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往事:2008年春節記憶

2020-12-13 非知名情感磚家

題記:

距離一年一度的春節的日子屈指可數,即將過去的2020,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經歷了疫情,以及疫情所帶來的連鎖反應,也使得我們在體會生活艱辛的同時,也對當前的幸福生活倍感珍惜。不管怎樣,我們都要始終堅信,任何艱苦磨難終會過去,堅持過冬天的嚴寒,終會迎來明媚的春天。謹以我2008年的一篇春節記憶文章,來喚起大家對傳統佳節的美好念想及回憶,以飽滿的熱情努力工作,去迎接即將到來的新春佳節!

每年幾乎所有的人感覺過的最快的幾天莫過於春節這幾天了,這不但是因為有了一個難得的長假,更重要的是能夠和家裡人過一個從小就迷戀的春節。

儘管與過去相比由於生活條件,以及生活環境和觀念的變化,年味漸趨變淡,但長期以來人們心中的那種春節情結卻是不曾減少,我就是春節的一名忠實fans。

對於我來說,每年的春節回鄉之旅,不僅有著與家人團聚的歡樂,還有著對春節傳統的迷戀、與鄉親敘舊的嚮往、以及看到家鄉的飛速巨變。

這次回去,我特意帶上了相機,也讓朋友們從一張張照片記錄的春節生活片段中,與我共同分享家鄉那淳樸的民風和我那一年一度的快樂。

從去年開始,村裡通上了柏油馬路,真是應裡那句「要想富先修路」的老話,現在這條路該家鄉帶來的變化和作用已經遠遠超過了它的本身,它不單改變了在生活方式上,更是為鄉親們修通了一條致富路。

幾乎家家都添置了摩託車,更是增加了幾輛小汽車,路兩旁的住房開始建起了樓房。由於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觀念的轉變,春節期間,人們做的做多的事情也是最普遍的娛樂方式就是打牌了。

村口遇到的老鄉

家鄉的道路和幸福寫在臉上的鄉親...

大哥和三堂哥

我回去的當晚,三堂哥和三堂嫂來敘敘話...

老媽和鄰居們打牌

閒暇之餘,老媽也當仁不讓,坐上了牌場...

堂哥和堂嫂們

比較有人氣的一場牌局,呵呵,這裡面沒一個外人,都是哥嫂們。。。

按照老家的習俗,大年三十早晨,每家都要到已故的親人墳地裡,請他們回家回年,俗稱「請祖」,去的時候,要帶上紙和炮,當然是起的越早越好,以示自己在過節時對親人的思念和對祖人的尊重。從小時候開始,無論起多早,我都愛跟在爸爸屁股後面,去完成這莊嚴的大事...

四堂哥請祖歸來

我們剛出門四堂哥已經返回,看到我們剛出發,得意之態溢於臉上...

二堂哥

二堂哥也是個勤快人,在路途中我們也碰到了返回的二堂哥。。。

大哥

請完祖後,大哥在墳地莊嚴地留個影...

三十上午,每家都要忙開了,不必分工,女的都在包餃子,準備年夜飯以及初一的飯;打掃衛生,貼春聯和準備春節四大件「香蠟紙炮」是男人和孩子的事。

老媽帶著兩個嫂子在包餃子

餃子一定要多包點,因為家裡的習俗是,大年初一是不能動刀的,所以所有的飯菜今天都要準備完,到了初一就等著吃現成的吧。

大哥、二哥和侄子在貼春聯

貼春聯小侄子都上陣了...

除夕的各種慶典已準備就緒

已上入燭臺的蠟燭和準備好的香爐...

三十夜裡,十二點,每家都要放三個單響的大炮,為「開門炮」,誰家的炮越響,就寓意著今年的日子紅紅火火、生活順利。

放完開門炮後,婦女們開始做你年夜飯,男人們要把蠟燭和香點上,等飯做好後,全家聚集到正屋,開始由家裡主事的人,燒紙敬神敬祖祈福,其他人特別是男人和孩子要磕頭,表示對祖宗的敬意和誠意。

