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屬於雞形目,雉科的禽鳥,兩足強健,善奔走而不善飛翔。晨昏外出覓食,夜棲樹上,常由一雄鳥伴數雌鳥和幼鳥集居,很少單獨活動,能跳躍和起舞,激情萌發時高展尾屏似扇,通稱孔雀開屏。
孔雀美麗而長長的羽毛,不是它的尾羽,而是復羽,它真正的尾羽是不太長而又堅硬的,像把鵝毛扇,被長長的復羽掩蓋,一般不易看到,在開屏時直立豎起,用以支撐它長長的復羽,在開屏孔雀的背面可以清楚地看到。
畫孔雀首先要深入細緻地觀察它的生態特徵,了解它的習性,熟悉它活動的主要特點,然後,通過寫生把這些特點以及形體組織結構仔細地記錄下來,掌握第一手的素材,然後加了取捨、提煉、誇張,甚至變形、變色,使所描繪的孔雀比真實的更美,更具有典型性、概括性,更神情動人,栩栩如生。
基本技法
1.畫面構思好以後,先用炭條把輪廓打出,要求簡練準確,打炭條時不宜太重,否則不容易拍掉,而在畫面上留下痕跡,影響整潔。
2.凡畫重色禽鳥,必先用重墨打底,再上石色,方見飽滿。因此畫好墨底是不可輕視的重要環節。落墨時先把肩背畫出,再添翅羽,然後把復羽的翎眼畫好,要注意聚散,切忌排勻,用筆要虛實並用。
3.將花翎周圍的羽毛絲出,要疏落有致,緊密中見疏朗,用墨也需濃淡枯溼相間。畫貴自然,勿使平板。
4.再畫細毛,不能錯亂,務使層次分明。毛與毛之間有要間隙,切忌過密,並留有一定的空白,使顏色有安放的餘地,色墨相映以產生蓬鬆的感覺。
5.畫完身體以後,恰當地畫出頸部和頸、胸。如畫完身體後覺得原來的頭、頸等部位不妥時,須當機立斷,即行修改,不要留戀原來所定輪廓。
6.全部落墨完成後,開始著色,先用赭石點出羽翎和疏疏地擦絲羽毛,再用濃赭畫出翅翼和略點肩部,最後用稍淡的赭石點染肩部斑紋,留出白塊,使其透氣,先上赭石的道理在於赭石是石色不易掩蓋,以後再用草綠,兩色交映就會有金色的效果。
7.用較濃的草綠,復掃羽毛,也要疏疏朗朗。
8.最後上青綠重色,先用較厚的石青點出頭部和頸、背。注意留有墨痕,使其產生鱗片的感覺。再用石綠略加汁綠(不宜太厚),全部統罩尾羽,最後畫腳。用淡墨染嘴和填上面部土黃。
孔雀頸部的畫法
雄孔雀的各種姿態及身體各部分的色彩安排
孔雀頭部、尾羽和足的局部畫法
畫孔雀時突出的重點是雄孔雀,因此刻畫要精到。畫雌孔雀時應簡略粗獷,用筆大膽而潑辣,不宜刻畫太過,落墨以後只需用淡赭墨稍加潤色即可,甚至不用上色,這樣雄雌之間對比強烈,形象突出。
雌孔雀的畫法
1.先用炭條把雌孔雀的輪廓定出。
2.大膽落筆畫出肩背和翅,用筆要肯定潑辣。
3.接著畫頭、頸、尾,再畫胸腹部。
4.最後用濃墨將嘴、眼、足和冠羽畫好。
雌孔雀的一些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