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成年人,每天氣管支氣管大約有100ml分泌物,這些分泌物可由吞咽自動清除。痰是氣管支氣管過量的分泌物,可由咳嗽或者是用力哈氣而由氣道排出。痰液可能包含粘液細胞、細胞碎片、微生物、血細胞以及外來物。臨床工作者需要了解患者痰液的顏色、粘稠度以及每天痰液的總量。這些可以幫助了解疾病的診斷及嚴重程度。
❶ 痰液的產生正常:氣管、支氣管黏膜的腺體和杯狀細胞分泌少量粘液,使呼吸道黏膜保持溼潤。
受刺激:當呼吸道黏膜和肺泡受理化、過敏、異物、刺激性氣體、感染等刺激時,黏膜充血、水腫,漿液滲出,粘液分泌增多。
病理:粘液和炎性分泌物增多,含有多種病理成分,如:致病菌、寄生蟲、血液、腫瘤細胞等。
正常:95%水分和5%的灰塵、蛋白質等組成。
(1)粘液、漿液
(2)蛋白質、酶、免疫球蛋白、補體和電解質。
(3)細胞的成分及細胞產物等,如白細胞、紅細胞、上皮細胞、吞噬細胞等。
(4)各種病原體、血液、腫瘤細胞、壞死物質和異物等非痰咳出物。
(5)非痰液成分,如唾液、鼻咽部分泌物。
(1)量(24h量):痰量增多常見於支氣管擴張、肺膿腫和支氣管胸膜瘻。日痰量>100ml者為大量痰。
(2)顏色:回復「痰的顏色、氣味、性狀與疾病的關係」 可查看相應資料。
(3)粘稠度:回復「痰液粘稠度分級表」可查看相應資料。
(4)性狀:
(5)味道:
(6)支氣管管型:由纖維蛋白、粘液等在支氣管內形成的灰白色樹枝狀體,若混有血紅蛋白則呈紅色或紅棕色。在新咳出的痰內常捲曲或呈球形或呈塊狀,如將其浮於鹽水中則迅速展開成樹枝狀,見於纖維素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肺炎等。
1.採集:標本採集方法依據檢查目的和患者的情況而定。
漂浮或濃集抗酸桿菌檢查:採集12~24小時痰液
細菌培養:無菌採集標本
厭氧菌培養:氣管穿刺法和支氣管抽取法
2. 方法:
(1)自然咳出法
(2)誘導痰
(3)經人工氣道吸痰
(4)經纖支鏡吸痰
(5)支氣管肺泡灌洗
(6)經支氣管鏡防汙染毛刷採樣
3.處理:
(1)標本採集後立即送檢,爭取在20min內送到細菌室,最晚應在2小時內送檢;若不能及時送檢,可暫時置於40C冷藏保存(<24h)—以防細胞分解,細菌自溶。
(2)連續送檢3次。
(3)痰液在常溫下延擱2—5小時會降低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和葡萄球菌的檢出率,而定植於上呼吸道的非致病菌和G- 桿菌會過度生長。
4.注意:防止標本被汙染,提高檢查的陽性率;用過的標本應滅菌後再處理。
痰液收集器
(1)痰塗片,痰培養
目的:了解痰液一般性狀;塗片查細胞、細菌、蟲卵;痰培養則明確痰中致病菌。
容器:無菌痰杯,密閉吸痰器
(2)痰細胞學:腫瘤細胞
目的:痰脫落細胞學檢查,找腫瘤細胞.
容器:置於乾淨的玻璃器內,或95%的乙醇或10%的甲醛內。
液基細胞試劑
(3)24小時痰標本
目的:了解24小時痰量和性狀。多用於支氣管擴張、肺膿腫、肺癌的檢查中。
容器:500ml的廣口玻璃瓶,內盛少量清水,需加少量防腐劑。
採集方法:從晨7時到次日晨7時第一口痰結束,將全部痰液留在容器中送檢。