紙燒完後,開始放鞭炮,然後全家要先吃點麵條,表示好日子要過的長久,然後全家坐在一起吃年夜飯,互相敬酒祝福,飯後孩子們已經按耐不住,開始向大人磕頭要要歲錢了。。。

除夕蠟燭已點燃,香蠟紙炮都已就序

大年夜,蠟燭和香開始點燃,供品也送上桌,春節裡最濃重的時刻開始到來。。。

除夕的大鞭炮

二哥舉炮還算安穩,大哥點炮的樣子可是有點「狼狽」。。。

火樹銀花

鞭炮開始響起,那火樹銀花,不正預示著新的一年的生活越來越絢麗嗎。。。

大年初一,晚輩們都要早起,去向長輩們拜年問安,所以同村的親人都要互相串門,用話語和嬉鬧來表示心中的快樂和無限的親情。

初一來跟老媽拜年的鄉親

初一,一大早,我還沒有起床,家裡已經來了一屋子給老媽拜年的人。。。

部分鄉親人員的幸福合影

新年的第一幅大家共同的笑臉。。。

二哥和二堂嫂

愛開玩笑的二哥和二堂嫂。。。

二堂嫂和我

新年了,我也和二堂嫂鬧上一把。。。

在門口曬太陽的鄰居們

我去堂哥家,碰到的在外面聊天曬太陽的鄰居們。。。

都是我的堂嫂們

我的一大家子,在三堂哥家團聚嬉鬧。。。

幸福的一家人

看看他們的笑臉,你就知道生活的幸福和親情。。。

大堂嫂、三堂嫂和四堂嫂

我的三個堂嫂。。。

大年初二,那些在年內有女兒出嫁的村民,在這一天新女婿要上門,家裡要擺宴請親朋好友來吃飯,當作一場喜事來辦,來的人要送禮金。

新女婿吃飯要由村裡及親戚中有臉面的人做陪,新女婿無論輩份多低都要坐到最上席,當然為了照顧他,是不能讓他喝太多酒的,新女婿在家,家裡人也要反覆叮嚀,不能喝酒,所以再能喝的新女婿在這一天是基本上不喝酒的,否則要遭人嗤笑的。

由於村裡及親戚中每年出嫁女兒的都有不少家,所以每年初二這天,幾乎全家都要出動,每人去一家出去送禮,如果實在還有去不了的,人家晚上會來再次邀請,以示補償。

二堂哥的金龜婿

今年,二堂哥家女兒出嫁了,初二我們都到了他家,中間坐的就是他的金龜婿。。。

一桌子都是能說善喝者

飯菜是豐盛的,做陪的人要麼是輩分長或則有臉面或則能喝。。。

兩個廚師忙碌中

今天幾十桌客人的飯菜都是出自這兩位廚師和旁邊的兩口大鍋。。。

由於多種原因,很多人都認為春節年味淡了,沒什麼意思。

其實,春節只是一個載體,而快樂在每個人的心中,如果每個人自己會去尋找快樂,再把這與傳統的節日結合起來,你就會發現,其實春節從來都沒有變過,變化的而是人的心靈。

經驗所至,今年的照片照的不多,有很多生活細節沒有抓住,也不免讓我心存遺憾,明年我會用更多的鏡頭去觸及家鄉人那淳樸、善良、至親至誠的生活場景及細節,用相機來留住那讓人留戀往返的時光。。。

補充說明:由於是多年前所寫文字,水平有限,為了保持懷舊的感覺,我沒有做出絲毫的修改,只想為大家呈現一個原汁原味的春節記憶!

