版這樣的Hi-Fi手機通過「堆料」可以媲美價位相當乃至更加昂貴的便攜Hi-Fi播放器,可對於絕大部分消費者來說,當年Hi-Fi手機在音質方面的硬體投入的確已經達到了性能過剩的地步。

之所以這麼說,乃是因為一來絕大多數的手機用戶並非發燒友也不具備準確判斷音質水準所需的經驗,二來他們常用的耳機還是手機配塞,也不具備判斷播放設備音質水平的硬體條件。所以大眾消費者的確能聽出來Hi-Fi手機的音質比一般手機要好,卻也僅此而已,誰又能聽出來這一臺Hi-Fi手機與那一臺Hi-Fi手機誰的DAC、運放更多呢?

別說大眾消費者了,發燒友也做不到。

而vivo從NEX系列開始所選擇的路線,就是先維持足以讓多數人聽得出優於競品的音質,在此前提下壓縮音頻硬體以節省不必要的空間、功耗及成本佔用。

在NEX系列之後的iQOO Pro、NEX 3也堅持了這條「有限理性Hi-Fi」的道路,搭載的DAC仍然是那顆集成了運放的AK4377A。不過正如我們之前在微博中對這兩款手機的描述那樣,他們的音質水準明顯優於同樣搭載AK4377A的NEX雙屏版,甚至不遜色於已成為過去式的Hi-Fi手機們。

之所以能收穫這樣的結果,主要原因在於vivo對這兩款手機的音色調校就很能討多數人喜歡,多年的Hi-Fi手機研發經驗加持下,vivo在調音上已經得心應手。即便今天的vivo旗艦們已經不再把Hi-Fi作為首要賣點,但音質水平依舊可以摸到Hi-Fi的門檻,稱其為「Hi-Fi手機」仍沒有什麼問題。

現在你還覺得比拼DAC和運放數量很重要嗎?

不過其它品牌的用戶們就沒這麼好運了,哪怕僥倖保住了耳機口,音質也往往讓人覺得聊勝於無。更糟糕的問題是原本作為耳機口替代方案而被寄予厚望的真無線耳機,在安卓設備上的音質、通話以及延遲表現都很成問題,至今安卓陣營真無線耳機中都沒有綜合體驗可與AirPods/Powerbeats Pro相抗衡的型號。

大家對於這個問題的解法基本可以分為兩派:其一為「有線派」,你去掉了耳機孔我再接回來一個便是,各種「小尾巴」轉接線、外接解碼耳放、USB-C接口耳機均在此列;其二為「無線派」,藍牙解碼耳放就屬於這一陣營。

前一種路子實際上是對蘋果那條79塊錢轉接線的延伸,通過內置較高規格的DAC晶片,不僅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更實現了音質由弱到強的變化,甚至做到優於Hi-Fi手機的音質表現。但這類產品在提供了優秀音質耳機口的同時,也會帶給你插頭髮熱、影響手機續航、佔用充電接口以及劣化橫握舒適度等問題。

而後一種選擇雖然能帶來優於真無線耳機的音質與通話體驗,但藍牙延遲的問題幾乎得不到丁點改善,對比前一種方案的話性價比也要差一些。所以這兩種替代方案都還存在難以彌補的硬傷,並非長久之計,耳機口在當下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不過這種「好景」又能持續多久呢?

Time to say goodbye

包括小鳥TRACK Air+、vivo TWS1在內,今年上市的真無線耳機當中有不少都搭載了高通的QCC5100系列晶片。在硬體層面上,這一系列晶片大都支持TWS+、aptX-LL低延時編碼(已整合進aptX-Adaptive)等特性,但那些寫在晶片PPT上的特性究竟有多少落實到了產品上呢?

