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萬元戶」就是別人眼中的富豪,但是現在身價百萬都不敢說是「富豪」,在大家的觀念裡資產至少也要上千萬以上才有資格當「富豪」,如果想在富豪榜上排得上名,那麼身價都是要以億為單位。
都知道越是發達的城市富豪就越多,中國也是一樣,千萬富豪大多數聚集在一二線城市,很多人都認為千萬富豪過得生活應該很滋潤,住豪華別墅、開跑車、頓頓燕窩魚翅,但現實卻與之相反,這些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千萬「富豪」,很多過得卻是「窮人」的生活,他們就是我們所說的「房奴」。
「房奴」算是21世紀的新名詞,從98年取消福利分房開始,國內的房價開始上漲,一年比一年高,漲到很多人單靠個人能力都已經買不起房的地步,往往都需要掏空家庭存款才夠首付,往後每個月的收入還要用來還貸,成為房子的「奴隸」。這些資產上千萬的「房奴」,主要生活在一二線城市,在我們普通人眼裡能在一二線城市買價值上千萬的房子,已經算是有錢人了,但其實這些千萬「富豪」,雖然平時的收入也高,但卻只能過著「窮人」的生活。
小編的表弟就是我們眼中的這類人,大學畢業後到上海打拼,工作幾年後每個月的工資也有快2萬塊,談了個女朋友,為了結婚女方要求在上海買房,考慮到未來子女的上學問題,所以買了一套130多平的學區房,全款算下來要1100多萬,這對於一個剛工作幾年的年輕人來講根本就負擔不起,買房的首付還是用了父母和自己打工幾年存下來的錢,跟賣了老家的一套房子才湊齊的,剩下的則全部貸款,每個月光房貸就要2萬塊左右。
婚後表弟的工資用來還房貸,妻子的工資則用來生活,由於妻子的工資並不高,所以每個月也都還需要父母的養老金接濟才能勉強夠用。但是隨著表弟的父母過世,沒有人再接濟他,再加上妻子懷孕生子,家庭支出大增,逼不得已的情況下,表弟把代步車賣了,把菸酒都戒了,平時朋友聚會啥的都不敢參加,可以說明明資產上千萬,卻活得像個「窮人」,雖然現在房子已經漲到1300多萬了,但對於他來講並沒有什麼意義。
很多人都在想,資產上千萬在一線城市活得那麼累,為什麼不把房子賣了回老家或者其他中小城市生活。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有問過表弟,他之所以不願意離開上海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父母都已經過世了,回老家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親戚逢年過節回去一下就可以了;其次就是不甘心這幾年的打拼腹水東流,如果把房子賣了,離開上海,那麼這十來年的努力等於是白費了;最後也是為了子女考慮,都知道在上海買房有都難,未來只會更難,如果現在離開上海,未來子女長大了,到上海打拼又要走他的老路,為了讓子女以後輕鬆點,他認為應該堅持下去。
如今在中國資產百萬、千萬的「富豪」有很多,但這些資產卻都被「凍」住了,只能過著窮人的生活。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家庭資產的80%都放在房產上了,其實這樣做是很危險的,身上沒有準備一部分流動性資金等碰到一些突發事件的時候會很無助,比如今年疫情讓很多人幾個月都沒有任何收入,又或者突發一些重大疾病等情況,如果沒有錢要怎麼辦,所以留點錢存起來還是很有必要的,不要把自己逼得那麼緊。現在你是不是也是陷入這樣的困境,如果讓你重來一次,你還會買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