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必須性感!
起舞弄清影,喝S在人間!
8燒嫩燒誰點抗姆!
一說到吃,我們就總說要正宗、要傳統、要吃到「小時候的味道」、「媽媽的味道」,要讓食物的生命力得到張揚,但真正做到談何容易?
這三十年的時間,我們幾乎走完了世界上其它國家三百年的發展進程,眼花繚亂的發展節奏應接不暇,瞬息萬變的市場、水平參差不齊的食客、新舊更替的食材……非要說百分之百保持傳統味道,不啻於「痴人說夢」。
雖然生而為人,總是應該保有一點夢想才好,然窮盡這一生,我們其實在保有夢想之餘,更多的是在經歷不斷妥協的過程——有時候,是向自己的內心妥協;更多時候,是向生存和發展妥協,能在這之中取得平衡的,也就堪稱「高手」了。
作為一枚混跡餐飲江湖「外圍」多年的旁觀者與記錄者,我相信每個開店做食物的老闆都有自己的夢想,誰都想把東西做好吃了,這是常情,正常情況下不會有人專門開個餐廳,食物怎麼難吃怎麼做,這不現實。
但開一家餐廳,做什麼?很重要!怎麼做?同樣重要!
傳統美食有傳統美食的優秀之處,如何把好的東西升華提純,還能與廣大主力消費群體90後、2000後們喜聞樂見的內容形式相結合,「新瓶裝舊酒」歷久彌香,這是每位經營者都需要研究的命題。
畢竟,妥協是需要勇氣的,平衡是需要底氣的!
開一家餐廳,不以賺錢為目的的,都是耍流氓;
同樣滴,開一家餐廳,不以把食物做得精益求精讓食客吃得歡心雀躍的,也是耍流氓。
最近我吃了幾個「鍋」(煲),跟鍋(煲)主聊了很多,交換了不少思路和個人看法,受益匪淺,在這個可能「一天曆四季」、瞬間氣溫「大跳水」的天氣裡,沒有什麼比一鍋熱騰騰的美味更能俘獲幼小心靈,如果有,那就再來一鍋!
彪悍滴人生不怕冷,長期短袖走江湖!
【1】
暖笠笠香辣湄公魚
全廣州數得出來的為數不多的幾家雲南菜當中,最愛鑫桂園,16年口碑,菜品口味地道、基本功紮實,這麼多年出品水準從來都保持在高標準上,從東山賓館店吃到現在,跟老闆吃成了朋友。
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每次我到東山店的必點菜式:過橋魚、犛牛肉,怎麼吃都不會厭,真心次次作為保留曲目,每半個月報到一次,不過那時候還不認識老闆彪哥和麗姐,哦,應該說,他倆不認識我,我認識他倆,知道是老闆,也打過招呼,不過沒有正式相認過,嚯嚯嚯嚯。
後來東山店鋪租到期,彪哥改變思路,專心向城鄉結合部發展,再想吃這一口兒,最近最方便的店,就得奔南方醫院對面的嘉裕太陽城廣場店了。
也是從這時候起,正式認識了彪哥和麗姐兩位。
這麼多年,彪哥也是一直在糾結與妥協中搞事情的,傳統地道的雲南味道要保留,又要開發新的支系品牌抓住年輕消費群體的味蕾和錢包,三年前彪哥開始在白雲區的城鄉結合部做起了烤魚,「鑫爐」、「漁哥漁妹」這兩個副牌就是那時候開起來滴,我去過他在清湖金鉑廣場的店,當時感覺那遙遠滴距離啊,吃個靠譜的烤魚不容易。
最近他又在嘉裕太陽城廣場3樓的鑫桂園開闢出一塊「店中店」,搞起了「彪鍋」,成為鑫桂園最新的副牌。
個人看來,「彪鍋」這個品牌,名字取得很贊,「彪鍋」有「彪哥」的諧音發音在裡面,「彪」字點明是彪哥手筆,「鍋」字點明主題——一口「霸氣霸王鍋」,不同口味不同食材,一鍋在手,搞掂七八個人沒問題。
這口「鍋」十分巨大,以現在主推的「至尊彪鍋湄公魚鍋」為例,口味分香辣、酸菜、蒜香幾種,鍋裡的食材包括湄公魚、雞爪、豬腳、扇貝、青口、明蝦、土豆、冬瓜、藕片、牛肉丸、老豆腐、鵪鶉蛋、蟹柳、腐竹、千葉豆腐、白菜等,一鍋烹好,端上桌一邊吃一邊繼續加熱,越吃越入味,越吃越好吃。
這一鍋裡,最特別的食材當然是湄公魚,按彪哥的說法是只要2斤2兩到2斤半重的魚,上水首先篩選個頭,大的小的全都剔除掉,然後岸邊直接進行適當醃製後抽真空,全程冷鏈到埠,並且烹製時一定要用烤的,為此彪哥還特地置辦了一枚全新的電烤爐設備,專門用於伺候這魚,湄公魚本身就肉滑刺少,基本上就一條脊椎骨到底,吃起來大快朵頤相當過癮,彪悍的人生用「彪鍋」加持,霸氣,彪悍,好吃,溫暖!