先以TWS+舉例,並不是說只要你的手機搭載驍龍710/845以後的中高端SoC、再搭配採用了QCC3020/5100系列晶片的真無線耳機就可以實現雙發連接,手機與耳機品牌也要同時在軟體上給予支持才行。比如今年小米系的幾款旗艦機型均支持TWS+,而同時推出NEX 3和TWS1的vivo則是第一個配套實現了TWS+功能的品牌。大多數其它品牌對於落實TWS+的熱情卻遠沒有它們幹掉耳機口的時候高漲。

再比如要命的傳輸延遲問題,蘋果今年的新款AirPods與同樣搭載H1晶片的Powerbeats Pro已經能夠做到除音樂遊戲外的使用場景中幾乎察覺不到延遲的存在。可在安卓這一邊,aptX-LL正面臨與TWS+同樣的尷尬處境,只有當發射端與接收端同時支持才可以實現——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符合條件的搭配。眼下我們體驗過的真無線耳機中vivo TWS1是唯一可與AirPods&Powerbeats Pro相比較的型號,但距離aptX-LL畫下的40ms這塊「大餅」還有著不小的距離。

而且事實上安卓設備的藍牙延遲遠不止是編碼支持的問題,畢竟大多數藍牙耳機在較新款iOS設備上的延遲並不高,雖然跟「親兒子」AirPods比明顯差了點兒,但用來玩射擊遊戲已經足夠。然而一旦換到安卓設備上,遊戲角色已經成盒了都未見得能聽到槍聲,顯然谷歌也要背一部分的鍋。

可見多數安卓手機品牌儘管在幹掉耳機口這件事上勤快得很,卻也因為其懶於改善無線耳機體驗使得今天的消費者對於耳機口仍有著迫切的需求。雙發連接與低延遲編碼一日沒有得到推廣,大家的充電口上就要一直堵著條「小尾巴」,Hi-Fi手機也還不會退場。

不過依ZAEKE知客看,這樣的尷尬現狀並不會持續太久。

使得我們做出這一判斷的轉機,就是vivo NEX 3和TWS1。這事兒說來很有趣,vivo是最早引領起Hi-Fi手機潮流的廠商,即便三星放棄了耳機口,vivo也還在堅持,這些都在我們的預料之內。可我們沒能想到的是,如此執著於耳機口的vivo,在推進真無線耳機成熟化這件事上卻比任何其它安卓手機廠商更積極、步子邁得更大也更快,這套率先實現了TWS+和較低延遲的NEX 3和TWS1就是明證。

這裡我們引用一下@耳機林sir 在媒體溝通會上向vivo智能終端總經理王友飛提出的問題,以及得到的回答:

耳機林sir:先前我真的以為NEX 3會取消掉耳機口,畢竟現在旗艦們都不留這個了,當然個人很不樂於見到這樣的局面,且不說音質,就算是打遊戲方面,諸如吃雞、音遊這樣的遊戲,藍牙耳機的延遲依舊是跟不上的,會直接影響遊戲體驗,那vivo是基於怎樣的考量最終還是保留了耳機口,未來的機器會在什麼時候取消?

vivo智能終端總經理王友飛:是的,你說的很對,我們做的決策都是基於用戶的實際需求,現在取消耳機口,對於HIFI,對於遊戲,都不夠好,藍牙耳機包括TWS的實際體驗還沒有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所以對於vivo來說耳機口還是會保留,如果說有一天,在我們和供應商共同努力之下,經過一定的迭代,這些問題真正被解決了,不會成為用戶痛點了,那我們到時候再來聊要不要取消耳機口這件事。

所以說千萬不要覺得vivo很留戀耳機口,vivo只是不願意無視用戶需要、便蠻橫地將耳機口從手機上移除,其真正的目標是通過推動真無線耳機的成熟來徹底取代絕大多數用戶對有線耳機的需求。

從硬體角度來看,眼下真無線耳機走向成熟的條件已基本齊備:音質方面已經有能夠媲美入門有線耳機的Galaxy Buds與WF-1000XM3,續航方面很多產品都可以做到單次5小時以上、總續航20-30小時,支持雙發連接和低延遲編碼的晶片也已經廣泛應用在發射端及接收端上。現在我們還缺的就是一個魄力及軟硬整合能力可以媲美蘋果的廠商,打造出一款屬於安卓用戶的、沒有硬傷的真無線耳機。

