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踏板摩託車,也許很多人會有些不屑。我們傳統認知中,踏板車便宜、省油,但性能上無法跟令人痴迷的大排量摩託車平起平坐。但殊不知近年來踏板車的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雖然它們排量小,不過加速並不肉,彎道表現也很不錯。能代步能跑山,經過一定的改裝還可以帶到賽道中貼地飛行。不過我們今天的主角在具備這些能力的前提下,還有其他獨到之處——情懷。它們是Vespa,來自跑車之鄉,義大利。
圖:世界上第一臺量產Vespa——Vespa98。
1946年4月,世界第一臺量產的Vespa——Vespa98誕生,由飛機設計師設計。雖然不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踏板車,但卻是世界範圍內最廣為人知的踏板車。這都要歸功於她在一些電影中的出鏡,最著名的就是《羅馬假日》。電影中的格裡高利·派克騎著一輛Vespa 125載著奧黛麗·赫本暢遊羅馬城,演繹了童話般的愛情了。就這樣,人們愛屋及烏,也認識並愛上了這個傳奇般的品牌——Vespa。
眼前這兩臺小摩託在大多數人眼中都沒什麼不同,但細細觀察才會發現,它們是那麼的別具一格,那麼與眾不同。
兩車擺放在一起,區別並不是很明顯。藍色的這臺名為「衝刺」,白色的vespa名為S150。二者均採用相同的發動機,體型上也沒有明顯的差別(vespa的坐高在踏板車中算是很高的),主要是在設計方面有些不同。事實上S150相較衝刺而言體積略小一點,座高也略低一點。真的只是一點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它們的造型具有十足的復古特徵又不失時尚感。
圖:兩個小傢伙遠看似乎沒什麼差別,甚至,如果不懂摩託車的人會把它們當做幾千塊錢的電動車。但它們的價格卻足以購置一輛國產A0級小汽車了。雖然整體的造型區別不大,但在設計方面還是另有乾坤。兩張圖片放在一起比較,高下立見。
圖:我個人更喜歡衝刺的一些設計。相較於S150,衝刺更加稜角分明。
圖:Vespa的商標已經延續了70多年,早已成為了經典、優雅的代名詞。Sprint中的S特意採用了紅色,它也可以很運動。
圖:多輻的輪圈讓它看上去壯實了不少,設計上與改裝車的多輻輪圈類似,也是突出運動性的設計元素之一。相信從圖中已經有人看出獨到之處了。
圖:鍍鉻是Vespa必備的元素,要說在汽車設計領域雖然已經被用爛了,但在摩託車上還是並不多見的。不過畢竟小几萬的售價擺在那裡,總要看起來貴氣一些才好。
圖:儀表採用機械錶+液晶顯示屏的設計,上方的時速使用機械錶,液晶屏中則顯示很多實用的車輛信息,不過個人認為沒有轉速表始終是個遺憾。
圖:座椅表面的皮革質地柔軟,乘坐感十分舒適。
圖:尾箱為車主另外選購,不過紅色的靠背與黑色的座墊不夠搭。說實話,筆者很不喜歡摩託車上加裝邊箱或尾箱。看上去像極了那些滿街跑的送餐車,但為Vespa選配尾箱後看上去卻不那麼違和。
最亮眼的當屬VESPA的前輪單減震設計。這在摩託車中可是獨一無二的。不對稱的美感完美地體現出來。多輻式的輪圈在摩託車中也是極為少見。
圖:單前減震的設計是vespa獨有的,並且所有的vespa都是如此,只靠一根避震器就支撐了車頭的重量。肯定有人懷疑這麼設計的強度,不過事實上,無論國內外均沒有前避震器折斷的案例出現。
圖:紅色的彈簧也在彰顯著該車的運動特徵,讓我想起了一句話:細節決定成敗。每一臺Vespa都充滿了各種優秀的細節。這也是義大利車慣有的特點。
圖:前剎車系統為雙活塞設計,對於一臺踏板車來說,剎車力度綽綽有餘了。況且原廠就已經配備了剎車鋼喉,手感硬朗,令人信心十足。
圖:坐墊下方的儲物空間可以輕鬆放下一頂半盔和手套。有人問能不能放下一頂全盔?拜託,不覺得戴個全盔騎Vespa很不搭嗎?墨鏡+半盔才是vespa的style。
圖:S150的整體線條與衝刺類似,但缺乏一些剛勁的感覺。看起來要小了一號,實際上並沒有很大差別。
圖:五輻輪圈如果放在一般的踏板車中,絕對算是獨到,但相比衝刺的多輻式輪圈,檔次就有所區別了。孰優孰劣自然不用我多說了。
圖:車把下方的儲物空間十分有限,放兩瓶礦泉水倒是剛剛好。不過有很多車友習慣在此放置手機和其他物品,小心不要騎得太快而把這些東西「顛」出車外,而且它也不像衝刺那樣可以鎖上,因此務必小心不要忘記在停車後拿走。
圖:同樣是獨特的前輪單減震器設計,但剎車系統有所不同,只採用了單活塞設計,但效果也還能夠應付日常騎行。如果想要用它激烈駕駛,改裝是必不可少的。也不用花大價錢,流用衝刺的雙活塞卡鉗即可。
圖:機械儀表雖然並無不妥,但缺少一些科技感。
圖:燈罩為方形,在衝刺推出以前筆者曾經非常喜歡它,不過現在,看起來有點「愣」就是了......