鍋之外,鑫桂園傳統雲南菜式裡我最喜歡這個什錦涼拌米線,每次看圖都能把自己看餓嘍!吃前把所有的作料跟米線一起撈勻,很有點粵菜裡「撈起魚生」的意思,也取一個「撈個風生水起」的好意頭,真心好吃,粉質幼滑但柔韌,蘸水裡特別用了雲南產的甜醬油,鮮。
鑫桂園本身的菜品現在主打麗江口味,這個麗江臘排骨做得地道,有滋有味,又不會太鹹,慢條斯理地啃幾枚臘排骨,虛度一下時光,是非常怡然自得的事情,嗯,再咂口小酒兒,飛仙了就。
彪哥特別推薦這碗雞樅油牛乾巴菌雞樅菌蛋炒飯,用西雙版納的米,以雞樅油炒制,加了雞樅菌和牛乾巴菌,懂得的食客就知道,牛乾巴菌不但貴,還特別難處理,損耗非常高,真心吃碗美好的蛋炒飯不容易,盛惠200元一碗,想吃麻煩您提前預訂,菜牌上沒有。
牛乾巴,厚切薄切,任選,用的是中甸即香格裡拉的牛肉。
雲南十八怪,吃蟲蟲是很正常滴事情,這個蟲蟲就很好吃。
烤豬手,不要用手套,直接下爪抓住啃,膠原蛋白豐富滴能糊住嘴!
建水豆腐烤著吃,滋滋冒響。
每次去鑫桂園吃飯,誰都不服,就得扶牆!好吃滴太多,肚皮滴容量太小……
出品:鑫桂園·彪鍋
地址:廣州市白雲區廣州大道北1811號嘉裕太陽城廣場3樓
【2】
新穎穎廣式啫啫煲
老城區是我喜歡晃悠的地界,沒事就在老城區瞎晃悠,南華東路上新開的這家「煲爺」,小館,進門直走兩步就到底,70來個座位,牆上繪著一些個與「煲」有關的漫畫,以及一些所謂餐飲名家到店裡跟老闆照的合影。
「煲爺」,顧名思義主題自然離不開啫啫和煲仔,這兩者都屬於傳統粵菜烹飪手法,如今餐飲市場越來越細分,這種主題式的專門店定位更清晰,更容易脫穎而出吧?!這也是老闆雄哥,浸淫廚房三十多年、有經驗、有想法的一位老廣州,借「煲爺」這個小店,開始把自己的經驗和想法付諸實踐的一個嘗試。
啫啫黃鱔煲,典型的傳統啫啫菜式,「煲爺」給它配了個搭檔——田雞,為啥?年輕人喜歡,黃鱔和田雞口味也相合,肉質口感完全不同,多了層次。
蝦醬啫通菜或蝦醬啫豆角,這屬於傳統組合,但配上魷魚須呢?還要是先幹煎過的魷魚須!這就屬於新玩法,在傳統的「小箱子」裡是找不到這樣的配搭組合的,儘管老祖宗的智慧其實早已很「逆天」,什麼食材配什麼食材一早被前人摸索了個通透並且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然而我們不要忽略一點,萬事萬物都是發展變化著的,後人在前人的基礎上大膽嘗試新CP,也能成「絕配」,這個蝦醬啫豆角魷魚須就是一個成功的個案。
我們生活的三千大千世界,不斷在發展,不斷在變化,「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的道理我們早已熟知,食材也一樣,以前的食材消失了,新的食材上市了,善用當其時的食材,尊重傳統,但又不拘泥於傳統,才為「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
就連做煲仔菜、啫啫煲的器皿,也在逐步地更替和變化中,人人都說用沙煲好,但「煲爺」就選擇用鐵煲,乾淨衛生不開裂,每次用完刷乾淨,也並不會覺得用沙煲啫出來的東西不好吃,為什麼一定要拘泥於沙煲?審時度勢,順勢而上,才能借勢有為,這一點我是十分贊同的。
啫啫魚卜。
啫啫大腸。
因為在老城區,價格實惠,人均消費50元已經可以吃得很好很飽,一個煲仔飯18元,宵夜時段啤酒10元3支,挺值得去吃吃看。
出品:煲爺啫煲專門店
地址:廣州市海珠區南華東路579號
【3】
袖珍珍海鮮小火鍋
網上訂餐時髦客的最愛之一「晚一點」最近上線了一枚溫暖小火鍋,「美好的事物晚一點也不怕」,真正自帶小火爐——精緻小巧的不鏽鋼爐具,好可愛,也很實用,我在報社編版的時候,訂過一次吃,每個同事都跑過來圍觀一下我們吃飯的工具,後來同事還把那套鍋具據為了己有。
這一份2人份的小火鍋其實兩三個人吃也完全沒問題,很多人可能不置信,看著不大的一鍋,一個人吃好像剛管飽,兩三個人真不覺得不夠吃?!這個問題我可以非常嚴肅認真地回答你,沒問題!親測三個人吃的情況下,量屬於「恰恰好」的狀態,不會覺得吃不飽,也不會覺得吃得撐。
包括火鍋用具一套(首次可點配鍋的,吃完鍋具留起,下次再吃就不用要鍋啦,這個問題同事一再追問過我,所以有必要說明一下,不然他總糾結在每次都要配個鍋滴問題上寢食難安);清油麻辣底料一袋;香菜、姜蔥、芥末、袋裝醬油若干;菜品包括黃貝、基圍蝦、貴妃蚌、花螺、午餐肉、金針菇、娃娃菜及華豐面一包。
點好餐,等外賣小哥將全套小火鍋送到,就可以開始操作了。小鍋架在爐子上,倒入湯底,火柴點著火,燃料可燃燒90分鐘,湯開下料,按自己喜歡的順序吃,不用拘泥,但作為一枚午餐肉愛好者,一定會先將它們放下去的,借點肉味涮蝦或貝類,更香。
「晚一點」一直在細節上很講究,除了一次性圍裙,還配送檸檬味空氣清新劑一小瓶,幫助你清新空氣。而那精緻的一次性筷子,只用一次實在有點不捨得,吃完洗淨收起來,作為私家筷子,環保!
出品:晚一點
地址:關注「晚一點」微信公眾號即可下單
就到這裡
休息,休息一哈
關注/點讚/轉發
素嫩最好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