這個廠商會是vivo嗎?有這個可能,至少vivo TWS1的確是目前距離這個目標最近一款產品,但也還有不少的路要走。

如果不是vivo,還有可能是誰呢?我們認為華為也有這個實力,不久前發布的FreeBuds 3選擇了與AirPods相似的產品思路,搭載華為自研的Kirin A1晶片,理論上同樣可以實現雙發連接和較低的傳輸延遲,但實際表現還有待驗證。

總之,既然巨頭們都已經發力,我們只需要靜待它實現就好。屆時我們也就可以毫無牽掛地正式與Hi-Fi手機和耳機口告別咯,ZAEKE知客相信這一天並不遙遠——換個有點點傷感的說法,Hi-Fi手機是沒有未來的。

先別急著難過,「Hi-Fi手機」不過是用以實現「手機Hi-Fi」的手段而已,通往出色音質的道路並不只有這一條。

比如內置了較高品質DAC的USB-C接口「小尾巴」們仍將作為兼顧便攜性和性價比的產品形態長期活躍在市場中,藍牙解碼耳放則會與真無線耳機同步享受藍牙技術的進步、做到更低的傳輸延遲與更持久的續航力。甚至僅依靠真無線耳機實現摸到Hi-Fi門檻的音質並非不可能,畢竟眼下Galaxy Buds和WF-1000XM3距離這一目標也只差那臨門一腳而已。

所以說,與其將「手機Hi-Fi」視為「Hi-Fi手機」創造出的一種應用場景,不如把「Hi-Fi手機」當作「手機Hi-Fi」的初級階段來看待。眼下我們正站在Hi-Fi手機交出接力棒的歷史節點上,正如人類永不懈怠地追求一切美好體驗那樣,好音質並也絕不會從我們的口袋中消失。