圖:黑色的座墊搭配紅色的線條,比起衝刺的白色線條倒更顯運動一些。
說了半天,好像筆者把S150貶得一無是處。當然不是這樣。事實上喜歡它的也大有人在,不過衝刺作為新款車型確實在設計方面全面碾壓了S150。那誰還會買S150?都買衝刺不就好了?作為發動機完全相同、操控表現也相差並不大的兩臺車,價格卻有不少差距,這也是很多車友放棄衝刺的原因。
Vespa最為人所稱道的就是它的「鐵殼羊」稱號。顧名思義,它的車身外殼採用的並非傳統摩託車常用的塑料,而是一種金屬。因此它與其他品牌的踏板車在重量方面完全沒有優勢,但帶來的駕駛感受十分沉穩,不像常規踏板車那樣在到達一定速度後會「飄」。這種沉穩的駕駛感受貫穿整個騎行過程。無論是直線還是彎道,都能給人足夠的信心。這一點我們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會深入探討。
圖:兩臺車的發動機相同,採用排量為154.8cc的單缸三氣門發動機。最大馬力9.5Kw,最大扭矩12.8Nm。看起來弱弱的?的確,相比於汽車動輒好幾千cc的排氣量,當然弱。不過別忘了這「區區」12.8Nm要帶動的是一臺摩託車,推重比也不算太差呢。騎起來的感受更加直觀。不過受制於排氣量,極速只有100km/h出頭。倒也足以滿足城市中大部分需求了。
車身重量並沒有拖累它的動力。在這裡咱們不搬弄數據,沒有意義。這臺單缸發動機可謂力道十足,在正常行駛時起步十分順暢,如果你大油門起步甚至還有往前竄的感覺。並且極速可以輕鬆地去到100km/h以上,在同級別的小踏板中絕對可以稱得上名列前茅。筆者一直信奉動力可以不用,但是必須要有。作為踏板車,最大的實用價值必然是代步,可如果在你有需要時卻動力不足,那可就只有干著急的份兒了。
相信買Vespa的朋友們也不會是為了把駕駛樂趣歸結到飆車的人。騎Vespa是一種優雅生活方式的體驗,慢悠悠地享受冬日暖陽才是最適合它的。用它來與別人「較勁」是一種有失風度的行為,這就是它與其他品牌小踏板完全不同的地方。如果是日系或臺灣的摩託車,例如勁戰、光陽等,再配上一個十八九歲的半大小子,不改裝不起飛好像都不像話。而Vespa則不必多言,你坐上它的一瞬間便會覺得速度才不是最重要的,有比它重要得多的東西。情懷真是說不清道不明的詞彙,你也許對它的前世今生並沒有任何了解,但只要坐上去便好像懂了點兒什麼。
編輯點評: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則段子——曾有人在義大利詢問街上一名妙齡辣妹,若是以Vespa踏板車與保時捷最新跑車二選一,你會比較想坐哪一部車?這位年輕的女子想也不想就選擇了前者。足以看出VESPA踏板車在義大利人心中的地位。事實上,對這輛車的好感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也許剛接觸它只是覺得外觀挺漂亮,只有騎上它,才能體會那不一樣的感覺。其實我真的說不清楚對它的好感來自於哪裡,反正是很特別的一種感覺。它身材曼妙,但鐵殼的設計使得它的重量高於同級別的踏板車,給人一種很紮實的感覺,跟汽車中的MINI和FIAT500一樣的感覺,小而精緻。
騎上它,好像可以隨心所欲一樣自在,心情也格外好,甚至覺得插上一對小翅膀它就能飛翔。她來自義大利,跟全世界都為之瘋狂的法拉利是老鄉。甚至為法拉利勾畫出性感線條的設計公司總裁,還是選擇了溫順的「小綿羊」Vespa做代步工具,可見它的魅力徵服了多少義大利人,甚至是全世界熱愛復古風潮的人們。
如果讓我來比喻,它就是汽車中的阿斯頓.馬丁。縱使性能不是最強悍,價格不是最貴,但品牌的價值與車子的內涵豈是草草幾句便能訴說完畢。一個人生命中可能曾經擁有許多臺車子,但最愛的一臺車,一定是與他氣場相符的。Vespa的車主表面波瀾不驚,實則在內心深處熱情奔放,追求生活品質。
情懷,真是一個難以言說的詞彙。如果你恰巧擁有一臺Vespa,好好珍惜便是了。它在國內的售價是其他品牌同級別踏板車的2-3倍。令人咋舌,但值得衝動消費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