相關焦點

  • 上一個回不了家的春節,在2008年
    不少已經在外漂泊一年的人,也都接受了這個事實,甚至開始盤算如何度過這個身在異地的春節。2008年的1月11日清晨6點,伴隨著華中地區的第一場大雪,中國氣象局發布了「暴雪橙色警報」。 在風雪中出發的男女老少雖然算不上一路暢通,但終究還能回到家鄉,而僅僅兩天之後的1月15日,從武漢開始,伴隨著凍雨一路向南,各省的高速公路紛紛封閉,各大城市的長途汽車站也陸續關閉。
  • 就地過春節 無礙家鄉菜年夜飯
    餓了麼相關負責人表示,消費者預計在2月初就可以線上預訂年夜飯套餐,而今年春節線上年夜飯的品類選擇都將極大地豐富。疫情期間,雖說不能返鄉過年,中國人對於家鄉味道的牽掛反而更為濃烈。為此,叮咚買菜開發了港式佛跳牆、花膠雞、海南文昌椰子雞、老北京羊蠍子火鍋、本幫八寶鴨、川式沸騰牛蛙等近百種全國各地風味的「快手菜」。
  • 數說| 2008-2020,國慶檔電影這13年
    截至10月11日,《我和我的家鄉》票房突破20億,這部以喜劇的形式表達主旋律內核的電影,或將成為2020年國慶檔票房的最大贏家。《我和我的家鄉》目前的票房成績,已是2008年所有國慶檔電影票房的6倍之多。2008年,電影《畫皮》在國慶檔上映票房突破兩億,開啟了國慶檔電影單片億元票房時代。
  • 丁酉春節 年、是記憶的舌頭(下)
    《序.春節年菜》—— 年、是記憶的舌頭(下)日子一翻篇,就從初一到初二。年菜桌上的整雞整鴨,大魚大肉,那些曾經以其肥美激發我們無窮嚮往的美食,已經褪去光環。忙碌在廚房裡的老爸老媽,無休止地問:「吃什麼?想吃什麼?」得到的回答,基本就是一個「隨便」。如何激發「隨便」激發想像力。讓雞、鴨、魚、肉的做法不按套路依舊?這是美食主義創新的要義。
  • 謝模滿:我願家鄉月常明|夜讀往事FM·最美是故鄉
    每個人對故鄉之念、之慨、之懷,都在記憶深處。圍繞新時代鄉村振興,文史博覽雜誌社推出「鄉村歲時」大型融媒體報導,「夜讀往事」欄目以「最美是故鄉」為主題,邀請政協委員講述記憶裡的故鄉與廣袤鄉村的興榮,敬請聆聽。點擊上方綠標收聽主播金川為您朗讀(第261期)從家鄉又傳來老人壽終正寢的噩耗,這已經是半年來的第四個了。
  • 2020騰訊微視集利年春節集家鄉卡活動玩法攻略
    2020騰訊微視集家鄉卡攻略?1月22日,騰訊微視將開啟集家鄉卡活動,集家鄉卡瓜分2億,這次活動有可以瓜分2億紅包,而且每天都可以搶紅包哦,很多小夥伴們都不知道這次活動怎麼玩,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2020騰訊微視集利年春節集家鄉卡玩法攻略吧!!!騰訊微視快速集卡技巧分享
  • 年味爆棚!這5部適合春節裡全家一起看的好片,讓孩子感受濃濃中國年!
    只是近兩年,這年味好像越來越淡了…… 雖然這些傳統習俗,因為種種原因,許多都已經變成了逝去的回憶,但在這5部春節主題的好片裡,或許能通過鏡頭,讓我們回憶起不少兒時的溫馨與熱鬧,也能讓孩子更深刻地體會到何為」年「。
  • 人像攝影組圖:民國往事,北平記憶
    人像攝影組圖:民國往事,北平記憶策劃指導:曉燁出鏡演員:路東昌文慧小國拍攝地點:北京到底是否是來自於內心單純對愛情的嚮往有多少懂成了人生的倉促有多少情成了人生的離別一段失落還是一段溫柔只是一個人的記憶走在煙花江南絲雨飄飛的石巷一抹素色淡淡詩意兩姓姻緣 一堂締約良緣永結 匹配同稱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
  • 春節丨郝妙海:年節期間說「燒香」
    記憶中,在我的家鄉,今晉源區武家莊,當年家家戶戶必供的神仙,只有三位。即統領三界的天地爺、關乎民生的土地爺,和那個「一家之主」的灶神爺。除此三位外,有些人家會多供幾位,如守宅護院的門神爺、招財進寶的財神爺、護佑子孫的彈弓爺等。對祖宗爺和這些神仙爺,年節期間,從初一到初五,鄉民們基本上是一天三供獻,一天三燒香。而每位每次只燒三炷,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 家鄉的「家廟」(年俗故事)