「Hi-Fi手機」或許會在不遠的未來迎接終焉,可對於「手機Hi-Fi」而言,一切才剛剛開始。

相關焦點

  • 最懂女人心 FIIL T1真無線耳機試用感受
    從蘋果iPhone7取消3.5英寸耳機孔開始,藍牙耳機市場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關注。普通的立體聲藍牙耳機還是無法擺脫連線的束縛,影響使用的同時,也會造成更多麻煩。近兩年火爆的真無線耳機則沒有這些問題,輕巧便捷,佩戴方便。由於受到了眾多女性的喜愛,真無線耳機的外觀已經從硬派趨向時尚靚麗的方向發展。這次到我們評測室的就是這樣一款由峰範科技推出的斐耳FIIL T1藍牙5.0版真無線耳機。
  • 小米推出真無線耳機Air2S,到底升級了什麼,聊聊感受
    有一段時間,很多智慧型手機都學著蘋果相繼閹割了3.5mm耳機接口,然而當我已經逐漸習慣了使用無線耳機之後,如今又有很多智慧型手機讓耳機孔重新回歸,我不知道這是否正確,但是不管怎麼說,當我習慣了無線耳機之後,就已經不再想用有線耳機了,正好前幾天我在羅永浩那裡入手了小米真無線耳機Air 2s,用了幾天之後,也來給大家分享一些真實感受吧。
  • 蘋果華為小米手機通用,FIIL T1 Pro真無線主動降噪耳機!
    降噪耳機在這兩年逐漸興起,不過你知道這類耳機還分主動降噪和被動降噪嗎?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而參與話題的耳機就是具有主動降噪功能的FIIL T1 Pro真無線藍牙耳機!FIIL T1 Pro真無線藍牙耳機的外觀設計延續了FIIL T1系列的血脈,簡約的設計風格盡顯盡調內斂,黑灰的撞色給人以高級感,不過相對而言,我覺得這款耳機更適合男生使用,畢竟,女生嘛,肯定要選擇一些配色亮麗的耳機才對。耳機在出廠時附帶的配件非常豐富,而且非常的規整,這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
  • 什麼才是好的藍牙耳機?口碑炸裂的平價藍牙耳機推薦
    對於任何商品,我們在購買的時候都要去關注它的口碑,如果一款產品口碑不好的話,那麼肯定是不好的產品。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好口碑的藍牙耳機,一款口碑俱佳的藍牙耳機,一定是品質很好,收到消費者的喜歡。不過呢,完全好口碑的藍牙耳機是很難的,現在我就推薦幾款給大家。
  • 有線耳機變無線耳機,真無線也HiFi,飛傲UTWS3開箱評測
    對於音頻發燒友來說,市面上現有的藍牙耳機,包括真無線耳機,音質過得去的價格都很高,價格便宜的音質又普遍不如意,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已有的HiFi耳機通過藍牙線變身為無線耳機。但在這個真無線風靡的年代,藍牙線用起來或多或少還是不夠方便。在這種背景下,真無線藍牙耳機適配器便應運而生。
  • 給你更安靜的世界——FIIL T1 Pro真無線降噪耳機
    在去年,我們體驗過FIIL T1,T1主打的是真無線運動耳機。而FIIL T1 Pro則主打的是降噪,從命名上可以看到FIIL T1 Pro作為T1的升級版,那麼Pro版的T1又有怎樣的表現?它到底有哪些特色?這也是我們將要為你解答的。
  • 森海塞爾Momentum真無線耳機2印度發布,產業鏈未來前景可期
    有線耳機現在可以擺脫線路,成為無線耳機!其從技術上來說是指手機通過連接主音箱,再由主音箱通過藍牙無線方式連接從音箱,實現真正的藍牙左右聲道無線分離使用。說白了,TWS耳機就是真無線藍牙耳機。與普通藍牙耳機相比,TWS藍牙耳機的優勢是真正的無線結構,完全摒棄有線煩惱,更自由的移動。而且使用多種方式,可以單獨享用,可以共享,也可以作為兩臺機器使用。
  • FIIL T1 PRO 真無線降噪耳機評測:五百預算好選擇
    雖然身處大環境,但我們還是希望能擁有自己的空間。這時候,很多人就會選擇使用降噪耳機,一方面,可以享受美妙的音樂,感受動人的旋律,很好的放鬆心情;另一方面,還能屏蔽外界的噪音,降低噪音帶來的幹擾,所以,降噪耳機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就在近日,FIIL推出了新款的降噪耳機也是FIIL耳機推出的第四款入耳式真無線耳機——FIIL T1 PRO。
  • FIIL T1 真無線運動耳機體驗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不少產業的發展方向都發生了變化,自旗艦智慧型手機紛紛開始取消3.5mm 耳機孔開始,無線耳機也隨之而興起。
  • 有線HiFi耳機日漸式微 HiFi真無線悄然崛起
    在說真無線耳機具體有什麼優勢之前,我們還是先來看一看真無線耳機是怎麼出現在我們的視野當中的吧。2016年蘋果在iPhone7上率先取消了3.5mm耳機接口,隨手機贈送的耳機也變成了Lightning接口的耳機;而在發布iPhone7的同時蘋果也發布了第一代真無線耳機——AirPods。在蘋果有了這樣的舉動以後,耳機領域和手機領域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心率測量、骨傳導技術、語音智能助TWS真無線耳機強勢增長
    隨著新的智能技術日益成熟,藍牙傳出整體功耗的降低,新的科技像是降噪、健康偵測、入耳檢測、智能語音、骨傳導技術、心率量測等功能會陸續加入真無線藍牙耳機規格中,未來隨著上述功能的健全與成熟,使相關創新功能變成新功能指日可待。
  • 對於真無線耳機,我們究竟需要什麼
    自從耳機問世以來,它給人們的旅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但是以前有線耳機帶來的混亂體驗確實特別令人不舒服,因此藍牙耳機的出現確實是強迫症的福音。
  • 我使用的三款真無線藍牙耳機—什麼樣的真無線耳機最適合你
    真無線耳機,英文名TWS(True Wireless Stereo),簡單來說就是帶線的藍牙耳機取消掉兩個耳機中間的線,手機通過藍牙連接主耳機,主耳機在通過藍牙連接從耳機,實現左右聲道無線分離使用,即兩個耳機中間無線連接,主耳機可單獨使用。在耳機孔被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取消後,真無線耳機慢慢的成為消費者在購買手機後必買的配件。
  • 無線耳機的Hi-Fi時代 HIFIMAN ANANDA-BT開箱+初體驗
    ANANDA在2018年推出的中階平板振膜耳機,採用新一代的NEO超納米振膜,靈敏度高達103dB而阻抗僅25歐姆,可以說是非常容易推動的耳機。ANANDA-BT我們可以視為它的無線版本。打開包裝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厚實的硬殼收納包,它可以很好的保護耳機,另外附帶的說明書。
  • FIIL T1 Lite真無線藍牙運動耳機:聆聽無線美好
    這款產品的全名叫做FIIL T1 Lite真無線藍牙運動耳機,關於後面的耳機介紹部分,我們就簡稱為FIIL T1 Lite。包裝盒方面,採用了我們常見到的紙盒包裝方式。產品的渲染圖一目了然,而最引人注意的可能就是包裝盒右下角的藍牙5.2協議了。
  • 1MORE時尚豆真無線耳機體驗
    毫無疑問,今天的耳機市場早已是TWS(真無線立體聲)耳機的天下,線纜再也不會成為束縛用戶的枷鎖,就像手機砍掉耳機從此孔告別有線耳機,不管你接不接受,我們正在擁抱一個真無線的時代。在發布會當天,1MORE時尚豆真無線耳機的發布讓許多人眼前一亮,真無線體驗更自由,小巧精緻的外觀和時尚靚麗的配色,讓這款耳機成為了當天絕對的吸睛焦點。不過這款耳機雖然發布很早,但正式發售時間卻比較晚,這是因為高通晶片很多功能都需要廠商重新調製和測試,1MORE待所有調製和測試都達到符合用戶使用穩定性後才安排上市,於是也就有了今天這篇遲來的測評。
  • 你真的懂真無線藍牙耳機?
    真無線藍牙耳機儼然成為新時代的潮流、更加便攜的代名詞。由於價格比較昂貴、設計比較Fancy,也讓用戶也認為有更高端的感覺。有纜線的無線藍牙耳機成為剛需的同時,iPhone剛好也取消了3.5mm音源孔,在這個機緣與需求下,真無線藍牙耳機也悄然問世。現在風行果粉的AirPods,也填補了一直被忽視的蘋果手機無線視聽需求。
  • 獨特開放式收納 FIIL CC真無線藍牙耳機上手體驗
    蘋果AirPods的面世,將耳機競爭帶入了「無線」賽道。隨著越來越多國內主流手機廠商取消3.5mm耳機接口,TWS耳機迎來了市場高峰期。為了推陳出新,汪峰創立的中高端耳機品牌FIIL再次發力推出FIIL CC 真無線藍牙耳機(以下簡稱FIIL CC),由德國 designaffairs 操刀工業設計,顛覆真無線固有形態。
  • 重新定義真無線耳機,FIIL CC從設計到體驗誠意滿滿
    手機廠商取消3.5mm耳機孔後,真無線藍牙耳機市場開始火熱起來,與傳統有線耳機相比,真無線耳機不僅在音質方面沒有妥協,操控體驗上也更加便捷,以此贏得了眾多用戶的青睞。縱觀目前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市場,除了vivo、華為和小米等手機廠商加入外,傳統耳機品牌也開始陸續推出新品,但無論是設計還是功能,產品同質化問題都非常嚴重,制約了產品推陳出新的步伐。FIIL作為一家2015年由音樂人汪峰創立的耳機品牌,陸續推出了頭戴式耳機、入耳式耳機和真無線耳機等產品。
  • FIIL T1 XS上手體驗:小巧型真無線藍牙運動耳機
    自從手機開始取消耳機孔後,無線耳機的時代就來了,它們便攜無束縛的體驗讓人用了就回不去了,頭戴式,項圈式,耳機形式多種多樣,但它們他們雖然是無線,但還是有一絲束縛感,隨著TWS真無線技術的廣泛應用,藍牙耳機的春天才正式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