    深宅大院又是一年新年到,每當這個時候,就常常想起家鄉的「家廟」。我們張姓是村子裡的大姓,全村2500人,能佔到三分之二以上,張姓又分四個「院」。是落居在這裡的老先人,四個兄弟分出來的四支,每支為一「院」。
  • 春節的家鄉味道:迎客蛋散春節受歡迎 歸僑姐妹手藝人人贊
    民生記者在春節前來到阿燕四姐妹的家裡做客,她們一家是馬來西亞歸僑,四姐妹在小時候也是村裡的四朵金花,每個姐妹都有一雙巧手一身好廚藝
  • 【記憶】那些年,春節去城隍廟白相相的故事
    城隍廟是許多老上海人孩提時的樂園,廟門口高聳入雲的旗杆、九曲橋、豫園大假山,還有小動物園裡的鸚鵡學舌,春節的城隍廟真的逛不夠,看不厭。雖然隨著時代的變化,許多記憶已漸漸淡去,但傳承至今的元宵燈會依然紅火。
  • 春節習俗知多少,你的家鄉過年有哪些習俗
    無論這一年多麼的辛苦,我們都願意放下所有,與一家人開心的過個快樂年。中國56個名族,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不同地域春節文化不同。以此篇文章帶領大家一起認識一下不同地域的春節習俗,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吧。我是四川本地人,因此先介紹咱們四川的風土人情。四川人過年喜歡殺年豬、灌香腸、燻臘肉,這是必備的。
  • 素食年夜飯,健康又時尚||「年味十足」新春素禮盒及春節假期安排
    ,年味也就近了一盒情誼禮,應有盡有省去了多次購買的時間,和家人朋友一起聊聊家常,敘敘往事找回當初的熱鬧邊吃邊聊年味兒也就愈加厚重了好似如初的感覺近在眼前也就找回了記憶裡那份近些年嚮往的年味兒甚是欣喜~因此不論是送家人還是朋友
  • 「老東北往事」系列——重回那兒時的記憶
    白德仁與大家在一起研究創意,大家各抒己見,將所經歷的往事一件件講述出來,然後由藝術家們陸續進行創作。民俗藝術家們只要是聚在一起,就一起研究這些老東北曾經的點滴往事,那個時代人們穿衣風格、房屋如何、民風怎樣,又有哪些時代的特點與樂趣,有了想法就信筆勾勒出來,根據不同的內容融合不同的創作手法,來逐一地表現出來。
  • 肉圓子、藕圓子、珍珠圓子,都是記憶中的武漢家鄉味
    在武漢伢的童年記憶裡,炸圓子一定是"最美家鄉味"的一個代表。每年快到春節時,夾著溫熱肉香的圓子味道,在屋裡飄散。除了肉圓子,武漢人喜歡吃的還有魚圓、藕圓子等品種。1991年開始做這道菜,漢陽人賀祖茂將升官渡黃燜圓子做出了口碑,從原來的升官渡搬到太子湖北路,很多老食客依舊是跟著他一路買過去。賀師傅說,"炸圓子沒那麼多訣竅,就是原料要好。"只用湖裡七斤以上的野生魚,搭配純五花肉。
  • 我們家的春節|記憶中的年「味」~
    《我們家的春節》旨在分享一些不同尋常的「年味兒」。我上小學時,我父親的奶奶(我叫她「老太」)還在世,跟著我們一起住。威海本地風俗是,春節必要「出門走親戚」,慣例向來是孝老敬親。因此,每逢過年,我家都要忙於籌備吃食,招待前來探視我老太的各方親友。
  • 家鄉的雪化橋,我兒時最美的記憶!
    五十多年來無數次走過家鄉老龍灣的雪化橋。 兒時淘氣,不止一次腳踩外側窄沿,攀著石柱過橋,曾經掉落水中,數九寒天被鄰居大娘救起送回家。說來也奇怪,竟然不記得當時的恐懼與無助了,只記得溼漉漉的棉衣服和母親買來的壓驚丸。
  • 家鄉的味道——糖
    離開家鄉好多年了,雖然吃遍了各色美食,但是家鄉的糖——糖梗,紅糖,麻糖,糖 漾,卻始終是嘴裡抹不去的味憶,心裡揮不去的記憶。每年中秋前後,老家地裡的糖梗就到了收穫的季節。等待收割的糖梗古法榨糖,在我們義烏由來已久,從我有記憶開始就一直存在。前兩年回老家,閨蜜特意帶我去參觀了一下佛堂老街,據說榨紅糖已經成了一種非遺文化,政府還特意建了特色小鎮,還有專門的紅糖博物館。
  • 春節了,北美華人最懷戀的那道家鄉菜是…
    撰寫 Viwei| 排版 Lily| 校對 Tom想必對所有在美華人來說,一年中最扎心的時候就是春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